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霸漢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二章 巧破任城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二章 巧破任城

當日劉秀大鬧邯鄲,便是借易容之術偷龍轉鳳地將白玉蘭送出了邯鄲,因此,做出一張尹長生的面具自然不是什麼難事,可是此刻後悔已經遲了。

數百騎兵如同旋風一般在莊中捲起一道高塵,並以極速攻入裡正的莊院之中,由於在人數上的優勢,且這些騎兵只對那些存於車中的糧草放火,點起了火便走,並不與這群押糧兵太過糾纏,是以很快又殺出裡正的府院,而此時裡正的府院已經陷入了一片火海之中。

張義飛武功雖然極高,卻被尹長生等四名好手圍殺,只被打得也只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手之力。

裡正卻被衝入的騎兵給斬殺了。

張義飛見大勢已去,只好含恨打馬落荒而逃,惟身邊幾名親衛追隨而去。

尹長生並不追趕,而是迅速與自莊內衝出的騎兵會合,得知糧草已盡燒,便又如一陣風般遠離官莊融入黑暗之中,惟留下官莊之中一片狼藉。

“報將軍,官莊好像起火了!”一名牙將來到尹長生的馬前急稟道。

“啊…”尹長生吃了一驚,喝道:“快速前進!”任城的戰士迅速加快步伐。

尹長生的五百戰士步騎交雜,是以行軍的速度並不是太快,但是此刻官莊有險,自然是全速前進了。

趕到官莊,依然是滿地狼藉,遍佈血腥,還有不少人在呻吟、呼號,四處的百姓也被火勢驚起,奔走救火,整個官莊亂成了一團。

“裡正何在?你們將軍何在?糧草何在?”尹長生抓過一名小卒大聲喝問道。

那小卒本像無頭蒼蠅一般自火海中逃出,倒被這一喝給嚇醒了,忙道:“報…報將軍,裡正被殺了,糧草被賊人給燒了,驃騎…驃騎將軍不知去了哪兒…”

“什麼?”尹長生大怒,又叱道:“快說,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小人不知,小人本在裡正府院裡休息,誰知…誰知突然便衝進一隊人馬,見人就殺,見糧就燒,還把裡正的房子全燒了,然後這些人又迅速退走了,小人出來時,外面的弟兄都跑得差不多了,也沒看到驃騎將軍。”那小卒一臉無辜地道。

“一群飯桶!”尹長生氣得大罵一聲。

“究竟是什麼人幹的?”尹長生身邊的牙將問道。

“聽說…聽說是尹長生反了,帶人殺了進…”

“胡說!”那牙將和尹長生的親衛怒叱著打斷了那小卒的話。

“如果不…不信,你們可以去問其他的兄弟。”那小卒有些怕,卻並不是太心虛。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那牙將與尹長生對視一眼,一臉的憤慨。

“你去找他們來!”尹長生向那牙將吩咐了一聲。

那牙將立刻明白尹長生的意思,領著數十名小卒策馬而去。

尹長生卻冷視著那小卒淡然道:“你看看,我是誰?”

那小卒懾於尹長生的氣勢,有些心怯地望了望尹長生,卻搖了搖頭。

“我就是尹長生!”尹長生冷漠地道。

“撲通…”那小卒一下子腿都軟了,不自覺地跪了下來,不住磕頭道:“將軍饒命,將軍饒命,小人上有老,下有小,還不想死,我只不過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你殺了我會髒了你的手…”

“起來!”尹長生又喝了一聲。

那小卒立刻條件反射地又站了起來,道:“將軍,你不殺我,我願給你做牛做馬…!”

“你睜大眼睛看一下,我們將軍是那個放火燒糧的人嗎?”尹長生的護衛怒叱道。

“小人不知道,將軍確實不是放火之人,只是他人都這麼說,我就這麼說,其實小人什麼都不知道。”

“將軍,看來那些押糧卒全跑光了。”那牙將只帶了幾個押糧之卒前來。

“你們睜大狗眼看看這位是誰!”那牙將向那幾名小卒喝道。

那幾人一看,立刻嚇得“撲通”跪下,磕頭如米地道:“尹將軍,饒命啊,小人無意與你為敵,也不敢…”

“你們在胡說什麼?”那牙將怒叱。

一名小卒似乎膽子稍大,一咬牙道:“將軍,如果你不殺我們,我們願意追隨你,你讓我們放火燒糧,我們就放火燒糧,讓我們反我們也跟著反…”

“大膽!”那牙將大怒,拔刀便欲斬。

“慢,放了他們!”尹長生喝道。

“將軍…”那牙將有些不解。

“謝將軍不殺之恩,若將軍不棄,我們願跟隨將軍!”那幾名小卒大喜。

尹長生沒答,只是望了那牙將一眼,吸了口氣道:“看來真是有人冒我之名燒了這些糧草!”

“那…那將軍該怎麼辦?”那牙將臉se有些發青地問道。

“立刻返回任城向元帥稟明此事!”尹長生嘆了口氣,無可奈何地道。

“可是,如果有人在皇上面前…”

“皇上聖明,自當明白事情真相,何況還有元帥為我作證,你們為我作證,我尹長生頂天立地,豈會懼於這些小伎倆?”尹長生冷然道。

“是!”那牙將微松了口氣。

“傳我之令,立刻返回任城!”尹長生吩咐了一聲。

那幾名被喚來的小卒也都傻了,不知該何去何從。

任城戰士迅速又退出官莊,但剛踏出莊門,便迎來一陣如蝗的箭雨。

首當其衝的戰士立時慘死箭下,前方的隊伍頓時亂了陣腳。

尹長生撥開亂箭,忙喝道:“快退回莊中!”

