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六道修真聊天群最新章節列表 > 050 少林法空講佛門(科普篇之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050 少林法空講佛門(科普篇之一)

PS:所有的科普篇可選擇性閱讀,跳閱不影響全文劇情走向,請讀者知悉。

…………

雖然諸葛青雲和法空都有能力在鞋子落地的那一刻做出手腳來,他們兩人終究還是選擇了尊重秦書書的意見,任由著拖鞋掉落在地隨機指向的那個人。

透過使用最為公平公正的扔鞋方式,決出了第一名講師的人選——法空高僧!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諸葛青雲臉色發青氣哼哼地坐在了一邊,法空和尚則滿面含春地站在了黑板前面。

這是他第一次站上講臺的位置,同樣也是第一次為人師表。

法空看向臺下的秦書書時,有一種叫做責任與義務的情緒在他心底蔓延著,並發誓一定要將秦書書培養成超越自己的佛門高僧。

因為在他看來,秦書書確實是有這個潛力的!

“方才小僧講過佛家五戒,這五戒本就是佛家的精要之處,受持五戒,現世可以免除苦惱、恐怖,可以獲得身心的自由、平安、和諧、快樂,將來可以免墮三塗惡道,得人天果報,乃至成佛。”

法空和尚上臺之後完全沒有客套的開場白,第一時間便開始講起了乾貨,絕對是硬邦邦沒有任何水分的乾貨!

不知道是有意無意,法空在講第一段話的時候,便已經對秦書書展開了誘惑。

比如受持五戒免墮三塗惡道,得人天果報,乃至成佛。

這意思分明就是學習五戒後不入畜生道,餓鬼道和地獄道,最差也能繼續當人,甚至是成佛!

課程還沒開始正式講,一個巨大的餡兒餅便已經拋了出來,由此可見法空忽悠人的本事也絕對不弱的!

“佛家五戒,第一戒,戒殺生,不分大小。盡滾水,莫傾地,免蟲命拋。”

“第二戒,受真正,切勿偷盜,想損人而利己,如偷同條。”

“第三戒,戒淫念,莫貪美貌,耗元神,傷性靈,地獄難逃。”

“第四戒,戒妄語,虛浮不要,言忠信,行篤謹,老老實,至誠道。”

“第五戒,戒酒肉,厚味除了。酒亂性,發無明亂氣躁,穿腸毒藥早戒好。生靈肉,不可吞,冤孽難消,吃四兩,還半斤,他還嫌少。殺一命,還一命,無情可饒。修心人,粗布衣,素食飽,清和味,神氣飄瀟灑自在多逍遙。”

講到此處時,法空略微有些歉然地望向秦書書。

“秦施主,如果你有聽不懂的地方直接跟小僧說。小僧儘可能的翻譯成比較好理解的話語解釋給你聽。”

秦書書無所謂地擺了擺手。

“你這樣講話,我聽起來很好理解,完全沒有任何問題。大師,您繼續吧。”

自己一個堂堂哲學系大學生會聽不懂?開什麼蛇皮玩笑!

當然了,如果法空講的真的讓人聽不懂,那就不懂好了,他秦書書還沒想過要做到四大皆空的地步,又不是沒有其他的好選擇,完全犯不上。

“持戒清淨者能獲得十種利益:一是滿足一切智,二是如佛所學而學,三是智者不毀,四是不退誓願,五是安住於行,六是棄捨生死,七是慕樂涅藥,八是得無纏心,九是得勝三昧,十是不乏信財。”

“此外,如果我們不殺生而護生,自然能獲得健康長壽。不偷盜而佈施,自然能發財享受富貴。不邪淫而尊重他人的名節,自然家庭和諧美滿。不妄語而讚歎他人,自然能獲得善名美譽。不喝酒而遠離毒品的誘惑,自然身體健康,智慧清明。”

“所以,受持五戒,現世可以免除苦惱、恐怖,可以獲得身心的自由、平安、和諧、快樂。將來可以免墮三塗惡道,得人天果報,乃至成佛。受持五戒,如同在福田裡播了種,縱使不求,自然有許多利益加身,自然享有無盡的功德善果。”

