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時代的中華夢最新章節列表 > 第447章 軍備升級-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47章 軍備升級-下

而在重機槍上面,華夏依舊只是對之前列裝的重機槍進行改進。

這款以馬克沁MG-08為原型改進的重機槍在華夏的服役已經十二年,一直以來的表現都是極為優秀。

在北方戰區面對沙俄軍隊時,英法向沙俄輸送的維克斯重機槍和哈奇開斯重機槍根本無法對華夏的重機槍進行火力壓制。

效能滿足戰場的需求,所以重機槍和栓動步槍、手榴彈成為軍中的三大元老。

重機槍依舊可以在戰場上對敵人形成火力壓制,這無疑是一個極好的訊息。

而韋珣給華夏輕重機槍的下一階段的定位是通用機槍。

通用機槍即輕重兩用機槍,是一種是可由單人攜帶、氣冷設計、彈鏈供彈、可快速更換槍管、附有兩腳架亦可裝在三腳架上或車輛上的中型機槍。它既具有重機槍射程遠、威力大,連續射擊時間長的的優勢,又兼備輕機槍攜帶方便、使用靈活,緊隨步兵實施行進間火力支援的優點的一種機槍。

在使用車載射架安裝在車輛或者安裝在裝甲戰車上時,那更是掀起戰場屠殺的利器。通用機槍具有質量小、結構緊湊、火力猛、精度好、用途廣泛等特點,無疑是戰場上的多面手。

不過這些都不是韋珣發展通用機槍的主要原因。

二戰的德國因為《凡爾賽條約》不得不繞開限制,力求研發一種可以通用的機槍,這是他們被限制之後的無奈之舉。

可對於目前的華夏來說,開啟通用機槍研發的原因是為了準備下下一場戰爭。

裝甲戰車、戰機、海陸防空、火車防護、連排輕重機槍這些都是華夏對機槍的使用需求。

各軍種各單位都對輕重機槍有著龐大的需求,而華夏目前的生產線是輕機槍、重機槍無論是車載還是裝甲車武備或者海陸軍防空火力,都是單獨設定生產線,就連槍管都沒法以同樣的生產裝置統一生產。

這無疑是加大了生產成本和生產難度,因為在工業時代規模化模塊化是降低成本的最佳選擇,大批量生產之後的成本壓縮不是獨立製造可以比例的。

一旦通用機槍研發成功,無論是防空還是陸戰都表現不俗的通用機槍將會成為機槍中的王者。

因為一旦進行模塊化生產,各種航戰、陸戰、海戰的機槍在生產的時候可以統一生產大多數主要部件,然後進行一定的改裝即可使用。

模塊化生產之後,不僅是對華夏軍工廠機槍生產的技術難度降低和成本降低,更是可以讓華夏擁有更多的機槍數量。

不過通用機槍能在一戰中使用幾乎是不可能了,即便是研發出來,韋珣也會要求不斷的改進,最多也就會進行實戰試驗。

目前華夏已經開始投產輕機槍,之前的研發團隊又沒有開始研發,一款武器哪怕是成熟的研發團隊也需要一年半載。

在這樣的原因之下,華夏哪怕是即將有著龐大的機槍使用需求,依舊打算維持現在的生產線,並且還計劃在此基礎上進行產能擴張。

常規的陸軍裝備除了火炮之外,火炮、手榴彈可以說是繞不開的存在。

華夏的手榴彈依舊是柄式手榴彈,和手雷的殺傷力差不多,在投擲方面也有一定的便利性,所以軍方不打算對此進行改進。

而火炮作為目前陸地戰爭最為重要的火炮,華夏依舊只是打算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改進。

目前華夏的火炮全部都是管退火炮,在效能上完全不落後於英法,而且生產線極為成熟。

隨著華夏的金屬冶煉水平逐漸提升,火炮的結構和效能上面沒有太大的改變,但因為原材料比之前的好,改進型號的各式火炮在使用壽命上取得極大的提升。

看似只是最簡單的提升,實際上對於一門火炮來說,射程、準確度都及格的情況下,便於運輸的重量和炮管壽命都是極為重要的引數。

使用的壽命越長,需要更換的炮管就越少,對於補給的壓力也就越少。

除了火炮壽命增長之外,華夏對於炮兵的軍備升級是改變運輸方式。

眼下華夏在各個戰區的火炮運輸在完成了火車運輸之後,一半都是人力和畜力進行,一半是汽車拖拽。

隨著華夏汽車工業蓬勃發展,發動機博採百家之場,讓華夏的汽車在全球市場上完全可以與通用這樣的汽車品牌進行競爭。

在汽車的生產價格一降再降之後,陸軍就一直想要改變當前的補給方式。

比起有限的人力使用車馬運輸和畜力運輸,汽車雖然偶爾會拋錨,但所有人都知道使用汽車運輸補給和火炮是未來戰爭的發展趨勢。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而在這一次軍備升級計劃中,實行汽車化運輸是軍備升級中的重中之重。

補給、彈藥、火炮的後勤運輸最是需要一個強勁運輸工具,華夏目前三個機動汽車軍使用的車輛不過一萬多輛,加上各個軍區的使用,總數也僅有四萬輛。

這個數字雖然在全世界目前來看都是名列第一,但依舊不夠。

一直以來限制華夏軍用汽車的發展的主要原因是交通問題,但接下來華夏對外的戰爭主要對手都是對外作戰,交通依舊是問題。

為了能讓軍隊在進攻時交通得到改善,華夏為各個軍區的工兵團配備了挖掘機和剷車,為的就是逢山開路遇水搭橋。

按照計劃,華夏要在三年內將汽車的使用數量提升到二十萬輛,以此作為東北、西北、黃海及西南各個戰區的補給主要工具。

為了改變之前委託民用汽車公司生產的情況,華夏已經組建第一個軍用汽車品牌。

這個品牌成立在華夏的魯省濟南,取名東風,已經完成研發的軍用卡車被命名為東風-猛士。

東風公司也成為了全球第一個專門生產軍用卡車的汽車公司。

這個由華夏國防部全資組建,直轄國防部的國營汽車公司將會是未來華夏軍用汽車的主要生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