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之漢威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一章視察各地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八十一章視察各地

南直隸松江府,一位老者看著兩封書信,這信前兩日才到自己手中,其中一封是張鵬華張展志給自己的寫的,張鵬華是張居正的子婿,故此當時徐光啟也是另眼相看,對他也是有些指點倒也不陌生。

而另外雖然自己不熟悉,但卻知道此人深受皇上恩寵,每每攪動朝野風雲湧動,可以說這段時間聽得最多就是這位嶽忠了。

雖然徐光啟在家閒著,但是對於朝廷還是十分關注的,更有想要返回京城任職之意,這些日子也有不少人,提出要保舉自己入朝為官,但是新皇登基,徐光啟還是認為自己在衡量衡量才好,所以這件事情就一直拖著。

兩封信所有的目的,都是請自己去陝西任職,可是自己並不瞭解嶽忠這人,而且去了陝西也與自己身份不合,在仔細衡量之後,徐光啟輕輕放下書信,想要回絕此事。

就在這個時候,下人輕輕敲打著書房,徐光啟聽見敲門聲,不由放下手中的筆道了句:“進來何事?”

“老爺,是京城內閣學士李標李大人給你的書信,小的不敢耽擱了,趕緊給你呈報上來。”

“嗯?汝立兄的信?哈哈,真沒想到闊別這麼多年,兄長還是記得我的。”徐光啟高興地起身,親自接過書信,當即開啟看了下去。

隨著一封新看完,徐光啟的臉上卻有了許多情緒,徐光啟深知自己那位兄長的脾氣,一般之人根本容不到他的眼睛,字裡行間之中,也表示與這嶽忠沒什麼太大干係。

可是讓自己兄長為了嶽忠,給自己寫了這麼一封信,言語之間盡是勸慰自己的話,可見自己這位老友真是看好嶽忠。看來這件事情自己倒是要再斟酌斟酌了。

此時嶽忠已經離開西安府,一路向潼關而去,這一路上嶽忠時走時停,看著皇莊的糧食秋收堆滿貨倉,嶽忠的心情倒是好轉不少,再看到各地已經開挖水渠打造井口,也知道自己的改制得到良好的迴圈。

渭南華老知道嶽忠來了,滿臉熱情的迎接嶽忠,華老本名華成義,乃是萬曆年間舉人,故此嶽忠才能任職華老一縣之長。

“華老別來無恙,大家都坐下來說話吧。”進入府中嶽忠笑笑說道,示意華成義莫要緊張,坐下來的說話。

“見過大人。”華成義與百戶吳才拜見之後,這才坐了下來。

“與本官說說這渭南縣秋收吧。”嶽忠輕輕開口道。

“大人,今年秋收情況較好,大人命我挖渠灌水,以緩解各地旱情,但是因為我們栽種的季節完了少許,麥子穀物得產並不太好,共計兩千九百一十六石糧食入庫。”華成義說完看了看嶽忠。

“嗯,的確栽種的有些晚了,那這些糧食可供渭南到來年農耕所需?”嶽忠再次開口道。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大人,渭南現在登名造冊的人頭,共計兩萬三千四百三十六人,再加上沒有納入戶冊之中,大約三萬多不到四萬之數,而以三萬人為例子,一個五口之家每月節省用的話,可需一石糧食。”說道這裡華成義頓了頓。

“那麼整個渭南三萬人,需要六千石糧食,現在九月到來年三月末,足足有七個月之久,那麼需要四萬二千石糧食,如果加上現在賑災的四萬石糧食,差不多補足全縣人口所需口糧。”華成義低著頭開口道。

說完之後華成義也是一肚子苦水,這糧食是種下去了,整整差不多五千傾地,但是因為渭南縣招收流民,也是附近縣域,人口基數最大的一個了,所以這糧食也就能保本而已,要是嶽忠在徵收糧食,那麼自己也是沒辦法的。

“嗯,只要能自保就行,這些糧食就做他們挖渠的酬勞,畢竟現在給他們銀子,也是無糧可買。”

“大人這不妥吧,皇莊要是沒了收入,那皇上可是要怪罪你的,大人這可是不妥當的,再說百姓挖渠乃是自願的,再給他們錢銀他們可不會接受的,大人。”

看著一臉擔心自己華老,嶽忠揮揮手阻了下來道:“華老莫要擔心與我,來的時候我已經上報朝廷有了準備。”

“渭南人口雖然不小,但是因為種子下發的不多,自然土地也有大部分空閒的,而留下足夠種糧之後,那麼來年必然會比這些糧食多得多,陝西剛剛太平正需要穩定,我們不可行那殺雞取卵之事。”

嶽忠深知剿匪容易平匪難的道理,如果自己顧忌收入,那麼很有可能會造成再次起義,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大人大恩,我等替渭南以及整個陝西民眾謝謝大人了。”華成義知道嶽忠雖然說得輕巧,但是承受的壓力也是相當巨大的,心中感激萬分與吳才起身跪倒在地道。