“即便秦施主現在不入佛門,作為居士在家裡修行,也是需要持五戒的,這對你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小僧學佛修行曾經經歷過三個階段,第一出離心,第二菩提心,第三空性。在前兩個階段,所有的佛門教派是沒有區別的,沒有一個教派會排斥菩提心、出離心。只有進入最後一個階段——修空性的時候,才有所不同,各個教派的方法都不完全一樣。”

“第一個階段為建立出離心。出離心培養好以後,就可以依靠出離心斷除對世間的貪慾心。沒有出離心,我們就永遠不能從輪迴中跳出去。在沒有出離心的基礎上所做的一切,不論修行、唸佛也好,做其他的功德也罷,都變成了世間法。”

“生起出離心的修法是四外前行。具體包括:人身難得、壽命無常、輪迴過患與因果不虛。如果能夠修好,就可以培養正確的出離心。”

“第二個階段為要有大乘佛教的菩提心。如果沒有菩提心,一切的修行都成了小乘的法。培養菩提心需進行五內加行的修法,具體包括:皈依、金剛薩埵修法、供曼茶羅等一系列修法。”

“因為前行所修的出離心和菩提心,是解脫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像農民種莊稼,如果在種子、土壤、水分等條件當中缺少了一兩個,就無法獲得收成。或者像電腦,如果其系統程式被刪除了一兩個,就不能正常執行一樣。”

“如果缺少了出離心和菩提心,佛果絕不會從天而降,沒有就沒有過。同樣,如果沒有修前行,出離心和菩提心也不會自然而然地生起。”

“第三個階段便是要證悟空性。怔悟空即自顯非常重要,因為一般想到空性或是講到空性這個字,會以為是空無一物、什麼都沒有。”

“觀空絕對不是觀無、觀什麼都沒有。若想到空無一物的境界就是在培養斷滅見。心當然是空性的,不過心的空性是展現的能力,是永無止盡、變化去窮的展現能力。”

“因此,我們覺醒的時候,空性完全顯露出來,並不是變成白痴,而是智慧無限。佛陀不是白痴,佛陀如實看待一切,能夠成就無限佛事,利益一切眾生。佛陀具足一切功德,是因為空即自顯。”

這時秦書書禁不住自己內心的疑惑問道。

“請問法空大師,如果空即自顯,也就是即使怔悟空性,空性還是繼續展現,那空性會不會以煩惱痛苦的樣子繼續呈現,跟現在沒有怔悟的時候是一樣的?”

法空微微一笑搖了搖頭,給出了否定的答桉。

“不會。一旦如實證悟展現的本性,證悟展現是空性的自顯,展現就自解脫了,不會引起執著。因此第四個證悟是——自顯即自解脫。如果證悟了念頭的本性,念頭升起的同時就已經解脫了,不會帶來進一步的執著。”

“雖然心性是恆常不變的,但是因為無始劫以來累積的習氣,禪觀經驗始會變動的。有時候,即使沒有怔悟空性,也會覺得自己了證空性。有時候即使一切如意順遂,也會覺得這只香坐得很遭、毫無意義。此外,我也會常常期待或擔心禪觀境界有無進步。往往希望這之香坐得很好,出現美妙高超得覺受,也害怕這之香坐得很遭。”

“期待和恐懼與禪觀無關,因為觀心的時候並沒有要創造什麼新境界,只要儘量如實關照本來的狀態,因此關照時,不需要擔憂會出現什麼覺受。”

不得不說,法空確實是一位了不得的高僧,至少在研習佛法上異常的精進,所講述出來的理解遠超秦書書的意料之內,不由得讓他多了幾分嚴肅與恭謹,少了一絲戲謔與輕怠。

感受到了秦書書身上的變化,法空欣慰之意更濃,輕輕的打了個佛號。

“阿彌陀佛。無根之木難以繁榮,這第一課便從佛法入門為施主講起吧。”

相較於法空,一旁的諸葛青雲正滿臉不爽的嚼著茶葉,發出極為不雅的聲音來,同時口中哼哼唧唧的不知在都囔著什麼,並時不時的看看表,希望他這一趟課能夠早些結束,免得把秦書書這傢伙再給洗腦了,那儒家丟人可就丟大了!

