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這個天國不太平最新章節列表 > 883章 學堂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883章 學堂

初級教育是根本。馮雲山對教育部取得的成績還是滿意的。

初級教育,學齡兒童的入學率,因為在五年計劃實施的頭一年便進行了《振興基礎教育章程》的立法,強制性地讓凡是八歲以上的兒童均免費入學,在太聖五年又推廣到7歲以上的兒童均可以免費入學,全面實施義務教育;並且,對於不送入學堂就學的情況,地方官府出臺了嚴厲的懲罰措施,不但當事家長要被關押和罰款,甚至連鄉鄰、村長等也要被連帶,鄉鎮官吏也要被警告處分,在這樣的強制性措施之下,學齡兒童的入學率才會有如此之高。

不過,這初級教育是為了五年十年後的未來,雖然最重要,卻不能立即見效。而見效最迅速、顯現最直接的,卻是中級教育,也就是對應帝國的中等學堂。

想到這,馮雲山示意李善蘭繼續說下去。

不過,李善蘭卻聲稱中等學堂之事是由旁邊的副部長程煥採具體負責,讓其來稟報。馮雲山哪能不明白李善蘭的心思,不外乎向自己表明不專權而已,想不到歷史上一心向學的大教育家、翻譯家在成為教育部長這樣的高官之後,短短幾年,便也開始在宦海中遨遊得如魚得水了,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啊。不外乎程煥採算是自己的皇親國戚罷了,嚴格說起來,其實自己對於這一點,還真沒多少在意,既不因為程煥採是皇后程嶺南的叔父便刻意打壓,也不因為是國丈就特意提升。

程煥採今年剛好70歲了,在十年前便從江蘇布政使兼署江蘇巡撫之位告病還鄉,在家鄉江西新建創辦義倉和義學,篤志善行,為家鄉百姓做了不少好事。這也是馮雲山重新啟用他為教育部副部長的原因,否則,單純的皇親國戚,隨便給個主事執事之類的也就罷了。

程煥採還是第一次在朝堂稟報,不過他年逾古稀,已經沒了建功立業的心思,只是蒙皇帝看重,盡一份餘熱而已。當下他稟道:“陛下,中等學堂方面,根據陛下的諭旨,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普通中等學堂,專門為高等學堂培養人才,所學內容較為全面,但皆為不深;另一部分為實業中等學堂,專門為各行各業培養工匠和藝人,所學內容集中在這行業,涉及較深,一切以實用性為原則,也可稱之為實業教育。”

“普通中等學堂和實業中等學堂各自佔比一半左右。因為已經不是強制性的義務教育,加上中等學堂的學生年級都比較大了,很多地方的百姓都不願意他們的子弟來學堂唸書,認為耽誤了他們的營生和成家之事,因此,前幾年,這中等學堂的入學率並不高,甚至還有一些學生念了數月半年的便退學回家種地去了。無奈之下,最初的兩期中等學堂,我們教育部向內務部求援,答應只要他們從中等學堂畢業,便安排他們充任地方官吏,並且,又不收取他們的學費,透過這樣的條件吸引他們就讀。隨著第一批中等學堂的學生結業,如今情況已經顯著改變了。前年,全國的普通中等學堂和實業中等學堂合計一共只有447所,而負責學齡兒童的初等學堂有12萬5430所;而去年,初等學堂提升到15萬2485所,而普通中等學堂和實業中等學堂則猛地飆升到782所,其中普通中學452所,實業中學330所;而今年按計劃,初等學堂只是要增加了6320所,到131750所,但普通中等學堂一下便要增加了138所,實業中等學堂更是要增加了162所,整個中等學堂累計起來,達到1082所,突破千所中學大關。”程煥採一臉斐然,能為華夏的教育出分力量,這是他打心底願意做的事情,說不定日後還能因為此事名垂青史,想到這裡,他便是一陣激動。

馮雲山也不禁為教育部的突飛猛進大吃一驚。初等教育還好說點,畢竟是強制性的,而且學校規模可大可小,教師方面也是隨便拉一名能識字會算賬就成,更何況有標準的教材頒佈。可這中等教育就不一樣了,隨著學科的增多,學生年齡的增大,各項都要正規起來,所需要的教師大為增加,而且教師的要求也大大增強,特別是實業中等學堂,還要有實習的工廠和作坊才行,辦學的難度很大。教育部能在短短時間幹出如此大的動靜來,殊為不易。

