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光緒中華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八七章 - 贏得未來的西進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八七章 - 贏得未來的西進

大英帝國的尊嚴得到了滿足,初步的告捷也讓他們覺得挽回東亞的劣勢也不是那麼難為了,在關於暹羅運河的諒解備忘錄簽署以後,他們也加緊了工作力度,力圖要在191o年上半年之前徹底落實一旦英德站到對立面的時候,中國能夠承繼過去十多年的友誼,在東亞能夠幫助英國將德國海軍在亞太地區的實力連根拔起。這是他們的期望,為了能讓中國上鉤,他們甚至明確表示戰後亞洲的態勢就是中英以馬六甲海峽,喜馬拉雅山為界,中英各據一半分而治之,中英共享亞洲利益。而在南太平洋諸多島嶼的分割上,他們也拿出了誠意,英國只需要毗鄰澳大利亞的蘇門答臘島及其東延諸島,包括爪哇島,努沙凳加拉群島等島嶼以作為澳大利亞的屏障,而以班達海為利益分界線,東部及北部的諸多島嶼,可以全部納入到中國的勢力範圍中去,包括加里曼丹,新幾內亞等島嶼。以作為中華帝國的海上屏障線。在以中國本土為核心一直到這些島嶼的輻射區域內,英國保證不會有任何第二個國家侵犯中國的利蓋,這其中就包括英國在歐洲堅定的盟友——法國。

中南半島才面,英國希望雙方以泰國和緬甸的國境線為界,這樣就可以避免中國在印度洋的出海口與英國發生海上利益的衝突,以確保雙方的長久和平和友誼。在他們的描繪中,整個世界將會被大體劃分為四塊,平衡的歐洲,中英分治的亞洲,英法分治的非洲,美國的美洲。在這樣地平衡體系下。整個世界能夠獲得一個長久的和平期和繁榮期。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不過在我以及參與談判的諸多大臣們看來,英國人似乎故意模糊了一個區域,那就是中亞地區一直延伸到地中海地這一片龐大的區域。當然還包括將來地位未定的俄羅斯,在戰後這樣的一個世界劃分後,俄羅斯的地位將是如何,英國人只字未提。

我幾乎是出於本能的對英國人的不信任,加上諸多大臣們對於曾經施加過凌辱於本國地英格蘭和法蘭西的發自內心地不喜歡,英國這個方案始終沒有得到我們的明確答覆,這後面的名堂太多了。中亞且不去說他,這個地方如今是掌握在俄國人手裡。直到南方的阿富汗,印度,伊朗一線,那是英國人地勢力範圍。如果世界真的像英國人描繪的那樣,不安定分子德國和奧匈帝國被文明世界征服後,那麼幾乎可以百分百的肯定下一個需要被征服的不安定分子就是中國控制地這半個亞洲。屆時現在看起來還算是過得去的友好的美國,他們的立場會怎樣還很難說,也許他們會與英國人聯合起來分割亞太地區利益。那麼我的整個帝國都將處在一個龐大的包圍圈中,那時候的英國人,還會像現在這麼好說話麼?

下旨讓傳了一個副本給德國人之後,英國那邊便是敷衍著的狀態,載瀅總是跟英國人說吾皇仁厚,不忍兒女親家如何如何地,英國人就耐下性子來跟他講歐洲皇室和東方皇室對於國家的區別等等,總之這小子插科打渾是一把好手。關鍵是腦袋也不犯糊塗,任你舌燦蓮花,他就是巍然不動,反正我給他的旨意就是重要關節上就是拖,細枝末節的地方就用做生意的心態去爭取,總之不上他那個鉤,但也不能叫他看出來這邊是絕無可能上鉤的。

一句話,爭取時間和爭取好局面,現在就跟英國破臉沒意義,甚至未來頗不破臉也還是兩說,他們要急就讓他們急去。趁著這個當口我們也提出了諸多要求,諸如馬福祿一行在麥加的活動,中華帝國宗藩體系與英國的殖民地,自治領等體系的對等關係的政治書面認可等等,這些小好處就先得著,總之我們也還有退路,到最後實在不行,給他們一個立場中立的答覆他們也應該能夠滿意。

而中國的弱勢專案包括一些高階的工業技術,農業的近代化,包括化學纖維等技術,也由內閣相關部門和一些企業開出了詳細的清單一式兩份交給了英國和德國,他們能滿足就給一點小口惠,不能滿足那就翻臉結束當天的磋商,連續十幾天下來,書面上形成的條約也有一沓了。這方面的任務,目前都由戴鴻慈領導下的內閣各部分頭盯著。