“關於人類來源問題,釋教有過具體回答,比如一些佛經記載,地球最早人類來自色界第六天光音天,他們飛空而來。”

“釋教認為,眾生分為四種形狀,胎生,化生,溼生,卵生,人類歸於胎生。那麼,入胎需求具有哪些緣由?在釋教經論中,也有相應回答。”

“生命是無盡的連續,咱們從出世到逝世的這段人生旅程,僅僅生命連續過程中的一個環節、一個片段。那麼,生命又是怎麼轉遞的呢?怎麼從曩昔轉到今生、又從今生抵達來生?釋教告知咱們,有情生命的連續大體要閱歷四個階段,即:生有、本有、死有、中有。”

“生有,不是指咱們從母胎落地時的出世,而是生命開始投胎的片刻。當男女以愛染心**,中陰身便在精卵結合時介入,構成一期生命開始的開端。至此完畢了中陰身的生計,釋教稱之為生有。”

“當然,人只是六道之中其中一種物種。除了人間道以外,還有天神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與地獄道,每一道中都生存著億萬生靈。”

“在整個六道裡面。人間道的情況最為複雜,被稱世人為滾滾紅塵。想要在滾滾紅塵裡面超脫出來,很多人會選擇對宗教的信仰。”

“宗教一詞,包含著人與神靈的交往或對神靈崇拜的意思。談到宗教,難免使人想神。然而,作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卻不與神發生關係,假如說,宗教必然要建立對神的信仰,那麼在這個意義上,佛教就不能稱為宗教。”

“正如小僧所說,宗教普遍存在對神的崇拜。而對神的認識不同,於是產生了多神教、二神教、一神教的信仰。”

“多神教,是信仰宇宙中存在眾多的神。他們各自統治著宇宙的一部分,如主宰風雨雷電氣候的神,森林江河海洋的神,戰爭疾病死亡冥界的神等。如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以及華夏道教都是多神的信仰。“”

多神教所信奉的神,多數是人形的神,這種人神同形主義是出現在較高文化的社會中。在希臘,神和人形貌相同,且也有人的慾望和人的劣性,乃至與人戀愛,爭風吃醋。”

“二神教,以為宇宙主要由兩大神在控制著,即慈悲的善神與兇狠的惡神。善神專用善良、溫和、可愛的精靈為其助手,從事救濟苦難,施人恩惠的事。惡神手下則是殘酷、暴戾的精靈,專做害人之事。“”

“世界很多宗教,都有二神教的特徵。如古埃及,善神為奧息里斯,惡神為沙特。古印度,有晝間之神因陀羅與夜間及邪惡之神葦陀羅。馬達加西加,善神為佔和爾,惡神為尼殃。”

“在宗教中,被認為是高階宗教而又信仰人數最多的,要算一神教了。一神教都建立一個宇宙的主宰,如猶太教、基督教的耶和華,尹斯蘭教的真主,印度婆羅門教的大梵天,這宇宙中唯一主宰的神,是全知全能又永恆存在的,它創造了世界萬物,決定人間禍福。”

“同是宗教的佛教卻否定主宰神的存在,與有神教相比,佛教不妨稱為無神教。佛教是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悟道,親證宇宙人生真相,發現宇宙間的萬物萬事並非有一個主宰神在決定著,它們都是沿著因緣因果的規律,興衰成敗。”

“佛教根本教義的三法印中,諸法無我就是在因緣因果這一思想上提出的。我從宇宙而言一是指具有永恆、主宰世界的神,就個體生命而說,是指生命中永恆、主宰的靈魂。通常宗教都承認主宰的神,主宰的靈魂。”

“而佛教從因緣因果看世界,卻不見永恆或主宰的神或靈魂,因而提出諸法無我,無我,正是佛教與其它宗教的根本區別所在。”

秦書書對於法空的學識淵博歎為觀止。

一個出家人,一個和尚居然能夠說出這麼多其他教派的名字,而且還能夠對其他教派進行理性的分析,這絕對不是那些老和尚們能夠做得到的。

換句話而言,站在他面前的法空和尚,絕對稱得上是少林之中的異類,不然怎麼會把這麼多的精力用於放眼世界呢?

