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平淡為官最新章節列表 > 628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628

如今的徐家,隨著徐清的官職做的越來越大,權利也越來越重,徐清也慢慢成為了皇家之下,為數不多的幾個大家族之一,可以於範文正公的范家相提並論,不過因為徐清本人早年喪父喪母,之後徐清便跟家族疏於往來,雖然隨著徐清發達之後,那些親戚便開始絡繹不絕的來到徐府,求著見徐清,希望能夠沾他這位首輔的光。

但因為本身就不熟,徐清這具身體的主人也沒受到過這些親族的太大恩惠,所以徐清除了給一點路費之外,外加汴梁城住著幾天的錢給付了之外,其餘便再也沒有什麼多的,至於幫忙,如果是可造之材,徐清可以出錢把他們送去學校接受教育,至於那些吊兒郎當的社會閒雜人等,徐清可沒有幫助他們的義務。

人情世故,徐清不可能不做,中國從古至今一直就是一個人情社會,這一點有好有壞,那就是在你有困難的時候親戚會幫你,可別說什麼親戚都是壞親戚,起碼徐清現代的親戚都是好親戚,只有極少數是一些見不得人好的壞親戚而已,在家人生病,徐清沒辦法照顧的時候,他們會來照顧,還有大家一起去旅遊,一起去玩樂這些都是親情的體現,但親情也有壞的地方,那就是別人幫了你,你也必須要幫別人。

親情是相互的,只想得到,不想付出,那是父子母子之間才會有的感情,而在這一方面,徐清也不得不幫,即便他跟這些人並不熟悉,但也必須幫,至於王梨家的親戚,徐清自然也必須要幫襯一些,比如給他們錢,讓他們在當地可以做一些買賣之類的,又或者是送他們進入自己的企業和集團工作,這些都是徐清力所能及可以幫助的,至於有心仕途的,徐清則給他們機會,畢竟王梨與自己不同,自己與親戚之間感情淡薄,而王梨的父母雖然亡故,但兄弟姐妹卻很多,不像徐清,獨生子,並沒有什麼哥哥姐姐和弟弟妹妹,王梨家裡總共有兩個哥哥,一個姐姐和兩個弟弟,且都是詩書禮儀傳家,兩個哥哥一個舉人功名一個秀才功名。

如今在徐清的幫助下,都成為了地方上的主官,至於兩個弟弟,現如今也都進入到官場上,不過徐清能夠幫他們進入仕途,但至於到底能夠做到哪一步,這徐清就不看親情而是看才能了,顧忌親情,徐清只能讓他們實現夢想的第一部,至於後面該怎麼走,徐清還是要看他們到底有沒有才能的。

比如說王梨的五弟,在金融管理上就有不小的才能,所以他也是王梨四個弟兄之中官當到最大的,如今已是三司使錢糧屬的主官,正三品,位列朝堂,主管整個宋朝所有的糧食儲存,運輸和買賣價格,權利極大,至於剩下三位則都沒有什麼才能,便只是在地方上擔任一些科長、室長之類的職務而已,不入品階,只是一些小官而已。

在這一點上,徐清是絕不容情的,畢竟讓一位沒有才能的人上去,危害的不僅僅是一地的百姓,更重要的是會形成一種風氣,到時候上行下效,徐清把自己沒有才能的親戚扶上去,其他人自然也會有樣學樣,長此以往下去,朝廷必然形成貪汙腐敗之風氣,而自己想要再行新政難度就會增大無數倍了。

畢竟若想進行改革,最重要的不是政策有多好,也不是領導人有多麼的英明果決,最重要的便是要有一個好的團隊,可以做到令行禁止,張弛有度,這是很難的事情,試想如果宋朝朝堂之上的袞袞諸公,全部都是親戚推薦進來的,那麼這個團隊有何能力可言呢?而宋朝的朝堂,不就變成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模樣了嗎?