那群戰士又都嚇得調頭就向莊內跑去。

箭雨立刻在莊門口的地上釘滿了一層,如長在荒山的亂蒿草。

尹長生也不得不退回莊中,迅速關上莊門,一時之間竟矇住了,這一進一出卻死傷了近百人。

“將軍,外面有埋伏,我們該怎麼辦?”那牙將肩頭也被射傷。

尹長生一語不發地登上哨臺,舉目遠眺,只見莊外四面雜草地之中風驚獸走,顯然確實有敵潛伏,只是在黑夜裡,無法看清究竟是一些什麼人,更不知道敵人有多少。

“讓莊中所有人都加強戒備,小心敵人強攻!”尹長生吸了口氣道。

“將軍,依我看,敵人也不會太多,否則也不會趁我們出去時以暗箭偷襲,卻不追殺,他們不敢緊隨而入,定是人手不夠!”一名副將分析道。

“不錯,敵人應該是人手不夠,但是敵暗我明,如果強自離去的話,只能成為箭靶!”尹長生嘆了口氣道。

“那我們該怎麼辦?等天明嗎?”那副將也有些無可奈何地道。

“如果我估計未錯的話,敵人只是想把我們困於莊中,而並不會拿我們怎樣!”尹長生吸了口氣道。

“只是想把我們困於莊中?”那牙將和副將不解地道。

“此人用計真毒,他們以我之名燒掉糧草,再將我們困於官莊之中,必定是另有圖謀!”說到這裡,尹長生大叫一聲:“不好!”

“將軍,怎麼了?”尹長生身邊的諸將大驚,急問道。

“任城危險!”尹長生臉se頓時煞白。

那副將和牙將尚愕然不解。

“將軍何以如此說?城中有元帥坐鎮,以元帥之謹慎,便是劉秀親自出手也不足為懼…”

“你們懂什麼?他們困我於此,便是要借我之名詐出城門,若是城門一開,任城何以為憑?劉秀的易容之術天下一絕,要想易成我之容貌是何其容易…”

尹長生說到這裡,其他人哪還會不明白?頓時臉se全都慘白。

“不行,我們得衝出去稟告元帥!”那副將急了。

“外面尚不知有多少伏兵,我們怎麼衝?能闖過那些亂箭嗎?”那牙將摸著肩頭的傷口,無可奈何地道。

“不行也要試試,我們可以以木為盾,結隊而出!”那副將提議道。

“沒用的,梟城軍的天機弩何其犀利,又豈是那些木盾所能相抗的?”尹長生似乎有些洩氣地道。

“那我們總不能眼睜睜看著別人破了任城吧?”那副將急了。

“那也不能任由我們的兄弟送死呀!”那牙將立刻出言相駁道。

“你們不要吵了,還不下去想辦法?看看可以從哪個方向衝出去!不能大隊人馬衝出,便讓幾人突圍去報信!”尹長生叱道。

那兩人立刻不敢再爭,那副將的眼睛亮了一下,道:“末將願意突圍!”

尹長生拍了拍那副將的肩頭,讚道:“是條漢子,我尹長生便給你掩護!”

“元帥與將軍對我恩重如山,我尤達何惜自身?!”那副將凜然道。

那牙將似乎也受其氣勢所感,拍了拍尤達的肩頭道:“你一定能行的!”

尤達苦笑了一下道:“末將這就去準備!”

“好,我在正門引他們注意,你便自偏門殺出,一路小心!到任城要見機行事!”尹長生叮囑道。

“末將明白!”尤達認真地點了點頭。

官莊之門悠然開啟,此次尹長生小心多了,每人手中都執有怪木厚盾,三人一小組,三組一小隊,組合得極為緊密。

尹長生高駐馬首,手執巨盾,一手執槍,百餘人緩步推進。

“無形鼠輩,有膽就出來與我一戰!”尹長生高喝。

“嗖…”尹長生的高喝換來的卻是一簇箭雨,不過此次眾人是有備而出,木盾也在此時發揮了極大的作用,隊伍依然向前推進,未曾停滯。

“嗖…”莊子牆頭的尹長生戰士也以強弓還擊,不過由於處於黑暗之中,加上距離尚遠,帶給對方的威脅並不是很大。

“不知死活!”一聲冷哼自暗處響起,箭嘯之聲頓時狂響。

“啊…呀…哚…”

一陣慘叫自尹長生身後的隊伍之中響起,勁風中,尹長生撥落幾支怒箭,卻震得手心發熱,手中的巨木盾也被射穿。

“退!”尹長生呼了一聲,他知道,這些敵人已經動用了天機弩。

天機弩的殺傷力乃是各路軍隊之中公認的最具殺傷力和攻擊性的武器,而這種武器卻是由劉秀與其兄弟蕭六製造出來的,儘管這種兵器曾經賣給許多義軍,但是王郎的軍隊擁有這種神弩不足千張。

這千張天機弩還是自別的義軍手中花大價錢買過來的,自劉秀與蕭六的手中根本就買不到這東西,因為一開始,劉秀便已決定這東西絕不賣給王郎,這才使王郎有錢也買不到大批的天機弩。

而這種天機弩在梟城軍中卻很普及,還專門有兩支特訓的精銳天機營,這兩隊人馬皆配備天機弩這一系列最好的兵器戰備。

尹長生知道對方動用了天機弩,自然不再作無謂的犧牲,掩護著戰士急退回莊中關上大門,卻驚出了一身冷汗,一百餘人戰亡,死傷近半。

回到莊中,也一個個面如土se。

“尤達如何?”尹長生卻只在乎另一件事,是以急忙問道。

“尤達已經殺出了包圍!”一名尹長生的護衛軍身浴血,氣喘吁吁地道。

“很好,你們送走他真是辛苦了!”尹長生松了口氣,旋又自語道:“但願他能夠來得及。”

任城,城頭一片燈火。

“尹將軍押糧回來了,快開城門!”一名小將來到城門之下高呼。

城頭守將放眼下望,果見城下一片火把的光亮之中,馬車之上橫八豎七地放著大大的麻袋。

這些押糧車足足排了裡許長,而在糧隊之旁守衛的是一些全副裝備的戰士。

黑暗之中,並不能看清這些人的面孔,但確實都是任城軍的打扮。

“快開門,去告訴元帥,糧草已經運送回城!”尹長生也策馬來到護城河前,衝著樓上高喝。

“果然是尹將軍!”城頭的守軍將士也認出了尹長生。

守將望了城下糧隊一眼,問了聲:“驃騎將軍沒來嗎?”

“別提那驃騎將軍,他架子大,在官莊喝醉了,不能趕夜路,讓我們明日開城相迎!”尹長生極為憤然道。

城頭的守將不由得也感憤然,隨即揮手道:“放吊橋,開城門!”

