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問鼎記(全)最新章節列表 > 問鼎記_第二十七章 兩害相權取其輕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問鼎記_第二十七章 兩害相權取其輕

高見元和燕豪一聽此話,不由得對視,眼中皆閃過了驚駭之色。一是震驚於夏祥怎會對大夏律法如此熟稔,信手拈來,幾乎倒背如流。二是驚訝於夏祥見好就收當機立斷的高明,明明已經將夏存先逼到了退無可退之地,卻又及時後退,還不忘拉夏存先一把。如此進退自如,比起二人之前見過的許多官至三品四品的大員都要厲害。

其實二人高估夏祥了,夏祥初出茅廬,怎麼可能對京城的局勢瞭如指掌?夏祥並不十分清楚京城之中各方勢力的對立,雖然以前經常聽李鼎善說起京城之事,包括新黨舊黨之爭,但李鼎善只是點了一點,並未深說,他對京城局勢的瞭解,也就僅限於道聽途說以及自己的所見所聞。

夏祥的聰明之處在於,他善於根據眼前的形勢和背後的局勢合二為一地分析問題。他雖初入京城,卻已然清楚京城局勢錯綜複雜,尤其是在皇上病重各方勢力聞風而動之際,圍繞皇位之爭,必然會引發諸多意想不到的事端。無論是星王、景王還是眼前的見王,都不想因小失大、節外生枝。

聰明人都會兩害相權取其輕。

夏存先眼睛瞬間就亮了,如同落水之人見到了救命稻草,連忙點頭:“對,對,本王是有公務在身。因公而傷人者,不坐,不追究責任。”

“也不是不追究責任,只是責任要輕一些。”夏祥稍微為夏存先潑了一碗冷水,還好,不是一盆,“雖有公私要急而走車馬,因有殺傷人者,並依過失收贖之法;其因驚駭力不能制而殺傷人者,減過失二等,聽贖其銅,各入被傷殺家。”

因公縱馬傷人,不但罪減二等,還允許贖刑,等於是以經濟賠償達成刑事和解。夏祥既要放夏存先一馬,又不能不顧及受傷百姓的感受。但如果直接要求夏存先賠償,以夏存先的驕縱必然會一口回絕。

果然如夏祥所料,夏存先一聽只是賠償,暗中長舒一口氣,藉機將手中寶劍遞給燕豪,從身上翻出幾張錢引,扔給夏祥:“本王愛民如子,無意撞傷了百姓,理應賠償。夏祥,你且看看,這些錢引是否夠用?”

夏祥也不客氣,接過一看,好傢伙,竟有一千貫之多,足夠賠償之用了,他當即朝夏存先長揖一禮:“夏祥代傷者謝過見王殿下。見王殿下仁德兼備,是百姓之福。”

夏存先高帽子一戴,不禁有了幾分飄飄然,剛才的不快便拋到了腦後,哈哈一笑:“區區小事,不足掛齒。爾等若是傷情不好缺錢醫治,儘管到王府向本王再索取醫藥費用,本王今日身上所帶錢引不多,委屈爾等了。”

夏祥立時向張厚和沈包各使了一個眼色,他大聲說道:“謝見王殿下!”

張厚和沈包會意,二人一起大聲附和夏祥:“謝見王殿下!”

絡腮鬍子壯漢沒想到事情會轉變得如此之快,一時愣了,愣過之後,還是叉手施禮:“謝見王殿下。”

圓臉書生一臉憤憤之色,對夏祥怒目而視,說道:“見風使舵之徒!你這樣的人若是進入官場,實非朝廷之幸百姓之福。”說完,轉身分開人群走了。

夏存先縱身上馬,俯身饒有興趣地打量了夏祥幾眼,忽然哈哈一笑:“夏祥,今日之事,到此為止,我們來日方長。”

說完,一揮手,縱馬離去。

高見元策馬來到夏祥身前,冷冷看了夏祥幾眼,卻未說話。燕豪牽馬走到夏祥面前,他眼中再次閃過殺意,低聲說道:“夏祥,下次我們見面之時,你就沒有機會巧舌如簧了。不出一個月,我必會抓住李鼎善,到時看你會不會還如此得意!”

夏祥淡淡一笑,得意地說道:“燕太尉,以後你再想見我,怕是沒那麼容易了,哈哈。”

燕豪臉色鐵青,飛身上馬,揚長而去。

“剛才圓臉書生的話,文公可是贊同?”好花常開茶肆二樓,連若涵從頭到尾目睹了整個過程,直到夏祥、張厚、沈包三人離去,她還沒有收回目光,方才圓臉書生的話,她離得雖遠,卻也聽得清清楚楚,“不知文公是否還認定若論性情張厚第一沈包第二夏祥第三?”