這是徐清所不容許的,取消科舉制度,是為了更加多樣的選取人才,而不是為了讓某幾個家族把持朝政,最後整個國家就被幾個家族控制著,這不是進步,而是倒退,國家要想進步,朝廷必須要吸收優秀的人才進入其中才行。

而不是故步自封,僅僅在少數幾個家族內部選拔人才,這是不對的事情,從這個角度來說,如今的宋朝其實是面對這一個很大的問題的,那就是上層的權利過大,幾乎掌握著這個國家除了兵權之外的全部權力,想要推薦幾個人進入中央這實在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這或許也是君主集權制度的好處。

比如說明清時代,雖然被歷史描述成是一個封建君主制達到最高潮的時代,是一個人沒有自由的時代,但正因為君主的權利達到了最高潮,世家們徹底失去了對抗皇權的力量,所以在這個時代,許多平民才可以真的獲得鍛鍊的機會,從而成為一個國家的領導者,比如張居正,不過是一個兵丁的兒子而已,這種例子在君主集權制度下比比皆是,且越往後越多,不得不說這是極端君主制的好處。

因為皇帝不喜歡世家的力量龐大,所以必然會削弱世家,而選用一些寒門子弟來作為官員,如此往復,朝堂之上大多數的官員,便是出生普通的官員而已,並不會像魏晉南北朝那樣,大家族的官員遍佈朝堂,底層平民根本無法居於廟堂之上,這便是集權君主制度的好處。

那就是天下所有的權力都是皇上的,世家也好,讀書人也好,不過是代天巡狩而已,所以社會階層的流動性是很大的,這是君主集權制度的好處,而壞處便是皇帝昏庸的話,那麼國家很快便會衰弱,甚至一代滅亡也不是不可能的,比如隋煬帝就是如此。

而如今的朝廷,因為皇帝的權力被削弱,大量的權力落入到官員們的手中,如今的宋朝,其實不像是集權君主制,倒像是封建君主制的國家了,這一點讓徐清很是擔憂,這也是他建立黨派的原因,如果沒有黨派,那麼世家制度的建立將會非常迅速,而如今有了黨派,底層平民即便沒有政治資源,但可以相互結黨,從而形成一個團體,這樣一來便可以在政治上形成互動,小股力量慢慢積聚變成一股大力量,這便是結黨的好處。

當然這麼做也有壞處,那就是國家的政策將會出現巨大的問題,王安石變法所引動的新黨與舊黨的爭鬥,這在歷史書上已經很清楚的寫出了黨派鬥爭的壞處,而東林黨作為明朝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更是充分證明了黨派鬥爭的壞處,但凡是總有利弊,結黨可以讓底層平民擁有一個上升最高領導人的通道,這一點十分重要,所以最終徐清還是選擇了官員可以擁有結黨的權利,但這種黨派僅限互相溝通而已,不能因為黨派而有特殊的政策立場。

黨派不能擁有政治立場,這是徐清的規定,不然國家大亂,便會從結黨開始,除此之外,黨派的作用也被徐清嚴格限制,並且規範起來,任何黨派,都必須要在吏部進行登記,不然便是非法結黨,如此便要取締,在其中的官員也都會被撤職查辦,因為歷史上結黨而毀壞國家的事情實在太多,所以徐清還是十分謹慎的,務必保證可以既讓上層建築不至於被幾大家族完全控制,又要保證底層的官員們結黨營私,這一點很難完全做到,但徐清只能盡力而為。

這個世界上永遠沒有一種完美的制度,或許共產主義制度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制度,但這種制度對於治下的子民要求實在太高,簡直是要讓每一個人都成為君子,而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人永遠只是人,即便在某一個時刻他變成了君子,但君子也是人,而共產主義,便要求人不能像是一個人,你的追求要是高尚的,你的生產力要是發達的,你的慾望是要有限的,而這些,人類都很難做到,或許生產力是最容易的,至於追求和慾望,下里巴人永遠愛之者眾,而陽春白雪,往往聽得人寥寥幾個而已。

