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人過五十日過午最新章節列表 > 16、回家過年(2)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6、回家過年(2)

家,是漂泊遊子夢縈中的愁緒,也是生命得以慰籍的港灣;也有人說,家是放“心”的地方,家是每個人可以無限放鬆的自由空間。

年,是歲月刻劃在我們軀體上的數字,年是我們對過去三百六十五天的總結,也是對未來美好日子的憧憬;中國結,就像我們生活一年後的句號,把過去的恩怨是非懸掛在節日的牆壁。親情,是我們每一個人割捨不去的“結”。

回家過年,是親情的一種自然流露,是對家人的熱愛,更是我們每一個國人的習慣。不管是在外打工的,還是在外經商從政的,成功的,失敗的,每當年來了的時候,他們大都奔向一個共同的方向——自己的家。

“舍小家,顧大家”,即使你的子女懷抱襁中行路不便,或者學業緊張甚至成家立業,只要你的父母,哪怕只有他們中的一個,在你出生成長的家中,你就有一種責任,拖家帶口,不遠萬里,大包小包克服春運的困難,向家的方向義無返顧地走去。那裡有父母對兒女的翹首期盼,那裡有父母對兒孫一種割捨不斷的牽掛……你怎麼能不回家呢?

臨近年關,手頭的工作不是太多,於是,早早回家的念頭揮之不去。我是臘月二十八下午走的。這一年中,唯一遺憾的就是沒有下定決心買到自己的車子。雖然在車市在網上研究揣摩了幾個月的時間,最後還是放棄了。沒有車,帶著那麼多的東西實在不是很方便,於是,還是請有車的朋友幫忙——送回老家。

老家距離自己工作的城市也不過200多里。爺爺來過這裡,是推著獨輪小車來販賣土產,來回用了兩天時間;父親年輕的時候也來過,騎的腳踏車,用了一天多時間趕到的。如今有汽車了,有高速路了,只要幾個小時。可是,這麼方便的交通條件我一年中回過幾次家呢?

妻子是這個城市的土著,轉眼跟隨我這個莊戶女婿回老家要過第九個年了。在她們的這種群體裡是不多見和難能可貴的,更何況,自己的小家如此寬敞,集體供暖使得四九寒冬更富春意,天然氣管道,自來水龍頭以及飲用礦泉水一應俱全,而我們要去的那個家呢?雖然是磚瓦房五間,寬闊的院子,但仍然是柴灶為主,煤氣罐為副,土炕一時不多燒點柴禾,蓋上厚厚的棉被也凍得哆嗦。更不能忍受的是寒冷天上露天廁所的痛苦。

妻子還是這個家過年的主力——全家的一日三餐用食,一頓接一頓的水餃,一番又一番的親戚來往,忙得團團轉,渾身煙油味達到極限。於是,人人都誇獎我找了個好媳婦。這是她對這個家的一種理解,也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愛,一種美德。

看看年過古稀的雙親,白髮稀疏了許多,皺紋增添了不少。並且明顯地,腿腳也不是那麼靈便了。中國有關於“年”的傳說故事,說“年”是一個怪獸。的確,它把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從開始推向終點。孩子們盼望年的到來,老人們卻怕年的降臨,或者有一種莫名的恐懼吧。我想。

問過老人家裡還缺少什麼,提醒他們擺供桌的物品是否齊全(這是他們最在乎的)。然後,二十九日這個集我是一定要去的。有些東西並不是父母忘記購買,也不是沒有錢買,只是因為他們捨不得。晚飯後,一家人收拾完畢,也不能無休止聊天,因為,父母有早睡早起的習慣。一般八點多點就睡覺了。這個時候,帶上忙碌一天的妻子和兒子,偶爾到童年的夥伴家去坐坐,侃侃今年的年景,偶爾步行走到村邊,來到我無數童年故事的河面上踩雪熘冰,看天上的星星。這是都市生活著的人們早已經陌生的東西。都市的霓虹燈使得人們不再容易看到天空的星星,車水馬龍的嘈雜又有誰能聽到腳下白雪發出吱吱啞啞的聲音呢?只有在農村鄉下的家。

三十一早,母親忙活著擺放供品,懸掛族譜,父親忙活著做一種類似於鞭子的東西,上頭是彩色紙條,鞭杆是稻穀杆或者蘆葦,我們叫它“吊對兒”,是晚上我們去祖墳請神帶的。我忙活貼裡裡外外的春聯。春聯一直是父親自己寫的。別人也有求父親去寫春聯的,當然,買副春聯用不了幾個錢,就很多人家自己到集市上買來,有嵌金邊的,很好看。可是,父親總覺得自己寫更有些年味。兒子也說,有個性。妻子就和嫂子忙活擇菜洗菜,做生意的哥哥還是希望上午有人給他送欠款來,所以,不到中午是不回來的。上大學的侄女正在加倍學習,準備考研究。

天氣很冷,母親做的糨湖抹在門上不久就凍了,所以要馬上貼才行,有些小聯必須用手按住,避免風颳走,並且用手的溫度把糨湖融化,才能貼住。等春聯貼完,雙手已經凍得有些麻木,並且染上了不少紅色。