尹長生的臉上升起了一絲冷笑。

“把糧車推進去!”尹長生一揮手吩咐道。

押糧軍立刻揮鞭趕著牛車、馬車向漸落的吊橋之上行去,還有一些是由人推著車子徐徐而行的。

尹長生一夾馬腹,戰馬疾速踏上吊橋,身後的數十騎也迅速跟入。

開門的城卒忙行禮,但再看時不由得大驚,卻見這些入城之人全都是陌生面孔。

“你們…你們不是任…”

“我們不是!”尹長生刀鋒一揮,那兩名守門之卒首級飛出十步,血濺滿地。

“反了!反了…”另幾名守在城門口的小卒一見形勢不妙,立刻大叫。

尹長生一聲長嘯,聲如鳳鳴龍吟,直上九重霄漢,手中長刀一揮,高喝:“殺…!”

“殺!”那隨尹長生之後入城的數十騎兵戰士立時若旋風般摘下長刀,左手執天機弩,右手揮刀,直衝入城中。

“快!快起吊橋,關城門…!”

“轟…”那些在馬車、牛車上的麻袋全都崩落,車中迅速躍出大批全副武裝的戰士,立刻向任城之內殺去,哪裡還讓人有起吊橋的機會?

而遠處的馬蹄之聲大作,天地似乎在迅速搖晃。

與此同時,北城之外金鼓聲大作,喊殺之聲震天,顯然是有大軍正在攻城。

“殺啊…殺…殺…”

尹長生一撕面具,高呼:“劉秀在此,降者不殺!”說話之間,人已如沖天火鳳般升上了城樓,刀鋒化為暗夜之中的一道閃電,

那群正放箭的任城守軍頓化為數截。

劉秀的身形快若虛影,刀鋒更如一道厲風般掃過城頭,每一個垛口中的守兵都幾乎是在沒能反應過來之時,便已身首異處。

那城門口的守將哪見過這般威勢?他自然明白劉秀的可怕,此刻劉秀的大軍已攻入城中,他哪裡還敢反抗?與城頭的一幹守卒皆駭然而降。

城外,大批騎兵也已如風般捲入任城之中,為首者正是卓茂,他的騎兵洗劫了官莊,燒了糧草後立刻操小道趕來任城,同時也留下了數百人在官莊外伏擊尹長生,阻止尹長生返回任城。

此刻的劉奉尚未睡,這些日子他都很晚才覺,而在每天睡前他必讀一段《春秋》,這是習慣。

而這段時間,則是因為他遇上了他征戰以來,最為強悍的對手劉秀!

劉奉從未小看劉秀,他也不會小看任何一位劉家的子孫,這是他的驕傲。

因為劉奉始終相信,劉家的子孫是最優秀的,是這個世上最具潛力的,這是他身為劉家一員最基本的驕傲,便像他和兄長劉林,都是這類人物,所以劉奉絕不會小看劉秀。

何況,劉秀還是武皇劉正極為欣賞的人,劉奉相信武皇便像是相信神一樣,如果不是因為兄長劉林極力支援王郎,他實不想與劉秀為敵。

當然,劉秀近來和往昔的表現都讓劉奉不敢小看。

劉奉仔細研究過劉秀的每一戰,包括在昆陽城救綠林軍,甚至對劉秀與江湖人士對決他也會很仔細地研究。是以,劉奉知道劉秀每一件在江湖之中廣為流傳的事。

正因為對劉秀的研究極為深入,這使他的心情也更為沉重,因為,他發現劉秀行事不依常規,沒有任何固定的模式,作戰詭變百出,對於江湖決鬥也是一樣,似乎並不計名譽,只求成功。

劉秀像是一個混混的作風,像一個無賴一樣戰鬥,這便是劉奉對劉秀的評價。

一個能像無賴一般戰鬥的人,就不會默守陳規,就不會以世俗人的方式去看待問題,面對這樣一個對手,劉奉確實有些頭痛,但他卻必須面對。

而近兩天,劉奉卻沒來由地有點心緒不寧,他總以為是自己確有些累了,在苦思不到破敵之計後,他只有選擇苦守。

苦守是劉奉惟一的抉擇,昔日他所有的作戰方式都以主動攻擊著稱,可是這一次他卻要改變原則,只因為這個對手是從未有過敗績的劉秀,更是慣於以少勝多的強手。

突然之間,劉奉似乎有所覺,他聽到了一聲極為高昂悠長的嘯聲,此嘯聲彷彿自心底升起,揮之不去。

“好深厚的功力!”劉奉吃了一驚,自語道,但說完頓時se變,他聽到了遙遙傳來的喊殺之聲。

劉奉推開窗子,那喊殺聲更為清晰,而在此時一名偏將渾身浴血地奔了進來。

“報…報元帥,大事不好,劉秀他…他攻入城中了…”

“啊…”劉奉的腦中“嗡”地一聲響,幾乎炸開了。

劉秀居然這麼快就攻破了他這堅城,而他居然毫無所覺!

