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水滸傳·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一十回:燕青秋林渡射雁 宋江東京城獻俘(2)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一十回:燕青秋林渡射雁 宋江東京城獻俘(2)

當下宋江將兵馬分作五起進發,剋日起行,軍士除留下各州縣鎮守外,其間亦有乞歸田裡者。現今兵馬共十餘萬,離了南豐,取路望東京來。軍有紀律,所過地方,秋毫無犯;百姓香花燈燭價拜送。於路行了數日,到一個去處,地名秋林渡。那秋林渡在宛州屬下內鄉縣秋林山之南。那山泉石佳麗,宋江在馬上遙看山景,仰觀天上,見空中數行雁,不依次序,高低亂飛,都有驚鳴之意。宋江見了,心疑作怪;又聽的前軍喝采,使人去問緣由,飛馬回報,原來是“浪子”燕青,初學弓箭,向空中射,箭箭不空。卻須臾之間,射下十數只鴻,因此諸將驚訝不已。

宋江教喚燕青來。只見燕青彎弓插箭,即飛馬而來,背後馬上捎帶死數只,來見宋江,下馬離鞍,立在一邊。宋公明問道:“恰你射來?”燕青答道:“小弟初學弓箭,見空中一群雁過,偶然射之,不想箭箭皆中。”

宋江道:“為軍的人,學射弓箭,是本事的事。射的親是你能處。我想賓鴻避寒,離了天山,銜蘆過關,趁江南地,求食稻梁,初春方回。此賓鴻仁義之禽,或數十,或三五十只,遞相謙讓,尊者在前,卑者在後,次序而飛,不越群伴;遇晚宿歇,亦有當更之報。且雄失其雌,雌失其雄,至死不配。此禽仁義禮智信,五常俱備:空中遙見死,盡有哀鳴之意,失伴孫,並無侵犯,此為仁也;一失雌雄,死而不配,此為義也;依次而飛,不越前後,此為禮也;預避鷹雕,銜蘆過關,此為智也;秋南春北,不越而來,此為信也。此禽五常足備之物,豈忍害之。天上一群鴻相呼而過,正如我等弟兄一般。你卻射了那數只,比俺兄弟中失了幾個,眾人心內如何?兄弟今後不可害此禮義之禽。”燕青默默無語,悔罪不及。宋江有感於心,在馬上口佔詩一首: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山嶺崎嶇水眇茫,橫空陣兩三行。忽然失卻雙飛伴,月冷風清也斷腸。

宋江心中,鬱鬱不樂。當夜吳用等,設酒備餚,盡醉方休。次日天明,俱各上馬,望南而行。路上行程,正值暮冬,景物淒涼。宋江於路,此心終有所感。不則一日,回到京師,屯駐軍馬於陳橋驛,聽候聖旨。

且說先是陳安撫並侯參謀中軍人馬入城,已將宋江等功勞,奏聞天子,報說宋先鋒等諸將兵馬,班師回京,已到關外。陳安撫前來啟奏,說宋江等諸將征戰勞苦之事,天子聞奏,大加稱讚。陳瓘、侯蒙、羅戩各封升官爵。欽賞銀兩緞疋,傳下聖旨,命黃門侍郎,宣宋江等面君朝見,都教披掛入城。正是:

去時三十六,回來十八雙。縱橫千萬裡,談笑卻還鄉。

且說宋江等眾將一百八人,遵奉聖旨,本身披掛。戎裝革帶,頂盔掛甲,身穿錦襖,懸帶金銀牌面,從東華門而入,都至文德殿朝見天子,拜舞起居,山呼萬歲。皇上看了宋江等眾將英雄,盡是錦袍金帶,惟有吳用、公孫勝、魯智深、武松身著本身服色,天子聖意大喜,乃曰:“寡人多知卿等徵進勞苦,討寇用心,中傷者多,寡人甚為憂戚。”宋江再拜奏道:“託聖上洪福齊天,臣等眾將雖有金傷,俱各無事。今元兇授首,淮西平定,實陛下威德所致,臣等何勞之有。”再拜稱謝奏道:“臣等奉旨,將王慶獻俘闕下,候旨定奪。”天子降旨:“著法司會官,將王慶凌遲處決。”宋江將蕭嘉穗用奇計克復城池,保全生靈,有功不伐,超然高舉。天子稱獎道:“皆卿等忠誠感動!”命省院官訪取蕭嘉穗赴京握用。宋江叩頭稱謝。那些省院官,那個肯替朝廷出力,訪問賢良?此是後話。

是日,天子特命省院等官計議封爵。太師蔡京、樞密童貫商議奏道:“目今天下尚未靜平,不可升遷。且加宋江為“保義郎”,帶御器械,正受“皇城使”;副先鋒盧俊義加為“宣武郎”,帶御器械,行宮“團練使”;吳用等三十四員,加封為“正將軍”;朱武等七十二員,加封為“偏將軍”;支給金銀,賞賜三軍人等。”天子准奏,仍敕與省院眾官,加封爵祿,與宋江等支給賞賜,宋江等就於文德殿頓首謝恩。天子命光祿封大設御宴,欽賞宋江錦袍一領,金甲一副,名馬一匹;盧俊義以下,賞賜有差:盡於內府關支。宋江與眾將謝恩已罷,盡出宮禁,都到西華門外,上馬回營。一行眾將,出的城來,直至行營安歇,聽候朝廷委用。(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