沒辦法,這個世界已經走到了這一步,中國在東方的崛起已經對世界的局勢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英國作為目前最大的既得利蓋者,當然希望需要同時應付的挑戰者只有德國人一家,這從他們在美洲事物上漸漸開始走退讓的道路就能看得出來,如果在將來的戰爭中美國要是因為現在南美問題上與英國結下的仇恨而站到德國那一邊去,這是大英帝國絕難應付的局面。而相較而言,中國倒還好些,如果德國在亞太地區沒有軍事存在的話,我相信英國人現在拉攏我們的熱度絕對沒有這麼大,他們只要確保中國不會威脅到印度洋事務和中亞事務就可以了,其他方面讓讓步他們就可以輕鬆的實現這個目標。

但是現在不同了,中國人對於中亞事務的干預從來都是防禦性的,從漢到唐,基本都是為了解決自身中原富庶地區的共全問題才會在中亞展開拳腳的。而我的到來已經讓整個世界無從摸清中國的真實意圖了,他們的胃口有多大,他們要實現怎樣的一個戰略目標,即便是英國人也沒有能力完全弄清楚。

英國不提俄國和中亞的事情,我們自然也不好提,但是我們也有能力讓他們自己提。這時候炙手可熱的西伯利亞蒙古移民問題已經展露出了即將爆炸的態勢,俄國的邊境哥薩克已經將越來越多的態勢報告發回了聖彼得堡,我相信愚蠢的俄國人一定會試圖發動一場戰爭來解決他們越來越難以解決地內部問題的。因為他們現在似乎除了東方,已經沒有其他能夠突破的方向了。土耳其固然是個極好地選擇,但是沒有好的藉口,誰也不好意思老揍一個打不過自己的人。雖然藉口是可以製造的。但是自從資產階極革命後,土耳其人也正需要一個合適的機會來洗刷這一個多世紀以來的恥辱,這並不是一個能夠輕易惹得起的民族。相較而言。百十萬移民就好解決多了。

雖然這些移民背後似乎有中國政府地官方支援,中國也適時的稍稍警告了一下聖彼得堡,甚至還派出使節汪大燮來協商解決,但是這個代表是無理地,他狂妄的宣稱俄國方面應該給予西伯利亞的蒙古人一塊固定的領土來讓他們生存,原因是這片土地上原本就沒有多少俄國人地存在。這已經超出了尼古拉二世沙皇陛下愛的容忍範圍。

在皇后的支援下,他迅速的將汪大燮驅逐出境。並開始了他的戰爭動員。也正是汪大燮地回京奏報,讓我意識到俄國人很快就要下重手了。這是個機會。

透過軍情司歐洲局的運作。聖彼得堡的托洛茨基也得到了訊息,緊鑼密鼓的籌備了起來,一旦東線情況有利,相信他們將會迅捷發動的。

名義上的遠東大鐵路的不在遠東的終點葉卡捷琳娜堡地火車站如今成了全俄國最忙碌的火車站。大批的物資和軍人從西方運達,又迅速的向東方輻射而去,這個城市扼守著俄國的東方的大門,依託著烏拉爾山脈和依謝特河的天然地利,這裡就是最好的堡壘。從這裡向東。很快就可以進入如今極度混亂的西伯利亞地區,在小尼古拉大公的主持下,一場戰爭正在緊鑼密鼓的籌備著,他們等待的只有兩條,聖彼得堡的命令和寒冬的結束。

在基本喪夫了西伯利亞地區的統治體系之後,實在並不能責怪俄國人的反應太過緩慢,即便是俄國人也不願意在寒冷的冬季到西伯利亞去過冬,更不要說去作戰了。這也是為什麼他們開始時只是想透過外交手段來解決問題的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就是俄國也不願意在這件事情上再次激怒似乎是看到俄國人就來勁的中**隊,如果當真徹底激怒中國人,那麼他們防禦薄弱且根基不深的中亞地區將有著淪陷到中國人手中的危險,到那時候,如果德國從西線發動攻擊,也許他們就只有指望高加索山脈和烏拉爾山脈來抵擋中國人的腳步了。

從高加索山脈向南直到阿富汗甚至印度洋,這片地區曾經是俄國和大英帝國的棋盤,在英國成功的利用了一系列變數和利用中國削弱了俄羅斯之後,俄羅斯的觸角收回到了裡海,鹹海和在中國的咸豐皇帝當政時期取得的巴爾喀什湖以南一線,而在這一條線向南直到波斯阿富汗一線,這一帶已經逐漸被英國人的光芒所籠罩,而即便是控制在手的這些地區,他們也沒有十足的把握能夠抵抗中國在新疆地區經營了十幾年的軍隊。

儘管有著這樣那樣的顧慮,但是沙皇的決心還是下了,因為中國人並沒有太過在意沙皇的臉面,他們那個驕傲的使節狠狠的扇了沙皇一個耳光,對於俄羅斯帝國來說,還有什麼比領土要求更為過分的要求呢?