“元帥,咱們快走吧,前方的兄弟快挺不住了,他們很快就要殺到這兒來了!”那偏將焦灼地道。

“備馬!”劉奉這才清醒過來,喝了一聲,立刻回房摘下兵器甲冑。

劉奉的家將立刻牽來其座騎,一些家將早已全副武裝,準備隨時作戰。

衝出帥府,任城之中早已亂在一片,梟城軍與任城軍已殺成了一團。

北城因城內已大亂,因此在慌亂之下也被自北門狂攻的鄧禹大破城門殺入。

梟城軍自兩座城門殺入,頓時任城軍的抵抗在天機弩和鐵騎之下完全潰散。

梟城的騎兵在任城大街小巷之中極速推行,所過之處,任城軍在毫無鬥志的情況下死的死,降的降,更有些人開啟城門,自西門逃走。

劉奉看到這種局面,頓時氣得快窒息過去,同時也明白大勢已去。

“元帥,我們快走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一名偏將急忙催道。

劉奉長嘆一聲,只好調頭向西門逃去,一群親衛相隨擁護。

任城很快便已平定,在梟城軍無堅不摧的攻勢之下,任城戰士根本就無鬥志,而且到處都傳聞劉奉逃走了,於是那些戰士們只好無條件投降,以換起保命的機會。

劉秀攻到帥府之時,府內已空,只剩下幾名老弱應聲而降,這時他才得知劉奉自西門逃走。

劉秀立刻在帥府中坐鎮,等待各路將士前來彙報城中的情況。

而這些很快便有了結果,城中的戰士大多已經降服,餘者非死即逃,劉奉與幾名副將蹤跡全無。

對於城中的百姓並無驚擾,因為百姓皆閉戶不敢出。在這種戰亂的年代,百姓也已經習慣了如何保全自身。

鄧禹最先來報,城中初定,劉秀立命鄧禹、馮異諸人擬寫文書公告城中百姓,以安定民心,另外收編受傷的戰士。

此次詐開城門之計,確使梟城軍損失大減,一舉而破任城這座堅城,但接下來的卻是如何善後,以及下一步該如何攻克內丘的李育大軍。

李育乃王郎最得力的一名大將,其部下之兵幾佔王郎總兵力的三分之一。

王郎便是憑李育北守而有邯鄲之穩固,若不能破內丘李育大軍,則攻打邯鄲只可能首尾難以兼顧。

李育必會傾兵攻襲梟城,因此,為了解除後顧之憂,便必須先破李育的內丘大軍。

而內丘則比任城不知堅固多少,且李育更是一個極度可怕的對手,昔日未隨王郎起事之前便已是名震北方,因此林渺若想攻克李育大軍,確需要費一些神。

尤達知道自己來遲了,城頭之上的大旗早已換成了梟城軍的。至於城內如何,幾可想象得到,因此,他惟有長嘆一聲,去搬兵解尹長生在官莊之圍。

可是在這種情形之下,他甚至都不知道去哪兒搬救兵好。

刑臺城的兵力自保倒是沒問題,但要想出征則略顯不夠,那便只好去內丘找李育了。可是尤達又擔心尹長生受不住攻擊,而內丘的兵力根本就不可能立刻趕來,何況,野戰是劉秀梟城軍的特長,這之中的變數確實很難預料。

李育得知任城失守,心神大震,若任城都被攻下,那劉秀的大軍便像是一把刀子一般插入了他們的腹地,從而對邯鄲和內丘的聯絡和交通造成極大的衝擊。

不過,李育心中稍安便是在於內丘的後援,太行的各大寨洞都會向他們提供支援。

太行十八寨七十二洞的人物本就大多與王郎有交情,在這種情況下,自然相助內丘,這使李育並不擔心劉秀切斷其與邯鄲的聯絡。

但是劉秀如此突然地便大敗劉奉,奪下任城,對王郎軍中的將士心理會有極大的衝擊,這是不可避免的。

劉秀的勢力也會在北方膨脹得更快,更不可抑制。

其它的諸如青犢、大彤諸路義軍,因與劉秀有交情,此刻卻只是袖手旁觀,並不施以援手,這讓王郎也無可奈何。

當然,大彤、青犢諸路義軍也是在極力擴張,招兵買馬,也頗有躍躍欲試想成為北方龍頭的野心,不過卻是上江、大彤、鐵脛、五幡、青犢的聯合體。

事實上這幾路義軍若是聯手,確實是北方一股絕不可小視的力量。

當然,在這幾路義軍之中並無真正能主導一方的大將。

王郎對任城的慘失大為震怒,失城和糧草被燒,全都是因為有人易容成尹長生,這使王郎對尹長生也極為惱火,甚至懷疑尹長生與劉秀本就是同夥。

劉奉回到邯鄲,他也說不清尹長生的身分,因為他確實派尹長生去接應糧草,而張義飛又說是尹長生燒的糧草,他都無法為尹長生辯駁,而任城被破,也確是因為尹長生叫開了城門,儘管在黑暗之中難以分清真假,但不管結果怎麼說,尹長生都脫不了干係。

王郎下令,若遇尹長生,必擒之以洩心頭之恨。

任城之失,不僅損失了極多的糧草,更傷亡近萬戰士,而且還失去了北方的一面屏障。

劉奉失任城,卻因其身分特殊,王郎也不好太過相責,且此刻正是用人之際,自不好再折損這樣的大將。不過,對現在在邯鄲的軍防也略有些擔憂。

劉秀巧破任城,不僅名動北方,便是中原諸地也為之訝然和震驚。

劉秀的崛起本就足以讓天下人吃驚,先不過是宛城的一個小混混,後又在湖陽世家鬧了一通,在宛城鬧一通,再去邯鄲鬧一通後,就成了梟城之主。

這樣一個年輕人能在小小的梟城以奇跡般地一躍而成為北方最具實力的人物,又怎能不讓天下人為之矚目?

若說南方的劉玄,那是因為一開始便有勢力強大的綠林軍作支援,更得劉家之人的支援,但是劉秀卻是孑然一身一步步積累出今日的力量,每一步都是他自己打拼出來的,這確實讓人欽服。

許多人是花了數十年的積累才得以功成名就,但劉秀只用了兩年的時間。

兩年的時間,天下局勢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王莽的王朝若雪山崩潰一般,一發不可收拾,直到傾覆,這之間便僅在這一兩年之間。

而劉秀也由宛城的一個小人物,一躍而成了北方的霸主,其威名並不只是因為梟城軍的兵力,同時也是因為其武功和智慧。

相傳劉秀勝了湖陽世家的主人白善麟,更在昔日殺手盟的超級殺手手中每每生還,還殺了鬼影子、劍無心等昔年讓江湖人聞名喪膽的殺手,更與樊祟交過手,甚至重創了西域王母門的大日法王。

大日法王隨西域王母門進入中原來,被認為是西域第一高手,卻沒想到也重創於劉秀的刀下,這便使得江湖之人把劉秀的武功傳得極神,有人甚至說劉秀的武功乃是得到了武皇劉正的親傳,這才會使其武功超卓不凡。

如果他真是武皇劉正的弟子,自然不會有人再懷疑劉秀的武功,任何江湖人物都會相信,昔日武皇天下無敵,其弟子也必是世上難有敵手。

一個武功超絕、智慧超群、用兵若神的年輕人,許多人都會驚羨。

湖陽世家也在後悔,昔日為何要讓白玉蘭嫁給王賢應,為什麼不是那個並不起眼,卻很有個性的林渺,那樣,也不會讓白玉蘭痛苦不堪,也不會與劉秀成為敵人。

當然,此刻湖陽世家與劉秀並不是仇人,這是因為白善麟和白善喜,至少,此刻雙方是合作的關係。不過,要說白善麟沒有悔意,那也是不現實的,畢竟,如果王郎與林渺的戰爭以林渺獲勝的話,白玉蘭註定也會成為悲劇。