所以總歸來說,世界上依舊沒有一種完美的制度,你要求開放,就必然會帶來更多的犯規,而你若要保守,則必然使國家的經濟開始慢慢停滯,你想要科技發達,就必須要加大投入,你想要享受美好的生活,自然也需要花費力氣去經營,徐清能做的只是儘量平衡。

至於在平民的生活上,徐清也慢慢開始搭建起一些惠民工程,比如說醫療體系的覆蓋,當然,不可能像現代一樣,搞什麼全覆蓋之類的東西,宋朝可支付不起全國所有人的醫療費用,宋朝能夠做的,便是一些常見病的藥材,讓他們的價格下降到一個普通老百姓可以消費的地步,至於多出來的錢,則由國家一力承擔。

至於那些重病,那就只能自己醫治了,畢竟朝廷的財力有限,能夠做到的只有如此而已,若是想要達到全民醫保,所有醫藥費都由國家來支付,那以宋朝現在的速度,起碼再發展五十年左右的時間才能夠走到,現在能夠把基本醫療的費用承擔下來,這對於宋朝來說已經是一個巨大的負擔了,若不是殖民地體系帶來了巨大的收益,徐清是萬萬不會做這件事情的。

至於養老的經費則更是有限,最多只能保證窮困的老人不餓死而已,至於能夠有養老金之類的東西,現在還是暫時無法推出的,只能等待機會慢慢發展,等有錢之後再慢慢推動這一項社會福利了。

畢竟養老金可不像醫藥費,人生病的情況很少,且醫療保險也只是涵蓋最基礎的毛病而已,所費錢財並不是特別的多,基本上老百姓交上來的醫療保險費用就可以自己支援,但養老金就不同了,隨著醫療技術的上升,衛生常識的普及,人的壽命會越來越長,這雖然有很大的好處,但也帶來了許多的問題。

最大的問題就是養老的問題,老人少,養老自然就比較輕鬆,可隨著年紀大的人越來越多,養老就變得非常復雜了,而國家是無法承擔的,即便在現代,養老金的費用依舊是許多國家的重大難題,非常的不好解決,因為養老金對於政府來說,是永遠不可能持平的,世界上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做得到,美國的養老金是靠投資國家債券來增值的,中國是靠國企股份來保證的,單單依靠年輕人上繳的養老金,是根本不可能保證養老金的發放的。

再加上因為經費有限,尤其是在面對老年人和青少年這兩個群體的時候,徐清一般會更加偏重年輕人一點,所以即便有經費,他也更願意投資在教育這件事情上,所以養老這件事情,徐清只能暫時放在一邊,等到國家有餘錢之後,在慢慢開始建設起來,而眼下能夠做的,便只能是讓老人暫且不餓死而已了。

還好,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孝這個傳統,如果有子女,或者是親戚,起碼不會讓老人餓死在家裡,凍斃在街頭,這就給國家省卻了許多的負擔,尤其是隨著工業化在宋朝發生,宋朝的底層平民數量一直在減少,中產階級在壯大,這也給了徐清一些時間,不然若是家裡沒錢,那即便有孝道,但恐怕也很難妥善照顧所有的老人。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而現在不同了,大部分人家裡都有些錢財,養兩個老人並不是一件特別困難的事情,再加上宋朝的醫療發達不僅僅讓老人的壽命增加,也讓新生兒的死亡率降低到了歷史最低點,宋朝也不禁止生育,大多數老人家都會有四五個孩子,大家一起來養,壓力自然不會特別的大,而這也給了徐清很多的時間,讓他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們身上,等到生育力下降之後,在慢慢把注意力放到老人的身上,不得不說,這是中國特有的一種社會思想,也讓中國的養老問題相比起其他國家來說,要好的多得多,不至於出現老人在家中老死卻無人問津的悲慘事件發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