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天下馭龍記最新章節列表 > 史料中關於龍的記載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史料中關於龍的記載

蒼龍

孔子當生之夜,二蒼龍亙天而下,來附徵在之房,因而生夫子。有二神女擎香露,空中而來,以沐浴徵在。(出王子年《拾遺記》)

【譯文】

孔子要出生的那天夜裡,兩條蒼龍橫貫上天而降下,來依附著顏徵的居室,因而生了孔子。有兩位仙女手擎香露從空中而來,用香露讓顏徵沐浴。

曹鳳

後漢建武中,曹鳳字仲理,為北地太守。政化尤異。黃龍見於九里谷高岡亭,角長二丈,大十圍,梢至十餘丈。天子嘉之,賜帛百匹,加秩中二千石。(出《水經注》)

【譯文】

後漢建武年中,曹鳳字仲理是北地太守,政治風化優異。在九里谷高岡亭出現一條黃龍,角長二丈,粗十圍,尾巴也足有十幾丈。天子讚美這件事,賜給曹鳳一百匹帛,增加俸祿二千石。

張魯女

張魯之女,曾浣衣於山下,有白霧濛身,因而孕焉。恥之自裁。將死,謂其婢曰:“我死後,可破腹視之。”婢如其言,得龍子一雙,遂送於漢水。既而女殯於山。後數有龍至,其墓前成蹊。(出《道家雜記》)

【譯文】

張魯的女兒,曾經在山下洗衣服,有濛濛白霧圍在她的周圍,因而懷了孕。張氏女恥辱難以忍受,就自殺了。臨死的時候,她對她的婢女說:“我死了之後,可以開啟肚子看看。”婢女照她的話去做了,得到兩條小龍子,就把龍子送到漢水裡去了。然後把張氏女埋葬在山上。後來多次有龍來,那墓前形成一條小路。

江陵姥

江陵趙姥以沽酒為業。義熙中,居室內忽地隆起,姥察為異。朝夕以酒酹之。嘗見一物出頭似驢,而地初無孔穴。及姥死,家人聞土下有聲如哭。後人掘地,見一異物蠢然,不測大小,須臾失之。俗謂之土龍。(出《渚宮舊事》)

【譯文】

江陵的趙姥以賣酒為主。義熙年中,她的居室內地面忽然凸起來了。趙姥看了認為挺怪,早晚用酒祭奠它。曾經看見一個東西從地裡出來,它的頭像驢。但是地上當初就沒有窟窿。等到趙姥死了,家人聽到土下有聲音,像哭聲。後來人們把地挖開,看到一個挺蠢的怪物。這東西很難說有多大,很快就沒了。一般叫它為土龍。

甘宗

秦使者甘宗所奏西域事雲,外國方士能神咒者,臨川禹步吹氣,龍即浮出。初出,乃長數十丈。方士吹之,一吹則龍輒一縮。至長數寸,乃取置壺中,以少水養之。外國常苦旱災,於是方士聞有(“有”原作“而”,據明抄本、陳校本改)旱處,便齎龍往,出賣之。一龍直金數十斤。舉國會斂以顧之。直畢,乃發壺出龍,置淵中。復禹步吹之,長數十丈。須臾雨四集矣。(出《抱朴子》)

【譯文】

秦使者甘宗稟奏的關於西域的事說,外國能通神咒語的方士,登臨河川,走禹步步法吹氣,龍就能浮出來。龍剛出來的時候,是幾十丈長。方士吹它,一吹它就一縮,縮到幾寸長,就捉住它放到壺裡,用很少一點水養著。外國常常苦於旱災。於是方士聽說有乾旱的地方,就帶著龍前往。把它賣掉。一條龍價值幾十斤黃金。全國都會聚集起來觀看。直到最後,才把壺開啟,放到湖泊裡,又走禹步步法吹它,它長到幾十丈長,片刻之間便烏雲四起,下起雨來。

