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平淡為官最新章節列表 > 629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629

除了有關政策的改變之外,三年的時間裡,宋朝又在本土修建了長達一千公裡的鐵路,加上原先的鐵路里程,如今宋朝的鐵路里程已經達到了四千公里左右,相比起現代雖有不如,但已經基本完成了大中型城市的全部覆蓋,在短短十八年的時間裡完成這個數量,不得不說是相當了不起的成就。

為了做到這一點,徐清從殖民地進口了大量的廉價勞工,以低於市場價三分之一的價格成功搭建起了這些鐵路,不得不說殖民地的老百姓確實要比本土的好用許多,相比起本土工人們的種種要求,殖民地人基本上不需要任何的保障,如果不幸死在修建鐵路的過程中,朝廷只需要出一筆錢就可以很快解決這些事情,代價非常低下,所以如今宋朝的鐵路基本上百分之七十都是由這些外來務工人員修建而成的,這也是徐清定下的政策。

不然修建鐵路價格太貴,國家投入的金錢有限,每年能夠修建的鐵路自然也就有限,而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宋朝如今大量的工廠許多勞動力進入其中,而商品需要更加廣闊的市場,這都需要國家去進行大投資,其中最為關鍵的一點便是道路的修建,這一點至關重要,一步都不能輕緩,必須儘快修建大量的鐵路,只有如此,國家才能互相連線,以減輕沿海地區和內陸的貧富差距。

為此,就必須要犧牲一小部分人的利益,犧牲殖民地人,無疑要比犧牲宋朝自己人好得多,雖然他們在徐清的眼中也是人,但畢竟是外人,而宋朝人是自己人,犧牲他們,徐清並不願意,所以只能犧牲這些殖民地人,不過雖然在徐清的眼中,這是一種犧牲,但對於殖民地人來說,做鐵路工人無疑是一份美差。

就像清末民初,中國有大量的人前往美國,修建美國的東西貫通大鐵路,這在現代人看來無疑是一份苦差事,畢竟露天工作,同時也沒有什麼保障,飲用水,衛生條件都非常的差,死亡人數更是非常的多,就像馬丁路德金的演講中所說的,那條鐵路的每一條鐵軌之下,都是大量的愛爾蘭人和亞洲人的屍體所鋪設而成的,由此可見,修建這樣一條鐵路到底有多麼的不容易。

但其實對於那個時代的中國人來說,這雖然是一門苦差事,但其實在他們的心裡,這卻是一份好工作,因為有了這份工作,他們便能有工資,然後養活自己家裡的人,甚至還能把美元寄回到自己的國家,給自己的鄉親們發展,至於因公殉職,這在那時的中國人眼裡並不是什麼大事,一場太平天國運動,便輕而易舉的奪走了中國將近四千萬左右的人口,比抗日戰爭的危害還大,那時的中國民不聊生,到處都是烽煙戰火,美國雖然也在壓迫著中國人,但好歹這裡還是一個和平的國度,沒有內亂,沒有戰爭,他們的死亡率要低得多,同時他們還能有機會成為一個美國人,從此脫離苦難的祖國,進入到發達國家,這對於他們來說無疑是一件好差事了。

這就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一件事情,所得出的結論也是不一樣的,就像現在的美國人,認為他們的國父華盛頓並不值得尊敬,原因是華盛頓有奴隸,從而完全忽視了華盛頓將美國從英國殖民地的身份中拯救出來,賦予了這片土地一個沒有國王的國家是有多麼的了不起,不得不說是因噎廢食了。

而如今的殖民地人也是如此,在他們的家鄉,他們甚至可能會被餓死,又或者是被連年的戰爭打死,而在宋朝的本土,即便是會受到歧視,即便他們的薪水微薄,但好歹也可以討一份安寧的生活,更何況徐清給他們的這份工資雖然只有本土人的三分之一左右,但對於殖民地人來說卻並不少。

就像改革開放初期,大量的中國人到美國去,透過非法移民的方式打黑工,其工資只有美國人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但一個月的收入依舊能夠超過兩千美元,而當時一位大學教授的工資,不過一百二十元人民幣而已,雙方之間的差距,近乎是天上地下,一個刷碗的工人,一個月的收入就是上萬人民幣了,而中國最頂尖的科學家卻也不過這個數字,這也是為什麼那個年代有那麼多的知識分子拋棄自己在中國的一切前往美國的原因。

如今的宋朝與殖民地的差距也近乎是近乎如此,憑藉著在宋朝修鐵路,只需要兩三年的時間,他們便可以回到自己的國家,甚至可以在首都去買下一家店面,然後安生過自己的小日子了,而徐清對於這些修建鐵路的人,雖然沒有完善的保障,但也比當年美國人修鐵路要人道一點,所以勞工們的死亡率雖然高,但也沒到駭人的地方,最多也就是一百個人裡死七個左右,剩下的人則都能回到自己的家鄉,順利發展,不得不說這其實是一份好差事了。

尤其是對於那些窮人們來說,這更是一份好工作,對於他們來說露天工作並不是什麼大事,在自己的家鄉,他們往往也是農民而已,終日奔波在農田之中,接受太陽光的暴曬,早已經習慣了,現下又怎麼可能恐懼這些事情呢,最主要的死亡原因還是那些高山險隘之地。

修建鐵路,往往要跋山涉水,一路上也並非都是平原,如雲貴川等地,丘陵的面積要遠遠超過了平原地區,便是宋朝經濟最發達的浙江,廣東地區,也是充斥著大量的山地,這些工程環境可不比平原,是非常危險的,死人也是常事,而為了溝通南北,在長江和黃河上也需要搭建鐵路,這就更加危險了,一個不小心,掉入江流之中,死亡只不過是一瞬間的事情。

