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這個天國不太平最新章節列表 > 790章 四大船政總局和機器製造總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790章 四大船政總局和機器製造總局

聖京。皇宮。內閣副總理曾觀瀾、商務部副部長潘文濤在馮雲山面前恭敬地站立著。

潘文濤原本是廣州十三行中潘家主事之人,和伍崇曜一樣在馮雲山攻下廣州城後,便歸順了馮雲山,出任南洋公司副總經理。去年,馮雲山將伍崇曜擢升為商務部部長兼廣東巡撫,伍崇曜離開聖京前往廣州專心治理發展廣東,馮雲山便調潘文濤出任商務部副部長,負責商務部之事。

此次,潘文濤卻是前來稟報最近帝國境內的商事情況。

“陛下,自由貿易特區成立半個月,成效顯著!根據昨天上海縣縣長張之洞從東京電報局傳來的訊息,單單東京的浦東自由貿易特區成立的短短半個月來,已經在自由貿易特區內成立了五十二家公司和洋行,大部分是從事機器、鋼鐵、船舶、日用品製造等行業,其中有十九家資本金超過一百萬聖元,特別是有三家造船廠、二家鐵廠和二家機器廠,資本金均超過三百萬元。光這半個月,便讓那幫洋人和國內的商人投資總計達五千一百二十萬元。相當於原本滿清的大半年賦稅了。”潘文濤眉飛色舞,興奮盎然。

馮雲山也是吃了一驚,他已經早做好了會吸引大批投資的打算,畢竟有那個自由貿易的巨大優惠政策在那裡,但他還是估計錯了會如此的受追捧,小看了資本對利潤的追逐程度。

也可見,這些商賈和洋商們,是多有實力。幸好自己早有準備,引導他們往制船和機器設備、鋼鐵等實業方面去發展,要不然,一窩蜂地搞茶葉生絲貿易,儘管能收取他們的關稅,朝廷也會賺錢,但也僅此而已,若干年後,還是這樣,並不會改變多少,一旦帝國和歐洲列強開戰,賺取的錢財還不夠一個賠款的,後世的滿清便是如此。

“很不錯!看來,朕給你們商務部出的這個主意還算成功的!張之洞那個上海縣長當的也還行啊。”馮雲山滿意地點點頭,不過又有些不放心地問道:“造船相關的開設了幾家?有沒有統計出造船規模來?””

“啟奏陛下,造船廠只有五家,其中二家略小,三家較大。反而有六七家船塢和船舶修理廠,用於改裝、維修船隻。至於造船能力,微臣沒有資料。”潘文濤有些臉紅地奏道。

一旁的曾觀瀾連忙補充道:“陛下,微臣從工務部那邊倒是獲得了一些資料。浦東特區的這幾家造船廠,一共大約每年能下水一萬三千噸位的艦艇。不過,最大噸位的,也僅僅是六百餘噸的木質兵船,大部分都是製造三四百噸的運兵船和商船。當然,上海租界內原本諸如伯維船廠、新船澳船廠等老船廠,則只能製造百噸以下的小型木殼船,只適合長江內河道運輸和小型炮艇之用。佛山和大沽兩處特區應該也設立了不少造船廠,不過因為沒有電報具體訊息還沒傳來,但估計也只能製造小型船隻,不會有浦東特區的規模大。”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馮雲山嘆息一聲:“看來,朕想要儘快強大海軍,壯大三隻艦隊的想法,無法透過這三個特區建設制船廠來實現啊。罷了罷了,還得朝廷來砸巨資,再多興建幾處大型的造船廠才行。四大船政局目前也就廣州船政局下的長州造船廠能製造大型軍艦,其他的不知道今年底能否有能力開始造船下水。對了,也不知道吳愛卿那邊怎麼樣了,上次派人帶信回來說,已經花200萬美元將美國的第三大造船廠——諾福克海軍造船廠買了下來,順帶還有三艘快要完工的軍艦,另外,還訂購了幾艘主力軍艦,就是不知道具體交付時間。”

聽到皇帝說起第一個五年計劃內的建立四大船政局的事情,還有外務部副部長吳如孝的美國之行,曾觀瀾連忙補充:“陛下,除去廣州船政局外,福州船政局也快要建成一座比長洲造船廠還要大上一倍規模的船廠,能同時生產四艘大型軍艦和三艘中小型商船,若抓緊的話,四艘軍艦年底便能下水。另外的上海船政局和登州船政局,則比原定計劃要拖後了,要今年底才能將船塢和造船裝置和人員到位,特別是造船的洋技師,因為四大船政局同時開建,洋匠供不應求,紛紛挾技居奇,唯利是圖,漫天要價,朝廷有些苦不堪言,奈何咱們自己的技師沒能培養出來,受制於人。”