南鄩國

南鄩國有洞穴陰源,其下通地脈,中有毛龍毛魚。時蛻骨於曠澤之中。魚龍同穴而處。其國獻毛龍一於殷。殷(王子年《拾遺記》“於殷殷”作“雌一雄放”。按事應在舜時,“殷”字訛。)置豢龍之官。至夏代不絕。因以命族。至禹導川,及四海會同,乃放於洛汭。(出《拾遺錄》)

【譯文】

南鄩國有暗藏在洞穴中的水源,它的下邊通向地脈,其中有毛龍和毛魚。毛龍和毛魚時常蛻骨在空曠的水澤之中。魚和龍在一個洞穴裡相處。這個南鄩國曾經向殷商獻過一條毛龍。殷商那時候設有養龍的官職。到夏代這種官職還有保留,因而用它作為一個部族的命名。到大禹治水,四海會同到一起,就把那條毛龍放到洛水裡了。

龍場

《王子年拾遺》曰:方丈山東有龍場,地方千里,龍皮骨如山阜,佈散百餘頃。《述異記》:“晉寧縣有龍葬洲。父老雲,龍蛻骨於此洲,其水今猶多龍骨。按山阜岡岫,能興雲雨者。皆有龍骨。或深或淺,多在土中。齒角尾足,宛然皆具。大者數十丈,或盈十圍。小者才一二尺,或三四寸。體皆具焉。嘗因採取見之。”《論衡》雲:“蟬生於腹育(“育”字原空缺。據陳校本補),開背而出,必因雨而蛻,如(“如”原作“而”。據明抄本、許本改)蛇之蛻皮雲。”近蒲洲人家,拆草屋,於棟上得龍骨長一丈許,宛然皆具。(出《感應經》)

【譯文】

《王子年拾遺》上說:“方丈山之東有一個龍場,方圓一千裡,龍皮龍骨堆積如山,佈散一百多頃。”《述異記》:“晉寧縣有一個龍葬洲。老人們講,龍在這個洲上蛻骨,那水裡至今還多有龍骨。考察那裡的山嶺峰巒,凡是能興雲雨的地方,都有龍骨。有的深,有的淺,大多在土裡邊。齒、角、尾、足,都很像。大的幾十丈,有的粗滿十圍;小的才一二尺,有的三四寸,體形都具備。曾經借採取的機會見過。”《論衡》說:“蟬在肚子裡生長發育,破開背爬出來,一定要藉著雨天來蛻變,就像蛇蛻皮一樣。”近來蒲洲有一個人家拆草屋,在樑棟上得到一根龍骨,長一丈左右,什麼部位都很完備。

五色石

天目山人全文猛於新豐後湖觀音寺西岸,獲一五色石大如鬥。文彩盤蹙,如有夜光。文猛以為神異,抱獻之梁武。梁武喜,命置於大極殿側。將年餘,石忽光照廊廡,有聲如雷。帝以為不祥,召傑公示之。對曰:“此上界化生龍之石也,非人間物。若以洛水赤礪石和酒合藥,煮之百餘沸,柔軟可食。琢以為飲食之器,令人延壽。福德之人,所應受用。有聲者,龍欲取之。”帝令馳取赤石。如其法,命工琢之以為甌,各容五斗之半,以盛御膳。香美殊常。以其餘屑,置於舊處。忽有赤龍,揚須鼓鬣,掉尾入殿,擁石騰躍而去。帝遣推驗。乃是普通二年,始平郡石鼓村,鬥龍所競之石。其甌遭侯景之亂,不知所之。(出《梁四公記》)

