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帝國將軍回憶錄最新章節列表 > 戰爭之外的往事 第165章 己巳之變(3)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戰爭之外的往事 第165章 己巳之變(3)

1630年1月10日,華歷崇禎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星期四。

謝晗披著一件後金樣式的大氅,站在遼西的邊牆上。大風夾雜著細小的雪粒打在臉上,很快就會被融化成雪水流下,然後在被浸溼的圍巾表層結成薄薄一層冰。

一個同樣打扮的男人叼著煙從他後方走來,站在他身側,背靠著邊牆仰望一片灰雲的天空。他看了謝晗一眼,朝他吐出一口煙氣,但在半途就被寒風吹散。男人有些遺憾地將煙放下,為沒把煙吐到謝晗臉上感到惋惜。

“多少點了?”男人問。

謝晗瞥了他一眼:“早晨7點50分。你再朝我吐煙霧,我就把菸屁股塞進你的屁股裡。”

男人嘿嘿笑了笑,隨手把已經燒到海綿的菸屁股丟進邊牆下的雪堆裡。他轉過身來,摸出一個望遠鏡遞給謝晗:“看看吧,那個方向。建奴抓了三十幾個明軍俘虜,已經全給捆起來了。”

謝晗接過望遠鏡,隨意順著男人指著的方向看了看,果然見到一群衣衫襤褸、垂頭喪氣的明軍被繩索捆了,由幾個建奴牽著往這邊走來。

“這幫狗才為什麼把人往我們這兒帶來?都不長腦子麼?老子穿著一身狗皮,不就是為了不被明國佬認出來?”

“隔著幾十米呢,不會走到我們跟前。”男人戴上帽子,將自己一頭短髮遮住。“你說這明軍也真是弱到一個境界了,這麼險峻一個關隘,被建奴的偏師半個時辰就摸掉,也是離譜。”

謝晗並不答話,只由得那男人自言自語。他並不喜歡自己的搭檔,原因是什麼,他也說不清楚。或許是因為他每晚睡覺都打呼,或許是因為他是個大煙槍,或許是因為他待在帳篷裡時總要掀開帳篷的門來透氣,導致帳篷內部的溫度跟外部毫無區別。但他也不得不承認,男人對明軍的評價是正確的,把守龍井關的明軍還不如澳宋的童子軍可靠。

他們現在所在的地方是遷安縣西北一百九十裡處的龍井關,此地西接遵化州的洪山口,是薊鎮長城的重要關口之一。燕山山脈裡的澈河經龍井關的水門流入長城,流過漢兒莊後匯入灤河。這裡在戚繼光鎮守京畿時代就是長城防線的重要關隘,戚繼光在長城沿線建立了完善的防禦體系,既依然大量的烽火臺和墩堡,又憑藉佈置於遵化、三屯營的野戰兵力,取得了蒙古人二十年不敢入侵的偉大成就。

可惜在戚繼光失勢和去世後,長城防線的東部便迅速地失去往日的效用。裁軍、扣錢、換人,文官們最熟悉的三板斧一揮出來,威懾幾十萬蒙古人的關隘群們就變成了一堆裝飾品,只等著一群野蠻的敵人無視它尚且光鮮的表面,一巴掌把這些自欺欺人的堡壘拍得粉碎。

謝晗他們在去年12月10日自遼陽出發,跟隨皇太極親領的西征大軍一路繞道蒙古。

12月12日,扎魯特蒙古部主力與皇太極會師,

共同前往喀喇城。但後續扎魯特部又畏縮不前,最終乾脆直接散夥回家。其頭領向皇太極派出使者道歉,皇太極很大度地原諒了他們。

12月13日,奈曼蒙古和敖漢蒙古與皇太極會師,大軍繼續前進。

12月14日,巴林蒙古與皇太極會師。

12月25日,皇太極主力匯合了鐵桿盟友科爾沁部落。科爾沁部派出了23名臺吉,由土謝圖汗率領,每一名臺吉攜帶一百多名甲兵,共計兩千五百餘人。之後女真-蒙古聯軍又深入喀喇沁蒙古,接收了土默特部落入夥。等到12月29日的時候,皇太極率軍抵達喀喇城。他在那裡舉行了盛大的會盟儀式,受邀帶兵前來的蒙古各部頭人與皇太極一起發誓反對明國。至此,皇太極完成了幾千裡的遠征,動員了幾十個蒙古部落共襄盛舉。參與者、知情者加起來恐怕有十萬人,而袁崇煥依然一動不動。

最終,大軍在昨日,也就是1月9日,抵達薊鎮口外。

針對龍井口的夜襲在凌晨4點多發動。謝晗和他的搭檔眼看著一群穿著黑衣的白甲順著繩子爬上邊牆,上面竟然沒有明軍巡邏。等到十幾分鍾後,邊牆的大門就開啟,數百名後金兵就嚎叫著衝入大明的領土。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等到5點多的時候,天還黑著,這處關城便升起後金的鑲藍旗。謝晗跟隨後續的後金部隊進入城中,他考察了守衛邊牆的明軍軍官所在的城樓,發現屋子裡面擺放著一張長桌,上面還散落著一堆骰子,大約在建奴夜襲的時候,軍官和他的親信還在這裡面賭錢吧。