很多佛門的高僧一輩子都在參悟佛法,對於分神研究其他教派的行為本就是不屑的,或者認為是誤入歧途。

法空和尚則是完全不一樣,看他言語之間頗有些兼併天下之意。

秦書書對於法空所講述的話語,再次質疑道。

“正如法空大師剛才所提到的六道,而且佛教的許多經論中,不也有神的記載嗎?如六道中的鬼道,是承認鬼神的存在。三界諸天是承認天神的存在。既然如此,佛教怎麼可能稱為無神教呢?”

法空似乎已經準備好了回答秦書書的問題,頗具風範的為其解惑道。

“佛教並不否認在人道之外,冥冥之中還有鬼神道的存在,但佛教所說的鬼神與其它宗教的神不同,佛教認為鬼神只是有情中的一種型別,它並不具有永恆、主宰的意義。”

“佛教所說的無神也不同於唯物論的無神。唯物論的無神是屬於斷滅論,它們不相信在人道之外還有鬼神道的存在,也不認為人死了,有情生命還能繼續延續。佛教雖然否認永恆、主宰的神或靈魂,但宇宙人生卻在因果規律的支配下,不斷不常,相似相續。”

不怕和尚唸經書,就怕和尚學文化!

秦書書算是看明白了,他和法空之間還真是有所共性。

秦書書本是哲學系的高材生,對於哲學方面體悟深刻,而且他的課外興趣極為廣泛,佛,道,儒三家的理論都會進行學習,各種正傳野史也是讀的非常龐雜。

反觀法空和尚呢?

這和尚本身在少林裡面應該是飽讀各種經書,可他除了讀經書以外,還學科學文化知識,還學世界各地宗教信仰,簡直肚子裡面就是一個雜貨鋪!

難怪他和諸葛青雲兩個人辯論起來便沒完沒了,感情這兩個哥們兒肚子裡面都挺有貨呀!

現在如此一比較,他好像反倒是落了下乘!

不過也好,誰讓他現在當的是學生呢?

只要能把本事學到手,比什麼都重要。

雖然在自己的芥子袋裡面裝有易筋經、洗髓經還有浩然正氣訣這三本書,終究自學還是不如老師手把手的教學的快呀!

“宗教之所以都崇拜神,主要是因為神對世界或人類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如各大宗教都以神創造世界,如基督教以上帝耶和華在六天中創造了天地、萬物、人類。尹斯蘭教以真主安拉在六天內創造了天地,又用兩天時間將天分為七層。印度婆羅門教以大梵天生天地萬物,他們認為萬物從梵天而產生,依梵天而存在,毀滅時又還梵天。錫克教也認為有一個絕對的神創造世界。”

“神又主宰世界成壞與人間禍福。從多神教到一神教普遍都認為神對世界、對人類具有主宰的能力。在多神教中由眾多的神主宰著世界萬物,如風有風神,火有火神,太陽有太陽神,愛情有愛神,各司其職。”

“到一神教則建立一個全知全能的神主宰人間禍福。如基督教之上帝創造了人類,因發現人類太可惡,一氣之下來一場洪水滅絕人類,他覺得挪亞一家很善良,因而就留下挪亞一家。”

“埃及法老與上帝選民以色列人過意不去,上帝一怒之下在埃及降了十大天災,使得法老不得不屈服。所羅門王英明治國,上帝對它很讚賞,於是賜給他聰明智慧、富足、尊榮。《聖經》中這類例子實在是舉不勝舉。”

“同樣的,尹斯蘭教的真主安拉也具有同樣能力。《古蘭經》說安拉是治理萬物的主,對天地人類具有無上的權威。又說,安拉啊,大權在握的主!你能把權柄向你願意者交付,你能把權柄從你願意者手中奪除,你能讓你願意者尊貴榮耀,你能使你的願意者卑賤屈辱,福利全由你經手掌握。你確實全能於萬事萬物。還說,安拉能讓人窘困,能使人富裕。這都說明了人的命運是掌握在神手中,由神決定的。”

這一刻,秦書書覺得法空是個假和尚。

因為他從來沒有見過哪家和尚講《聖經》,還特麼講《古蘭經》!

