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之漢威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零六章崇禎心結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零六章崇禎心結

聽著各部大臣的話,嶽忠也漸漸理清自己的思路,原來以為南京兵部尚書一職,統管南京城大小官員,看來也不是這個規矩的,政務上面自己還是不好插手,只是軍務上面的事宜歸自己統管。當然這要是出了點問題,自己可是首當其責在所難免的。

“嗯,今天就到這吧,咱家著實有些累了,各位大人是不是無事了?對了晚上大人的酒宴,咱家可是不去了,這身骨多有勞累,可比不上你們年輕啊。”

這話雖然說著,但是何永蓮已經起身走了出去,看的各部大臣紛紛瞪眼直視,可是嘴中卻未說出其他話來。

何永蓮走出會堂,微微嘆了一口氣,心中不由想著:嶽大人啊,小的可是為了你擔了風頭,但願你在南京一行穩妥,那就不辜負廠督的心意了。

嶽忠看了一眼門口,臉上雖然有些憤怒,但是心中卻是感激,旁人不知道兩人的關係,但是嶽忠心中卻是有數的,這何公公顯然是在為自己擔了風頭,使得自己能和這些老東西打成一片。

面子上大家都是親近,但是這些人除了熊明遇與自己還有些真誠,那些人不**心,何永蓮對自己的暗中幫扶,嶽忠又怎麼不會知曉呢。

此時胡承看了一眼何永蓮,對於何永蓮這舉動,也是有些不解,要知道皇上對嶽忠還是恩寵有加,何永蓮這舉動的確有些反常,難道是廠督對於嶽忠不滿?亦或者朝中有了變動。

可是想到自己來之前,皇上囑咐自己的話。胡承也知道無論如何,自己都是嶽忠那條船上的人,但是此時倒是不能親近起身開口道:“嶽大人今日酒宴,胡承本該去捧場的,奈何今日早上微感風寒,這個時候也該回去湯食了,以後有了時間咱家必定宴請大人。”

胡承說完打了一個拱手禮,轉身躍門而出,哪裡有一絲病態,但是大家卻對這位胡承微微點頭,胡承話裡話外都是告訴大家,你們文人不喜太監,我不不打擾你們的興趣,日後若是可以,嶽大人單獨請我就行了。

“這位胡公公倒是有趣之人。”忻城伯趙之龍微微一笑開口道。

“嗯,既然如此嶽大人我們晚上什麼時辰見啊?”熊明遇開口笑道。

“呵呵,申時半刻可好?但是衛明剛到南京,這地點倒是難選了,不知道哪裡設宴才好。”嶽忠也笑笑說道。

“哈哈,玉翠樓大家看可好,聽說今晚正是擇選金陵花魁,瞧瞧熱鬧也是好的,但是嶽大人可是要備好銀子,那裡花銷可是不菲。”熊明遇開口道。

“良儒,你年歲也快五十的人了,怎麼還像年輕那般風雅,這金陵花魁老朽可是多年沒參加了,今日藉著嶽大人喜慶,倒是看看熱鬧也好,那咱們晚上再見。”呂維祺笑笑拱手起身離去。

熊明遇不由微微撇嘴,心中倒是想道:這老家夥就知道做表面文章,豈不知沒有這酒宴,你還不是要喬裝而去,都是一般性子,裝什麼清高之輩。

隨著呂維祺開口離去,屋中各人紛紛起身也走了,嶽忠宴請眾人雖然沒說請誰,但是大家心中都是有數。

不是一級大員哪有資歷去參加,除此之外只怕也只有趙之龍,有赴宴的資格,剩下那些二級官員,是沒有這個資格的,自己心中都是自有分寸的。

出了會堂嶽忠返回家中,這才開啟崇禎給自己的書信,看完了書信嶽忠心中翻江覆海,不說這裡面的事情,單是言語之中崇禎對自己的親近,就讓嶽忠十分感恩。

書信之中崇禎言自己身邊無人可用,言語之間也是對朝中大臣不滿,對於首輔韓爌更是相當不滿,言之結黨營私,種種跡象都是對於朝中大臣,心存不滿的情緒。

這樣的事情雖然剛剛有了苗頭,但是卻讓嶽忠心中焦急,雖然朝中大臣各為私利,但是如果崇禎對他們有了猜忌,那麼朝廷那些清官也必受影響,這對於風雨瀰漫的大明,是極為不利的局面。

另外嶽忠任職南京兵部尚書,崇禎在信中隱隱有讓嶽忠,掌握南直隸兵權的意思,並且有意准許自己安插親信,這代表崇禎要掌握自己的力量,也是對南直隸軍衛有些不滿。

關於田家的事情,崇禎也是表示無奈,讓嶽忠行打壓之事,但是言語之中還是要嶽忠,對於田家處置留一些情面,這倒是看出崇禎對於田妃還是寵愛的。

最後一件事情卻出乎嶽忠的預料,那就是崇禎調撥南京水軍交給嶽忠,其意思讓嶽忠操練水軍,這聖意倒是讓嶽忠不明所以,不知道崇禎這是何意思?