白玉蘭的犧牲,確實是讓人心痛的!不過,白善麟終於找出了王翰。

王翰,這是湖陽世家找尋了數十年的人,因此,白善麟又可以返回湖陽世家了。

劉玄遷都長安,在百官的迎接之下於十一月十八日抵達長安。

長安百姓相迎十里,只為歡迎新君的到來,因為劉玄給他們帶來了希望,帶來了太平的契機。

戰亂早已讓世人厭倦了,也讓天下的百姓深受其害,而綠林軍在攻下宛城後在南陽施行了一系列減免苛稅的利民政策,這才是百姓擁戴綠林軍的原因之一。

而劉玄正式遷都長安,也便真正確立了其大漢天子的身分。

劉玄定都長安,立刻大封宗室和功臣,封李軼為舞陰王,田立為廩丘王,朱鮪為大司馬,王鳳為三輔王,王匡為護國大將軍,申屠健諸人皆封侯,同時劉玄更大赦天下。

而在此時,洛陽傳來訊息稱,樊祟諸赤眉軍將領逃離了洛陽。

洛陽守將派去追趕的人皆為樊祟所殺,而且樊祟更返回濮陽赤眉軍中,情況可能會有些不太妙。

劉玄也吃了一驚,樊祟果然逃了!

“萬歲,我看樊祟必會起兵造反,我們不能不防啊!”王常上前稟道。

劉玄打量了王常一眼,他對這位愛將確實是打心底喜歡,不由得問道:“大將軍認為該怎麼辦?”

“防患於未然,我們必須守住赤眉軍西進之路,再逐漸分化他們!若想破赤眉,恐非一日兩日之功,還得從長計議。”王常肅然道。

“好!朕就派舞陰王李軼、廩丘王田立、大司馬朱鮪、白虎公陳僑率三十萬大軍,與河南太守武勃共同鎮定洛陽,伺機破赤眉!”劉玄悠然道。

“臣等聽令!”李軼、田立、朱鮪、陳僑大喜,立刻上前領命,他們怎不知道洛陽地富,油水豐厚,而且又過離京城,所有的一切都是他們說了算,想怎麼做就怎麼做,這怎麼不讓他們歡快?

朝中諸將也似都有羨慕之意,但卻沒人敢與這幾人爭功,要知這幾人乃是綠林軍中昔日最早的開國功臣。

“大將軍王常聽封!”劉玄又呼了聲。

“臣王常在!”

“朕封你為鄧王,食邑八縣,賜姓劉,於明日立刻起身前往宛城,行南陽太守之職,朕賞你金牌一面,可先斬後奏,擁賞罰大權!”劉玄悠然道。

“臣王常謝主隆恩!”王常大喜。

殿中眾臣無不驚羨,有些人甚至議論起來了,要知道,李軼雖封舞陰王,但他與其他幾人共事洛陽,並未賜國姓,可是王常卻被賜八縣之地,還被賜劉姓,封鄧王后更有賞罰生殺大權,也便是說整個南陽都成了王常的,這是何等榮耀和恩寵?

王鳳和王匡、陳牧諸人有些眼紅,不過他們素知王常為人,更明白王常的能力,綠林軍若沒有王常,只怕早在湖陽之時就被遷滅了,王常可以說是他們的救命恩人,更是整個更始天下最不能缺的人。

“鄧王此去南陽,一來震懾南方,二來協防赤眉軍西進,更要造福南陽百姓,此任甚重,鄧王莫要辜負了朕對你的期望!”劉玄突然間竟顯得有些語重心長地道。

“萬歲請放心,臣必竭盡所能!”王常懇然道。

“好,若無它事,便退朝吧!”劉玄打了個呵欠揮揮手道。

公元二十四年終(更始二年),赤眉軍在樊祟的重整之下,分為兩部西進中原。

一部由樊祟與逄安率領,攻擊長社,南擊宛城。

另一部由徐宣、謝祿、楊音指揮,攻陷陽翟,轉兵梁地,擊殺了河南太守武勃。

王常為樊祟大軍所逼,死守宛城,洛陽無救援之兵,樊祟攻城數日不下,惟有作罷,進而謝祿、楊音兩道並進,西向攻打長安。

而與此同時,各地王侯不理政事,掌權後不思造福百姓,卻恣意胡作非為。

李軼、朱鮪在關東,王匡、張卯在三輔都擅作威福,殘暴虐民,朝中官員也只知欺壓、掠奪百姓。

劉玄對此卻聽之任之,久尋風痴、火怪下落未果,使得劉玄性情大變,日常醉得不省人事,少理政事。

樊祟起兵西進,連連大勝,百姓重入水火之中,各地昔日臣服更始政權的反王勢力又各擁兵自居,使得天下再次四分五裂,陷入你爭我奪的混亂局面。

天下百姓更是對劉玄的政權傷透了心,對綠林軍更是大失所望。

次年正月,樊祟、逄安攻破武關,徐宣等人攻破陸渾關,會師於弘農,那些百姓在對綠林軍更始政權徹底失望後,紛紛加入赤眉軍,天下百姓反而更希望赤眉軍能擊敗劉玄。

樊祟對軍隊重新加以編制,萬人為一營,共分三十營,每營置三老,從事各一人,一時聲勢大壯。

同月,劉秀在柏人大敗李育大軍,並斬李育首級,王郎大將倪宏也相繼戰亡,尹長生降於梟城軍。

上谷(郡名,屬幽州,今河北懷來一帶)太守耿況、漁陽(郡名,屬幽州,今河北密雲一帶)太守彭寵派遣部將吳漢、寇恂率兵前來助戰。

劉秀與那兩路大軍會合,再集合信都大軍直逼邯鄲。

王郎大軍望風披靡,根本就不敢與劉秀一戰。

王郎的大部分兵力只好退居邯鄲,以求與劉秀作最後一搏。

在這種王郎失勢的情況之下,其它的義軍更是不敢相助,皆懼萬一劉秀拿他們開刀,那可就得不償失了,而且在這種情況下,誰還敢真個主動去惹劉秀?劉秀不來打他們已經夠好了。

依然與邯鄲有所聯絡的便只有高湖與重連兩支義軍,但其勢已不足為患,因為黃河幫的牽制已經使他們有些頭痛,想分身也是乏術。

何況,此刻劉秀的勢力並不懼這兩支義軍的聯攻。

赤眉軍便像是昔日大攻長安的綠林軍一樣,成了舉世矚目的力量。

數月之間,更始政權給天下百姓帶來的並不是平安和安定,而是使得百姓處於更深的災難之中。

綠林軍起身於山賊草寇,而掌權之後,這些人的本性全露了出來,百姓自然成了受害者,天下百姓怨聲載道。

天下百姓確實沒想到綠林軍給他們帶來的卻是更為深重的災難,這便在連年征戰給百姓帶來的苦難上又雪上加霜,因此,赤眉軍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歡迎。

