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洪荒之大巫青雲最新章節列表 > 053 神農讓賢證道 軒轅一統人族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053 神農讓賢證道 軒轅一統人族

05神農讓賢證道軒轅一統人族

巫族青雲等謀備後路,人族也是大戰不斷。那逃走的妖族沒有多久就捲土重來,最讓人震驚的是,他們不知道從哪裡聚集了許多大妖,再次擺出周天大陣,圍困人族大軍,如不是玄都、廣成子等人趕來,人族必定死傷無數。

三十多年來,人族大戰不停,而軒轅的聲望也不停提升,其在軍隊之中,更是遠遠超遠神農。同樣的,這些年神農也越發感到力不從心,無心修煉,全身心神都撲在了人族的管理、建設之上,以支援軒轅打仗。

第五十年的時候,在聖人的干預下,人族終於救出所有人族,斬殺大部分妖族,其他的也都逃入深山,不敢露頭。也就在這一年,身心疲憊的神農在軒轅得勝而歸時,宣佈把共主之位傳入軒轅,自己則一心完善百草經。

這天那神農閉關之所,突然有大功德降下,族人皆向此地聚來,只聽帳中傳來神農大笑之聲,正是那《百草經》經神農數十年嘔心瀝血完善。

神農出的大帳,第一眼便看到軒轅領著眾大臣,馬上上前行禮。軒轅等人不敢受,當即還禮。

“軒轅,我已把共主之位傳於你,可上次時間匆忙,我人族又剛大戰,故沒有舉行祭祀。如今人族平定,我也完善百草經,確實需要禱告天地。”

“善!”軒轅大喜,當即命令建立祭臺,於三天後稟報天地,正式接任共主之位。

這一天,人族大部聚集陳都觀禮,神農拜天後,有彩雲從天而降,神農看去,不正是火雲洞伏羲和玄都。見得兩人,神農趕緊帶人族行禮。

“神農見過仙長、皇兄,不知仙長今日前來,可是有事?”

玄都對神農拱手作揖,道:“見過共主,貧道奉太清老子之名前來告知共主,人主功德圓滿,傳位與他人後,功成身退,前去火雲洞靜修。”

神農聞言大喜,連忙讓人準備傳位之事,在玄都和伏羲的見證下,正式把共主之位讓予軒轅。就在神農將人主之位傳於軒轅之時,天上降下霞光照在神農身上,片刻霞光散去,此時神農已證地皇之位。伏羲見之大喜,道:“恭喜皇弟今日證得地皇之位,從此無量量逍遙。”

神農上前與伏羲見禮後,笑道:“勞皇兄前來接引!”說完後,與伏羲一同上了龍車之後,飛去火雲洞。

神農傳位,軒轅接任人族共主之位後。,軒轅便成為天下共主,因軒轅有土德故號黃帝。

人族歷經大戰多年,雖然已經休養生息一段時間,可實力並沒有恢復,尤其是人數的減少,使得各個部落交流也減少了許多,大家都在埋頭發展。如此,也使得各個部落不再像以前那般融洽。

軒轅見此,為了人族發展,便大力整合人族,使各部落向陳都收攏。最終讓神農部落聯盟與有熊部落聯盟合二為一,稱炎黃部落,為人族正統。黃帝在人族中推廣自己在有熊部落所發現的新的耕種之法,與民休養生息。

此時,神農之子榆罔不服軒轅。他少年跟隨神農征戰,後也是跟隨軒轅在軍中征戰,可謂是人族最利害的勇士。他自問絲毫不必神農差,可繼承共主之位的卻不是自己這個神農之子,而是軒轅這個外人。

在軒轅整合了炎黃部落後,榆罔更加不忿,在一些人的慫恿下,當即出走,並以神農之子的身份號召天下,共伐軒轅。

其時,有十二部落響應,後被軒轅一一降服,分列十二方,守護人族。在傳說之中,這十二個部落就是十二生肖。

自軒轅統一十二部落,天下再無對手,自此黃帝在真正得到了洪荒人族所有部落的認可,成為正真的天下共主。而軒轅為了加強人族統治,並沒有因此馬放南山,而是繼續派大軍征伐,把所有人族部落都一一統一,然後建立諸侯制度,劃分州野,制禮興樂,教化百姓,使一諸侯管理幾個部落,然後讓軒轅負責。同時還發明各種器具用物,方便日用。

其中,大臣曹胡發明了上衣,伯餘造了下衣,於則做了鞋子。百姓們從此不再穿獸皮樹皮。黃帝還依浮葉飄於水上的道理作了舟船,共鼓又配上舟揖行於水上。又根據轉蓬的道理發明了車輔,便利了交通。

