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之漢威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章張家遺子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十章張家遺子

抄家之後整整五日,可算盤算出貪墨的錢物,光是白銀共計一千二百餘兩,黃金五百兩,糧田萬畝,家中古物瓷器五十車,駿馬五百餘匹,這數字不可不為令人震驚。

嶽忠看著這一筆筆賬目,心中真是驚訝萬分,真沒想到一個小小的潼關衛,抄出的白銀可以佔國家收入萬分之一了,這可不是個小數目,要知道去年才收入一千五百萬兩白銀。

想到歷史上明末,那場浩浩蕩蕩的農民起義,看來這不是原因的,統計完這些年拖欠的軍餉,共計二百七十兩白銀,按照實際在冊人員,嶽忠令萬勇逐一下發,看到手中白花花的餉銀,不少兵士都有些後悔自己的決定,但是不管如何主意是自己拿的,既然選擇了就得自己負責。

貪汙將官在潼關衛被當眾斬首,使得潼關衛百姓拍手稱快,嶽忠的名字自此在潼關流傳開來,潼關百姓既然編了一首歌謠,來傳頌嶽忠的功德。潼關衛,督師來,督師來了,宰禍害。一時之間嶽忠在潼關深得民心,可見這些將官著實禍害了一方百姓。

隨著軍隊開始如期訓練,嶽忠卻想重開潼關縣衙,在這之前潼關衛本有縣衙,但是在天啟年間,潼關縣取消,現屬於華陰州直管,當初潼關縣因為衛所駐紮,故此屬於軍管狀態,故此嶽忠重啟潼關縣,並不不當之處。

潼關縣衙此次重啟,並不和原來一樣,原來衛所之權與縣衙相互混淆,這次嶽忠卻規定,縣府不問軍事,衛所不問政事,算是把軍政正式分開。雖然明朝制度也是如此,但是卻沒有這般明確規定。嶽忠此舉在歷朝歷代,也算開了先河。

既然軍政分開,那麼就要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嶽忠可是武科班出身,對於搞這些政治,還真是有些摸不著頭腦,這不由讓他直撓頭。

正在他苦思不解之時,盧象升走了進來,看了一眼盧象升,嶽忠眼睛一亮,面前這位可是個文武全才的主,比較自己可是強上太多太多了。

“建鬥,來得正好,我正有些事情想不通,快坐快坐。”嶽忠伸手拉過盧象升,又為盧象升道上一杯熱茶。

弄得盧象升直皺眉毛,這樣的情景在之前可是發生好幾回了,這可代表面前這位督師大人,又有想不通的難題,讓自己解惑了。

雖說這位年輕的督師大人,沒有一絲官架子,與自己相處就像兄弟之間,但是那天馬行空的建議,有時候還是讓盧象升頭疼,這一次又不知道這位嶽大人,又有何么蛾子了。

“嶽大人,你老是不是讓我歇歇,訓練那些兵小子,可是讓我一上午沒閒著,你這是有打得什麼主意,先說好了我可不是諸葛武侯轉世,別把所有的寶壓在我身上。”這幾日下來,兩人感情沒有一絲間隔,說是拜把子兄弟也不為過,故此盧象升也不客氣道。

“呵呵,建鬥兄大才,有句俗話說得好,能者多勞麼?”嶽忠一笑開口道。

“這又是哪個地方的俗話?你說說吧我可不保準我能解惑。”盧象升一皺眉毛,想了一下子這句話,還真沒聽說過這句話的出處,想想這些日子,嶽忠時常語出驚人,也就不去想了,直接開口道。

當下嶽忠把軍政分開的主意說了出來,聽得盧象升也是眼睛一亮,聽完之後盧象升開口道:“衛明此舉大妙,但是你可曾向聖上上疏?”

“當初曾經向聖上說過此事,聖上也十分贊同,這次來陝西平匪,也是拿陝西作為試點。”嶽忠的確與崇禎說過,也被崇禎同意,故此嶽忠才敢在陝西執行。

“有皇上同意,那這主意倒是可行,但是重新制定軍政制度,這件事情可是不小,我也不擅長此道。”

“這可如何是好?”嶽忠一時之間倒是有些犯難。

“衛明莫急,我倒是有個人才向你推薦,也許此人能為你解惑,還有衛明你為督師,可以開幕府,為何你身邊沒有幕僚出出主意?”