中午的這頓飯是我們這裡最重要的,家裡好吃的幾乎儘可能地上來,當然也要開一瓶最好的酒了。說白了,平時電話交流的增多,也就減少了不少話題,一家人實在,也沒有什麼太多的祝福的話。吃完了,大哥在西間呼呼大睡,發出很大的鼾聲,父母已有些疲倦,在炕頭上躺下休息,兩個媳婦在地下刷碗後,剁餡包餃子,我也可以輕鬆輕鬆了。一般是帶上兒子侄女,帶上鞭炮,到河面上踩雪熘冰。下游不遠處,就是這個半島上最大的水庫了,望過去,真有“千裡冰封”的氣魄,只是耀眼的陽光使得我們很不容易睜開眼睛。

春節晚會越來越沒有味道了,於是,沒有看完,我們就分頭睡下了。

大年初一早晨,手機短信就開始光顧了。也有拜年的電話。有些簡訊編寫的真是不錯,於是,立刻原樣給另一個好朋友發過去。這天上午,原則是不出村的,本家族的長輩那裡都要走一走看一看,磕頭也仍然是少不了的。大爺大媽們真的老了許多,可是,八十多歲身體硬朗的樣子真叫人羨慕。遠在上海的一個大哥一家三口也回來了,城裡人是坐不住土炕的,於是炕上放了很多馬紮子,說來也是段趣聞。每天能夠盤腿坐在炕上的我,回來以後,腳踝骨上必然要腫起一些,然後,褪掉一層皮。

家裡有件事情,我必須制止,可是,又不能公開說,怕傷害母親。於是,約上父親,一早散步到河邊,跟父親講了,父親才決定採納我們的意見。當時,心裡感到很放鬆,初升的太陽紅的可愛,火紅的朝陽撒在冰河上,很美。回來的路上,村頭土地廟上也貼上了對聯,燒上了香火。這是我見過的最小的廟——高不過半米,寬也七八十釐米的樣子,整個是大理石做的。裡邊是一塊袖珍石碑,刻著村裡的幾個姓氏。旁邊榆樹上掛著一條長長的塑料薄膜,父親說,這是他掛的,是他老人家的風向儀。我忍不住想笑。真是老頑童啊。

村裡有許多人已經作古,於是,留下很多空舊的房子。這些房子留給我。很多的故事。人世變遷,一年又一年,我家的老房子早晚也會是這個樣子嗎?想起來就有些傷感。

初二一早,就有許多來拜年的,包括父親的學生。可是,父親一早就出去了,直到中午十二點了,才終於回來,身後拖著一捆柴禾。“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初三,兩個姐姐姐夫外甥都要來,我對老婆說,你是跟我到舅舅家做客呢,還是在家下廚?老婆最後還是決定跟我做客去。的確,這些天她夠累的了。再說年前兩個姐姐家我們都去過,並且,也送去了年貨和新衣服。經母親同意,我們出發了。兩年沒有來舅舅家了,六十七歲的舅舅還是沒有停止田間的勞作。

我帶妻子在村子裡走了一圈兒,叫他們見識一下我童年經常光顧的地方。村裡有一口井,很奇怪,夏天再多的雨水,也是乾枯的,可是,到了冬天,再旱,井水也是滿滿的!遠遠的,我們就看見井水升騰起的熱氣。的確,井水還是滿滿的,伸手就可以滌取,可是,從四周沒有留下腳印兒的雪地上可以看出,現在人們再不用來提水吃了,因為家家有了自己的水井。

姥姥的舊房子不見了,那兩棵粗大的香椿樹也沒有了,甚至我沒有找到姥姥家的影子,更不用說我捉蛐蛐的菜園子了。童年的時候,姥姥家是我最喜歡光顧的了,姥姥總是能做出我喜歡吃的東西,特別是她用各種菜蔬包的包子,真香啊。如今姥姥已經作古有十五年了,八十八歲的高壽。遺憾的是我那時候還在上學,她沒有吃到一口我買的東西。

小時侯的夥伴也沒有遇到一個,我們都長大了,遠走他鄉了。即使遇到,有幾個能認出我這個當年在姥姥村裡調皮的出名的外甥呢?那棵空心古槐樹的影子也找不到了,那可是我們捉迷藏最好的地方,有膽量的我經常不是鑽到它的空心裡,就是爬上它的樹冠裡。記得一次我慶幸自己沒有被找到之餘,竟然在樹心裡睡著了,害的舅舅一家到處找我不成,還跑道河西我家去找,真把全家認嚇壞了。甚至有人懷疑我被河水沖走了。最後,還是我自己醒來,回了家。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舅舅雖然沒有上過什麼學,但是是一個比較明事理的人。於是,包括我們兄弟和村裡許多人,都喜歡叫舅舅就某些家務事給說道說道。可惜的是,舅舅不知道為什麼得罪了村裡什麼人,趁舅舅不在的時候,把他烤的蔬菜大棚給燒了。損失了不少錢,最可惜的是馬上可上市的黃瓜!舅舅沒有傷心的樣子,反而說,這樣我可以休息休息出去打打撲克了。這之前,舅舅的大兒子因為在大棚裡邊一氧化碳中毒,離開了舅舅。

大姨家的三姐兩口子也來了,果然,她的女兒沒有回家過年。我多次警告他們她可能在廣東做傳銷,不叫他們寄錢過去。可是,他們還是陸續寄去了九千元。可憐天下父母心啊。大表姐沒有來,說是心情不好。原來,剛剛結婚的兒子又離婚了。花費了老兩口的所有積蓄。在南京的表弟沒有回來,只是給舅舅寄來幾百元錢和剛出生的女兒的照片。舅舅很知足。

中午飯吃過後,我們就從舅舅家乘車返回了。

我醉了,好象在路上睡了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