文昌舉還沉浸在剛才事情的突變之中,說實話,夏祥以退為進,步步為營最終讓夏存先甘願認輸的手法,讓他看得如痴如醉,不得不說,他心中無比歎服夏祥的聰明。不過歎服歸歎服,卻並不認可夏祥的處事之道。連若涵再次問及他對夏祥的看法,他還是不改當初:“依本官之見,夏祥雖有小聰明,卻難有大智慧。圓臉書生之話,正合本官意。若本官主持今年大考,夏祥休想高中,嘿嘿。”

“文公為何對夏祥如此大有

成見?”連若涵十分不解文昌舉身為禮部尚書,是當朝二品大員,本應為朝廷不拘一格選擇人才,為何對只有一面之緣的夏祥偏見頗深,“莫不是因為夏祥的風格和李鼎善相像?”

文昌舉老臉微紅,尷尬一笑:“涵兒何出此言?莫非在你看來,本官會如此心胸狹窄,還念念不忘當年之事?先不說夏祥是不是和李鼎善相像,即便是夏祥是李鼎善的學生,本官也會公平相對。先不說這些沒用的事情了,皇上最終讓誰擔任主考官還不好說。對了涵兒,夏祥三人,若是同時高中,你從三人之中選一人為夫,你會選誰?”

連若涵心知文昌舉並不想提及當年數次落敗於李鼎善之事,落落大方地一笑,既不羞澀也不扭捏:“文公之意呢?”

“沈包。”文昌舉撫須一笑,笑容中滿是戲謔之意,“夏祥自不用說,性情和你不符。張厚雖為人不錯,不過失之於偏激。只有沈包,既勇敢又沉穩,是你的良配。”

連若涵嫣然一笑:“多謝文公好意,我心中自有計較,不勞文公操心。”

文昌舉訕訕一笑,正要說幾句什麼,令兒提裙匆匆上樓而來,俯身到連若涵耳邊低語幾句。

連若涵微微一怔:“安家漆器?肖葭?我近來沒有空閒時間,回了她們吧。”

令兒遞上一張紙,小臉微有激動:“娘子,肖娘子畫了一張圖畫,說請娘子一看便知她的高明。”

連若涵接過看了幾眼,臉色不變,將紙遞還令兒:“並無出奇之處,哪裡高明了?”

想和好景常在做生意的人,數不勝數,連若涵早已不厭其煩,是以想要憑藉一紙圖畫打動她,幾無可能。儘管肖葭所畫之畫,色彩豔麗,工筆所成,竹筒十分逼真,躍然紙上。

令兒又拿出一個竹筒:“肖小娘子留在太平居酒樓之處,還有一個根據圖畫製成的竹筒。”

竹筒無比精美,不但造型古樸大方,且製成了漆器,雅緻而高階。最妙的是,竹筒的蓋子和筒身將“好景常在”四字一分為二,上下各有兩字,只有合在一起,並且對齊花紋,“好景常在”四字才栩栩如生呈現。

連若涵“咦”了一聲,目露驚奇之意,接過竹筒仔細端詳半晌。又拿過圖畫,對比一番之後,一臉驚喜:“肖葭肖小娘子人在何處?”

“肖小娘子留下圖畫和竹筒在太平居酒樓,現在她就在太平居酒樓等候娘子。”令兒對竹筒愛不釋手,見連若涵也十分喜歡,不由得十分開心。

“事不宜遲,我現在就去和她相見。”連若涵將竹筒把玩一番,喜不自禁,好景常在旗下的茶葉品種眾多,不管是綠茶、白茶、抹茶,還是紅茶,等等,包裝雖精美雅緻,卻都遠不如手中的竹筒令人心曠神怡,猶如一件精巧的藝術品,讓人一看之下就心生喜愛之意。若是以此竹筒裝茶,茶葉售價可以提升一倍不止。

連若涵就如高手遇到知音一般,迫切地想要和肖葭見上一面。

送走連若涵,文昌舉並未立刻離開好花常開,而是和夫人又喝了半天茶,眼見太陽偏西,二人才安步當車,回府而去。

剛回到府中,就接到了皇上口諭,讓他即刻進宮。文昌舉不敢怠慢,穿好官服跟隨太監一路來到文德殿。久病數月不見好轉的皇上病情似乎有加重的跡象,不過皇上還是勉力問了一些事情,最後宣旨,由他擔任今年的知貢舉。

大學士楊砥因言論不當被御史彈劾,貶官出京。

站在文德殿的臺階之下,遙望落日和西天紅霞,文昌舉躊躇滿志,露出心滿意足的笑容。

在臨近大考之際更換了知貢舉的訊息,三天後就傳遍了上京城,每一個考子在驚訝之餘都不免要揣摩新上任的知貢舉文昌舉到底喜好何種文風,原本投楊砥所好所做的準備,全部付諸東流了,再重新準備,還得要下一番功夫才行。

和無數學子的焦慮不安不同的是,夏祥、張厚和沈包三人,若無其事地在房中喝茶論道。上次一事,得以從容脫身,全因夏祥之故,此事過後,張厚和沈包二人都對夏祥高看一眼。

三人在夏祥房間圍坐在一起,泡了一壺張厚從建州帶來的建茶,茶具也是產自建州的建盞,而且還是極為名貴的兔毫盞。

夏祥把玩兔毫盞,讚道:“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微厚……久熱難冷,最為要用。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張兄,你是送我兔毫盞還是狀元袍?”

