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洪荒世界道最新章節列表 > 第58章 因道分家(求訂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8章 因道分家(求訂閱!)

合道的過程看似漫長,其實也僅僅數十個瞬間而已,此後白色氣運與紫色氣運相互融合,卻是形成了詭異的雙峰之局,好似前世的雙峰駝。

前方高聳的,自然是屬於天道的白色氣運,而後方低矮者,卻是屬於鴻鈞的紫色氣運,待合道已畢,鴻鈞方於紫色氣運中,顯露出一幅嘴角,說明其收穫權柄的情況。

待聞及鴻鈞對於洪荒的掌控,已是天道的三分之一,梅自寒夫婦這才完全安心,三分之一儘管不多,卻也不少,足以讓鴻鈞限制一下天道的行動,如此自然也不會,成為天道的傀儡。

待梅自寒返回混沌島,再次推演大道之機,卻是臉色為之一變,之前的合道之局,雖然讓鴻鈞瓜分到天道的權柄,卻也讓天道藉助氣運之助,將自身損傷修復大半,已然再次插手洪荒之局。

好在天道儘管私心甚重,卻也不是無信之人,既已戰敗,倒不會無故騷擾人族,如此梅自寒方才安心閉關,不再理會洪荒之事。

天道於重創後再次現身,卻是將目光轉向崑崙山三清殿,作為盤古元神所化的天定聖人,如若三清聚在一起,天道也有所忌憚,是以略施小計,令三兄弟分開。

且說三清本身,儘管皆有盤古元神碎片所化,其性格卻迥然而異,三清之首老子,性情比較清淡,不太欲理俗事,如此其道途便只有兩個選擇,一曰無為之道,一曰平衡之道,最終於鴻蒙紫氣上面,天道給予其前者,也即無為之道。

原本老子修習無為之道,也未為不可,然而因元始與通天之故,最佳的選擇,卻是平衡之道,以此平衡兩兄弟的爭端。

須知元始心中以貴族自居,其鴻蒙紫氣上面“闡”之一道,本為講述天道,維護正統之意,是以凡事以天命為尊,從未失之偏頗,與元始剛好相反,通天的性情類似於華夏古代的遊俠,尤善險中求勝,又兼之其鴻蒙紫氣上面“截”之一道,正合其本意,是以早已修習之。

一闡一截,可謂之一盾一矛,長久之下,自然會有許多爭端,其中最為顯著者,莫過於收徒之爭,莫看通天性格剛硬,其卻異常心軟,如遇對方苦苦相求,即便資質不佳,也會收之為記名弟子,如此這般,卻是有徒數十位之多。

與前世傳說中一樣,通天的首徒仍為多寶道人,其本體名曰尋寶鼠,於尋寶一事頗有神通,儘管不曾尋到先天靈寶,其收藏自也不凡,後由通天出手,以之煉製一件後天至寶多寶塔,威能不下於極品先天靈寶,此為後話,暫且不談。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且說三清居於崑崙山內,有其威名赫赫,自也不曾有人膽敢尋釁,老子作為三清之首,性情愈發平淡,卻是至今仍未收徒,是以元始與通天儘管都有弟子,卻均以之為記名,以示尊重兄長。

在老子收徒之前,元始與通天的弟子,只能是記名弟子,不為入室亦或親傳,鴻鈞紫霄講道之時,稱自身為玄門,是以三清作為其入室弟子,自然是玄門弟子,作為三清之首,老子理應為玄門首徒,再然後老子之徒,也應為玄門三代首徒。

有著如此考慮,多寶等人才只為記名弟子。

於通天率先收徒後,元始亦收有一徒,名曰廣成子,其本體如何,已然無從知曉,然其資質,卻是後天魔神,比之紅雲也只差一線,若不是出世太晚,說不定也是新生大神中的一員。

因梅自寒早先訂立天劫之故,廣成子出世之際,卻是遇到了九九天劫,原本以其修為,渡過的希望十分渺茫,卻不料竟遇見元始,其見獵心喜,揮手間將天劫消去,要知天劫本體僅為極品先天靈寶,面對著天定聖人,自然力有不逮,只得退去。

待廣成子化形完畢,元始方才提出收徒之願,對此廣成子自然大喜,於是順利成為元始首徒,也即以後玉虛宮的撞鐘弟子。

收下廣成子後,元始又尋覓良久,卻是不曾再遇到,如廣成子這般良才美玉者,是以無奈返回三清殿,待其攜廣成子返回時,通天業已收徒數十,偌大的崑崙山,多半已為通天之徒佔據。

通天之徒雖說良莠不齊,卻也十分團結,數十人聚在一起,自然將元始之徒廣成子冷落一旁,對此廣成子倒也硬氣,兀自模仿其師元始,對眼前溼生卵化之輩表示不屑,導致爭端最終爆發。

