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刺殺斯大林1939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章 留西科夫的背叛和張鼓峰事件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章 留西科夫的背叛和張鼓峰事件

第七章 留西科夫的背叛和“張鼓峰事件”

留西柯夫終於徹底背叛了自己的祖國。

在隨後的幾天裡,他分別在由日本陸軍參謀本部第二部的斯波行雄、日本朝鮮駐屯軍的大貫將隆、日本關東軍的宇多川達也和日本陸軍省兵務局防諜課滿州分室的三枝正行等情報、謀略軍官分別主持的審訊過程中,提供了大量蘇聯遠東地區的軍事情報和其他情報。

根據這些情報,日本軍方和情報部門不僅掌握了大量詳細的蘇聯遠東地區的軍事部署情報,而且根據他提供的詳細名單和詳細地址,逮捕了大批滿州境內的蘇聯情報人員,使得蘇聯內務部系統的諜報網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大批的蘇聯情報人員被捕。

隨後,留西柯夫就在斯波行雄、宇多川達也等人的護送下,乘坐日本軍用飛機到達了東京。

到東京後,他先是被送到日本內務省警保局的特高科進行例行審問,然後又被送到參謀本部第二部所屬的一個對外稱作“九段辦事處”的秘密據點。

當然,斯波行雄和宇多川達也等情報、謀略軍官將繼續對他進行更進一步的審訊。

留西科夫則一面挖空頭腦中所知道的所有情報,一面苦苦的等著他妻子、兒女的訊息。

與此同時,日本政府正式拒絕了將留西柯夫引渡回國的要求。

七月初,日本的各大報刊、新聞媒體公開向國內外公開大肆報道、渲染留西柯夫叛逃滿洲的訊息。

有了留西柯夫提供的大量蘇聯遠東地區的軍事情報,日本人自以為得勢,於七月三十日,日本軍隊在中國、朝鮮、前蘇聯三國邊境的張鼓峰地區向蘇軍陣地發起了瘋狂的進攻。

八月六日,蘇聯紅軍開始全面反攻,日軍陣地失守,全線潰敗。

八月十日,日本駐蘇聯大使重光葵被迫在停戰協議上簽字認輸。

這是後話。

事實上日本多年來就一直將蘇聯視為他們頭號的潛在敵人。

早在一九二七年召開的一次日本內閣以東方為主要議題會議上,當時的首相田中義一就宣稱:“我國再一次......與俄國展開鬥爭,將是我國國運發展上勢所難免的”。

一九三四年三月,日本裕仁天皇曾經批准了一個龐大計劃:以中國東北為前進基地,攻佔蘇聯整個遠東地區,使其同中國的東北、內蒙古連成一片,成為日本爭奪歐亞,稱霸世界的戰略基地。

張鼓峰簡介(公共文獻摘編)

“張鼓峰”是中國、朝鮮、蘇聯三國交界處的一個在一般地圖上找不到的一座小山,山的名稱叫張鼓峰。以“張鼓峰事件”而聞名於世。

發源於長白山天池的圖們江從小山的旁邊流過,從朝鮮羅津至黑龍江琿春的鐵路也從山下經過,山的東邊有一個當地人稱為長湖的小湖泊。這裡冬天長達八個月,就是說一年中有二百多天都覆蓋著冰雪,但是,到了四月份以後,小湖就成了黑天鵝和丹頂鶴的家園。這一帶長滿了亭亭玉立的東北美人松,從小湖往東則是無邊無際的大草原。

這裡原來是中國的領土,但是,沙俄政府與大清政府在一八五八年簽署的《中俄瑗琿條約》把這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強行從中國割了出去。(按條約中劃定的國界張鼓峰是中國領土)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按一八八六年的《中俄條約》,此處為兩國國界,但無標樁,界線不明。

蘇聯稱長湖為哈桑湖。張鼓峰又名刀山,俄語稱“扎奧澤爾納亞”,意為湖對岸高地之意。是俯瞰海參崴的戰略要地。

張鼓峰準確的地理位置位於中國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敬信鎮防川村北一點五公路的中俄國界線上,海拔一百五十五點一米。山的東面和北面是俄羅斯的哈桑湖和波謝大特草原,西北與沙草峰相連,西南與一百四十一點二米的另一高地相望,南面是防川村駐地,東南約二點五公里處是中、俄、朝三國的交界處。沙草峰位於張鼓峰西北二公里處的我國境內,海拔七十七點一米,東隔沙草峰泡子到中俄邊界線一點二公里。

張鼓峰事件簡介(公共文獻摘編)

所謂的“張鼓峰事件”,就是一九三八年七月末八月初,日、蘇兩國之間圍繞著張鼓峰、沙草峰這兩個高地進行的一場規模不是很大、但影響巨大的軍事衝突。

當時,日本軍隊在中國的“徐州會戰”結束後,日本大本營(日本戰時內閣的軍事最高指揮機關,又稱軍部)就已經擬定了進攻武漢的詳細作戰計劃。並把駐紮在臺灣的日本陸軍波田支隊編入華中派遣軍第十一軍作戰序列,讓該支隊在海軍配合下從鎮江乘船,溯長江往西進攻,第十一軍主力五個師團向九江和黃梅集結,第二軍四個師團和一個旅團在合肥、舒城一帶集結。