而且看法空和尚的意思,他所知道的其他神教經書遠遠不止侷限於此,搞不好剛才所說的根本就是牛刀小試!

秦書書真的很難理解,像法空和尚這樣的異類,少林寺是怎麼允許他活到現在的?而沒有把他放到18銅人大陣裡面將其活活捶死。

就差今天講了這麼多其他神教的知識,就是佛祖聽到也會氣的七竅生煙吧!?

法空再扯了一圈之後,終於迴歸到了佛法的講述之中。

“佛教不承認世界有主宰神的存在,那麼世界的成壞,人間禍福是取決於什麼呢?佛教講因緣因果。《佛經》中說,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滅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又曰,未嘗有一法,不從因緣生。因緣即條件,因是親的條件,特殊條件。緣是疏的條件,一般條件。由因緣和合而產生世間萬物,是緣聚而生。由因緣離散導致事物的衰敗,是緣散而滅。”

“貫穿著因緣因果的核心便是業力。業,是人類的行為,從倫理的意義上看可以分為善的、惡的,及無記的三個型別。業又有共業及不共業,由人類共同的行為決定人類共同生存環境的好壞。由個人行為決定個人人生禍福的命運。”

“佛教以為世界的興衰,人生的禍福,主要由業力決定,除業力外,並沒有什麼外在的神能主宰人類的命運。

“神教以神定人的禍福。業力說則以人的善惡業決定禍福。神教以神創人,天生存在差別,如分上帝選民與非上帝選民。再生族非再生族,業力說則以人人平等,只是因為業力不同,才有人生的差別。神教以一期生命終了,上生天國或永下地獄。業力說則以生命是生生不已,上天下地都只是過程而非結局。”

“神教以神主宰世界,人間禍福都由神決定的,這是明顯的他力思想。既然人世間一切都由他力決定的,那麼人類想得到拯救,也依賴他力。這種他力的宗教,主要圍繞著神對人的救贖,以及人對神的信仰而展開。”

“就如基督教來看,基督教講上帝愛世人。而《聖經》的中心思想是基督的救贖。《舊約》是救贖的預言、許諾。《福音書》是救贖的許諾應驗在耶酥基督身上。《使徒行傳》與使徒書信是闡明救恩藉聖靈引導遍及天下。《啟示錄》則是預言基督完成救贖大業後必將再來,使人類進入一個新天新地。配合基督救贖便是人類對基督的信仰。”

秦書書:?(????)??????

法空和尚有毒啊!

怎麼感覺他在聊其他教派的時候,眼睛裡面放出的光彩都不一樣呢!?

他到底掌握了多少除了佛門以外的書籍啊!

教授他佛法的師傅,不知道現在是住在icu裡面,還是已然圓寂迴歸佛祖懷抱?

就衝他現在這般光明磊落,正大光明地頂個禿瓢侃侃而談《聖經》什麼勞什子教義,這場面就非常的詭異有沒有!?

秦書書偷偷摸摸的將手機摸了出來,隨後開啟了錄製功能。

這段影片錄下來之後,一定能夠在未來成為要挾法空的一大有力武器。

只要將來法空對自己產生了什麼不好的想法,再拿什麼金剛法相來嚇唬他,他就將影片進行剪輯,然後發到少林寺裡面,到時候看看少林該如何處置他?

“呵呵呵……”

法空正講在興頭上,看到秦書書將手機偷偷的拿出來錄影,還以為是他打算錄下來後在課後進行複習,心中更是美不勝收,連連感慨著科技的進步對人們生活創造出來的便利。

回想他曾經學佛法時,能夠使用筆進行記錄就已經不錯了,一般都得是靠腦子進行記憶。

現在的科技騰飛,對於人們的幫助多大呀!