廣成子一方僅其一人,又兼之化形不久,如何能是多寶等人的對手,最終落敗身逃,不得不向元始求助,又因元始本身非常護短,其與通天的矛盾最終爆發。

“通天,汝作為玄門弟子,竟收些溼生卵化之輩,是何道理?”原本就看不上通天之徒,如今其竟聯合起來欺辱廣成子,元始如何能不惱怒。

聞及元始之言,通天原本的些許愧疚之心,隨即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卻是一些怒氣,元始辱之盡收溼生卵化之輩,豈非在貶低自身,於是反駁道:“師尊於紫霄宮講道之時,也不曾限制聽道者出身,豈料到了兄長那裡,卻看不起洪荒眾生,若兄長敢於妖族天庭之上,宣揚此言,為弟自不會再多言半句。”

所謂一眾妖修,除去帝俊等大神以外,多半應歸於溼生卵化之輩,一旦元始於天庭之上宣講,豈能討好,只會將妖族得罪,如今妖族強盛,即便以元始之尊,也不願輕易開罪對方,是以通天之言,卻是給元始出了一道難題。

又想及帝俊屢次先三清一步突破,元始卻已怒火中燒,其斷定通天之言,卻是在彰顯己身不如帝俊,是以冷哼道:“羞與之為伍!”

說完,元始便攜廣成子入殿,再也不理會通天等人,倒讓通天有氣無處發洩。

此次爭端之後,元始與通天兩人,又因它事發生過數次爭執,最終將老子引出,三兄弟居於三清殿內,商議對策。

前文有言,老子之道有兩個選擇,一曰無為之道,一曰平衡之道,天道偏偏賜予其前者,卻是暗中種下了三清分家之因,如若老子所修為平衡之道,於元始通天首次相爭之際,其必早已現身調節,也不致積怨累加。

正因老子所修之道,是那無為之道,其才會視元始與通天相爭而不見,以致錯失緩解矛盾的最佳時機,如今積怨已深,即便勸說,卻也效果寥寥。

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此言不僅在前世適用,於洪荒之內,更為有效,洪荒眾生所謀求者,莫過於自身之道,比之性命更加重要,是以如若道途相違,幾乎必定成為死敵。

一闡一截,卻是道之相違,元始與通天的兄弟之情,被自身之道日益消磨,如若勉強聚在一起,卻是有害無益,一旦矛盾最終爆發,只會是兄弟反目之局。

如此局面,調節數次無果的老子,卻是已然明了,於是將元始與通天喚來,討論分家事宜,此時老子業已知曉,自身無為之道的弊端,然而此道是其唯一的選擇,只有修習此道,方有突破天道期的可能,否則僅憑些許盤古遺傳,成就聖人尚且不易,更逞論天道期乎?

至於元始與通天二人,自皆不是愚笨之輩,其心中也已明悟,自身之道的缺陷,然而與老子一樣,鴻蒙紫氣上面的道途,卻是其唯一的選擇,只得一條道走到黑,是以對於老子提出的分家一事,儘管十分不情願,卻也勉強同意。

“道之一途,著實害人不淺,遙想吾三兄弟一同出世,相處數萬個元會之久,卻最終不得不分開,造化弄人乎?”既然已經決定分家,通天有些話不吐不快,其也明白是為天道搞鬼,卻是不敢言及對方之名。

聞及通天之言,又想及梅自寒與天道之戰,老子無為的心境,也不禁生出一絲波瀾,如若自身能有五行師伯的修為,何至於被天道玩弄於鼓掌之內,於是勸道:“事比人強,吾兄弟所能憑藉者,莫過於父神遺澤,又有師尊賜下的鴻蒙紫氣,如此待吾等成道之日,方能解今日之厄。”

“只怕修為愈深,兄弟之情愈淺,如必須反目,又待如何?”離別之際,元始也道出自身擔憂,於混沌島聽聞過秘辛的他,卻是不敢將天道往好的方面想。

“身為魚肉,便應有自知,貧道先行一步。”說著,老子便率先離開三清殿,其後又脫離崑崙山,卻是向東方行去。

“兄長告辭!”說完,通天緊隨老子出殿,卻是先一步集合眾徒,之後才向東方飛去。

眼見老子與通天相繼離去,元始卻無有絲毫欣喜之色,三兄弟之本心,卻是不能,也不敢宣之於口,只得按照天道安排行事,此後元始出於殿外,轉身凝視“三清殿”之名良久,最終無奈右手一揮,轉而命名為“玉虛宮”。

“敢問師尊,通天師叔為何離去?”雖說不待見通天之徒,廣成子依然不曾埋怨過通天本人,是以見對方離去,方有此問。

攜廣成子進入玉虛宮,元始方才回道:“從此與通天一脈,是敵非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