【譯文】

天目山人全文猛,在新豐後湖觀音寺的西岸,得到一塊鬥那麼大的五色石頭。石頭的紋彩盤旋緊蹙,好像有夜光。全文猛以為是神奇之物,就抱著它獻給了梁武帝。梁武帝很高興,讓把它放在大極殿旁邊。將近一年多一點的時間,這塊石頭忽然光芒四射,發出雷一樣的響聲。梁武帝認為是不祥之兆,就召來傑公,把這石頭給他看。傑公說:“這是上界的活龍變成的石頭,不是人間的東西。如果用洛水的赤礪石和上酒,合成一種藥,用這藥把這石頭煮沸一百次,這石頭就變得柔軟可吃了。把它雕琢成飲食器皿,能使人延長壽命。這是有福有德的人才享用得了的。其中有聲的,龍就要下來取它。”梁武帝派人騎馬去取來赤色礪石,就像傑公說的辦法那樣,命工匠把石頭雕琢成盆,用來盛御膳。用這種盆盛的飯菜,格外香美,與眾不同。把雕琢剩下的石屑,又放到原來的地方。忽然有一天,一條紅色的龍,張牙舞爪地掉尾進入大極殿,抱著那些石頭就騰躍而去。梁武帝派人推求查驗此事,原來這塊五色之石是普通二年,始平郡石鼓村,鬥龍競賽用的石頭。雕成的那個盆,遭到侯景之亂以後,就不知道哪兒去了。

梁武後

梁武郗皇后性妒忌。武帝初立,未及冊命,因忿怒。忽投殿庭井中。眾趨井救之,後已化為毒龍,煙焰沖天,人莫敢近。帝悲嘆久之,因冊為龍天王,便於井上立祠。(出《兩京記》)

【譯文】

梁武郗皇后性情妒忌。武帝剛登基,還沒有來得及辦理冊封的事,於是郗皇后便非常憤怒,忽地投到宮殿庭院裡的一口井中。大夥跑過去救她時,她已經變成一條毒龍,煙焰沖天,誰也不敢靠近。武帝悲嘆了好久,就冊封她為“龍天王”,就在井上立了供奉她的祠堂。

劉甲

宋劉甲居江陵。元嘉中,女年十四,姿色端麗,未嘗讀佛經,忽能闇誦法華經。女所住屋,尋有奇光。女雲,已得正覺,宜作二七日齋。家為置高座,設寶帳。女登座,講論詞玄。又說人之災祥,諸事皆驗。遠近敬禮,解衣投寶,不可勝數。衡陽王在鎮,躬率參佐觀之。經十二日,有道士史玄真曰:“此怪邪也。”振褐往焉。女即已知,遣人守門。雲:“魔邪尋至,凡著道服,鹹勿納之。”真變服奄入。女初猶喝罵,真便直前,以水灑之,即頓絕,良久乃蘇。問以諸事,皆雲不識。真曰:“此龍魅也。”自是復常,嫁為宣氏妻。(出《渚宮舊事》)

【譯文】

宋劉甲住在江陵。元嘉年中,他的女兒十四歲,姿色端莊秀麗。她沒有讀過佛經,有一天卻忽然能暗暗地背誦《法華經》。她住的屋裡,不久便出現奇異的光。她說,她已經得了正覺,應該做二七日的齋戒。她家為她設定了高座,設立了寶帳。她登上寶座,講的話都很深奧。又講人的災祥禍福,各種事都很靈驗。遠近的人都很敬佩她。解衣投寶的,不可勝數。衡陽王在鎮,親自率領僚屬來觀看。經過十二天之後,有一個叫史玄真的道士說,這是一種怪邪現象。他急急忙忙地趕來。她已經知道了,派人守住門,說:“不久將有妖邪之類到來,凡是穿道服的,全都不讓進來!”史玄真換了衣服突然進入。她起初還大聲地喝罵。史玄真便直接走上前去,把水灑到她身上。她頓然氣絕,過了許久才醒。醒後人們再問她各種事情,她便什麼都說不記得了。史玄真說,這是被龍魔住了。從此以後她恢復正常,嫁給宣氏為妻。