黃雍父發明了春,黃帝接著又令人製作了釜甑,使得百姓可以蒸飯烹粥。以後又造屋室,築城邑,使百姓不再巢居穴處。

黃帝又與歧伯作內外經,使百姓疾患得以治癒。他還確定了天下萬物的名稱,劃分星度為8宿。

以甲乙十天幹紀日,以子醜十二辰來紀月,而六旬為一甲子。黃帝有四妃十嬪。正妃為西陵氏。名嫘祖,她親自栽桑養蠶,教民紡織,人稱她為「先蠶」。

嫘祖組織一大批女子上山育桑養蠶織絲。但很快又遇到了一個大難題,蠶養了很多,繭也產了不少,但抽絲和織帛卻有了困難。就在這時,群女中有一個身材矮小、皮膚黝黑、面部醜陋的女子發明了纏絲的紡輪和織絲的織機。

黃帝得知後,對此項發明大加讚賞,讓她給眾人傳授技藝。後來在嫘祖的撮合下,黃帝娶了這位醜女,作為次妃,這位次妃被尊稱為嫫母。這一切改變使得百姓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一派太平景象。

一天黃帝正在洛水上,與大臣們觀賞風景;忽然見到一隻大鳥銜著卞圖,放到他面前,黃帝連忙拜受下來。再看那鳥,形狀似鶴,雞頭,燕嘴,龜頸。龍形,駢翼,魚尾,五色俱備。圖中之字是慎德,仁義,仁智六個字。

黃帝從來不曾見過這鳥,便去問天老。天老告訴他說,這種鳥雄的叫鳳,雌的叫凰。早晨叫是登晨,白天叫是上祥,傍晚鳴叫是歸昌。夜裡鳴叫是保長。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鳳凰一出,表明天下安寧。是大祥的徵兆。後來,黃帝又夢見有兩條龍持一幅白圖從黃河中出來,獻給他。黃帝不解,又來詢問天老。

天老回答道:“陛下試往河邊視之,天其授帝圖乎?”黃帝便與天老等遊於河洛之間,沉璧於河中,殺三牲齋戒。最初是一連三日大霧。之後,又是七日七夜大雨。然後,一條大魚溯流而上,揹負白圖箱蘭葉龜文,近岸踴躍授帝。帝知祥瑞,拜而授之,其魚翻遊而去。帝又望河拜謝。舒展視之,名曰《圖籙》。命侍臣捧定其箱,排駕回朝。

至次日升殿,群臣朝畢,黃帝問群臣道:“昔聞伏羲帝始受《河圖》,得其五要,設靈臺,立五官,以敘五事。今朕得者亦名《河圖》,內與前《河圖》不同,皆日月星辰之象,教朕立星官之書,以傳後世,朕何敢不從耶!”即命羲和佔日月之出沒,常儀佔月之盈虛,車區佔風之定息。命容成作蓋天渾天儀,以像用天上形。

黃帝問鬼臾蓲道:“上下週紀,其可數乎?”鬼臾蓲答道:“天以六節,地以六制。周天氣者,六期為備;終地紀者,五歲為周。五**者,歲三千七百二十氣為一紀,六十歲一千四百四十氣為一週,太過不及期可見矣。乃因五量治五氣之訊息,察法以作朝歷。歲紀甲寅,日紀甲子,而時節定。是歲己酉,朔旦日南至而獲神數,日月朔望而可推也。”

黃帝聞奏大悅。又問道:“卿言此是得天之紀終而復始矣?”

鬼臾蓲道:“然。”

又奏曰:“天之紀雖終而復始,更要造十六神推餘分置閏月,以定四時。”

黃帝曰:“何以為閏?”蓲曰:“察天時三歲一閏,多一月三十日也。五歲再閏,共多六十日。十有九年七閏,造歷皆起甲子,於是時順而辰從之。”

帝曰:“善。”

命隸首定數,以率其羨,要其會。而律度量衡,命伶倫自大夏之西、阮隃之陰,取竹於嶰溪之谷,以生空竅厚鈞者,斷兩節間,長三寸九分,而吹之,以為黃鍾之宮。制十二筒以聽鳳凰之鳴,而別十二律——雄鳴為六,雌鳴亦六,以比黃鍾之宮,生六律、六呂,候氣之應,以立宮、商、角、徵、羽五音之聲,治陰陽之氣,節四時之變,推律歷之數,起訊息,正餘閏也。又命勞緩鑄黃鐘太簇十二鍾,以為十二律。每月氣至,則葭管飛灰古人燒蘆管成灰,置於十二律管內,放密室中,以佔氣候。某一節候至,某律管中的葭灰即飛出,表示該節氣已到應之,以和五音,立天時,正人位焉。又命大容、容成、車區,佔星象。各領旨而行。

黃帝又劃野分疆,以八家為一井,三井為一鄰,三鄰為一朋,三朋為一里,五里為一邑,十邑為都,十都為一師,十師為州,全國共分九州;設官司職,置左右大監,監於萬國,設三公、三少、四輔、四史、六相、九德共10個官位管理國家。

對各級官員提出“六禁重”,“聲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要求官員節簡樸素,反對奢靡。提出以德治國,“修德振兵”,以“德”施天下,一道修德,惟仁是行,修德立義,尤其是設立“九德之臣”,教養百姓九行,即孝、慈、文、信、言、恭、忠、勇、義,進行思想道德建設。(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