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這個天國不太平最新章節列表 > 875章 攪動美國內戰的蝴蝶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875章 攪動美國內戰的蝴蝶

關於美國南北內戰,馮雲山有自己的認識。

打小時候起,歷史教科書上描繪出來的美國南北戰爭,向來是說因為奴隸制度的原因,造成南北分裂,從而發生內戰,還說南北戰爭是一場反奴隸制的偉大歷史事件。可隨著馮雲山之後的閱歷增長,特別是網路論壇流行之後,他卻發現另一些觀點似乎更有道理一些。那便是,美國南北內戰,其實還是一個南北雙方利益的爭奪而已,爆發的原因和初衷根本與廢不廢除黑人奴隸制毫無關系,只不過是爆發之後,北方聯邦因為戰爭的需要,順帶來個廢除奴隸制的手段,其實只不過是個挖牆角的行為而已,當然,也起到了極好的效果,藉助南方黑人的背叛和輿論的威力,勝利更有利於北方。

由此可見,北方聯邦政府和林肯廢除奴隸制,絕不是為了黑人奴隸的利益,而只是戰爭的需要和北方工業發展的需要而已。馮雲山也看了一些書籍介紹,說是美國南方諸州的黑人奴隸的生活也並沒有如一貫宣傳中的那麼悲慘,事實上,南方的白人居民之中,奴隸主也只是極少數,當然有奴隸的白人奴隸主算得上是那個時代的富豪,而奴隸主對成年黑人都“挺仁慈”的,事實上黑人的營養條件比同期的大清盛世下的百姓要好得多,奴隸主鼓勵黑人大量生育,便能看出這些黑奴的珍貴了。事實上,當時一名成年健康黑奴的價格是500-1500美元,就算取平均值一千美元,也相當於如今的50萬元RMB了,要說對價格如此昂貴的財產,不可能苛刻地虐待,這樣一說,還真有他的道理在。偶爾有肉吃的南方奴隸,和飢不果腹的北方平民,會有那麼大的矛盾嗎?這不可能,所以,矛盾其實還是在於南方的奴隸主和北方的工業資本家之間產生的。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南北矛盾,更多的是經濟的矛盾,進而引發政治體制的矛盾。就從一個側面來說,美國工業的絕大部分都集中在北部和西北部,而南方流行奴隸制種植園經濟。南方主要生產棉花,而且大部分出口到英國和西歐國家,用於換回歐洲價廉物美的工業品,對於美國北方的工業品,卻因其成本比較高,價格昂貴,南方人不願意和北方人進行商品交換。因此,北方和南方的矛盾便日益尖銳。

一方面,北方需要掌握南方的市場,銷售北方生產的工業品,同時,也需要利用南方的棉花等原材料,而且北方的資本家需要自由的工人,畢竟奴隸太過昂貴了,他們得負責奴隸的生老病死,負擔太重,而希望解放黑人奴隸,低價僱傭;但另一方面,南方的種植園主卻希望進口便宜的英國商品,更願意把棉花賣到國外,獲得更多的收益,同時,他們也希望有更多的黑人奴隸,發展更多的種植。

特別是關稅的矛盾尤其突出。北方製造的工業品大多是仿造歐洲,粗糙質劣,競爭不過歐洲,因此只能提高歐洲工業品的進口關稅以保護本國資本金的利益。而關稅的提高是相互的,歐洲反制的結果便造成南方的棉花等農產品進入歐洲市場的關稅大增,造成南方種植園主們損失慘重。加上美國建國以後一直是一個鬆散存在的聯邦體制和各州分治的原則,法律沒有必須定義它是絕對不可再分的整體,而是自願則合,不自願則分的聯合體。因此,南方自然不願一直損失下去,萌生脫離聯邦的念頭。

因此,北方的戰爭動機,不是為了解放黑奴,奴隸制只是被南北雙方意識形態化的戰爭藉口。

不過,好歹學過多年的馬哲,馮雲山卻是知道最根本的問題其實還是在於生產過剩!對於北方來說,他們的工業品因為質量差價格昂貴導致賣不出去,便是生產過剩,他們希望能將產品開啟銷路銷往西部、南方、美洲地區以及遠東。而對於南方來說,他們的經濟的命脈便是奴隸和棉花,但隨著埃及、印度等地棉花種植的興起,棉花價格開始回落,而棉花的回落便導致南方的黑人奴隸開始過剩。因此,為了擺脫這種黑奴供應過剩,南方種植園主必須要擴張,將黑人奴隸擴散推廣到更多的地區,但擴張黑奴生產制度的結果,只能是讓棉花更加過剩。想明白了這一點,馮雲山自然知道自己該如何做了。

他是想讓美國內戰稍微提前爆發,然後最好持續得時間更長,戰況更慘烈一點。最好是讓美國直接就此分裂,這樣的話,恐怕日後那個稱霸全球的世界

馮雲山開始盤算著是不是讓如今的第15任美國總統詹姆斯*布坎南出點意外,提前退休,按照歷史進程,林肯定會冒頭而出,成為共和黨選出的總統,從而導致南方直接翻臉。

另外,再讓特務司在美國的情報站做些事情,挑起南北的爭端,從而進一步刺激和激化南北矛盾。

想到這裡,馮雲山突然想起馬沙利和他身後的南方輝格黨,正好,在南北內戰爆發之前,必須和其建立好關係,等戰爭一旦爆發,支援弱小一些的南方聯盟,讓其與北方聯邦持久地戰爭下去,對中華帝國最為有利。

是要多做些佈置了。如今那位於美國弗吉尼亞州的普斯步槍製造公司已經被帝國收購,製造的火槍也運了數萬杆到達帝國,是時候將其搬遷了。如今距離弗吉尼亞州不遠的新墨西哥省,是個不錯的選擇。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想到這裡,馮雲山讓人取來地圖,仔細檢視一番後邊下令:將“夏普斯步槍製造公司”整體搬遷至馬薩特蘭。這樣的話,以後美國內戰爆發,自己可以利用“夏普斯步槍製造公司”生產軍火武器,出售給南方聯盟,一邊賺取利潤一邊支援南方,兩全其美。南方聯盟就是因為武器太差,吃虧太多。有了自己提供的夏普斯步槍,想必要比原本使用的滑膛槍要好得多,能支撐得更久,甚至擊敗北方聯邦。

馮雲山突然腦海中靈光一閃,他猛地想起一種戰爭利器來,那就是加特林機槍!好像就是一名叫理查什麼的加特林的美國人在明年還是後年設計出來的。好像北方聯邦軍隊購買了10挺,在戰場中痛擊南方軍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這種利器必須要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行。

想到這,馮雲山立即喚來範汝增吩咐道:“發動在美國的所有特務,尋找一名叫查理什麼的加特林的醫生,好像是在密蘇里州一帶吧。找到後不擇手段將其帶回聖京!”

馮雲山想的還是將發明機槍的加特林本人抓來最為妥當。雖然他也能模糊地記得加特林機槍的大致原理,也就是所謂的左輪槍式轉膛發射原理,利用一套傳動機構使數支槍管繞一個公共軸轉動,從而完成連續的射擊。按照這種思路,自己那些兵工廠裡面的槍械工程師想必也能研製出機槍來,但馮雲山有些名人效應,他總覺得還是由歷史上的本人來研發改進更好,這樣也能避免更少地改變歷史,讓他能更有把握掌控未來。

不過,一旦真的發明這樣的利器,他肯定是要作為最機密的核武器藏起來的,不到緊要關頭不會推出來讓人發現,更別說賣給別的國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