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平淡為官最新章節列表 > 718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718

張世昌本身也是這種處理態度,只不過是因為朝廷有嚴令在,讓他不準用對待殖民地的方式去對待雲貴,因為這是中國的領土,而不是什麼殖民地,其中的百姓也是宋朝的子民,是皇帝的臣民,而不是所謂的奴隸,所以即便他們造反了,但也不能太過於苛責,也正因為如此,張世昌才提出了這個一個十分‘寬容’的政策,不然要是以他原本的脾氣,殺光這些造反者都是十分有可能的。

他只怕自己手中的刀不夠利索,可不會嫌這些造反者的腦袋少,不得不說工業時代和殖民時代的來臨,讓宋朝人確實少了許多徐清之前一直詬病的文弱氣,中國在漢唐的時候,還是十分兇猛的,但到了宋朝之後,便急轉直下,重文抑武,但如今,隨著這兩股風潮的捲起,如今的宋朝又有些太過於血腥了。

畢竟徐清還是一個現代人,屠殺這種事情還是看不下去的,但對於如今的士大夫們來說,殺個幾千幾萬個人顯然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兵者不祥這句話顯然是被他們拋到了腦後,這些士大夫,一個個脾氣都大得很,以前若是有人敢犯邊,就是修文徳以來之,又或者是透過教化來讓這些胡民歸化,而現在,只要是稍微有點不順心意便是大開殺戒,這種情況實在是讓徐清有些矯枉過正的感覺。

同時在宋朝的文人之中,配劍成為了一種新的潮流,在漢唐的時候,文人也配劍,李太白不僅僅是中國著名的詩人,同時也是一位十分厲害的劍客,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這就是李白對於自己劍法的描述,但到了宋朝之後,因為文官的地位越來越高,而武官的地位越來越低賤,就導致孔子所倡導的君子六藝,人們只學會了讀書識字怎麼做官,卻不再去學騎射了。

而如今隨著殖民開拓的浪潮,讀書人也紛紛開始配劍了,原本眾人出行都是佩戴摺扇,而如今則是腰間別著一把長劍,這甚至成為了一種身份的象徵,因為在中國的文化裡,劍是君子之器,是帝王之器,它與其他所有的武器都有所區隔,所以帝王是要配劍的,君子是要配劍的,而老百姓是不能配劍的。

所以後來在民間,如果看到有人配劍,那麼他必定是有一定身份的人,起碼在學業上十分優秀,不然是不可能配劍的,同時如今的許多學校為了迎合這種風氣,在學校的評比中,大學的優秀學生,往往會賞賜一把學校專門打造出來的君子劍,送給優秀的學生,這就是一種榮譽的象徵。

所以在宋朝配劍,便是身份的象徵,往往只有大學以上的學歷才會配劍,若是一個中學畢業的配劍,便會貽笑大方,成為眾人眼中的笑柄,以及官員之間也會配劍,當然,這其中很多人都是裝裝樣子,附庸風雅而已,但在這其中,也不乏真正的用劍高手身處於廟堂之間,這種情況,讓文臣也多了一絲陽剛之氣,同時民間也隨著朝廷一起,開始更加熱衷於武功。

張世昌自然也是其中一員,他的劍術並不算好,但也比普通人要厲害的多,來雲貴當官,朝廷自然不會派一些文弱書生來,畢竟這裡民風彪悍,可不是一般人能夠鎮得住的,張世昌曾經擔任過兵部的司官,瞭解過軍事,自身也一直在練習劍術,所以他本人的性子就有些鐵馬金戈,對於這些叛軍,是打心眼裡的厭煩。

不過與自己的官位相比,這些賤民顯然就不那麼重要了,既然朝廷決定網開一面,那麼張世昌自然不會有什麼意見,除非他不想當官了,可他是真的很想繼續當下去的,他可才四十六歲而已,在如今這個世道,雖然不算年輕,但也算不得老,自然還想多當幾年。

雲貴的叛軍就這樣消弭於無形之中,對於雲貴地區的百姓來說,這一年可以說是非同尋常的一年,不僅僅邊民們被宋朝強大的武力震撼,漢民們也瞭解到要想在這片土地上安穩的過下去,與邊民們如何相處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但對於整個宋朝來說,發生在雲貴這驚天動地的大事,只不過是一件小事而已。