程煥採彷彿看出了皇帝的詫異,主動解釋道:“如今,普通中等學堂和實業中等學堂都開始收費了,但學生生源仍舊不愁。主要是百姓都看到了前兩批念了中等學堂結業出來的學生們都有出息了,第一批中等學堂的結業生,不是進入各地鄉鎮充當地方官吏,便是成為各個行業工廠的工程師,受人尊敬,於是,百姓紛紛將自己的子弟送進中等學堂,哪怕是學堂進行收費,也願意入學。再加上,初等學堂的第一批年紀較大比較優異的學生開始畢業,進入中等學堂繼續深造,造成中等學堂的學生數量猛增,一個學堂擁擠進去一千六七百多號人,根本不是學堂所能承受的。於是,教育部會同財稅部、工務部、農業部一起,這兩年接連新建校舍,招募教師,迅速投用了大批學堂,這才勉強滿族中等學堂的學生需求。不過今年明年,會有大批的初等學堂學生畢業,看樣子,他們有近半都想進入中等學堂,但就算再興建多的校舍,到秋季開學前,全國的中等學堂最多只能到1200所,按中等學堂的最大容量2000人計算,勉強能招納240萬學生。還有很多成人也想進入中等學堂裡面的實業學堂修習技藝,想學有所成有個謀生技能。”

馮雲山想了想,開口說道:“程愛卿,成人就不要讓他們進入中等學堂裡修習了,他們大多沒有任何基礎,連字都不認識幾個,先去農民教習所等夜校多認點字再說。你們農業部和教育部多多聯合一下,把鄉野的農民教習所辦好,可以不侷限於農學之類的,還可以開辦其他的技藝類學科,讓農閒的農人有另外一條養家餬口的生計。至於中等學堂,尤其是普通中等學堂,要繼續加大加快發展,實業中等學堂也是一樣。下一個五年計劃,目標要再定高一點,直接發展到3500所中等學堂,爭取讓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初等學堂的學生都能升入中等學堂。特別是實業中等學堂,要大力發展,這個才是我們中華帝國強盛的關鍵所在。對了,中等學堂裡面的專門為初等學堂輸送教師的師範類學堂,還有那些專門的女子學堂,必須免費。”

“另外,當初朕說過的,允許民間有心於教育的商賈和鄉紳、商會、家族等,將他們私有的私塾、書院捐獻出來,或是願意改造成學堂,只要經過地方官府教育部門的審批,在你們教育部備案,便可以與其他朝廷辦的學堂一樣,面對社會開放,同等招生,並且,為了鼓勵,可讓之享受朝廷財稅的補貼和官府的獎勵。”

李善蘭和程煥採等人連忙應承下來。

接著,李善蘭繼續稟報起高等學堂的事情來:“陛下,目前全國共建有各類高等學堂一共75所。其中大學共32所,獨立學院共43所。而大學之中,教育部直屬的國立佔22所,如聖京的中華帝國大學、中華帝國國防大學、中華帝國第一師範大學、聖京大學,上海的中華帝國鐵道大學、工業大學,等,其餘3所私立大學和7所省立大學。而43所獨立學院中,師範類佔主要部分,幾乎每個省都有一個以本省命名的師範學院,除此之外,還有國立的中華帝國國學學院、中華帝國礦業學院、中華帝國交通學院、中華帝國建築學院、中華帝國財稅學院、中華帝國海洋學院、中華帝國商貿學院、中華帝國紡織學院、中華帝國鐵道學院、中華帝國郵電學院、中華帝國機械學院和中華帝國海軍軍官學校等等,還有3座專門的綜合性女子學院。截止去年底,75所高等學堂共有學生37845人。”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馮雲山聽完嘆了口氣,他當初設計這些初中高等學堂時,整個教育體系便參照民國時期進行的,因此,高等學堂裡面的學生都是千挑萬選,擇優錄取,而不是像後世那樣泛濫成災。再加上在夠年齡上高等學堂的人群中,識字率還真的不高,能夠資格入學的物件實在是太少,導致所有的高等學堂中,全國來說,學生數量剛剛過萬。還是這最近這兩年因為中等學堂的前兩批學生畢業了,其中部分學生透過教育部組織的統一考試,考入了高等學堂,這才有37845人。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當初剛剛興辦高等學堂時,學堂的教授嚴重不夠,很多都是讓原本滿清時代的各地府學的教授出任,再夾雜著一些洋技師和原黃埔軍校的畢業生等,根本沒能力教授多少學生。也就這兩年讓教育部突擊編出了各類高等學堂的教材,這才敢多少些學生,但也嚴重缺乏教授,半數時間都是以自學教材為主。

“高等學堂教員短缺的問題解決沒有?”馮雲山問道。

李善蘭躬身回道:“蒙陛下垂問,教員短缺問題,已經大為緩解。國學方面的教員,向來不缺,而前期缺少的主要是西學方面的教員。兩年前從西洋僱傭了一大批西洋教員,當初因為語言不通,難以授課,如今這些西洋教員都已經會說漢話,已經可以順利授課了。而且,對於像紡織類學院的教授,我們教育部直接從紡織廠僱請技師和專家兼任紡織類科目的教授,有效緩解了教員不足問題。再過兩年,等學堂裡培養的這批學員畢業,其中成績優異的我們再進行強化深造,不用多久便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員。”

馮雲山點點頭,對於教育部的辦法很是讚賞,道:“教育部在初中高等三個層次的學堂的建立方面,成績頗大,朕心甚慰!教員是學堂的根本和基礎,爾等務必保證學堂教員享有優厚的待遇。朕來問問,如今聖京城外的江寧縣縣長,薪水幾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