且連一個屍體都找不到,是非常可怕的事情許多殖民地人對於死者的身軀也是同樣尊重的,雖然不像中國流行土葬,但是軀體還是十分重視的,落葉歸根的思想也比較重,若是宋朝人墜入河道之中,或許衙門還會派人營救,殖民地人則根本是不管不顧,只順著讓魚蝦把人給吃了便是,是不可能投入人力物力去做這些事情的。

所以殖民地人在修建鐵路的過程中自然沒有什麼保證,也很難有什麼保證,畢竟他們嚴格說起來,只不過是被征服的囚徒而已,再難聽一點,若是放在古代,便是奴隸了,如今宋朝對待他們起碼比對待奴隸要好得多,所以許多殖民地還是挺知足的。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至於那些不知足的,自然就是去新大陸了,只不過如今去新大陸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了,前幾年新大陸人口稀少,自然是千方百計希望人前去,可隨著如今新大陸的人口開始增加,也有了一些條件作為壁壘,畢竟新大陸每接受一個移民,便需要給予土地和機器讓他們可以耕種,如此一來,自然希望選擇一些比較好的人來移民了。

所以如今宋朝和新大陸對於移民的選擇是有偏向的,新大陸希望的移民是受到過一定現代教育的,最起碼是接受過義學的,也就是認識最為基本的漢字,不多,只需要有五十個就夠了,然後對於宋朝的禮儀不能生疏,這是新大陸對於移民的需求。

而本土則恰恰相反,因為宋朝本身就是人才濟濟,所以對於那些受到過基本教育的殖民地人並沒有什麼興趣,他們也不願意來到宋朝,畢竟受到過基本教育的人,來到宋朝也不一定能找到什麼好工作,社會的氛圍也不會給他們太多的機會,而在新大陸,這些稍微有些知識水平的人則能夠獲得較大的發展,成為一個有產階級,如果努力一些,成為一名中產階級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至於殖民地上的高階知識分子,則是大部分來到宋朝,雖然宋朝的競爭激烈,他們作為殖民地人的機會並不多,但畢竟宋朝是整個世界幾乎所有科學技術的最前沿,若想要瞭解這個世界最先進的科學理論,就必須來到宋朝,來到汴梁城,所以大量的優秀學者還是匯聚在宋朝的本土。

而還有一部分人則是前往新大陸從事工作,這部分人並不多,其工作水平和能力也並不能跟宋朝本土相提並論,這就是如今本土和新大陸對於人才吸引的不同,新大陸主要吸收的便是低階知識分子和一小部分高階知識分子,而宋朝本土吸收的則是底層人民以及大部分高階知識分子,這便是如今宋朝的情況。

而因為殖民地高階知識分子的出色工作,如今宋朝許多先進的科學專案都是由這些殖民地人所推進的,這就讓如今宋朝人對待殖民地人完全是兩種眼光,對於那些殖民地底層平民,宋朝人基本的態度便是歧視,認為他們是下等人,不應該擁有人的身份,只能像畜生一樣被奴役。

而對於那些殖民地高階知識瘋子,宋朝人則非常的尊重他們,對於這些知識分子,宋朝人甚至會把他們當做宋朝的士大夫一樣對待,相當於是把他們看做與宋朝的士族一樣的待遇了,不得不說這或許是徐清十多年來一直鼓勵支援科學教育的效果,讓大多數的老百姓對於這些科學家們始終充滿了尊重,即便他們不是宋朝人,但在宋朝,他們依舊可以獲得崇高的聲望,這也是為什麼只有一些優秀的科學家會離開這裡,前往新大陸尋找機會。

而那些頂級的科學家卻都留在宋朝的原因,因為在這裡,全民已經培養出了尊重科學的意識,而在新大陸,更多的人還是忙於怎麼讓自己變得更加富足,這完全是兩種社會發展的狀態,就像現代的中國,在剛剛改革開放的時候,誰會關心自己用的東西到底是不是有自己國家的專利。

誰會關心高鐵有多少產權是我們國家自己的?很少很少,那時候的人以如何養活自己為第一目標奮鬥,至於國家有多少的專利,我們國家又有什麼樣的新發明,這些東西是沒有人關心的,更沒有人在乎,那時的人們更加關心,哪一個法律能夠鑽漏洞,哪一個東西可以賺大錢,至於其中的科學和專利產權,沒有人想去瞭解。

直到現在,中國人開始漸漸富裕起來了,老百姓才終於開始慢慢注意起科學的問題來,每一次中國有什麼新的東西被發明出來,也可以引起全民的關注,這便是社會發展狀態的不同所引來的不同的問題。

如今的宋朝,經過十八年的發展,中產階級已經壯大到了差不多一千萬左右,且這個數字每年還在不斷的增加,依託這一千萬的中產階級,宋朝已經可以開始進行一定規模的文化建設了,這一點從各地的博物館,美術館,文化館,文物館遊客人數呈直線增加就能夠看得出來。

以前這些地方去的人是很少的,大家都窮,自然也沒有人去關心藝術,大家更關心的是自己的溫飽問題,是養家餬口的問題,又有誰會去關心藝術呢,但隨著如今中產階級的增加,這些館的旅遊人數上升趨勢是十分明顯的,甚至有許多博物館為了更好的管理文物,不得不實施限流,可見觀看人數達到了一個峰值,這一切都表明,宋朝的中產階級已然形成,並且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這個數字只會增加,不會倒退。

而這還只是最基礎的,根據徐清的估計,未來十年之內,宋朝的中產階級人口便能增長到一千五百萬左右,到那個時候,不僅僅是這些免費的藝術館,博物館,文化館會人潮如織,恐怕是那些需要一定經費的歌劇、戲曲都會有更多的人進入其中。(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