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亂入南宋最新章節列表 > 0211章 洶湧而來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0211章 洶湧而來

八月初八,日子確實俗氣了一些,但是討個好兆頭,汴京公學的開山成教,正式拉開了序幕。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書院的學生,跟弟子是兩碼事。譬如朱元晦學生有數千,但是真正算得上弟子的,只有六個半。陳淳、黃幹等人是弟子,蔡元定算作半個,至於其餘的,只能說是朱門門生,而非親傳弟子。

趙汝愚拜辭中樞,已是無朝堂之爭,所以過來拜師之人,也都沒有了那一層忌諱。最先來的人,出乎李伯言意料,居然是京鏜,當今朝堂最熾手可熱的政治資源啊。

對於這位老相公,李伯言倒是有些主觀印象,簡單來說,就是個政壇不倒翁,比留正還要混的,哪邊得勢就靠在哪邊,大抵跟周子充差不多。這樣的朝臣,有自己的底線,但不會如同魏徵、包拯這般的剛猛,奉行的就是自潔自愛,獨善其身。

朝堂吧,就像是個小團體,一個個都頭鐵得跟魏徵似的,那這議事也就沒法議了。乾脆打群架算了。

京鏜這一步棋,很明顯,那就是下了一步閒棋。如此宰輔之後,也不用什麼靠什麼科舉,直接靠著恩蔭,就能舒舒服服地蹭上仕途,不過要想再有他這樣的地位,不拜個好師父那顯然是不行的。

“子直啊,這是吾家孫兒,京沈斌。”

“……”李伯言有些錯愕地看著十來歲的小屁孩,精神病,這名字,真夠能鬧騰的,已經有個康帥博了,又來了個精神病,這還是正經大宋嗎?

趙汝愚抹不開面,瞅了一眼,笑道:“仲遠這是在折煞某啊。”

“哪裡哪裡。時辰也不早了,這束脩某就給你放下了,阿斌啊,還不叩禮!”

小京規規矩矩地叩禮,喊了趙汝愚一聲老師,又向李伯言、潘超拜禮,憨厚地喊了一聲師兄。

京老相公走了之後,謝老相公又來了,帶來的則是膝下長孫,七八歲的瓜娃子謝奕修,不用老謝說,自己上去規規矩矩地行禮了。

謝子肅眼睛一瞅,笑道:“這不是仲遠家的阿斌嘛。”

老謝這句話說出口,接下去其他話就不用說了,京鏜家的孫兒都收了,吾家的能不收?於是乎,趙汝愚只好讓這好事成雙了。

謝子肅見趙汝愚答應了,便笑道:“今晨兒,太學的學正聽說子直你的學生要求借書,當即就炸毛了,朝官家倒了大半個時辰的苦水,說官家厚此薄彼,你猜怎麼著,官家居然說讓太學生可以到你這兒來旁聽,就食,真不知道官家是如何想的。”

趙汝愚尷尬地笑了笑,咋想的?還不是做生意做上癮了唄。

李伯言倒也不介意,謝子肅、京仲遠等人的為人還是可以的,趙汝愚收了兩個弟子之後,便沒有更多的人往這後邊寶石山上來了,為啥,因為上不來啊。老謝這前腳剛走,眾人便聽到遠處傳來的嘈雜聲。

康帥博帶著不少護衛,將這寶石山圍得死死的,不少才俊都站在講堂之前,好奇地打量著這間充滿奇蹟的天下第一書院。

趙汝愚俯瞰書院之中有如此多的人,眉頭一皺,問道:“怎麼有如此多的人?好傢伙,這望下去,足足有三四千人!”

“太學的佔了不少,先生你看,那幾個學官,就是太學帶頭過來蹭吃蹭喝的。”

趙汝愚皺眉道:“書院三百人足矣,如此一窩蜂湧過來,你是讓我等幾個師父都累死嗎?”

“老師莫要著急,人多才能大浪淘金嘛。這裡除了太學跟府學的學生外,還有不少人,是因為書院包吃包住而過來的寒門子弟,試題學生已經在印製了,咱們索性就來一個入學考,讓那些對於新學不感興趣,或者純屬沒事找事的人知難而退,這樣不就成了?”

葉適本來還頭疼,讓他教三千學生,那還不把他給累死!李伯言這麼一說,反倒是給他帶來了啟發,說道:“是不是先發幾本《大宋經濟論》?”

“簡化刊本,昨日已經印製完畢,現在只需要老師您去支援下大局,將咱們汴京公學的治學理念以及招生細則講述一邊,之後的事情就由學生替您代勞。”

本來這一環節,李伯言都不想麻煩趙汝愚的,但是自己前些日子剛剛懟掛了朱元晦,這裡頭沒準就混入了不少朱大神的小紅粉呢,自己要是嬉皮笑臉地過去,沒準被這人潮一淹沒,送命了可就麻煩了。

趙汝愚畢竟威望還是在的,又是書院的山長,不說別的,至少那幫子太學的人,還是不敢拿他老人家怎麼樣的。

李伯言手中無聊地擰著魔方,一旁的老老少少們安靜地站著,看著李伯言咔咔咔地將魔方打亂擰回來,打亂擰回來,這速度,簡直就像是心中有譜似的。

陸游將小橘放下,笑著拍了拍貓屁股,然後說道:“大郎,給老夫玩玩可好?”

李伯言心思不在這上邊,回過神來,笑道:“放翁也想玩?好啊,這個多玩玩,免得老年痴呆。”

“什麼呆?”

李伯言笑道:“沒什麼沒什麼。”

“我聽人說,太學、府學之人,無一人可解,府學的那個王仁川,差點給氣暈過去。”

李伯言嘿嘿一笑,道:“我見過。這位先生,脾氣犟得很,晚生說要教他,他就一副自己很行的樣子,還不讓我教,隨他咯。”

諸人的注意力被放翁擰著的魔方吸引了過去。李伯言坐在石階上,看著人潮人海中的那些大宋學子們,喃喃自語道:“不知道今後朝堂上,會有多少汴學子弟啊。”

在這個秋風送爽的季節裡,新學迎來了第一批新鮮的血液。

李伯言無法左右朝堂如何,但是將來的朝堂,也許就會有千百個聲音,用他們畢生的信念,去守護這個殘破的山河。

都城遙望北地,然而遺民已成金民,誰還會眷戀這個俯首稱臣的中古大宋?

不知道,李伯言也不清楚。

他要做的興宋、強宋,或許還有很長很遠的路要走。(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