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平淡為官最新章節列表 > 第549章 550.吸引移民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49章 550.吸引移民

誰都知道,越是高階知識分子,對於自由的渴望就更加強烈,這自由並非是人生上的自由,更是精神上的自由,在本土,你必須忍受繁多的親戚關係對於你的束縛,而在新大陸,這樣的關係會成倍減少,畢竟一個家族全部離開本土的並不多,大部分都是次子或者是小孩子離開家前往新大陸的多,在那裡很多都是孤身一人的,或者是夫妻結伴,兄弟結伴的,又或者是同鄉結伴的,很少會有一大家子人全部搬走的情況。

在這種情況下,親戚自然也就變得很少了,而新大陸又是一個鼓勵移民的地方,即便是一個鄉村出來的,因為大陸的面積非常廣大,且流動限制也不像本土一樣那麼嚴格,在本土,工業化之前,農民是不能離開自己耕種的土地範圍的,所以這也導致很多農民一輩子有可能去過的最遠的地方就是離家最近的小鎮,去參加一次趕集而已。

大多數人甚至連自己的村子都沒有出來過,是那種十分典型的小農經濟,後來工業革命之後,人口的流動量相比起以前來說確實有了質的飛躍,畢竟城市之中大量新建的工廠需要大量的工人進入其中工作,以產生商品來賺取利潤,這個時候,透過火車和高速公路,整個宋朝的流動人口開始大規模的增加,超出了一般農業社會的極限,相比起以往來說,確實是要進步了許多。

但這只是一次很粗淺的進步而已,在宋朝本土,依舊保留有戶籍制度,以此來區分城市人和鄉村人,這兩種人受到的待遇是完全不同的,在宋朝一個農村人想要變成一個城市戶籍,就必須要在城市裡買一套房,才能夠擁有這項權利,或者對一個城市有過突出的貢獻也可以,不然是不能改變戶籍的。

而城市之間的戶籍也完全不同,大城市的戶籍相比起小城市的戶籍來說要更加的值錢,首先便是教育問題,如果一個農村人來到大城市,沒有買房更改戶籍的情況下,他就不能讀大城市中學校,而只能讀工人子弟學校,這兩種學校的教育品質自然是完全不同的,大城市的教育相比起工人子弟學校的教育,其品質是天壤之別也不為過,畢竟給工人上課的老師,其中很多甚至都不是來自師範大學的學生,而是一些老學究們,他們上古文課或許很好,但是其他的課程就非常不行了,這便是基礎教育上的差距。

再來如果讀到初中和高中,那麼如果是本地人,將能夠以較為低廉的費用入讀本市的初中和高中,而如果是外地人口,就要繳納高昂的轉學費用,這筆費用遠遠不是工人能夠繳納的起的,可許多工人為了給自己的孩子一個好的教育,還是勉勵用錢把孩子們送進好的高中去,以讓他們可以獲得一個舒適的教育環境。

而高等教育上,則更是天壤之別,在宋朝,對於大學教育,是需要透過高考來錄取的,也就是說,考試成績十分重要,如果你考試成績夠高,即便是窮人家也可以讀得了大學,但宋朝的大學各個道之間的招生成績卻是完全不一樣的,總的來說,遵守這麼一個原則,那就是本地人的分數最低,招納人數最多,然後越發達的地區人數越多,越貧困的地區,招收的人數越少,大致來說就是這麼一個狀況。

就那汴京大學舉例,作為全國最好的大學,每年招收的人數在七百人左右,其中汴京一座城市錄取的人數就在兩百人左右,剩下的五百人,則有三百人是分給各大一線城市的,然後再是二線、三線,以及貧困地區,各個地方的分數線也完全不同,也就是說,如果你擁有一個汴京的戶口,起碼在考汴京大學這一點上,你就要比其他的學生容易的多,當然,即便是汴京的學生,想要考取這所大學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相比起外地的學生和更加偏遠地區的學生,他們確實要容易的多。