房間佈置十分簡單,兩張床一張桌子數張椅子而已。全有客棧雖遠不如好景常在客棧名氣大,卻勝在價格低廉

且乾淨整潔。張厚雖稍嫌簡陋,為了能和夏祥、沈包在一起,也就勉為其難住了下來,還因客滿,只好和夏祥共居一室。

幾天相處下來,夏祥、張厚、沈包三人相見恨晚,引為知己。

張厚自顧自倒了一杯茶,他的茶杯是一個晶瑩如玉,釉面滋潤似脂的白色杯子,他嘿嘿一笑:“狀元袍自然不能送你,建盞送你也無妨,反正我最喜歡的是德化白瓷。”

“狀元袍?哪裡有狀元袍?”沈包對夏祥和張厚二人品茶道論瓷器的話題並無興趣,一聽狀元袍,頓時眼睛亮了,“我怎麼沒有見過還有狀元袍?”

“你當然沒有見過了,我藏在了櫃子裡。”張厚笑道,神色忽然凝重了幾分,“夏兄,上次之事,多虧你的機智才得以解圍,不過若是因此讓你得罪了見王,以後見王對你不利,我和沈兄自當鼎力相助。”

“自家兄弟,說這些話就見外了。眼見就要大考了,張兄、沈兄,可是想好了應對之策?文尚書和楊學士文風並非一脈……沈兄,你?”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夏祥和張厚只顧說話,沒留神沈包悄悄開啟櫃子,翻出了狀元袍,不客氣地穿在了身上。沈包哈哈一笑,負手來到夏祥和張厚面前,伸開雙臂,得意洋洋地說道:“二位兄臺,不論是楊學士還是文尚書,今年的大考,狀元都非我莫屬。狀元袍莫非是為我量身定做?不肥不瘦,正好合體。”

張厚急了,跳了起來,一把扯住沈包的衣袖:“你趕緊脫下來,晚上半分,休怪我和你翻臉!”

夏祥暗笑,卻也承認狀元袍穿在沈包身上,還真是合體,他隨口說道:“不如我三人在此立下規矩,誰中了狀元,狀元袍就歸誰。”

“不可,萬萬不可。”張厚從沈包身上扒下狀元袍,如珍寶般抱在懷裡,“狀元只有我一個可當,若是你二人中了狀元,無論是誰,我都和你二人割袍斷義。”

夏祥笑道:“何至於此?若是外人中了狀元又該如何?”

“外人中了狀元,與我何幹?只有你二人中了狀元,才是我心頭之痛。”張厚神色肅然,不像說笑。

“這是何意?”沈包十分不解,坐回座位,一臉疑惑,“我二人和你情同手足,中了狀元總比外人中了要好,你為什麼要這麼想?”

“遠交近攻。”夏祥心中凜然,如果說從張厚懸空題字之時他便認定張厚此人遇事堅決果斷,絕非常人,那麼他遠交近攻的為人處世之道,更讓他認為張厚性情有乖張的一面,不由得暗中嘆息一聲,卻又不動聲色地說道,“我考中進士便可,並沒有狀元之志。縱觀歷朝歷代,凡是有所作為者,都不是狀元出身。自古文無第一,何必非要爭一個高下?”

“若不在考場上爭一個高下,怎會知道你我三人誰高誰低?”沈包還在懷念狀元袍在身時的威風,伸手一摸張厚手中的狀元袍,“張兄,若是在狀元和你之間只能選擇其一的話,我還是要狀元。”

“好呀,誰會怕你?儘管放馬過來。”張厚神色凜然,目光炯炯。

“楊大學士當年便是狀元出身。”夏祥笑了,他舉起茶杯,“來,二位兄臺,莫要逞口舌之爭,喝茶,喝茶。若不能為國效力為民請命,當了狀元又有何用?不在考場比高下,但以民心論成敗。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我輩讀聖賢書,受孔孟之教,當以天下百姓冷暖為己任。”

“說得好,當飲一大杯。”沈包一拍桌子,大聲叫好,“意誠、心正、身修、家齊、國治,而後天下平。不過在我看來,天下要平,狀元也要中。”

“我也是此意,先中狀元,後平天下。”張厚寸步不讓,舉杯和夏祥碰杯,卻故意閃過沈包,“沈兄,說不得你我二人先在考場之上一決高下,然後又在官場之中狹路相逢,再一分勝負。”

沈包對張厚的舉動不以為意,哈哈一笑:“好說,好說,只要不打一個你死我活,你我二人,誰勝誰負都是好事。”

張厚張了張嘴,正要說些什麼,門一響,一個人風捲殘雲一般闖了進來。

“夏郎君,我來遲了,你沒有怪我言而無信吧?”

來人年紀十六七歲,穿一身常見的公子衫,頭挽道髻,頭髮上插了一根流光溢彩的簪子,神采奕奕。

“怎麼這麼多人?”來人進了房間才發現房間中除了夏祥之外,還有二人,他不由得一愣,隨即拱手施禮,“剛才多有失禮,還望二位包涵。”

張厚和沈包還禮,夏祥起身相迎,笑道:“曹三郎,上次一別,差不多七八日了,我還以為你已經束髮求道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