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長樂公主對我攤牌了最新章節列表 > 145、百騎長史馬週上線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45、百騎長史馬週上線

“若先生在朝中為官,對我大唐馬政將有何諫言?”

李麗質似是隨意問了馬周一句。

從見面開始,她就有意試探馬周的才能,同時也是在樹立自己“百騎使”的形象和地位,而並非只是一個簡單的公主身份。

之前所謂“識馬、飼馬”不過是個下馬威而已。

要知道馬周不比那些個百騎將士,李麗質從常何口中得知此人恃才傲物,不拿出點真東西,恐怕鎮不住他。

還有什麼比羅太歲的話更好使呢?

語不驚人死不休,羅太歲的風格一向如此。

另一邊,馬周聞言微微思忖了一下。

以他的才智怎麼會不明白,這是在考驗自己施政方面的嗅覺。

當初漢武帝的“輪臺罪己詔”最末處所雲“郡國二千石各上進畜馬方略補邊狀,與計對”,意思就是要求食祿兩千石的官員給出馬政建議。

眼前這個小公主想必也是此意。

思慮周全後,馬周徹底放下怠慢之心,不疾不徐的陳述道:“想我大唐立國之初,得突厥馬兩千匹,又得隋馬三千於赤岸澤,徙之隴右,監牧之制始於此。”

頓了頓後他又道:“監牧由太僕寺所轄,太僕寺轄下不僅有各部監牧,還有乘黃署、典廄署、典牧署、車府署,以及沙苑監等,主掌全國馬政。

總而言之,太僕寺職能有二,一是掌皇家用馬以及乘輿、車駕,二是掌管全國馬籍、羊籍,以及負責各監牧官員的考課。”

他侃侃而談,可見胸中對朝廷政務瞭如指掌。

李麗質也一邊傾聽一邊微微頷首。

所謂三省六部、九寺五監她也只是有過粗略瞭解,對其職能分配尚不清楚。

馬周的話言簡意賅,立即讓她對於大唐馬政有了初步的瞭解。

馬政的基礎在於各監牧,也就是底層官營馬場,由九寺之一的太僕寺管轄,兩者組成大唐馬政的雛形。

正思忖著,就聽得馬周繼續說道:“此外,涉及馬政的還有駕部。

駕部隸屬於尚書省六部之一的兵部,掌管天下所有的輿輦、車乘,以及全國的傳、驛,同時還負責牲畜的簿籍以及監牧官員的考課。

如此一來,太僕寺和駕部的職掌界限明顯有了重疊之處。”

還真是……

李麗質又再點了點頭。

輿輦、車乘不說,單單是負責牲畜的簿籍以及監牧官員的考課,太僕寺和駕部的職權的確有所衝突。

“究其原因,馬政乃國之大事,不可能任由一部獨攬大權,必然分而劃之,以求相互制約。”

馬周開始解釋其中的緣由:“再者,自秦漢以來,官府架構日趨龐大,官制不免混亂。我大唐承襲前朝官制,雖有精簡改良,亦不可能面面俱到……”

頓了頓後他又道:“實際上我曾有過考究,發現太僕寺和駕部的職能雖有所重疊之處,但各有側重。

駕部側重馬政政令與簿籍,權力相對較虛,太僕寺則側重‘蓄養之宜,孽生之數’,直接掌管馬匹生產,權力相對較實。”

事實上不止是太僕寺和駕部,三省六部、九寺五監的許多官職都有類似的情況,互相混雜,互相牽制,互相監督。

官員權力的分化,意味著皇權更加集中。

馬周覺得自己已經說得夠露骨了,不便再深入下去。

不過李麗質何其聰慧,再加上不久前得羅太歲剖析帝王之術,自然懂了。

“如你所說,太僕寺與殿中省的職權似乎也有所衝突。”李麗質不僅才思敏捷,並且還可以舉一反三。

殿中省負責皇家衣食住行等生活瑣事,她自然不會陌生。

再加上百騎所用之馬正是“六閒馬”。

所謂“六閒”,一曰“左右飛黃閒”,二曰“左右吉良閒”,三曰“左右龍媒閒”,四曰“左右騊駼閒”,五曰“左右駃騠閒”,六曰“左右天苑閒”。

此左右六閒廄,負責御馬的飼養、調習,歸殿中省轄下的尚乘局管轄。

所以李麗質對此頗有一些瞭解。

“公主所言不差。”馬周淡淡一笑,點頭道:“太僕寺提供御馬,尚乘局負責飼養、調習,這兩項事務本就前後連貫、密不可分,如今卻劃歸兩個互不統屬的官署分別掌管,自然有諸多不利之處。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再加上還有一個太子僕寺……”

李麗質目光直視馬周,道:“既如此,不知先生有何高見?”

所謂針砭時弊,對方既然點出朝廷的“時弊”,那自然考慮過“針砭”的方案。

馬周拱手一揖,沉聲道:“我以為,若聖上決心全力發展馬政,大可將各項事務集中於一處,設專人執掌,務求實效,如此我大唐馬政將一日千里,無可限量也!”

一日千里?

這話雖然鏗鏘有力,卻未免有些誇張。

不過,安排人專門負責馬政的實施,既避免了各部互相掣肘的弊端,還能使馬政各個環節銜接得更加流暢,不失為一個良策。

馬周此人,果然有幾分本事,絕非一介庸才。

可用!

李麗質在心中做了判斷。

同時她也十分好奇,以馬周的能力,比之羅大頭又如何?

平分秋色是不可能的,能及得上羅大頭一半就已經很不錯了。

她下意識這麼認為。

“先生的建議,我會代為稟告父皇。”李麗質心中有了計較,“如今我初掌百騎,正待有所作為,先生可在我這暫領長史一職,不知意下如何?”

她說的很直接,沒擺出什麼禮賢下士的樣子。

馬周熟知政事,顯而易見有入朝為官的打算。

他此番來見長樂公主李麗質,就是最好的證明。

而李麗質也有信心不使馬周埋沒。

原因很簡單,長史雖然只是個六品官,但身處百騎,追隨一個得寵公主,指不定什麼時候就能見到當今聖上。

近水樓臺先得月的道理,懂的都懂。

不過,李麗質沒把一個六品官位放在眼裡,並不代表別人不當回事。

畢竟官拜宰相、位極人臣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

馬周從布衣之身一下躍居六品,已經出乎他的意料。

上一刻他還在常府鬱郁而不得志,這一轉眼,就站到了別人幾年、幾十年甚至窮其一生或許都難以企及的位置。

人生之際遇,當真是難以預料!

只見馬周微微俯身,拱手一揖:“馬周自當殫精竭慮,在所不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