一名甲喇額真舔著臉跟著謝晗,見謝晗看著倒在屋子裡的明軍屍體皺眉頭,趕忙喊了幾個餘丁進來,讓他們把明軍的屍體扶去靠著牆邊。他陪著小心對謝晗說:“大人,這些人都是不得已才殺掉的,其他投降的明軍,我們一個都不敢殺。”

謝晗看了甲喇額真一眼,道:“明軍士兵,投降了一個都不能殺。明國的百姓,更是不能動一根毫毛。大宋給了你們那麼多磚糧和棉衣,遇到飢餓和寒冷的明國人,必須把糧食和衣物給他們。”

甲喇額真連連點頭:“是,是。”他看著謝晗轉身走出屋子,便抬起身子,跟在後面走出。只是在離開城樓的時候,看到與謝晗搭檔的那個男人正倚著牆壁,一邊抽菸一邊笑眯眯地看著自己,不由得下意識又彎了腰,擠出一副笑容來。

那男人拍了拍他的肩膀,沒說什麼,只是往他臉上吐了個帶著笑意的菸圈。

————————————————

如謝晗一樣的澳宋軍事力量特派員還有許多,他們分散成行動小組,在少量國防軍戰士和一些女真族裔的東江軍士兵的保護下,跟隨後金軍共同行動。他們的任務有許多,既包括監督後金軍隊,禁止他們屠殺明國平民和已經放下武器投降的明軍戰士,又要督促建奴向他們控制下的明國人民發放磚糧和棉衣,儘可能保證明國人

的生存,以便後期接受到儘可能多的明國難民。除此之外,他們還要收集後金-明國戰爭中的各種軍事資料,為將來可能發生的澳宋伐明戰爭做好準備。

憑藉著數以千計活躍在一線的特派員的努力,我在戰後瞭解到詳細的入口戰役的細節。後金主力集中在喜峰口西面的邊牆,以洪山口為中心,西起大安口,東至龍井關,分三路向遵化合擊。在10日凌晨,鑲藍旗一個團(注1)在左翼軍指揮使莽古爾泰的帶領下攻破龍井口,隨後在野戰中擊殺來救援的遊擊王純臣、參將張安德。這支軍隊在天亮後一路進抵漢兒莊,迫使當地明軍投降。

後金右翼軍在指揮使濟爾哈朗的指揮下,同樣在10日凌晨攻破大安口,也是一戰而下,近乎沒有遇到任何抵抗。大安口西側的馬蘭峪和馬蘭口更是脆弱到極點,後金兵只是去威脅一下,當地駐軍就放下武器投降。皇太極親領的中路軍發起進攻的時間稍晚,到白天才攻克洪山口城。

潘家口、羅文峪、馬蘭峪、馬蘭口、漢兒莊、沙河、喜峰口......長城沿線的堡壘們如紙糊的一樣,全部在後金的兵鋒面前不戰而降。佔領這些曾經讓無數蒙古豪傑望而卻步的要塞、關隘,後金的損失還不到一百人。當地守軍在參將、遊擊們的帶領下剃發出降,然後又被關押他們的建奴理髮師全部剪成光頭。皇太極根本沒有派人來管理這些新歸入自己統治的明國城鎮,他直接任命投降的明軍繼續駐守當地,還由他們的將領繼續統治,只是給明軍軍官們換了一個職稱頭銜。受到明軍大規模投降的影響,特派員們一致彙報,入夥的蒙古部落的戰鬥意志忽然旺盛起來。

這次入口戰役和之後發生的一系列後金-明國野戰,極大地刺激了我國的鷹派,一時間對明強硬的態度成為主流,加快統一明國的呼聲不絕於耳。上到將軍下到尉官,國防軍的陸軍軍官們彷彿一夜之間集體轉到了左傾冒進主義。雖然遼東明軍在過去幾十年裡的戰績已經夠糟糕了,但那畢竟不是發生在澳宋國防軍眼皮子底下的。只是這次被稱作“己巳之變”的戰役,完全是國防軍們一點一點看著發生的。

“原來封建軍隊要弱起來,能弱到這個地步啊。”這就是無數國防軍指揮官們的心聲。駐日本的陸軍第三團團長張家寶中校就多次對我說,他覺得如果讓國防軍來打喜峰口沿線的話,傷亡數完全能控制在一個排以內。

不過,在1月10日掃清了沿線明軍後,後金軍卻未直接圍攻暴露在他們面前的三屯營和遵化城。這讓許多軍事觀察家感到困惑,因為遵化是喜峰口通向北京的必經之路,而三屯營是阻斷山海關明軍增援北京的戰略要道。只有奪下三屯營,後金才能避免關寧叢集入關堵住他們的退路。在戰爭剛爆發的黃金時間裡,後金主力最遠也只是抵達距離喜峰口二十裡左右的漢兒莊,便停止行動。若是要修整的話,那後金軍的耐力也未免太弱了些。

這個問題最終將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