昔日,赤眉軍與綠林軍並立於天下,百姓大多傾向於綠林,那是因為綠林軍更多的是代表劉家的力量,但這一刻卻截然不同。

在這種時刻,依然沒有人會忘記劉家之人,沒有忘記大漢山河,至少,劉玄的更始政權所代表的依然是大漢天下。

赤眉軍連連大捷,軍容 極盛,但形式尚散,這便成了最大的問題。

樊祟的心中也沒譜,但他得到了最好的訊息卻是秦復平定了天魔門的叛亂,儘管使天魔門內部元氣大傷,但至少這場爭奪是秦復贏了。

秦復來找樊祟是在平定天魔門內亂之後的兩個月,因為他與壽通海交手,雖殺了壽通海,但自身也受了重傷,這才閉關休養了兩月才追上就要西進長安的樊祟。

“少主,此刻是我們恢復大秦的最好時機,我們指日可破長安,然後我們便可改天下國號,少主登基!”樊祟見到秦復,心中略有激動地道。

秦復欣然笑了,道:“長安城並不是這麼好攻的,不要忘了,劉玄身邊最可怕的戰將尚未曾出手!王匡、張卯、申屠建、王鳳、朱鮪、胡段、李松等一些人,無不是一代高手,更是沙場猛將,此戰並不易打!”

樊祟熱情稍冷,他知道秦復所說沒錯,而他之所以到了弘農便減緩行軍之速,就是因為在華陰至長安這一段路上,他將遇上更始政權中最難纏的對手,這才必須步步為營,小心行事。

“臣也正是為此事煩惱,綠林軍雖然此刻大失民心,但軍中依然是戰將如雲,我也深知王匡、申屠建之輩的能耐,這些人一日在劉玄身邊,我們便一日休想破長安城!”樊祟無可奈何地道。

秦復也點了點頭,但旋又道:“如今之計惟先分化更始政權的內部,利用長安城內部的兄弟讓劉玄與這些人翻臉!”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但是這事說易行難,我也曾想過,可是根本就無法接近這些人。”樊祟道。

“這個便由我安排,我可以從廖湛這人下手,此人昔日乃是我天魔門的聖使之一,但後來居然叛我天魔門,成為邪神門徒,我會有辦法讓他去就犯的!”秦復眸子裡閃過一縷殺機。

“廖湛,此人我知道,其為劉玄最為寵信的臣子之一,如果少主能從此人身上著手,那真是太好了,不過,只怕…”

“不需顧慮這麼多,最該想的還是赤眉軍,赤眉軍已經到了這般聲勢了,也應該有屬於自己的政權,擁立自己的皇帝了!”秦復道。

“擁立自己的皇帝?少主是說我們立刻舉復秦大旗?”樊祟吃了一驚,問道。

秦復不由得笑了,道:“大秦早已不復存在,都過了兩百多年了,人們早已對昔日的大秦沒什麼印象,要立國號,也不能是大秦!”

“不是大秦?那我們該立什麼?”樊祟訝問。

“大漢!”秦復道。

“大漢?”樊祟惑然道。

“不錯,若立大秦必難得民心,難服眾反王軍,惟有也立大漢,更打著漢室正統的名號與劉玄對著幹,才能更多地爭取民心,更大力度地壓倒劉玄的氣勢,也減少了劉家後人的抵抗和鬥志!”秦復肯定地道。

“若複用大漢,那我們大秦的大業豈不是無法…”

秦復打斷樊祟的話道:“能得天下,何用分秦或漢?我大秦滅國兩百餘年,所有蠃姓子孫都隱姓埋名了兩百多年,對於名分我們早就看透了!所以,我們只需要天下,至於其它的卻並不是很重要。”

“少主此話有理,臣愚鈍,不知該如何去做,還請少主指點迷津。”樊祟眼睛一亮,反問道。

“若是不立漢室子孫也便不叫復漢,那樣皇帝便應該由你或徐宣等人來做…”

“這萬萬不行!這帝位自應是少主您的!”樊祟立刻打斷秦復的話道。

秦復不由得笑了,道:“我知道你對我忠心耿耿,我並沒說此位由誰來做,如果這個帝位立一個劉家正統的後人,自然沒人可說了。”

“劉家正統?那少主呢?”樊祟訝問。

秦復又笑了笑道:“伯伯的易容之術冠絕天下,我已用過數種江湖身分行於江湖而無人能識,又何會在意再多用一種身分?”

樊祟眼睛一亮道:“少主果然妙計,屬下立刻去召集眾將商議,不知少主想用什麼身分?”

“昔日城陽王劉章的後代,劉盆子!”秦復淡淡地道。

“城陽王劉章都已經被人快忘掉了,死了近百年…”

“這樣才難被人查證!若是劉章尚未死,我又如何能自圓其說?”秦復反問。

樊祟一怔,立刻會意秦復的話意,露出了一個會心的微笑。

王郎的心情極壞,劉秀的大軍已經快逼近邯鄲,而在這種時候他認為可以成為最後武器的太皇王翰卻遇上了麻煩。

為王翰護法的高手送來了四具屍體,其中有一具乃是王翰護法高手的,另外三具是入襲王翰閉關之處的外敵。

沒有人認識這三人,但是那些護法高手在說起這三人之時,卻有種極不自然的表情,他們告訴王郎這三個人的武功足以超越江湖中所謂的一流高手。

在收到屍體的第二天,護法高手們又抬來了五具屍體,但這次只有兩具是入襲的外敵。

這些為王翰守護的乃是王翰這些年來親訓的死士,他們從來沒有出現過江湖,一直以絕對的低調長伴於王翰左右。

王郎一直以為,這二十四死士加起來的力量絕對勝過昔日十三大殺手,卻不想在兩天之中竟折損了四人,而且尚不知對手是些什麼人。

江湖之中有多少這樣武功超卓且絕不怕死的人物呢?至少到目前還不知道。

這些入侵的外敵每次都不多,但這些人都是來與敵同歸於盡的,他們不在乎被殺,但在對手的劍插入他們的心臟之時,他們也必定斬下對方的頭顱。

是以,這些人的出現,使那被認為絕不怕死的二十四死士都變了臉se。

王郎極為惱火,但他根本就想不出這些人是什麼來路,是以他只好派一百精兵增援王翰閉關之地,以求讓這些不怕死的神秘人打消騒擾的念頭。同時,他不得不派人去查這些人來自何處,又是怎樣混到邯鄲城來的。

讓王郎意想不到的結果是,第三天的結果是,那一百名精兵死去了五十人,而二十死士又死去了三人,但這次那些神秘人物去了五個,五個全部死亡。

三天之間,二十四死士只剩下了十七個,而敵人也死去了十人,可是王郎尚不知道這些人來自何方,又是什麼人,明天還會不會繼續出現?