幕府相當於謀士團,嶽忠這個級別是可以招募的,但是嶽忠身邊接觸的都是武官,文官對於嶽忠並不是十分待見,故此嶽忠還真未想過此事。

“哪有那麼好招的,你不知道我還有一個身份麼?”嶽忠也是苦澀道。

想到嶽忠錦衣衛指揮使的身份,盧象升哈哈大笑,的確這身份十分不受人們待見,看著嶽忠看向自己,盧象升果斷收起笑容。

“衛明,此人大才,對於你這身份倒是沒什麼意見,可是他的身份倒是有點微妙,如果可以的話,我不建議你招募他為幕僚。”

“哦,你說的何人?說來聽聽。”這一下子還真讓嶽忠來了興趣。

“哎,衛明還記得天啟後白蓮邪教?”

“嗯,這件事情我在錦衣衛情報看過,但是記載卻是不太完善,故此我也只是瞭解不詳。”嶽忠開口道。

“當然不詳,這次後白蓮邪教,可是有著非比尋同之處,故此有心人也不會記載下去。”

當下盧象升把事情說予嶽忠,原來後白蓮起義,並非前次白蓮教,兩者沒有一絲聯絡,萬曆四十二年,王森在南京城傳教,因一時論政遭到朝廷被捕。

這件事情的起因與福王朱常洵有牽連,當年萬曆皇帝本欲傳位福王,在朝廷備受爭議之後,無奈只好作罷,之後福王就藩,良田所賜兩萬頃,而且把張居正的家產賜給福王,就是因為王森覺得張居正所待不公,在公開場所議論幾句,被朝廷逮捕入獄,最後死在獄中。這才有其弟子起義造反之事,當然也不排除他的弟子所圖不軌。

可是這件事情卻牽連張居正後人,現在張家倖存的一脈張鵬華,就是當初張居正二子張嗣修的孫子,當初張嗣修發配充軍之後,家人隱姓埋名,來到陝西境地。

“這張鵬華,乃是張嗣修的次子,上面有三個哥哥,多年不得志,三位哥哥早已過世,因為張居正的身份,這張鵬華雖然有過人才華,但是卻不被朝廷錄用,我與他有過交往,此子定能幫助大人解惑,但是不知道大人敢不敢用罷了。”

盧象升說完閉嘴不言,只是喝著桌子上的茶水也不看嶽忠,心中卻是兩面為難,一方面嶽忠待自己不錯,如果接納張鵬華被人知曉,難免成為人家的把柄,二是這張鵬華也是自己的好友,雖然沒有長時間聯絡,但是不得不說此人有過人的才華。

“張鵬華,張居正,哼,既然有才華我怎不敢用?建鬥可告訴我他家住何方?我這就親自上門請他去,只不過納入幕僚他可接受?”嶽忠想了想開口道。

看著嶽忠一臉認真,盧象升這才開口道:“大人,納入幕僚他當然會同意,現在他日子所迫,過得非常不好,不知在哪聽說我在潼關,這就前來找我討一個生活,倒著實難為他了。”

想到從來沒有向別人低過頭的張鵬華,能來找自己討個生活,這的確難為他了。

“好,這就叫他過來吧,不我去見他。”嶽忠想了想還是起身,想要親自上門。

“大人,他就在府外,請他進來就可。”盧象升苦笑道,真沒想到嶽忠性子這麼急。

他也不想想嶽忠能不急麼?在潼關嶽忠想要打造一個樣板,按照這個樣板繼續推進整個陝西,這樣才能在根本上改制,以求明末那場浩劫不復存在。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嶽忠來到陝西已經一個月了,天氣逐漸轉暖已經可以農耕了,潼關地處三省邊界,水域資源十分豐富,地處山區使得這裡氣候暖溫,屬於乾旱性氣候,熱量與降雨偏少,最主要的是嶽忠帶來的玉米種子,不知道能不能在這裡試種。

玉米在此時叫法不一,大多數叫做外藩米、苞米,當初嶽忠釀造太公酒,就是加入少量苞米,故此口味別與其他美酒,就是那個時候,嶽忠對於玉米開始留意起來,曾經在太公莊試種,選取上好的果實作為育種,嶽忠隨身攜帶的種子,就是那個時候摘選出來的。

玉米在明朝中期,已經開始推廣試種,但是老百姓對於這些外來的植物,天生就帶有一種懷疑的心態,故此玉米在大明,沒有經過大面積推廣。

張鵬華被嶽忠請了進來,看著一身麻布著身的他,顯然日子並不好過,盧象升起身開口道:“展志,這位就是皇上御賜三司督師嶽大人,大人,這位就是張鵬華張展志。”

“學生張鵬華見過督師大人。”張鵬華有功名在身,故此以學生自稱,見官是可以不用行跪拜之禮的,但是張鵬華躬身行了個大禮,可見也是對嶽忠十分尊敬。

“展志起身,我這裡不需要多禮,坐下說話就可。”嶽忠起身虛扶,指了指身邊的座椅,示意張鵬華坐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