年輕一代的哥薩克們驕傲的開赴前線,他們要扞衛自己的領土,把蒙古人從西伯利亞趕出去!

託博爾斯克(tobolsk,古稱tubal)鄂畢河緩緩流經這個城市的西側,使得這個位於西西伯利亞的古城比西伯利亞的大部分地區更早的迎來相對的溫暖,也使得這裡成了最多蒙古移民聚集的城市,他們趕走了這裡的俄國官員,並自行改名為太陽城,按照先到先得的古規矩,這裡如今是原唐努烏梁海杜爾伯特汗旗下的一個小汗巴音圖克汗的汗治所在,儘管這裡離著俄國東部的軍事重地葉卡捷琳娜堡只有直線距離六百多公里的距離,儘管這五萬多蒙古人只有兩千多支步槍之外其它什麼都沒有,但是他們相信,只要有太陽神的庇佑,他們無所畏懼。

託博爾斯克的失陷大大的出乎俄**方地預料,託博爾斯克大小也是個城堡。原本這裡就有一千多哥薩克駐守,卻不料他們居然抵擋不住這些蒙古人,這是第一個被蒙古人佔據的西西伯利亞城市。也正是這次事件,讓俄國人臉面全無,親自抵達葉卡掛琳娜堡督戰的斯托塞爾將軍雷震震怒,當即向小尼古拉大公建議立即收復託博爾斯克。對付那麼點蒙古人,他可以讓麾下地一個師輕易的完成任務。

公元191o年4月3日,奉尼古拉大公的命令,俄羅斯東方軍團的兩個師經過十二天的行軍後。跨越了託博爾河上的冰層,隔著鄂畢河寬闊的冰面。開始了向託博爾斯克地進攻。蒙古人的抵抗是很徒勞地,他們的火力比起對方的炮火來說太過孱弱了,僅僅用了不到四小時,俄軍就完成了僅供任務。在城市外圍組織起第一道防線的四千五百名蒙古勇士全部戰死,傷亡不到七百人地俄軍大舉入城。

隨之而來的便是屠殺,城中被蒙古人奴役的俄羅斯人翻身做了主人,在哥薩克的率領下,整個城市陷入了一片殺戮之中。仍顯寒冷的天氣裡彷彿只有噴薄而出地熱血才能稍稍驅走寒意。經過兩天的混亂期後,俄國人開始檢點他們的這一仗的成果,數萬具蒙古人的屍體,幾千匹馬匹,沒有一些禦寒的物資,食物……

隨著俄**力的陸續投入戰鬥和寒冬的離去,在西伯利亞地蒙古人越來越受到殘酷的待遇,整個蒙古在哭泣。到了5月的時候,已經陸續有數個蒙古的大小汗們來到北京,整日的在理藩院和陸軍部等衙門,以及皇帝召見的時候在金鑾殿,號哭聲一片,甚至有哭得昏厥過去的。

當然,他們也被安排到一些軍事單位,以及外交部的衙門哭給國內國外的人看,我也震怒著下旨讓外交部答覆英國人:請英國明確在中俄之間的立場、中俄之間,馬上就要開大仗,有鑑於此,在英國做出明確答覆之前,外交部暫停與英國人的私下接觸。

如此高調行事的原因當然不是僅僅因為蒙古的遭遇,那個事情用不著在意英國人如何。該怎樣還是要怎樣。與英國的暫停接觸最大的原因還是德國外交使團的到來,他們可比空手套白狼的英國人實在多了,事前傳給英德各一份的需求列表,德國人要麼帶人,要麼帶資料,基本上只要他們能提供的科學門類,他們都將無償的提供給中國。

而他們也高調支援中國立即發動對俄國的戰爭,並迅速在柏林發表了一份針對俄國人的譴責宣告,聲稱俄國在託博爾斯克的屠殺行徑已經超出了文明世界的行為準則容許的範疇,無論俄國為此承擔多麼大的付出,都是應該的,德意志帝國堅定的支援中華帝國發動一場懲罰性戰爭。

身處兩難的英國人也被這一突發事件打亂了陣腳,還沒有完全失去籠絡住中國的希望的英國人臺面上和檯面下分別給了我兩份宣告,倫敦發出的臺面上的宣告希望中俄雙方保持剋制,並立即展開解決西伯利亞問題的談判,以避免更大的悲劇的發生。英國也嚴厲指責了俄國的野蠻行徑。聲稱俄羅斯必須無條件停止一切軍事活動,並對蒙古人做出實質性的賠償和讓步。