宋雲

後魏宋雲使西域,至積雪山,中有池,毒龍居之。昔三(明抄本“三”作“五”)百商人止宿池側,值龍忿怒,泛殺商人。果阤王聞之,舍位與子,向鳥場國學婆羅門咒。四年之中,善得其術。還復王位,就池咒龍。龍化為人,悔過向王。王即從之。(出《洛陽伽藍記》)

【譯文】

後魏時,宋雲出使西域。走到積雪山,見山中有大池,池中有毒龍。以前三百商人在這池邊止宿,正趕上毒龍憤怒,就把這三百人全都泛水淹死了。果阤王聽說這事以後,把王位讓給兒子,自己到鳥場國去學婆羅門咒語。四年之中,他很好地掌握了那咒語的法術,就歸國恢復了王位,到池邊去咒那毒龍。毒龍變成人,向國王表示悔過,國王就把他放了。

蔡玉

弘農郡太守蔡玉以國忌日於崇(“崇”字原空缺,據陳校本補)敬寺設齋。忽有黑雲甚密,從東北而上,正臨佛殿。雲中隱隱雷鳴。官屬猶未行香,並在殿前,聚立仰看。見兩童子赤衣,兩童子青衣,俱從雲中下來。赤衣二童子先至殿西南角柱下,抽出一白蛇身長丈餘,仰擲雲中。雷聲漸漸大而下來。少選之間,向白蛇從雲中直下,還入所出柱下。於是雲氣轉低著地。青衣童子乃下就住,一人捧殿柱,離地數寸。一童子從下又拔出一白蛇長二丈許,仰擲雲中。於是四童子亦一時騰上,入雲而去。雲氣稍高,佈散遍天。至夜。雷雨大霪,至晚方霽。後看殿柱根,乃蹉半寸許,不當本處。寺僧謂此柱腹空。乃鑿柱至心,其內果空,為龍藏隱。(出《大業拾遺記》)

【譯文】

弘農郡太守蔡玉,在全國的忌日這一天到崇敬寺設齋,忽然有濃密的黑雲從東北而上,正臨近佛堂。雲中有隱隱的雷鳴。官屬們還沒有行香,一齊站在殿前,仰著頭往雲上看。他們看見兩個紅衣童子和兩個青衣童子,都從雲中下來。兩個紅衣童子先來到殿西南角的柱子下,抽出一條一丈多長的白蛇。他們把蛇仰擲到雲中,雷聲漸漸變大而滾動下來。不多一會兒,剛才扔上去的那條白蛇從雲中直貫下來,回到所出的柱子下。於是雲氣變低,著地。青衣童子就下來走邊柱子,一個人把柱子捧起來,讓柱子離地幾寸。另一個人就從柱子下又拔出一條兩丈左右長的白蛇,也仰擲到雲中。於是四個童子也同時騰身而起,隱入雲中。雲氣漸漸升高,佈散滿天。到了夜晚,雷雨大作,一直下到第二天晚上才晴天。後來人們去看那殿柱的根部,竟偏離半寸左右,沒有回到原來的位置。廟裡的和尚說,這樁子是空的。於是就鑿柱子到柱心,一看,果然是空的,是龍的隱藏之所。

井龍

開元末,西國獻獅子,至安西道中,繫於驛樹。近井,獅子吼,若不自安。俄頃,風雷大至,有龍出井而去。(出《國史補》)

【譯文】

開元年末,西域有一個國家向朝廷進獻一頭獅子,走在安西的道上,有一天把獅子拴到驛站的一棵樹上。這棵樹離井很近。獅子發出吼聲,好像恐懼不安。不一會兒,風雷大作,一條龍從井裡鑽出來向空中飛去。

旃然

玄宗將封泰山。進次滎陽旃然河,上見黑龍,命弓矢。親射之。矢發龍滅。自爾旃然伏流,於今百餘年矣。按旃然即濟水也。濟水溢而為滎,遂名旃然。《左傳》雲“楚師濟於旃然”是也。(出《開天傳信記》)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譯文】

