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這個天國不太平最新章節列表 > 726 章 劉永福參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726 章 劉永福參軍

劉二一聽,頓時眼睛放光,喜笑顏開起來。

劉二原本劉建業,排行老二,因此當地人都俗稱他為劉二。他和同村的鄭三原本在欽江之上行船做船工,但前年欽江之上的船運生意忽地都被一家叫兩廣遠洋公司的超級船運公司給佔去,船老大也將船隻賣給了這家公司,原本他和鄭三可以順勢加入這家叫兩廣遠洋公司的大公司,不過,正好老家實行聖國田畝改革,大家分地,再加上他父母都染上重病,他大哥一人照顧不過來,無奈之下,他便索性辭了船工,回到那良鎮老家。

回到家中,父親和叔父已經病故,留下大哥一人守著病入膏肓的母親,窮困潦倒之極。劉二當上船工也只是餬口,根本沒掙下錢,想給母親抓付藥都不行,父親和叔父的後事也是草草了事,正在劉家兄弟悲哀地感嘆老天不公時候,奇蹟出現了。

劉二可能一輩子也忘不了那天的情景。當時他正照看著母親,哥哥突然滿臉欣喜的從外面回到家中,連連高呼:“二弟,有救了,母親有救了。”

話聲剛落,村長領著鎮上的兩名身著身著軍服的人出現,徑直來到他的家中。村長介紹,今年鎮裡新成立了鎮公所,他便將劉家的情況上報到鎮公所中,這不,今天鎮公所便派來了鎮上的醫務所的醫師過來,給劉母看病。

只見鎮上醫務所的醫師給劉母把脈後,便開了藥方,仔細叮囑一番後又去了其他重病的鄉民家中。

隔了幾天,那醫師又來了一次,每次都穿著洗的發白但乾乾淨淨的軍服,讓劉二看著很是眼羨。有次,他忍不住偷偷了起來,醫師告訴他,這是太平聖國討虜軍的軍服,當初他還是討虜軍的戰士,因為負傷又學了點醫術,便退役在這鎮上做醫師,不過他最喜歡的還是這身討虜軍軍服。還說起討虜軍是聖王的軍隊,最是光榮不過,一副自豪的樣子,讓劉二暗暗感嘆,要是自己也是討虜軍士兵就好了!

在醫師來過數次之後,劉母的病已經好了起來。讓劉二和劉大動容的是,從頭到尾,這名鎮上的醫師都沒收取過他家一分診治費,連藥材費,都由鎮上財稅所支出。劉家感動得無以復加,劉二更是想不到,這天下還有如此這般的官府,與前幾年的滿清官府比起來,簡直是判若天地。

而且,劉家的幸福生活遠非如此。接下來的一幕,讓劉二一家晚上做夢都要笑出來:鎮公所不久便組織各村寨丈量土地,劃分田地標準,同時將逃走的富戶和原本的滿清官吏佔有的田地都收繳起來,按照整個鎮子的人員戶口數目,進行分配。劉家三口人,每人二畝半,也分得了七畝五分田地。不但如此,鎮公所透過村裡,又給像劉家這樣的一窮二白的家庭裡,發放了種子和農具,說是借給他們家,等來年有了收成再還,免利息。

一時間,劉家對聖國對朝廷感激不盡,劉母更是直接從鎮上請回聖王的塑像,供奉在家中日夜參拜。

劉大劉二兩兄弟與村中的其他人一樣,每日下地辛勤勞作,田地裡的莊稼長勢良好,到了夏季收穫的收穫,迎來了難得的大豐收。村中老人甚至說,十多年沒遇到過這麼好的收成了。村中家家戶戶喜笑顏開,劉二還被派為代表敲鑼打鼓來到鎮公所獻上新谷做的新米飯,請鎮長大人和警師、醫師等人嘗新。那副場景,劉二一輩子都難以忘記!

轉眼兩年過去了,劉家家中的境況更是越來越好,去年,劉二哥哥劉大更是新娶了媳婦,今年初又為劉家添了個大胖小子,劉母整日笑的臉上開了花。村裡人都說她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她總是逢人就說,這都託了聖王的福,推翻了滿清韃子,才有這麼好的官府,才有如今劉家的幸福。不過,有時候劉家人也會想,若是早半年就好了,劉父和叔父他們就不會病死了。每當這個時候,劉母總是拉著劉大劉二告誡,要感恩,有機會一定要報效官府,報效聖王,如今的中華帝國皇帝。

昨天,聽村長說,國家可能有危難了,鎮裡貼出了告示,說是朝廷要徵兵。劉家一家人一聽,劉母決定,讓劉二報名參軍,報效朝廷。於是,今天早上一大早便起床,拉上玩伴鄭三,趕到鎮裡,來報名參軍。

這時,鎮裡的警師又接著喊道:“先服兵役三年,是義務兵。三年之後,若是表現一般,便轉為預備役,在地方駐兵之中服役十一年,每年有一個月的休假,不妨礙娶妻生子,每年也有六元聖幣的兵餉;若是表現得優秀,可以轉為志願兵,進入野戰軍的常備役部隊,服役五到八年,每年有十八元聖幣的兵餉。而且,不管是預備役還是常備役,除本人分給田地外,只要服役滿五年,家中還可以再多分一人份田地。並且,農忙季節,鎮裡和村裡會組織鄉親幫助軍屬義務種地,這個請眾位兄弟們放心,不要有顧慮!”

聽到警師的話,劉二更是心中大定。他本有些擔心,自己去參軍了家中就哥哥一個壯勞力,會不會家中的田地沒人耕種,不過劉母說了,再怎麼樣也要讓他去當兵,劉家的田地她也會下地耕種。如今警師這樣說了,他更是放心,完全沒有後顧之憂。而且,成為討虜軍士兵,本就是他的夢想。這兩年來,那套發白卻整潔的灰白色討虜軍軍服,不知多少次出現在他的夢裡。

“劉二,發什麼愣啊?到我們了!”耳邊鄭三催促起來,劉二回過神來,連忙和鄭三上前,來到警務所的門口進行登記。

“姓名?哪個村的?”一名登記的警員問道。

“劉二,北雞村的。”

“劉二,這名字不行,小兄弟你這是外號吧。要本名!你本名叫什麼?報了可就不能改了。”警員答道。

“本名?”劉二思索起來,他自己的本名,好像是叫劉什麼業,從來沒用,自己也都忘記了。這名字,本身他也不怎麼喜歡,還不如劉二順口。但劉二這名字又不行,取什麼好呢?他記得母親一直唸叨的一句話,保佑劉家永享幸福,既然如此,不如就叫劉永福吧!想到這裡,他大聲道:“劉永福!北雞村的。報名參兵!”

“行!登記好了,到警務所裡面去體檢和審查一下,只要過關,便算參軍了。”

劉永福大喜,忙跟著鄭三進了警務所內。

經過小半個時辰的體檢和審查,劉永福和鄭三兩人都順利被接收,加入了討虜軍,通知他們三天後,趕往欽州縣警務局,然後再趕往部隊集結。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整個那良鎮便有數百人報名參軍,不過,有些家中的獨苗和身體虛弱或是不夠機靈的年輕人,均被刷了下來,最後僅僅只有50人被選上加入討虜軍。不過,被刷下的人當中,也有很多其實當兵,鎮警務所便將之登記造冊,編為民兵。

而整個欽州縣,這次便有430人應徵入伍;整個廉州府,1500人應徵入伍;整個廣東省,有24000人參軍。

隨著其他省份的陸續徵兵,討虜軍新兵迅速擴大,原本缺員的討虜軍人數立刻充足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