而如今宋朝的大學,大多集中在一些大城市之中,比如崑山(上海)、幽州(北京)、杭州、汴京、蘇州、揚州、廣州、武昌、長沙、四川、長安、洛陽之類的地方,所以對於這些地方的學生來說,讀大學也要稍微簡單一點,不像其他的地方,即便考上了同樣的成績,但最後錄取的也只會是別人而已。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除此之外,每一個城市都還設定有專門獎勵大學生的獎學金,而這筆獎學金,很多都是只給本城市的人來使用的,所以即便是窮人,偏遠地區的窮人讀書好也很難獲得上大學的機會,而若是大城市的窮人,只要讀書好,就根本不愁錢來讀大學,這就是戶籍制度的弊端。

除此之外,戶籍制度的存在也讓宋朝本土的貧富差距非常的大,因為大城市的交通、教育、衛生、醫療等條件的傑出,自然也匯聚了整個宋朝大量的人才在其中,而人才的匯聚自然代表這財富的匯聚,而財富的匯聚自然會讓這些大城市越來越發達,許多公司的總部都設立在這些大城市中,而在小城市則人煙寥寥,這樣一來,雙方的差距自然是越來越大,大城市的人口多達數百萬,各種各樣的裝置十分齊全,而在小城市裡,則有許多人依舊處於貧困線以上,日子過得不是特別的好。

這就是如今宋朝的貧富差距情況,也可以說成是城鄉差距,這種狀況顯然是十分不好的,不僅對於小城市不好,對於大城市來說也不好,小城市的人才外流,導致發展停滯,而大城市則是因為人口過多,而導致汙染嚴重,交通擁堵,這種種的情況都是如今宋朝的問題,也是戶籍制度帶來的。

而在新大陸,則完全沒有這個問題,畢竟大家都是移民,又哪裡有什麼戶籍呢,剛開始的時候毛戡鑑也確實想給這些移民登記戶籍,然後按照宋朝本土的方法來做的,但後來隨著時間的推進,他這才發現這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

首先這片土地可不像宋朝一樣那麼小,整整三千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你根本無法走遍每一寸土地然後去統計人口,另外從對岸登陸到這片土地上的人民,並不僅僅只有新世界城這一個港口進行容納,而是從四面八方開始登陸的,這也是徐清所允許的,這些人並不會因為是非法移民而遭到逮捕,而是會承認他們的合法身份,這就導致了在這樣一片廣大的土地上,你很難做到去切實的統計人口,所以最後毛戡鑑等人也自然而然便放棄了。

而是採用了一個新的制度,那就是所有移民只要登陸了新大陸,到達任何一個城市,只要到城市民政廳去登記自己的資訊,便直接成為這一座城市的市民,然後如果想要換一個城市繼續生活,只要搬遷到那座城市的管轄區域,然後住上三年的時間,就可以自動申請改變自己的城市戶籍,並且可以享受這一座城市對於居民的特殊優待,這就是新大陸的政策,與本土保守的戶籍制度截然相反,非常的開放。

當然,這也跟新大陸的人口稀少有關係,所有人口加在一起不過一百萬不到,即便大家都集中在一起,也沒有多少人,而本土不一樣,如果開放戶籍制度,那麼光是汴京城就將多出成百上千萬的汴京人,這對於汴京城的管理來說,就會更加困難了,所以自然是不能開放的。

而新大陸顯然就沒有這個擔心,要是等到新大陸達到如今宋朝的人口密度,起碼需要兩百多年的時間,或許才有可能也說不定,所以如今的新大陸,完全是採取放任自流的政策,你想要住哪就住哪,根本就不需要考慮戶籍這個問題。

再來便是住房問題了,在本土,小城市或許還好一些,土地比較多,住別墅並不是困難的事情,對於農村人來說同樣也是如此,但是對於大城市的人來說,想要住大房子就很困難了,一般來說都是公寓樓為主,別墅和獨棟居住房一般只有中產階級往上才能夠買得起,而這一點,宋朝人是非常不滿的。