這些人不斷地去騒擾王翰的閉關又究竟是為了什麼?江湖之中又有什麼樣的組織擁有這些可怕的高手?

為了安全起見,王郎不得不再加強守衛,他絕不想讓任何人驚擾太皇王翰,更下令大搜全城,必須找出這些人的同黨。

王翰上次與劉秀交手,在劉秀與攝摩騰、歸鴻跡三大高手的聯手合擊之下,傷得不輕,因此閉關養好傷後,又重新修習更厲害的武學,而與劉秀之戰,王郎最大的依靠或許便是王翰那無敵於世的武功了。

天下間,武皇劉正一死,天魔門宗主秦盟也死了,誰還能與王翰獨抗?便是今日無憂林之主只怕也無法勝過王翰,或許只有劉秀這樣超卓的高手與攝摩騰這異域超級高手聯手或可一戰,但攝摩騰並不是天天陪在劉秀的身邊,因此只要有機會殺了劉秀與劉秀身邊的幾名重要將領,梟城軍將不攻自破。

此刻雖是二月,但北方的天氣依然極寒,冰凍數尺,王郎大軍皆改攻為死守,憑城而持,倒使梟城軍的天機弩難以發揮太大的作用。

王郎也派大量的人趕製仿造的天機弩,雖然無蕭六所制的殺傷力強,但也能大大地提高作戰質量。

在天寒地凍的情況下,王郎之軍以凍城之法,使劉秀欲攻城也難,是以戰爭變得緩慢了許多。不過,這並不是說王郎的危機得到了解決,只不過是暫時緩和了一下。

劉秀的大軍供給充足,步步為營,給王郎軍造成的心理和精神上的壓力絕對強大,如果沒有奇蹟和特別的情況,春來之時,大地解凍後出將成為劉秀大舉狂攻的日子。

邯鄲的前途實難預料。

更始三年(公元二十五年),赤眉軍在樊祟和一干將領的堅持下,以捉鱉的方式選擇了西漢城陽王劉章的後代放羊娃劉盆子為赤眉軍皇帝。

劉盆子拜徐宣為丞相,樊祟為御史大夫,逄安為左大司馬,謝祿為右大司馬,楊音以下皆為列卿、將軍,並詔告天下,以示天威,從而與劉玄真正成了對立。

而此時,赤眉軍從華陰進至鄭州,長安已經在望,但赤眉軍卻並未選擇立刻攻擊長安,而是在遠觀長安形式。

不過,赤眉軍立有新君,使得全軍上下人心振奮,鬥志更旺,其聲勢之強已讓劉玄深感不安。

不僅劉玄不安,長安城中的文武百官也都感到極度的不安,赤眉軍來得太快了,讓他們有點措手不及。

劉玄下旨召李軼和朱鮪回京護駕,但是李軼和朱鮪卻並不太受命,而各路降服的反王軍此刻更是背信棄義割地自居,對長安城的危機根本就愛理不理,甚至是坐山觀虎鬥。

惟漢中王劉嘉在積極備戰,準備回京救駕。

劉嘉知道劉玄的一切,不管自己是何身分,劉玄都是他自小敬佩的三哥;也不管此刻劉玄是不是當今皇帝,是不是改頭換面的劉仲,更不管天下百姓如何看如今的劉玄,這個人都是他的親人,所以劉嘉即使是死也要回兵京城。

劉嘉對劉玄的新政也很失望,劉玄改變了很多,他數次見駕都見劉玄醉熏熏的,不由感到痛心疾首。

劉嘉不知道何以他昔日敬佩的三哥怎會成為這樣的人,昔日征戰沙場,何等瀟灑?何等機智聰慧!更是深明大義,對天下百姓更多關愛,即使昔日宛城賣谷之時,也是風流倜儻,仁愛出了名。

可是自劉寅死後,又改頭換面為劉玄,整個人完全變了,變得沉鬱,甚至有些優柔寡斷。在劉嘉眼裡,這位他昔日的三哥權力愈大,性情就愈消積,甚至是墮落。

眼看著大漢山河便要在赤眉軍鐵騎下得以復失,劉嘉的心情是何等的急爍!

不過,劉嘉在此時卻想起了另一個人…劉秀!

劉秀,這位舂陵劉家的真正老三,這位昔日流落江湖的劉家子孫!

劉嘉相信劉秀,在劉秀尚只是以林渺身分出現在江湖之時,劉嘉便絕對信任林渺,更對林渺的才華和智慧極為敬佩。

在劉仲以劉秀身分征戰於沙場之時,也只有林渺這個出道才一年多時間的年輕人能與其名氣相抗衡,在昆陽之戰中更顯示出了其超卓的膽識與才能,武功更是因那一戰名揚天下,便是在綠林軍中也有著極高的聲望。

更始政權之中的許多重要將領皆與之有著極深的交情,最重要的卻是因為林渺是劉家人!

劉嘉想到了劉秀,這個此刻在河北紅極一時的兄弟,若是有他前來助戰,長安城之圍便絕對有希望。

當然,劉嘉並不奢望,因為北方的戰況也正吃緊,劉秀與王郎之戰,還有與北方各路義軍的征戰,劉秀根本無法抽身,劉嘉也不會自私得讓劉秀抽身,但劉嘉卻在劉秀身上看到了希望。

於是,劉嘉在出征之前,他找來心腹親信,將一封厚厚的親筆書信送去河北。

這是劉嘉最後想做的事,因為他根本就不認為此次出征會有生還的希望!他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所有的事宜都安排好了,甚至對手下最優秀的將領也已想好了退路,那便是信。

當然,這些劉嘉並沒有這麼早総ui黨隼矗膊換嶙鯰跋煬牡氖隆?br>

四月,天氣已漸暖,春花爛漫,劉秀的大軍自三月開始橫掃,只一個月時間,便已經掃平了邯鄲城外所有的障礙,其威勢之雄,便連高湖、重連都不敢再向邯鄲增援了。

劉秀大軍在吳漢、寇恂的相助之下,將邯鄲城層層包圍,更步步為營,已逼至城下。

王郎大慌,但已到了山窮水盡必戰的境地,外援幾乎完全被截斷,甚至所有糧路都被封鎖了。

邯鄲變成了一座孤城!