整個宋朝在這大半年的時間裡,所處理的反叛時間多達數百起,有的比較小,僅僅是一個鎮子因為交不起租稅而造反,而也有一些大的是整個殖民地造反,不過數量並不多,長時間的殖民統治,許多人已經慢慢開始習慣了宋朝人的統治,而他們的貴族也慢慢開始接受宋朝的文化和思想,開始慢慢向著宋朝人的精神世界靠攏,如此一來,雙方就更加好理解了。

尤其是一些原本文化就落後的地區,在宋朝的文化入侵下,很快便淪陷了,他們開始讀起了四書五經,學習起了唐詩宋詞,他們的思想也因為這些古代詩詞開始改變,他們看著月亮,不會再想到吸血鬼,而是會四年自己的家人,他們在清明節的時候會開始掃墓,他們會開始慢慢開始過農曆春節,這些都是宋朝文化習慣的入侵。

而這樣的文化改變,也讓這些族群對於宋朝的接受度越來越高,不像以前,只要宋朝做了一丁點違反當地習慣的事情就群起而攻之,長時間的相處讓雙方都能夠互相理解了,這就讓雙方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少了。

當然,買辦集團的出現也讓宋朝的統治更加穩固了,相比起直接統治,利用買辦集團來進行統治無疑要更加容易一些,就像當年列強對中國做的那樣,扶持清政府,民國來對整個中國進行統治,而不是直接參與進中國的統治,這種統治是很廢功夫的,而透過這種買辦集團來操控一個國家,這樣顯然要容易的多,而這就需要一個十分忠心耿耿的買辦集團來為宋朝服務。

這一點在以前是很難做到的,雖然有一些當地貴族會因為利益而和宋朝走到一起,但他們的心中並不認同宋朝的那一套,所以雖然接受宋朝的幫助,但對於宋朝的意見卻是陰奉陽違,這種情況經常發生,也時常會因為靠著宋朝的力量強大起來,再來反對宋朝的統治,而如今隨著文化的深入,這些當權者中慢慢開始真的有人接受了宋朝的這一套,對宋朝文化開始仰慕起來了,這才是最重要的。

因為利益而結合的,最終也會因為利益而分散,對於這一點,想必所有人都能瞭解,宋朝能夠給他們的東西是有限的,就算他們再有錢,他們也僅僅只是買辦而已,在自己本國他們是人上人,但在宋朝面前,他們就是條狗,召之即來揮之即去,所以當他們權力空前膨脹之後,自然想要獨立自主,讓自己重新程式設計一個人了,但這種行為宋朝自然是不允許的,所以在剛開始殖民的時候,這種買辦的叛亂是最為頻繁的。

當時幾乎每一年都會有十幾次人數超過十數萬的造反,最多的一次便是十幾年前的那一次,同時幾十個殖民地一起造反,數百萬人參與,簡直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規模,而雙方之間的參戰國則是宋朝一國對戰全世界上百個政治個體,這樣的挑戰,在當時確實差點顛覆了宋朝對於大多數殖民地的統治,最終透過三年的南征北戰,數十萬人的死傷,這才將之平定下來。

但在此之後的十幾年裡,殖民地人民並沒有因為戰敗而真心實意的服從了宋朝,總是會有一些人,覺得自己有能力挑戰宋朝的統治而向宋朝開戰的,直到最近這幾年,這種情況才少了許多,大多數的買辦,他們的孩子都在宋朝的知名學府學習最為先進的知識,他們不再滿腦子裝著自己本國的知識,而是裝著宋朝的文化和思想以及價值觀,這種改變,對於買辦集團的忠誠度自然是有著極高的提升。

而一個忠心耿耿的買辦集團能夠給宋朝的統治帶來許多的便捷,比如說很多事情不需要宋朝去出面,當地的士紳就會幫助宋朝解決好一切了,這都是一些好事情,但這其中也有一些不好的東西,那就是如今雖然當權者的造反是越來越少了,但革命卻是越來越多了,比如說今年這一年所發生的四起大規模運動,都是由於罷工所引起的。

