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時代的中華夢最新章節列表 > 第448章 金屬衝壓工藝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48章 金屬衝壓工藝

在確定陸軍常規武備的升級之後,韋珣還是在年前抽空到了唐山的北方工業集團分部。

唐山的工業規模和產能或許不是全國最高的,但因為這裡臨近京畿,臨近華夏的各個科研部門,技術絕對是華夏最為先進的。

這一次韋珣要視察的東西就是華夏二次軍備升級的核心技術——金屬衝壓工藝。

現在各國的槍械製造工藝採用機械加工,將一塊實心金屬利用車床、銑床等加工,切削掉不必要的部分,金屬利用率只有百分之二十五左右,既浪費材料,又花費很多工時。

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採用金屬衝壓工藝來製造決定國家**的槍炮。

但這並不代表其他民用行業沒有使用金屬衝壓工藝,比如新興的汽車製造行業,對於車身及配件的製造就是使用衝壓工藝。

衝壓成形工藝在汽車車身製造工藝中佔有重要的地位,特別是汽車車身的大型覆蓋件,因大多形狀複雜,結構尺寸大,有的還是空間曲面,並且表面質量要求高,所以用衝壓加工方法來製作這些零件是用其它加工方法所不能比擬的。

載重貨車、卡車的駕駛室、車前鈑金件、貨廂板以及轎車的各種車身覆蓋件和客車的各種骨架等,幾乎全都是用衝壓加工方法製作的。

而隨著華夏的優秀學子在德國奧匈兩國陸續留學歸國,學習到了很多先進的製造工藝和機床技術,讓華夏擁有了自主設計金屬衝壓機床的實力。

像是華夏之前生產的SKS半自動步槍,除了槍管需要鋼棍鑽銑製造之外,其他的配件都是衝壓製造得來(彈簧除外)。

這也使得SKS半自動步槍的主體部件製造成本大大的降低,甚至出現木製槍身的製造價格比主要部件的價格還高的情況。

要不是華夏的用工成本極低,很可能SKS會被取代。

但韋珣心中一直覺得SKS雖然在火力上比起AK步槍有著不能連發的缺點,但對於補給壓力卻是一個利好訊息。

SKS這支半自動步槍的服役年限最少也是能達到70年代。

不過SKS的部件衝壓工藝極為簡單,設計難度只要是學習完金屬衝壓技術的大學生都能設計。

這一次韋珣要視察的是衝鋒槍的金屬衝壓製造實驗生產線。

比起以往的機械加工,鋼鐵的利用率只有四分之一左右,衝壓對於原材料的需求就少了許多,浪費的材料僅有百分之二十甚至更少。

材料利用率高就意味著成本降低,再加上模塊化製造,配件通用讓槍械在損壞之後可以及時的更換修理。

金屬衝壓工藝是華夏在未來軍備競爭和基督世界各國競爭的重要手段。

雖然這個金屬衝壓工藝華夏是拜師於德國,但韋珣並不打算好心讓德國在軍工上知道金屬衝壓工藝的好處。

畢竟現在德國和華夏互為對方的最大貿易夥伴,即便德國有著多個大型鋼鐵冶煉基地,但他們依舊需要從華夏大量的進口各種工業金屬半成品。

之所以每年有那麼多金屬半成品銷往德國,原因就是材料的利用效率。

德國在華夏進口只是半成品的金屬錠、板、棍等產品之後進入工廠機床加工,然後僅能利用四分之一,其他的廢料就會被轉售給德國的鋼鐵冶煉行業重新熔鑄。

但這個熔鑄的成本比從華夏重新進口一批原料還要高出一些,所以華夏才有著源源不斷的訂單。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之所以熔鑄成本高,原因還是在華夏。

如果按照以往的原料採購方式就是購買成品,廢料委託或者出售給公重鑄再重新購買來用於加工。

但華夏低廉的用工成本和豐富的礦產資源直接將這個價格降低到比廢料金屬重鑄使用還低,畢竟重鑄金屬制品在刨除人工、加工的成本後,生產的成本並不比冶煉低。在德國進口華夏金屬半成品的公司,除非是少量價格昂貴的特種鋼鐵,大都會選擇用了再買。

如果德國採用金屬衝壓工藝,那麼華夏的金屬出口數量就會減少三分之一左右。

好在德國使用金屬衝壓工藝是在二戰,MP40衝鋒槍就是金屬衝壓工藝用於槍械製造的首秀。

走進唐山的槍械製造,金屬衝壓技術研發小組的人都拘謹的立正站好,只有打頭的組長強撐著拘謹的說道:“臣等見過陛下。”

“不必多禮,帶朕到車間看看。”

韋珣扶著腰間的佩劍,一身筆直的軍裝讓他看起來精神極為抖擻。

知道韋珣脾氣的謝益立即對小組長用眼神示意他們跟上。

走進車間,韋珣問道濃濃的機油味道,寬闊的廠房裡長長的數排機床正在不斷的執行著衝壓任務。

以往韋珣見到的衝壓車間都是亂七八糟的電線線路,現在卻好了很多。

走近第一個生產線,發現這裡是在生產輕機槍的配件,不夠看著不遠處堆積的貨箱,顯然是今天才啟動的。

這也不奇怪,本來就是研發階段,沒有實際用於工業。

而幾輛叉車正在工人的操作下將製作好的配件送往下一個車間。

“陛下,這裡原本是北方工業的唐山槍械製造分部車間,聯勤總署下令我們設計衝壓機床之後,就派我們來這裡觀看之前設計的衝壓機床,著實讓我們受益良多。”

“等到我們設計出軍工廠需求的機床之後,就乾脆利用這裡的場地組建生產線,如此不用從辦公室到車間奔走而浪費時間。”

韋珣聞言將目光看向旁邊不怎麼適應視察氣氛的科研人員,對出聲的人問道:“你們平時吃住在哪裡呢?”

“我們就住在車間,有時候住半個月,有時候住個兩三天。”

韋珣聞言點頭,心中敬佩這些比自己年歲小的工程師。

比起外國經驗豐富的博士科學家,華夏這些年輕氣盛思想天馬行空的工程師在不斷的失敗之後,成長起來也絲毫不差。

而他們的科研態度是韋珣佩服的原因,真正的科研就該在車間,有想法就立即實行,而不是領導坐在辦公室泡茶看報,辦事的人天天待在辦公室,有點頭緒就車間辦公室兩頭跑,到點了就按時下班。

那不是在搞科研,那只是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