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帝國將軍回憶錄最新章節列表 > 戰爭之外的往事 第一六三章 己巳之變(1)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戰爭之外的往事 第一六三章 己巳之變(1)

1630年1月20日,崇禎二年十二月八日,臘八節。

剛從松前城乘船回到神奈川不久,我和張峰源就被陳克敵將軍召喚到江戶的管理地總部。

陳克敵將軍在他的辦公室召見了我。剛一進門,我便看到辦公室中央擺放著巨大的沙盤模型,面積有十幾平方米。根據其上的遼海的輪廓,我很輕易地看出,那是明國北京地區的模型。

陳將軍那時正和駐守江戶的陸軍第三團(注1)團長張家寶中校、政委馬曉軼一起,站在模型前面低聲說話。同時在場的還有陳將軍的副官李特上校。見到我和張峰源後,陳將軍朝我們點點頭,示意我們去沙盤邊一起研究。

我和張家寶團長互相點頭示意,陳將軍便開口:“你們來了正好。這個沙盤想必你們都很熟悉,包含了明國首都、天津、遼西,以及蒙古和山西、河北的各一部。”

“在研究沙盤之前,我要向你們通知一個訊息:後金發動對明國的入侵了。”

我抬起頭看了陳將軍一眼,就繼續盯著沙盤上代表著關寧軍的棋子。在接到冬季拉練結束的命令時,我就隱約有了這個念頭。而在看到沙盤後,我立刻就明白陳將軍召見我們的意圖。

事實上,每一個親身參與過遼南戰役的軍官,或多或少都會知道,後金發起對大明帝國的進攻是必然的選擇,因為這是擺在他們面前的唯一的選擇。

後金太窮了。

根據去年9月釋出的《偽後金政權經濟報告(1629年度)》(注2),後金統治區域內的經濟形勢早就陷入了崩潰的深淵。一斗米(約合18斤)價值12兩銀子,一斤豬肉漲到5兩銀子,一匹棉布就要10兩銀子.整個後金的經濟差到我們的經濟學家都不能想象的地步。如果沒有皇太極的傑出手腕,以及他貸款從澳宋買到的一批物資,後金早已如歷史上那無數個被中原帝國的經濟封鎖摧毀的蠻夷政權一樣,因為沒糧食吃沒衣服穿而分崩離析。

但饒是如此,後金依然陷入了不採取行動就活不過1630年的絕境。皇太極在一封寫給朱鳴夏總督冕下的信中——這封信在1645年解密並公開——直言,後金政權已經無法養活它的底層民眾,即使那些都是分了土地的女真真夷。那些在往日裡靠暴力壓榨漢人包衣的女真老爺們,從來就不會種地。在失去了用來做牛做馬的漢人奴隸後,前奴隸主們頓時發現,肥沃的黑土地擺在他們面前,他們也只能從中收穫野草。

嘿,多諷刺。在大明帝國面前不可一世的女真集團,他們本身的生產力赫然是0。不依靠貿易、不壓榨漢人,女真人們根本不能生產出一粒米、一匹布。他們是完全的剝削階級,一群只會毀滅而不會創造的寄生蟲。

話說回來,在這樣嚴酷的困難面前,皇太極和他的親信們只有一條路

可以選,那就是繼續搶劫。

那麼,到底搶劫那裡能搞到生存物資呢?向東是朝鮮,向南是澳宋,向北是蒙古。這三個方向,前兩個去了就是自尋死路,第三個又實在太窮,靠科爾沁部是根本不可能養活幾十萬女真人的。於是,整個遼東的目光都投向了西面的大明。

“搶西邊!”建奴們這樣吶喊著。

在皇太極的親自策劃和領導下,後金在公曆11月就開始了空前規模的戰爭準備。在皇太極政變後發起的改編中,後金將每個牛錄的體量從老奴時期的300名16歲至60歲的男子,壓縮到180名。靠這樣的朝三暮四的文字遊戲,後金擴充到了300個牛錄,每個牛錄能提供70名披甲人。在整編完成後,偽後金政權除了蒙古族軍隊,還有大約2萬2千名披甲真夷部隊。

為了完成此次極端危險的軍事冒險行動,皇太極從每個牛錄抽調了15至20名不等的白甲,組成了人數達到5000的白甲旅——他倒是開始學習我大宋的軍事編制了。還有大約3000名披甲人隨軍行動,不單獨編制。其餘的披甲人則分散在遼西一面預防關寧軍的進攻。至於遼東和遼南方向,皇太極已經放棄防守了,直接把虛弱的腹部對準澳宋,大約是遇到我軍進攻就直接亡國拉倒吧。