這就與買辦集團所操縱的叛亂有著截然不同的性質了,買辦集團所操縱的叛亂,大多數的參與者是買辦和農民,是舊有的社會制度下依存的彼此,而如今參與革命的,則是在租界工廠中上班的工人,他們在工會,集體組織的鼓動之下,宣佈罷工,最後與當地政府產生矛盾,從而爆發革命,這種革命與買辦集團所組織的叛亂是截然不同的。

一個來自於租界之外的殖民地,一個則來自於租界之中,雖然雙方都是不滿宋朝的殖民統治,但買辦集團是想趕出宋朝殖民者,然後恢復原有的社會秩序,讓國家重新進入封建時代,也就是所謂的復辟,而革命者則是在吸收了宋朝的思想和文化之後,想要推翻舊有的制度,建立起新的制度,這也是宋朝所不歡迎的。

畢竟只有敵人弱小,宋朝才能從當地吸取更多的養分,若是當地跟宋朝一樣革新變法,然後變得越來越強,那麼宋朝又哪裡來的機會去剝奪當地的資源呢?不過宋朝國內也有一幫左派,認為應該幫助這些國家進入現代社會,這是一件好事,而不應該去阻止,當然這是民間的行為,朝廷對此並不管,官方的態度就是不鼓勵,只要不影響宋朝在當地的貿易,宋朝就能接受這些改變,但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就是這些被組織起來的工人,往往會在戰爭的過程中,在一片殖民地中創造出大量的難民,而很多難民就會往租界來跑,因為這裡有充足的食物,有讓他們生存的空間。

但是這對於租界的治安來說就是一個巨大的問題了,租界的大小是有限的,但湧入的難民卻是無限的,這些組織起來的革命者在這片大地上風起雲湧,數百萬的難民都需要找到活路,而租界是沒辦法養活這麼多的人的,只能組織他們進城,而這些人剛開始待在城外或許還行,但時間久了,沒東西吃,自然是要造反的,這對於租界來說,自然是巨大的損失,雖然這些是難民,戰鬥能力並不強,但數百萬人的推推搡搡,對於租界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困難,因此而掀起的暴亂,一年中便出現了四起,這也是一年以來最重大的四次暴亂。

對於這種思想文化的改變,從而引發了國家之間的變革,徐清是樂見其成的,畢竟只要宋朝始終掌握最強的生產力,那麼無論革命怎麼進展,科技如何,宋朝將始終屹立於不敗之地,但朝廷對於他的觀點顯然並不認同,徐清也無意改變眾人心中的想法,之所以眾人會有對於這種國際形勢改變的擔憂,全部來自於他們心中的危機感,人的心中有危機感這是一件好事,北宋之所以滅亡便是因為沒有危機感,一個國家,或者民族,必須時刻保持危機感,正所謂“好戰必亡,忘戰必危”這是至理名言,所以徐清也無意去解釋什麼,就讓這些士大夫,滿朝公卿都有些危機感,這絕對是一件好事。

但這些難民造成的問題對於徐清來說也著實是件十分頭疼的事情,你很難驅逐他們,因為這些人也沒地方可以去,至於讓革命者放慢點步伐,安置好他們,這群人正忙著奪取全國政權呢,又哪裡在乎百姓的死活呢,整日裡這些租界都是膽戰心驚,士兵們都不敢休假,就怕有一天突然之間衝進了租界,可謂是叫苦連天,但讓租界出錢安置他們,也是不可能的事情,租界最多就安置下上百萬人,讓他們填補革命者工人的空缺罷了,至於其他人,則只能靠天吃飯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但這終究不是辦法,同時這個問題可比雲貴要嚴重的多,那不是十幾萬人的造反罷了,最多就是邊民中的五分之一,甚至是六分之一人口,而這些租界上的難民則足足有數百萬之多,且這個數字是沒邊的,他只會一直增加,看看中國的革命史,數十年的時間,持續不斷,這些地方沒個一百年也是不可能完結的,這才是最大的問題,必須要找到可以持之以恆的解決之道。(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