在北京的檯面下,他們則表示如果俄國為此付出代價的話,大英帝國認為一切都是合理的。他們著重解釋了英國,法國和俄國三國的同盟協約僅僅是適用於在歐洲範圍內的。

我不知道那份協約中是否有這樣的條款,但是我相信英國對我有這一番做派,在聖彼得堡也必然有另一番做派,說不定英國還在幫助俄國人展開在東方的備戰行動呢。

隨著蒙古那些汗王們的哭泣表演的繼續深入,軍方已經迫不及待的要打一場仗了,應總參謀部的要求,庫倫方向的陸軍各部隊都輪番展開了演習,擺出一副即將深入北方在西伯利亞地區與俄國人開戰的架勢。在演習的程序中,部隊也獲得許可,他們可以適當的打死一些臨近地區的俄國人以製造摩擦和牽扯俄國的注意力。以配合伊犁方向的軍事動員和兵員集結。

這還不夠,在北京的陸軍部和兵役部聯合發出部諭,全國的預備役和老兵返徵工作就此展開,宣傳部甚至配合給了數十條口號,整個中國的宣傳機器全部開動,給外界一個中國即將在中俄北方邊境開始一場大規模的進攻的印象。

在這個階段,所有的準備事務都已經陸續準備完畢,在日本和朝鮮,一批裡通外國的當地人被駐軍抓捕並處斬,所有的藩屬國都得到了情況通報。而國內內政事也正式任命了新的當家人,戴鴻慈正式出任內閣總理大臣,內閣書辦司主事辜鴻銘將象徵相權的內閣總理大臣印交給了他。

到了6月時,所有的軍事政治準備工作都已經完成,伊犁全線集結了十五個鎮十九萬人,加上從北京派出的第一軍王士珍部,以王士珍為主帥,務求在俄國的戰略準備全部條中在葉卡捷琳娜堡一線的時候,在中亞的英俄之間,打入一個屬於中國的走廊,這個走廊的標誌性成果,就是喀什西面,喀布爾北面,距離兩個重要城市都不到一千公裡的杜尚別,目標當然不是宣傳口號上即將宣佈的“收復浩罕國故土”而是在這個地方建立根基,今後數十年上百年的利益,就在這一戰了。

二十萬出頭的兵力自然是稍嫌不足的,甚至有可能面臨一些挫敗。本來我是打算幾年後等他們都打起來之後再動這邊的心思的,但是近期以來在波斯發生的資產階級革命後,英國的軍隊已經集結準備與卡扎爾王朝聯合剿滅革命派,我知道這些革命者們支撐不了幾年,他們很快就面臨著王朝的復辟,而隨之而來的就是英國在波斯的駐軍,等到那時候,中亞這一片英俄之間的緩衝區可能就要淪落到英國人手裡。與其到那個時候再動手,還不如現在就動手。

而目前北京的熱鬧的外交盛會,也讓正在爭取中國的英國人不至於為了這一片只有戰略價值,暫時還看不出太多其他價值的土地來與我翻臉,在俄國要防備著西伯利亞的進攻而無力大舉南下的時刻,這正是中國取得中亞地區的最好時機。

有了這一片土地,南可對西藏的安全形成戰略支援,北可以對俄羅斯形成巨大威脅,西向也可以漸漸對中東形成影響力,在未來的石油時代裡,在中東沒有自己的影響力是可怕的。而這可不是一個可以臨終抱佛腳的事情,必須要提前幾十年就下好佈局。如此在控制這片中亞地區之後,慢慢的在南北經營,將後世的幾個斯坦都經營到手,同時可以暗中支援波斯的革命派,隨後就可以直接影響阿拉伯世界。只要利用好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機會,這片地方英國人一家說了算的現狀,將會在戰後得到根本的轉變。

在歡迎德**政全權代表,接替退休的施利芬伯爵成為德國第四任總參謀長的小毛奇大將的歡迎宴會上,中華帝國總參謀長徐世昌上將明白無誤的傳遞出中國的意志:“中華帝國的話語權並不能僅僅侷限在東部亞洲,我們曾經說過,亞洲,是中國人的亞洲。貴國是否支援我們的這一觀點,是我們的友誼是否能夠昇華一步的重要基石。”

六十二歲的小毛奇大將精神矍鑠,他正了正身子,更顯得他那一身挺拔的軍服是多麼的切合他彪悍的身材,他用渾厚的語調正式回應道:“您知道,我畢生的志願就是發動一場世界性的戰爭,有中國這樣的朋友在遠方支援著我們,我很高興。是的,我支援你們,德意志帝國支援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