日本大本營命令要求各部於一九三八年六月底前集結完畢,並發起對武漢外圍中國軍隊的總攻,於八月佔領武漢,消滅中國軍隊的主力。

但是,因為諸多的其他原因,日軍大本營推遲了這個計劃的執行。

一九三八年六月底,蘇聯紅軍一支小部隊突然佔領了張鼓峰,並在山上構築工事,佈置鐵絲網。

已經把東北劃為“滿洲國”、把朝鮮作為自己殖民地的日本人不幹了。

日本人認為,蘇軍佔據了張鼓峰,就等於擁有了可以控制朝鮮和中國東北在這一地區的戰略要地。

但是,由於日軍正準備進攻武漢,各路軍隊正在作頻繁的調動,難以大規模地與蘇軍衝突,大本營只好命令日本關東軍進入了一級戰備狀態。

同時,內閣緊急指示日本駐蘇大使重光癸與蘇聯進行調解。

蘇聯方面明確表態,不可能從張鼓峰地區撤軍,重光癸的外交斡旋陷入了僵局。

於是,日軍大本營痛下決心:用武力奪回張鼓峰。

為了避免事態的進一步擴大,使戰火引向整個中國東北,從而影響與中國軍隊決戰的華中戰局,大本營命令日本朝鮮駐屯軍完成此項任務。

七月初,日本朝鮮駐屯軍以一個師團的兵力在猛烈的炮火和部分裝甲車、飛機的配合下,經三天的戰鬥就奪回了這個地方,並把蘇軍趕到了烏蘇里斯克一帶,日軍大獲全勝。

但是,裕仁天皇還沒有來得及為日本軍人頒發大獲全勝的勳章,八月一日,蘇聯遠東軍區的兩個甲種師、兩萬餘人在遠東第一集團軍司令蘇可洛夫將軍指揮下,配屬近百門火炮、二百多輛坦克、上百架新式的“咔秋沙”飛機,開始對日軍發動大規模的反擊。

一開始,蘇軍敞開門戶,把不可一世的日軍放進到烏蘇里斯克大草原上。

日軍原來還擔心蘇軍不容易對付,但是,蘇軍在“皇軍”面前同樣節節敗退,這讓日軍興奮無比,蘇聯人也不過如此而已。

八月一日凌晨,正在睡夢中的日軍突然被天上由遠而近的滾雷般的轟鳴聲驚醒了。

還沒有等到驚慌失措的日軍進入陣地,呼嘯而至的蘇軍“咔秋沙”飛機機群傾吐下了雨點般密集的*和機關槍子彈。

同時,遠處怒吼著的蘇軍大炮,噴出了一道道的火光,硝煙和烈火頓時吞噬著日軍的陣地。

猛烈的轟炸和炮擊剛一過去,一幅讓日軍永遠不會忘記的恐怖場面出現了:

無邊無際的大草原上,百餘輛蘇軍坦克轟鳴著,排成數百米寬的鋼鐵洪流,以決戰姿勢向日軍陣地猛烈的碾壓過來。

百餘輛坦克發動機噴出的滾滾濃煙如同天邊捲來的烏雲,近兩百條履帶碾過的草原隨著發動機的轟鳴在劇烈的抖動。

坦克炮和機關槍猛烈的射擊把日軍陣地打成一片火海,沉重的履帶在日軍工事上壓來壓去。

儘管大和武士們進行了頑強的抵抗,其中不乏有全身綁滿了*和*包,與坦克同歸於盡的勇士,但是,這一切全都無濟於事。

蘇軍以絕對的優勢把日本人的狂妄拋進了圖們江。

戰鬥僅僅持續了五天,一個師團的日軍就如同一縷輕煙般煙消雲散了。

日本內閣陸軍大臣、極力主張擴大侵華戰爭的坂垣徵四郎急忙奏請裕仁天皇,為防止蘇聯軍隊的進一步進攻,應當立即往張鼓峰調派軍隊,但是,卻遭到了比他小近二十歲的裕仁天皇的訓斥。

此時,裕仁天皇最為關注的是中國華中的戰局,他不願意因為與蘇聯擴大爭端而陷於被動。

畢竟欺軟怕硬是日本人的本性。

日本政府被迫於八月十日與蘇聯簽字認輸,維持日軍進攻張鼓峰之前的邊界狀態。

八月十二日,莫斯科塔斯社宣佈了這樣的訊息:

“蘇聯紅軍遠東第一集團軍殲滅入侵的日軍八千餘人,擊落飛機二十四架,擊毀坦克四十七輛。蘇聯紅軍決心捍衛蘇維埃領土的完整......”

這裡需要說明單是:

蘇軍佔領張鼓峰的理由在於《中俄瑗琿條約》俄文本的邊界劃在張鼓峰的南面。

日方所持的中文字中的邊界則劃在張鼓峰的北邊。

兩本都是正本,這裡面的差異是怎麼發生的呢?恐怕永遠也沒有人能說清楚。

因此,從另一方面來說,正是“張鼓峰事件”的突然發生,推持了日本華中派遣軍進攻中國武漢的時間表。

(通告:將連發三章,即附錄一、二、三,均是與本書有關的背景資料)(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