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之漢威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五十七章墨家秘辛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五十七章墨家秘辛

自古根本沒有匠作之稱,只是被稱之手藝人,相傳乃是魯班教導自己的徒弟,可是每個人都學得不精。為了使得手藝不至於失傳,一身所學能夠傳授下去。

魯班苦思不得其解,終於有一日想到一個主意,要是把手藝分了數十種,每個徒弟只學其中一種,這樣一來每個徒弟,都會把一門的手藝學得精湛,這就是最原來的手藝分家。

“這倒是傳說之言,誰也不知道真假,但是我墨家成立之後,的確有了準確的定義。”劉忠義也開口。為嶽忠講述了一段故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墨家自打建立之後,到了後來逐漸分為學派與藝派,後來學派因為種種原因解散,自從那個時候,只有藝派得到傳承。

藝派成立之初,整合了所有手藝,分為金、銀、銅、鐵、鑼、石、木、雕、畫、皮、秤、彈、鼓、染、瓦、篾、梳、漆十八匠。

在後來傳來傳去,再有一些技法的補充進來,在大唐時期墨家藝派,達到最為強盛時期,自大唐之後再無當初盛世,逐漸開始崩碎瓦解。

後來逐漸演變成為金銀不分家,銅鐵鑼一爐,石瓦粘黏住,木漆梳裝作,畫雕鼓玩物,皮彈染衣著,逐漸演變成為鐵匠、石瓦匠、木匠、珠寶匠、皮裁匠、雜匠六大派系。

當然這六大派系傳承,也不是單單表面上的那些技藝,其中相互勾連融合,其下分支也是源遠流長。

“而傳承至今,只剩下我們四大家,這裡面可是大有緣故的,先說趙家善於造船,乃是自秦國之後開始匯聚,一直吸納眾多技巧流傳至今,但是大人可莫要只看到趙家此點,趙家更是繼承木匠之技,如弓弩、連弩、千箭筒等等武器製造,都是木匠傳承其中旁支。”劉忠義開口道。

“這不是說只要關於木匠的技巧,趙家都是得到了傳承?”嶽忠好奇的問道。

“嗯,大人這般想也是沒錯的,趙家算是繼承了木匠傳承,但是不單單是木匠的技法,機關之技趙家也是有所精通,要知道造船也是需要機關派系的技巧的,而且趙家對於雜匠也是有所涉及,要是想具體定義,現在還真不好定位。”王維開口道。

“原來如此,這不是說咱們兩家也是如此?”嶽忠開口道。

“當然也是差不多,劉家表面來看擅長金玉雕琢,是繼承了珠寶匠,但是大人莫要忘了,金匠自古還有火藥的一派,也就是鍊金之術,雖然鍊金之術是道家秘法,但是在民間還是有流傳的,到了後來從鍊金之術演變出火器一派,劉家更是盡得真傳,故此對於火器的掌握,可以算作大明的頂先工匠了。”王維微微一笑道。

“哦,還有這等事情?”這點可是讓嶽忠大為驚喜。

“當然,這我怎麼敢欺騙大人,而且劉家更是對礦脈探查擅長,與金銀玉器打交道,自然也要精通採礦的,所以劉家可不是大人表面上看的那麼簡單。”王維點點頭道。

“還真是我淺薄了,要是早知道劉叔有這本事,那麼南京衛海軍的火器司,我何苦尋找京城要人,劉叔這次調遣家族精通火器人才,與我一起回南京去,那裡可正需要你們呢。”

“謝大人,我等劉家之人必定竭盡所能,但是這珠寶鋪大人看是不是?”劉忠義開口高興道。

“還弄什麼珠寶鋪子,當然劉家到了南京城,這珠寶鋪子還是要開的,畢竟多了個營生,劉叔可以擇選出這方面的人才,也算吧手藝繼承下來,我可不想咱們家這手藝失傳了。”

“大人所言極是。”劉忠義點點頭,覺得嶽忠說的也是沒錯,要是家人都加入火器一行,那麼常此下來肯定有一些技巧要失傳了。

“那咱們王家也不是這麼簡單吧。”嶽忠嘿嘿一笑看著王維道。

“大人,莫看王老頭低調,但是王家乃是我麼四家之首,機關流派自古就是涉及眾多,鐵匠、木匠等六大派系都是有所精通,而機關派系可不單單是墓穴建造,水利工事、船舶建造等等都是有機關派系的影子,你說王家會這樣簡單的麼?要說王家最為精通,還是他們的創造能力,什麼事物經過他們的改良,那麼肯定會發揮數倍的功效。”

嶽忠聽到這裡更是確定,一定要組建科研機構,讓王家加入進來,這王家就是後世的發明家啊。

“王叔,我也是有點心思,想要組建一個研究機構,及時改良各中物件,甚至可以創造出更好的物件來,可是苦於沒有人選,現在聽劉叔這麼一說,王叔是不是應該支援我啊。”