馮雲山聽到這裡,也是有些無奈。他雖然早早讓人組織一大批本土的造船匠人和技師,在長洲造船廠跟隨僱請的洋技師學習取經,但畢竟時日尚短,而且那些洋技師都是鬼得很,有意保留,因此,真正學到能自行造船的人並不多。唯一可靠的還是那些普魯士過來的洋技師,馮雲山一方面準備對這些忠心的人進行獎勵,另一方面,準備向普魯士要求再增派人手來東方援建。

最期待的還是吳如孝那邊,不說別的,透過諾福克海軍造船廠這個平臺,將那裡的造船技師和工匠派到四大船政局來幫忙,甚至直接招募制船行業的工匠永久性地留在中華帝國,也不是不可能。

畢竟還是起步晚了些,若是與製造火槍火炮的機器製造總局那樣可就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中,準備在聖京、廣州、上海、武昌四地各設立一家機器製造總局的計劃,前些天馮雲山聞報,已經基本完成。甚至,去年底的時候,工務部上報已經有了可觀的軍火生產能力。

特別是廣州機器製造總局,因為原本的廣州機器局就已經建成投產,如今經過增資擴建後,沒要多久,便建成一家集汽爐廠,汽錘廠,機器廠,熟鐵廠,步槍廠,木工廠,鑄銅鐵廠,火藥廠,子彈廠,炮彈廠,火箭廠,動力廠等十餘家分廠的機器製造總局。除了精鋼廠和火炮廠沒建,其他都已齊全。而因為北江上游韶州府內的帝國克虜伯鋼鐵公司便能生產精鋼和火炮,廣州機器製造總局便沒在重複設定,事實上,這相當於將這部分工序分包給了帝國克虜伯鋼鐵公司了。

廣州機器製造總局整合原本位於韶州府烏石鎮的聖國第一兵工廠和廣州城郊東湖邊上的機器廠這兩家軍火廠,將重複的查爾維爾擊發滑膛槍生產能力集中到烏石鎮,並將之改名為廣州機器製造總局第一兵工廠,專門製造改良後的查爾維爾擊發滑膛槍和德萊賽針發槍。而東湖機器廠正式改名為廣州機器製造總局第二兵工廠,專門用來生產米涅步槍和研發更新式的後裝線膛槍。

去年一年,廣州機器製造總局的這兩家兵工廠,一共生產改良型的查爾維爾MLE1856型擊發滑膛槍二萬九千餘杆,德萊賽M1856型針發槍一萬杆,米涅步槍八千杆,各類子彈不計其數。

這還是將第一兵工廠和第二兵工廠中的一大半熟練技師和工匠調往其他三處,組織籌建聖京機器製造總局和上海、武昌機器製造總局的原因,否則只怕產量還要高。

馮雲山自然知道,這也意味著帝國的兵工廠的的確確是建立起來了,就算那些洋技師全部走掉,也完全沒有多少影響,因為自己本土的人才已經培養起來了。

前些日子,聖京機器製造總局的第一兵工廠,它有另外一個名字——毛瑟兵工廠,已經建成。馮雲山沒有讓毛瑟兵工廠急於大規模生產查爾維爾MLE1856型擊發滑膛槍和德萊賽M1856型針發槍,他心中清楚,這兩種步槍實際上都不大理想。前者其實已經有些過時了,要知道克里米亞戰爭中英法軍隊已經開始投入使用米涅步槍,後者雖然沒有算過時,但還是由比較多的問題。

自從毛瑟兄弟來到聖京,馮雲山便將毛瑟兄弟直接安排在聖京機器製造總局,又投入巨資設立了毛瑟兵工廠,目的便是主開啟發毛瑟步槍。甚至,他還憑藉自己對後世毛瑟步槍的一知半解,直接指點毛瑟兄弟大致的設計方向,將旋轉後拉式單發步槍的原理講給他們聽,雖然到目前為止,尚未有任何成績,但馮雲山一直期待著那著名的毛瑟步槍能早一步出來。

因此,聖京機器製造總局的主要任務反而不是生產米涅步槍和德萊賽M1856型針發槍,而是研發出毛瑟步槍。當然,為了練手和培養工匠,毛瑟兵工廠多多少少還是製造了一些查爾維爾MLE1856型擊發滑膛槍,目前來說便宜又實用。

而上海機器製造總局和武昌機器製造總局卻還沒有建立起來。對於這兩個總局,馮雲山的定位不一樣了,廣州和聖京兩個機器製造總局主要是生產火槍為主,而武昌和上海這兩個機器製造總局,馮雲山從規劃上邊想著是以生產火炮為主。不過,因為有了韶州的帝國克虜伯鋼鐵公司持續不斷地生產克虜伯大炮,加上國內因為大肆修建鐵路,鋼材不足,馮雲山對於這兩個製造總局並沒有要求立即建成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