唐玄宗將要上泰山去祭天,走到滎陽旃然河的時候,皇上看到河裡有一條黑龍,就讓人拿來弓和箭,親自射它。箭剛發出那龍就消失了。從此,旃然河水安穩地流淌,到現在一百多年了。旃然河就是濟水。濟水溢位來形成滎水,於是就叫旃然河。《左傳》上說的“楚師濟於旃然”裡的“旃然”就是這條河。

龍門舊說:“春水時至,魚發龍門。則有化者。”至今汾晉山中,龍有遺骨遺角甚眾。採以為藥。有五色者。(出《國史補》)

【譯文】

舊時說:“春水按時到來,眾魚爭躍龍門。就有變做龍的。”直到今天汾晉一帶的山中,還有很多龍的遺骨遺角。可以採回來製藥。龍骨、龍角有五色的。

資州龍

韋皋鎮蜀末年,資州獻一龍,身長丈餘,鱗甲悉具。皋以木匣貯之,蟠屈於內。時屬元日,置於大慈寺殿上,百姓皆傳,縱觀二三日,為香菸薰死。國史闕書。是何祥也?(出《紀聞》。)

【譯文】

韋皋鎮守巴蜀的末年,資州獻來一條龍,身長一丈多,鱗和甲什麼都有。韋皋把它用木匣子裝著,讓它在匣子裡蟠屈著。當時正是正月初一,把它放在大慈寺的大殿上,百姓們一傳十、十傳百,隨便看了三天,結果龍被香火薰死了。《國史》上缺少這件事的記載。這是什麼預兆呢?

韋思恭

元和六年,京兆韋思恭與董生、王生三人結友,於嵩山嶽寺肄業。寺東北百餘步,有取水盆在巖下。圍丈餘,而深可容十斛。旋取旋增,終無耗。一寺所汲也。三人者自春居此,至七月中,三人乘暇欲取水。路臻於石盆。見一大蛇長數丈,黑若純漆,而有白花,似錦,蜿蜒盒中。三子見而駭,視之良久。王與董議曰:“彼可取而食之。”韋曰:“不可。昔葛陂之竹,漁父之梭,雷氏之劍,尚皆為龍,安知此名山大鎮,豈非龍潛其身耶。況此蛇鱗甲,尤異於常者。是可戒也。”二子不納所言,乃投石而扣蛇且死,縈而歸烹之。二子皆咄韋生之詐潔。俄而報盆所又有蛇者。二子之盆所,又欲擊。韋生諫而不允。二子方舉石欲投,蛇騰空而去。及三子歸院,烹蛇未熟。忽聞山中有聲,殷然地動。覘之,則此山間風雲暴起,飛沙走石。不瞬息至寺,天地晦暝,對面相失。寺中人聞風雲暴起中雲:“莫錯擊。”須臾,雨火中半下,書生之宇,並焚蕩且盡。王與董,皆不知所在,韋子於寺廊下無事。故神化之理,亦甚昭然。不能全為善,但吐少善言,則蛟龍之禍不及矣。而況於常行善道哉!其二子屍,迨兩日,於寺門南隅下方索得。斯乃韋自說。至於好殺者,足以為戒矣。(出《博異志》)

