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長樂公主對我攤牌了最新章節列表 > 144、弼馬溫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44、弼馬溫

馬周在百騎位於西內苑的駐所見到李麗質的時候,她剛練習了幾輪騎射回來,一身勁服,金冠束髮,英姿颯爽,看得馬周動容不已。

然而這種動容並沒能持續多久。

只聽得李麗質淡然自若的說道:“你懂識馬、飼馬嗎?”

馬周正在施禮,聞言一愣:“公主何意?”

李麗質道:“與諸衛不同,百騎精於騎射,良馬乃不可或缺之物,你若在我百騎軍中任職,自然有必要知曉一二。”

這是把我當成養馬的下人了?我是姓馬,但不代表就一定要去養馬!

馬周為之氣結,道:“本人胸藏安國興邦之策,養馬區區小事,又何足道哉?”

果然很狂。

李麗質淡淡一笑道:“莫非你以為養馬不是興國安邦之事?”

馬周原本還不以為意,但略作思索之後,立即肅容道:“夫行天莫如龍,行地莫如馬。馬者,甲兵之本,國之大用。安寧則以別尊卑之序,有變則以濟遠近之難……”

說到這裡,他不禁停了下來。

此言出自漢伏波將軍馬援的《上銅馬式表》。

而接下來的四句便是“昔有騏驥,一日千里,伯樂見之,昭然不惑”。

伯樂善相馬,不使良馬埋沒,而自己這匹千里馬,何時才有出頭之日?

李麗質不知他此時心中有所感觸,只是微微搖頭道:“你還沒有真正意識到馬的重要性。”

馬周聞言露出詫異的表情。

他自認方才那一席話已經收起輕蔑的態度,對國家馬政表現出莫大的重視,難道面前這位公主還有更加深刻的見解?

“馬者,國之武備,天去其備,國將危亡!”李麗質模仿著羅太歲說這句話時候的語氣,“馬政關乎國家的興衰,漢朝就是最好的例子。”

今晨她耐心向羅太歲請教百騎的發展之策,羅太歲別出心裁的從馬政的角度,帶她領略了漢王朝興衰交替的過程。

最終得出一個結論:大漢興也於馬政,衰也於馬政!

而如今大唐大力發展馬政,百騎正好可以趁勢而起。

“馬政關乎王朝的興衰?”

馬周鎖起眉頭,將兩漢的歷史在心裡快速梳理了一遍,但感覺像是霧裡看花,不甚明朗。

這方面他自然比不了羅太歲。

人家羅太歲可是縱觀漢、唐、宋、元、明……歷朝歷代的歷史,且有一大堆“專家”,以及網上各種文章總結歸納,才形成了以上觀點。

“願聞其詳!”馬周正色說道。

他到要看看這位小公主能說出怎樣一個道理來。

“漢朝建立之初,馬匹短缺,天子出行尚且不能湊齊完整的四駕馬車,將相王侯就更不要說,只能乘坐牛車。”

李麗質憑著驚人的記憶力和理解能力,迅速整理著羅太歲所闡述的觀點,同時口中說道:“及至漢高祖北擊匈奴之時,因為冒進,先頭部隊和三十萬大軍嚴重脫節,被圍白登山七天七夜。

此亦為漢軍缺少足夠的軍馬所致。”

嗯……

馬周聽得微微點頭。

李麗質又繼續道:“故而漢朝沿襲秦制,大力發展馬政,經過文景二帝,再到漢武帝時,廄馬已經達到驚人的四十萬匹!

若沒有這個底氣,他劉徹哪來好戰的資本?漢朝又如何能打敗匈奴、大宛,打通前往西域的商路?”

馬周再次頻頻點頭。

西漢建立伊始,最主要的威脅就是北方的匈奴。

面對來去如風的遊牧民族,沒有一支強大的鐵騎又如何與其抗衡並打敗他們?

“漢武帝本可以延續文景盛世,甚至開創另一個空前盛世!”

李麗質不疾不徐的說道:“但因為他的窮兵黷武,勞民傷財不說,且加劇了馬匹的損耗,國家馬政受到沉重的打擊,成為西漢王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關於這段歷史的史冊立即呈現在馬周腦中,他沉聲說道:“兩軍之出塞,塞閱官及私馬凡十四萬匹,而復入塞者不滿三萬匹……”

《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和《漢書·衛青霍去病傳》都曾由此記載,並且一字不差。

這是漢武帝在位時對匈奴實施的最大一次征伐,動用騎兵達十四萬眾!步兵和運輸人員達數十萬眾,還有運輸馬十萬匹。

此役一度佔領匈奴久居的生息地,迫其逃向“北海”(貝加爾湖)一帶。

而漢軍也因染疫和征戰死兵數萬,亡馬十萬餘匹!

以致漢武帝晚年派李陵北進時,只能給五千步卒,結果遭匈奴騎兵截擊,全軍覆沒。

正是由於連續不斷的征伐使得馬匹消耗巨大,漢王朝才不得不中斷攻勢以恢復經濟並補充馬匹。

李麗質又繼續說道:“漢武帝晚年意識到自己窮兵黷武,勞民傷財,不得不下了一道罪己詔……”

說到這裡她停頓了一下,看向馬周。

今年蝗災肆虐之時,有朝臣提出要讓她父皇下罪己詔。

所以她特意去瞭解了一下,其中就有漢武帝的輪臺罪己詔。

既然常何稱馬周此人有真才實學,李麗質有意考他一考。

馬周注意到李麗質的目光,心知其意,於是不假思索,輪臺罪己詔脫口而出。

“……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修馬復令,以補缺,毋乏武備而已。郡國二千石各上進畜馬方略補邊狀,與計對。”

這是罪己詔最後一段,象徵著武帝強硬而好武的對外政策結束,開始懷柔養民的對內政策,並為後來的“昭宣中興”奠定了基調。

其中著重提到“修馬復令,以補缺”、“進畜馬方略”,代表著這時期的馬政已經上升為國家頭等要務,關乎國力的強弱。

話談到這裡,馬周要是再不明白李麗質所要闡述的觀點,就真的是無能了。

同時,他心中也漸漸生出一絲敬佩之意。

這個長樂公主小小年紀,背後固然有名師教導,但其本身的才智明顯遠超常人。

無怪乎當今聖上放心將相當於自己親從的百騎交到她手上,顯然對她有著不一般的信心。

接下來,兩人又從“昭宣中興”馬政的恢復,談到漢成帝時期馬政的衰落,隨著奠定漢朝地位的馬政被廢除,西漢王朝也漸漸走向盡頭。

還是回到羅太歲那句話。

大漢興也於馬政,衰也於馬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