可是往下看去,卻知道崇禎打得什麼主意了,崇禎之所以有這樣的安排,其實也是源自當初嶽忠的一句話,重開海事與外族交易,這個樣子才能取長補短,吸收外國的先進知識,來完善大明的不足之處。

當初崇禎沒有在意這句話,但是隨著對紅衣大炮等先進武器的瞭解,崇禎也有心思重開海事,但是因為祖宗的規矩,崇禎也不敢貿然行此事,故此才有讓嶽忠督練水軍,等待方便之時重開海事。

看完崇禎的書信,嶽忠一時之間倒是感慨萬千,崇禎書信之間的言語,對於自己給與肯定,雖然調離南京也是迫於無奈之舉,對於自己還是心存愧疚。

自來到大明已經近兩年的時間,兩年的時間自己改制錦衣衛,入陝平匪,在陝西進行改制,雖然沒有達到自己最終的目的,但是卻一步步實現自己的理想。

雖然這其中的過程有一點不足,但是崇禎依然相信自己,崇禎作為一個不足二十歲的男子,本就是性格叛逆期,能對自己如此信任,也是自己的榮幸。

每每想起崇禎那句話,君不負朕,朕亦不負君。嶽忠對於後世給予崇禎的評價,多是不屑於顧,不得不說崇禎是位好皇帝,自打登基之後如履浮冰,鋤奸黨鞏固自己的地位之後,兢兢業業不敢有半點馬虎。

崇禎之所以不信任朝中大臣,那與崇禎的背景息息相關的,要知道崇禎為信王之時,乃是大明的藩王,大明朝的藩王除了少數人,大多數都是過得不好。

離京就藩的王爺,還有一點自由,像秦王、慶王還是可以出府走動,只要不涉及兵權謀政,還是可以參與商賈之事的。

可是駐留京城的信王崇禎帝,卻不是那麼好運的,能夠出府走動,那得是偷偷出府,可以想象一個年紀,不到十五六歲的少年,為了怕旁人發現自己蹤跡,偷偷地離開信王府的情況,那得是多麼可悲。

一點自由都沒有,整日防範身邊之人,是不是派來監視自己的,這樣的生活自然就造就出崇禎,不輕易信任旁人的性子。

可是這樣的環境也造就崇禎,一旦信任一個人,那麼必然全力以赴的信任,絕對沒有一絲摻雜,如果說崇禎多疑,無疑也是那些朝中大臣造就的,閹黨結黨營私,使得崇禎十分害怕朝中大臣結黨,威脅到自己的地位。

再加上崇禎上臺之後,東林黨得以昭雪,在排除閹黨份子之後,東林黨佔據朝政權位,每每提出的建議都被崇禎同意,可是結果卻是不盡人意,這樣也造就崇禎逐漸不敢親信那些大臣。

而嶽忠能得到崇禎的寵信有加,也是源自嶽忠當初不顧自己性命保護與他,讓崇禎如同看到自己的兄長父親,找尋到一絲安全之感。

再後來嶽忠整頓錦衣衛,排除錦衣衛內部的閹黨分子,遭到刺客的刺殺,雖然不是源自閹黨出手,但是卻讓崇禎認為嶽忠,是為了自己建立的根基,故此才有崇禎對嶽忠的信任有加。

如果說現在旁人皆不可信,但是崇禎願意相信嶽忠,相信嶽忠能幫扶自己中興大明的願望。

從這點也可看出,能被崇禎真心待之的人,那麼崇禎必然竭盡全力去幫扶支援,如嶽忠出陝,袁崇煥就遼,崇禎都給予了最大的支援。

這份支援與信任,是其他朝代皇帝不能給予的,但崇禎給予了,他只想要一個結果,一個令自己滿意的答案就行,而不是當自己年幼好欺,就是因為崇禎的年紀,故此也讓他對自己沒有安全之感。

閹黨的下臺魏忠賢的誅殺,讓崇禎尋回一點安全感,可是崇禎還是心中覺得不安,來自皇族內部還有四位直屬王爺,來自朝廷內部則是黨派淋漓。來自軍事上的後金,來自民患的叛亂起義。

可是崇禎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中興大明,可是自己做出的抉擇,都會遭到朝廷那些文官消極怠慢,這就讓崇禎覺得朝中文武百官皆欺自己年幼,在這樣的情況下,崇禎決定收攏兵權,交給自己信任的人去管,自然首當其衝的就是嶽忠。

原來調任嶽忠來南京城,本來是讓嶽忠避風頭而已,可是無意之間陰差陽錯,既然讓嶽忠來到南京任職兵部尚書,那麼南直隸的兵權,定要掌握嶽忠的手中,這也是崇禎給嶽忠下達最重要的旨意。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各人比較喜歡姚貝娜,昨晚開啟網頁,那一則黑白螢幕的新聞,讓我內心震動,說不出來的哀愁,祝願娜姐一路走好,在那白雲之間,繼續你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