【譯文】

元和六年,京兆人韋思恭與董生、王生三人結友,在嵩山嶽寺修習學業。寺東北一百多步的地方,岩石下有一個取水盒。水盆的圍長一丈多一點,而深可裝得下十斛。水是隨打隨增多,打多少增多少,始終不見少。全寺的人都來打水。韋思恭等三人從春天住進來,到了七月中旬,有一天,三個人趁有空就去打水。走到石盆,他們看到一條大蛇。這條大蛇有幾丈長,黑得像純漆,有白花,像錦,在石盆裡彎彎曲曲地爬動。三個人嚇了一跳,看了好久。王生與董生商議說:“那東西可以打死拿回去吃。”韋思恭說:“不行。以前葛陂的竹,漁父的梭,雷氏的劍,尚且都是龍,怎麼知道這名山大鎮之中就沒有龍呢?難道不是龍在這石盆裡潛身嗎?況且這條蛇的鱗和甲,和一般蛇特別不一樣。這可要小心!”二人沒聽他的話,就扔石頭把蛇打死,纏繞起來拿回去煮上了。二人都嘲笑韋思恭是假正經。不一會兒有人說石盆那裡又有大蛇,二人跑去一看,又要下手擊蛇,韋思恭急忙勸阻。二人剛舉石要投,那蛇騰空而去。等到三個人回到院子裡,蛇肉還沒煮熟。忽然聽到山中有一種聲音,地也在顫動。一看,竟然是這山中風雲暴起,飛砂走石。眨眼的工夫,風沙來到寺前,天昏地暗,對面不見人。寺中的人們在風雲暴起之中有人禱告說:“不要錯擊了好人!”片刻,天上下火,其中多半下到三位書生的屋上,燒了個淨光。王生和董生都不知在哪。韋思恭在寺廊下沒啥事兒。所以,神化的道理也很明顯。不能全做善事,只說了一些好話,那麼蛟龍之禍就沒有及身,何況那些經常行善道的呢!那王生和董生的屍體,過了兩天,才在寺門南邊找到。這是韋思恭親口說的。對於那些好殺生的人,此事足以為戒了。

盧元裕

故唐太守盧元裕未仕時,嘗以中元設幡幢像,置盂蘭於其間。俄聞盆中有唧唧之音。元裕視,見一小龍才寸許,逸狀奇姿,婉然可愛。於是以水沃之,其龍伸足振鬣已長數尺矣。元裕大恐。有白雲自盆中而起,其龍亦逐雲而去。元裕即翰之父也。(出《宣室志》)

【譯文】

從前唐太守盧元裕還沒做官時,曾經在七月二十五這天設定幡幢像,又把盂蘭盆放在其間,不一會兒就聽到盆中有“唧唧”的聲音。盧元裕過去一看,見盆裡有一條才一寸來長的小龍,形狀超逸,姿態奇麗,婉然可愛。於是他就用水澆它。這時候,只見那小東西伸足振鬣,轉瞬間長到幾尺長了。盧元裕很害怕,有白雲從盆中升起,那龍也追趕著白雲而飛去。盧元裕就是盧翰的父親。

盧翰

唐安太守盧元裕子翰言,太守少時,嘗結友讀書終南山。日晚溪行,崖中得一圓石,瑩白如鑑。方執翫忽次,墮地而折。中有白魚約長寸餘,隨石宛轉落澗中。漸盈尺,俄長丈餘,鼓鬐掉尾。雲雷暴興,風雨大至。(出《紀聞》)

【譯文】

唐安太守盧元裕的兒子盧翰說,盧元裕年輕的時候,曾經結友在終南山讀書。有一天傍晚走在溪邊,從石崖中拾到一塊圓形石頭。這石頭瑩晶光亮如鏡子一般。正拿著玩,忽然掉到地上摔斷了,裡邊有一條一寸多長的白魚,隨著那石頭宛宛轉轉落到澗中。只見那條小魚漸漸長滿一尺,不一會兒又長到一丈多。它鼓鬐奮爪,昂首掉尾。於是雲雷暴起,風雨大作。

李修

唐浙西觀察使李修,元和七年,為絳郡守。是歲,其屬縣龍門有龍見。時觀者千數。郡以狀聞於太府。時相國河東府張弘靖為河中節度使,相國之子故舒州刺史以宗,嘗為文以贊其事。(出《宣室志》)

【譯文】

唐朝浙西觀察使李修,元和七年,是絳郡太守。這年,這個郡所屬的龍門縣有龍出現,當時看見的有上千人。郡守寫狀子報告太府知道。當時相國是河東府的張弘靖任河中節度使,相國的兒子前舒州刺史張以宗,曾經寫文章讚美這件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