除了白甲軍,後金還抽調了超過1萬5前名無甲兵隨軍行動,像過去打遼西一樣推著手推車,準備把在關內搶到的東西運回遼東。他們不直接負責戰鬥,但必要的時候也會穿著棉甲上場——我相信這些無甲真夷能打垮兩倍人數以上的明軍。

“兩萬三千真夷啊。”在我們看完了情報部門的報告後,陳將軍站直身子,雙手捶了捶後腰,笑道:“比總督區總參謀部在秋天做出的預測還要多。”

“還要加上蒙古人。”張家寶說。

他用教鞭指著朵顏一帶:“蒙古人肯定會參與對明國的搶劫,他們現在也很不好過。”

“去蒙古救人的小夥子們幹得太賣力了。”陳將軍看著代表蒙古部落的帳篷標誌,臉上的笑容依然未改,“打跑了林丹汗,又把蒙古人的牲口搶劫了一遍,蒙古佬家裡也沒餘糧啊。”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李中校,你覺得後金會怎麼走?”他突然點了我的名字。

我想了一下,接過教鞭,從遼東緩緩移到位於山海關北面的朵顏部:“我判斷,後金軍會繞開袁崇煥的寧錦防線,走蒙古抵達朵顏。在途中,皇太極應當會和三十六部蒙古(注3)匯合,我猜測他能得到不少於一萬名蒙古人加盟。”

“可能的越過長城的地方,我認為是喜峰口、大安口。”我將教鞭指在遵化縣,抬起頭看著陳克敵,“這裡,我相信會是第一座被攻陷的關內城市。”

陳克敵定定地看著我,然後撫掌:“很好。現在,請講講你的理由。”

我這麼判斷的理由很簡單(除開我真的“知道”後金會走哪條路外),因為後金做的每個決策,都必然會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也就是窮。後金現在實在太窮了,他們嚴重地缺少糧食。至於銀子,憑藉著統治遼東一代人的時間,多少還能從牙縫裡擠出點東西來。

我認為,後金不可能靠自己籌措到能供軍隊走到明國境內的糧食。而要買糧的話,澳宋不可能頂著國內的壓力供應一看就是要拿去侵略明國的軍糧。那麼,後金再次面臨只有一個選擇的情況,那就是找袁崇煥買糧。

真是荒謬!後金竟然要找大明帝國的兵部尚書兼右都御史,關寧軍團的軍政一把手袁崇煥買糧,還是用來給侵略大明腹地的軍隊食用的軍糧!

連架空軍事小說家都不敢寫的劇情,真的能夠發生。在去年春夏的時候,後金就出現了嚴重饑荒,那時候袁崇煥不但不勒緊針對後金的糧食管制,反而在大量地向朵顏部和其他蒙古部族出售糧食,這些糧食中的很大一部分就被轉手到後金去了——我軍在新金就繳獲了印有關寧徽記的糧食。

如果袁崇煥本人和他手下的情報人員沒有全部罹患痴呆症的話,那麼,這種大規模的輸糧行徑,肯定得到了袁崇煥本人的認可,至少也是默許。那麼,在這個前提下,既然皇太極敢實施數萬人的長途遠征,他定然有把握從袁崇煥那裡搞到糧食,這是合情合理的推定。

在此基礎上,我繼續往前推理,就能得出結論:皇太極行軍的路線不會離關寧軍太遠。

既要保證糧食運輸的距離不遠,又要方便高效地侵入明國的腹心,還要能匯合蒙古部落。於是,皇太極的選擇又變得極少了。

“薊鎮。”教鞭指向挨著喀喇沁蒙古的地方。

“喀喇沁蒙古旁邊就是薊鎮。把軍糧放在那裡,等後金軍隊入侵明國腹地的時候就直接可以用了。”

陳克敵微笑著聽完我的講述,他的副官李特上校也笑著說:“果然,除了袁崇煥,所有人都知道建奴要怎麼做,要怎麼走。”

“袁崇煥也不一定不知道。”陳克敵終於開口。他用教鞭抵在喜峰口處,輕輕一推,便把喜峰口處的邊牆推開一個小口子。

“再好的邊牆和堡壘,終究也是要靠人去守的。”將軍將教鞭丟下,拍拍手道:“好了,年輕人們。現在和我來吧,日本管理地的參謀部已經準備好了,我們去進行關於後金的戰爭推演。推演的前提條件,就如我們所認為的,‘袁崇煥是叛徒’。”

注1:國防軍陸軍第三團原先駐紮琉球,秋季時被調遣至江戶。

注2:中國總督區國安局經濟調查處報告。1645年解密。

注3:所謂“36部蒙古”,我懷疑是虛指,不一定真的恰好有36個蒙古部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