因為在宋朝,大多數如今的底層階級,都是住在農村的,他們都已經習慣了住大房子,現在來到城市卻要住小房子,自然是不習慣的,雖然小房子材質要比大房子好得多,居住環境也要好得多,生活也更加的方便,但大多數人還是習慣大房子帶來的舒適,對於小房子,總有一種壓抑的感覺。

而在新大陸,你完全不用擔心這個問題,在這裡,最便宜的便是土地,即便是在城市的中心,你想要蓋一棟超級大別墅都沒有任何問題,你即便是想要蓋園林也行,只要你有錢買材料就行了,至於土地,則是非常便宜的,而對於底層的老百姓來說,也基本達到了每戶人家都住別墅的地步,沒辦法,這裡的土地非常便宜,材料也非常便宜,人口的稀少讓這裡的房子,想貴也貴不起來,不像宋朝的大城市,房價簡直就像是做了火箭一樣,根本無法控制。

除此之外,還有更加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在新大陸,有許多的金礦和銀礦,著名的舊金山,內華達,還有智利、秘魯等南美洲國家,都有著無數的礦產,對於金子和銀子,始終是人類永恆的嚮往,作為數千年以來最為硬通的貨幣,價格也十分的穩定,而在美洲,則擁有著世界上最大的黃金儲量和白銀儲量,其數量大概佔整個世界的三分之二左右。

甚至後來明朝之所以會陷入到通貨膨脹,其中很大的原因便是西班牙在美洲開採銀礦,然後運輸到明朝換成茶葉和絲綢還有瓷器,從而讓明朝擁有了大量的白銀,才是從此開始,明朝的錢幣開始從銅錢慢慢向著銀子轉變,而銀子也慢慢開始從上層流通貨幣,變成了市面上的流通貨幣,這便是美洲白銀的強大之處。

這對於許多窮苦人來說,可謂是一勞永逸的工作了,而且徐清還允許在礦山之中挖礦,將允許礦工們,從挖出的金子和銀子中,每百克拿走一克作為自己的酬勞,以此來獎勵百姓移民新大陸,透過這種方式,來增加新大陸的人口。

這些都是新大陸的好處,至於壞處自然也不少,比如治安問題,比如交通問題,因為人少的原因,新大陸的主要幹道現在都還沒有修建成功,只是幾個大城市之間相互連接了而已,至於火車更是無從談起,而在新大陸,人口超過十萬的城市也是一座都沒有,大多數城市的人口僅僅在一兩萬左右徘徊,想要在這裡體驗都市生活是想也不用想,不過這些訊息,徐清自然是不會宣傳的,畢竟想要人去那裡移民,又怎麼可能把這些東西寫進去了,要宣傳自然也是要宣傳那些好的東西了。

這些報道一出,確實讓宋朝的移民熱情是更上一層樓,而這還遠遠不夠,宋朝的老百姓大多數生活還是很不錯的,想要讓他們前往新大陸,雖然有人願意去,但是人數還是比較少的,所以除了在國內鼓動人們去新大陸移民之外,徐清還鼓勵那些殖民地的老百姓,也讓他們前往新大陸,並且還予以一定的獎勵,比如說獲得新大陸居民的身份,然後可以在那裡上大學,參加正常的工作,這些在本土都是不可能的,畢竟本土的宋朝人足夠的多,殖民地的土著最多只能獲得一些十分辛苦的工作,那些好的工作是不會給他們的,至於教育,則只有土著中的王公貴族們才能夠享受,底層百姓是根本不可能奢想的,而在新大陸,則完全可能。

徐清甚至還打出了一個口號,那就是在新大陸,人人都將平等,無論膚色還是宗教信仰,大家都是平等的存在,不會因為你是殖民地的人而在法律上受到任何的損害,這當然也是廣告宣傳用語,只要是人,歧視就必定存在,但相比起本土來說,確實是要好得多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