“哦,這點沒問題,改良乃是本家的本事,這點更好匹配,但是想要創造一件新的物件,那可就不是簡單的事情,那可要花費很長時間的,而且不斷的失敗,也會花費很大的錢財的,這點大人可是要考慮好。”王維也是兩眼精光四射的看著嶽忠。

“王叔,這點沒問題,我已經想好了,要想我們大明的技術領先各國,那麼只有在不斷的變巧之中,才能立於不敗之地,而且新的事物也是要經過推廣的,要是推廣的好,不愁我們沒有錢財的補充。”

“好,大人大善,這點我王家應下來了。”

“那王叔可要與劉叔一樣,與我一起去南京了,我想崇明島是個好地方,不被世人注意,而且有水軍衛保護,可以防備旁人的窺視。”

“好,這點我們兩家願意,在這京城怕這怕那的,還真放不開手腳。”兩人點點頭道。

“對了,那宋家又是精通什麼?”嶽忠好奇的問道。

“宋家的流派繼承了皮裁、石瓦、雜派,雖然看似十分簡單,但是卻是最為實用的了,宋家先祖一直以民生為本,故此他們涉及的行業都是關乎民生的,大到百姓蓋房建屋,小到田耕農事,而且江南養蠶,就是宋家經過改良之後,才得以產量更大,金絲蠶就是出自宋家的之手。”

說到這裡王維也是深表佩服,嶽忠聽到這裡算是明白了,宋家可謂是農業家了,可是對於民生最有幫助了。

“江南茶園不少茶品,都是宋家歷代先祖改良的,故此今日茶品眾多,還真是少不了宋家的功勞,而且宋家這幾年還對於金魚有所涉及,聽他們說宋家改良的一種魚,已經被外國大肆購買,運回本國去了,可惜我們這些工匠,雖然能夠創造出不少新鮮的物件,最終卻是要交給那些大門大戶的。”

劉忠義說完倒是有些唏噓,工匠在古代地位並不高,故此吸金的程度肯定不如商賈,一般的時候都是大戶人家對他們資以之金,用於研製一種新鮮的事物,當然研制成功之後,製造這東西的所有權,你得交給人家,這也是工匠十分無奈的。

除非你加入皇家匠作坊,雖然技術還得交給皇家,但是卻能留下名字聞名於世了。

“兩位叔伯放心,你們既然投靠我嶽忠,今後我們如同一家,定當讓匠作的地位得以提升,如果可以我會建議朝廷,讓皇上准予工匠擁有自己的創造所有權,可以自願選擇是交給國家,還是留有己用。”

“大人此意大善,這真是天下匠作的福音,無論事情與否,我等皆會寧記大人之恩。”

王維與劉忠義急忙起身,對著嶽忠一拜,這就是他們一直以來努力的目標,也是他們祖宗歷代的希望,聽到嶽忠如此說道,兩人這才明白為何蔣慶,如此重視嶽忠了,要自己眾人好好幫扶嶽忠。

因為嶽忠能給墨家一個全新的世界,是一直以來墨家這些人追逐的夢想,也許真的會在嶽忠身上實現。

遠在河南的袁府,此時一位老者正看著自己的兒子,這位老者就是袁可立,下面的正是他的兒子袁樞。

看了一眼自己的兒子,袁可立微微一笑開口道:“不想,這嶽忠還真是有面子,不光令你難做,著實也讓為父苦惱,你看看這是你徐伯的信,言語之中對這嶽忠大是看好,請我出山相助,這可是自打我認識子先以來,從未有過之事。”

“哦,徐伯也是對他如此看好?”

袁樞伸手接過書信看了一遍,袁樞本不願去那南京,對於嶽忠袁樞並不見的看好,再說自己也是一方官員,現在要是成了嶽忠開設的書院之長,這身份地位肯定遭人微詞的。可是因為張之極,自己還真是無法拒絕。

現在看完信後,袁樞倒是對嶽忠有些好奇起來,畢竟一想吝嗇贊言的徐公,既然也會對嶽忠如此推崇,那麼看來這嶽忠還是有些本事的。

“嗯,你徐伯還真對他另眼相看,我知道英國公世子張之極,也是求你幫扶嶽忠,故此今日叫你來,想問問你是如何打算?”袁可立點點頭開口道。

“父親,說實話孩兒真心不想去,畢竟您的年紀已經大了,故此孩兒不願遠遊,這也是孩兒辭去朝廷要職之因,可是呈訓兄長曾與我有大恩,從來沒有求過我什麼,這一次孩兒也是無論如何都要幫予的,父親孩兒也是左右為難,不知道該怎麼去做才好。”

袁樞照實的把話說予自己父親,這件事情的確讓他為之頭疼,真不知道該怎麼做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