“嗯,水利之事千萬督促起來,到了凍土之時必要完善,要不然為時已晚,這件事情不能馬虎。”嶽忠扶起二人開口道。

“大人,如此大恩大德,我等怎不敢效死命。”華成義趕緊開口道。

“那就好,另外各局縣衙機構已經改善,想必華老也知道裡面機構的好處,要責令各局機構擔當起重任,另外學堂也要建立起來,而且要招收百姓,教導他們也要識文斷字,這樣他們才會不被人愚昧,再行那叛亂之事。”

“是大人,下一步我就準備重啟學堂。”華成義點點頭道。

“另外農業局也要研究,如何使得土地高產,可是透過試驗田試行種子的培養,得到良好的下一代育苗,確定的確能夠高產,再向全縣推廣,這點關乎以後後世子孫千秋萬代,要是做好了可是正真的為民辦實事,留名千古也不是不可能的,這點千萬要著重起來。”

“是大人。”

“開春的時候,注意採集錦果的果苗,加於培養種植,雖然三年之後得產,但是那可是利民的生計,這定要放在心上。”

“是大人。”

“渭南縣這裡交給華老,我相信你能帶領老百姓,走一條致富的道路,要知道民可載舟也可覆舟,為一地之百姓父母,那麼就要盡心與百姓,莫要讓百姓在寒了心,如果有地域官員違法欺民,那麼華老莫要手軟,要知道一條臭魚攪了一鍋腥的道理。”

“大人之言,下官必定寧記於心。”

嶽忠的語言雖然粗糙,但是話糙理不糙華成義還是明白的,也知道嶽忠句句真言,當即寧記於心。

“吳才,你為百戶之長,主管渭南縣軍士,要知道兵者**,雖然渭南匪患平息,但是要知道兵者要時刻準備著,一旦發生戰爭,那麼你們是要保家衛國的,故此平日的訓練千萬不能懈怠,渭南地域廣口,民勇也是要恢復的,到時候你要訓練民勇,千萬不能推諉,要擔當起身上的重任。”

“卑職明白。”

“另外後勤軍也要組建起來,在來年開春軍屯要完善,這些事情你都要放在心上,不要以為你是我提拔上來的,我就會手軟,要是犯了錯誤,人頭我是定會取的,到時候莫要怪我不念舊情。”

“卑職定會謹記大人教誨,要是做的不好,請大人莫要手軟。”吳才也鄭重的開口道。

“嗯,今日我還要前往華陰,你們兩位乃是渭南軍政領頭人物,切記以身作則的道理。”

嶽忠來到華陰,依然鄭重囑咐地方官員,華陰知縣陳萬裡,百戶徐德才,也是嶽忠一手提拔起來的,故此對於嶽忠的吩咐,也是寧記於心不敢懈怠。

一連三日嶽忠才到達潼關,當來到潼關之時,王沛與萬勇已經與全關老百姓等待,看著對自己各個感激的百姓,嶽忠有著說不出來的暖意,那種百姓拿著水碗,提著雞蛋的情形,深深讓嶽忠感動著。

直用了足足兩個時辰,嶽忠才走進潼關縣衙,潼關是嶽忠第一步之地,這些人都是相當熟悉的,而且不同於渭南與華陰,這裡的官員都是嶽忠一手選拔出來的,這相當自己在陝西嫡系隊伍。

“王沛說說玉米的產量,以及最近潼關的事宜。”月中國坐下來讓大家喝口水,剛歇歇就開口道。

“大人,潼關糧食共計三萬兩千兩百餘石,其中麥谷收穫兩千一百四十五石,而大人帶來的玉米,既然達到三萬又二百多石,大人這真是天賜神物啊。”王沛說到這裡真是相當震驚,可想到當初他該有多麼吃驚了。

當初玉米種子帶來並未太多,只夠一千傾的土地使用,而這些土地選擇潼關無主之地,那些地大多數屬於荒地,種植作物條件並不好,但是在嶽忠下令收集糞便上地等等條件下,這玉米既然產量如此驚人。

雖然已經讓這個時代的人吃驚,可是還是瞭解一些農作的嶽忠,可是知道後世的玉米每畝產量是五百餘公斤,轉換現在的單位那可是整整五石多,較之普通作物的產量足足超過十倍有餘,那麼不知道王沛是多麼驚訝了。

雖然這結果不太令人滿意,但是對於大明卻是不小的轟動,只不過平民百姓還不知道這玉米到底如何吃食,雖然也聽聞這糧食產量高,但是卻未能引起黎民百姓的興趣。

這一次種植玉米,嶽忠知道已經成功了,在以後之中研製出雜交品種,那麼產量要比現在還有多的多,也更加堅信在陝西大面積種植玉米可行。

這次的玉米產量是原作物產量的四倍,那就是說同樣一畝地的產量,會多出四人來吃,可以滿足一家五口的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