但讓王郎意外的卻是那些日子一直騒擾王翰閉關的神秘人物再也未曾出現過。

天氣漸暖,戰局也越來越緊張,但惟一可以讓王郎感到欣然的,便是王翰終於可以出關了。

王翰出關,這絕對讓王郎吃了顆定心丸,他並沒有把握勝劉秀,但王翰卻不同,只要有王翰撐著,一切都是有可為的。

想當年,武皇劉正七破皇城,以一人之力擊殺十數萬禁軍而如入無人之境,如果王翰也能像昔日武皇一樣,劉秀的梟城軍又有何懼?

當然,天下間只怕不可能再有武皇劉正那樣的人物出現,即使是劉正未死於泰山之上,也已無當年之勇,這便是一個最大的悲哀。

王郎當然也不敢奢望王翰擁有昔日武皇的雄威,但至少可以讓梟城軍難受,讓梟城軍中的高手痛苦。

王翰出關,邯鄲文武百官皆前往相迎,確實將此老看成了邯鄲的救星。

劉秀收到劉嘉的信已是四月中旬,當他看到信中所說的一切時,不由得傻了!這一切確實是太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了。

劉嘉並沒有隱瞞所知道的一切,包括劉仲殺了真劉玄,而改頭換面坐上了今日帝位,但也因此性情大變。同時更將更始政權此刻的形式分析了一遍,告知形勢甚危。

劉嘉的來信確有些石破天驚之感,使劉秀對更始政權有了另一種截然不同的看法,更生出了一絲歉意。若不是他讓人去挑起赤眉軍與劉玄的矛盾,只怕劉玄也不會這麼快落至此等地步。

同時,也有另一個來自赤眉軍的訊息,那便是赤眉軍居然立一個放牛娃劉盆子為帝,而宣稱此人乃是城陽王劉章的後代,這確實有點滑稽。

赤眉軍也打著光復漢室、誅除昏君的名號去攻打長安,這確實有些讓世人感到好笑。

不過,劉玄的更始政權依然讓天下蒼生處於苦難之中,這確實很傷百姓的心,赤眉軍所打的旗號雖然好笑,但卻有著極強的號召力。

至少赤眉軍代表平民,寄託了許多人新的希望,在那些樸實的百姓思想中,彷彿也只有劉家子孫才能夠成為當今天子,因此赤眉軍這種振興漢室的舉動也並不被百姓所排斥。

如果在沒有知道劉玄是自己二哥之前,劉秀最希望看到的就是這種兩虎相爭的局面,也只有天下再次變成亂局時,他才有可能借北方之力掃平天下,以光復漢室,並為長兄劉寅報仇,但是這一刻的情況卻截然不同。

劉寅的仇,劉仲已經報了,真的劉玄已死,剩下的卻成了自家親兄弟在爭奪山河,這種的確有些殘酷。

劉秀知道,劉嘉寫來此信,就已經作了必死的決心!而劉嘉絕對是為了舂陵劉家盡忠的,這讓劉秀心頭隱疼,從而更堅定了劉秀一定要奪下邯鄲,甚至是平定天下的決心。

更始政權之所以亂成此局的一個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它是由四支義軍所組成,下江兵、新市兵、平林軍和舂陵軍,這幾路義軍自身本就存在一些矛盾,而在劉玄大封功臣之時,也略有偏頗,這便造成了各軍之間的不睦與排斥。

赤眉軍也正是在此時出手,在綠林軍內部根基不穩,不能團結抗外的情況下,一舉攻到長安城外。

如果綠林軍足夠團結,以其百萬雄師,又何懼赤眉軍?以綠林軍中那些超卓的戰將,赤眉軍根本就不可能有機會。

但是綠林軍卻敗在了自己人的手中,這確實是一種深重的悲哀。

劉秀知道自己與此絕對不同,不同在自己身邊的每一位戰士都是因自己而存在,梟城軍是絕對團結的整體,而且都是忠心為自己賣命的,是以他有著極為強大的優勢。

在梟城軍中劉秀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這就比其它各路義軍更易控制和治理,便是赤眉軍,還有一個徐宣與樊祟去競爭,但在梟城軍,甚至是包括信都軍在內,劉秀才是真正的主人。

即使是任光也是全力支持劉秀,願意稱臣,忠於劉秀的命令。

當然,劉秀對任光的感激是絕對真摯的,如果沒有這位義兄,便沒有他今日所有的成就,這是肯定的。

任光無私地給了劉秀一個發展平臺,那便是讓劉秀成了梟城之主。

任光對劉秀的武功、才智絕對欣賞,作為世代大漢盡忠的任家,最希望的並不是擴張自己的野心,而是擁護一位大漢的明君。

儘管任光也不是一個甘於寂寞的人,但他受影響最深的是忠君的思想,因此,他知道這位義弟乃是漢室正統之後,便毫無保留地全力支持。他確信劉秀會是一位明君,只看其治理梟城及近日所攻下的城池便可知道,這位自小生活在市井之中,受盡貧苦的義弟乃是一位心百姓著想。

正因為劉秀一切都為百姓著想,這才在每攻下一座城池後,便立刻得到當地百姓的擁戴和支援,其仁名更是遍傳天下,吸引了更多的奇人異士和江湖豪傑。

甚至出現了王郎的城池攻破後,百姓出城相迎的場面,這更堅定了任光對劉秀支援的決心。

劉秀知道這一點,所以他一開始就嚴於厲己,以身作則,作戰之時更是身先士卒,對百姓一視同仁,定下官兵絕不許欺民的幾大規則。

欺民者,罪最重可以就地斬首,這般的嚴規,使得梟城軍人人守紀,不敢胡為。

百姓能安定過日子,自然便會對當權者尊敬,因此劉秀徵兵買糧,都極為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