有了科技的輔助之後,再加上秦施主勤奮努力一點,那麼加入佛門之期不遠矣!

完全不知道自己已經被算計的法空,依舊在侃侃而談。

“《聖經》中提到,神差他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經定了。又說,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永生。這都說明了因信得救的道理。”

“尹斯蘭教也特別強調信仰。《古蘭經》提出作為教徒應具有的基本原則為六信。即信真主安拉、信安拉的使者、信天使、信天啟的《古蘭經》,信前定,信末日審判、尹斯蘭教以為真主是至仁至慈,但從他對不信者的態度看,卻也不是寬大無邊的。試看《古蘭經》如何說的。”

“信仰真主和使者的人們,在主那裡,是虔誠者,是見證者,他們將有他們的報酬和光明。又說,誰違抗真主和使者,將必受火獄的刑罰,而且永居其中。還說,背離安拉旨意的人們,確實要受嚴厲的桎梏。”

“由此看來安拉的仁慈是局只侷限於對信教者,至於那些不通道者,離經叛道者和不服從真主命令者,都要被打入地獄受煎熬,永不被寬恕。”

“與信相應的是讚美、祈禱、祭祀。在《舊約聖經·詩歌》中,大部分都是讚美和祈禱的詩篇,從詩名就能看出。如晨興之祈禱,求耶和華憐恤允其所祈,求耶和華佑脫於惡人,求耶和華興起禦敵,耶和華之榮耀人之尊貴,稱頌耶和華之公義,其餘詩篇大體如此。同樣,《古蘭經》的每章開首,都是對安拉的讚美。”

秦書書趁著法空不注意的時候,偷偷的撇了撇嘴。

法空和尚現在是踩著其他幾個教派,在宣傳佛教的仁慈啊!

難道佛教就不進行讚美了嗎?

如果不讚美,幹嘛張口閉口的阿彌陀佛或者是我佛慈悲?

呸呸呸,好虛偽!

現在聽法空講解,必須得有辨別的進行聽講,絕對不能全聽全信,自己的主見還是要必須有的,不然還真的會被他給洗腦掉呢!

“祭祀在神教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論是原始宗教,多神教乃至一神教都很重視祭祀。原始宗教中祭祀有祭司專門負責,供神採用犧牲動物甚至是人。印度婆羅門教的三大基本思想中,有祭祀萬能的一項。”

“在舊約聖經中對上帝獻祭的記載很多,如其中《利未記》詳細介紹了祭祀的儀式,祭司的職責,分辯潔與不潔的規定,當然祭品主要是動物。”

“不過《聖經》中也有人作犧牲,獻祭給上帝,如亞伯拉罕要宰自己的兒子獻祭耶和華,耶弗他真的殺了親生女兒給耶和華獻祭。祭祀除了表達人們對神的恭敬,同時也顯示了對神的感恩和酬謝,希望神不要隨便發怒,時常降福給我們。”

“在這一點上,佛教就完全是不同的做法。傷害性命的行為,本身就會製造出業力。靠製造業力來祭祀神靈,那麼神靈絕對是邪靈!”

“佛教以人類命運取決於自身的行為一業力,人想要解脫痛苦,到達幸福的涅槃彼岸,自然要透過自己的努力。佛陀入滅的時候,許多未能悟道的弟子們感到茫然,不知將來如何修道。這時佛陀對阿難說,自依止,法依止。”

“自依止,是說修行解脫都要依賴自己,不能靠任何一個人。法依止,是依法而行,因為我們沒有能力認識真理,也不懂得如何才是解脫之道,這才要依靠法。”

“那什麼是法呢?簡單的說,便是入正道。正見,如實認識宇宙人生的實相。正思惟,用正確觀念去思考一切。正語,真實的語言或有益大眾的語言。正業,正確的思想行為。正精進,正當的努力。正命,正當的謀生方式。**,正確的心態、想法。正定,正確的禪定。八正道說明了人類的解脫,是靠自身的智慧、覺悟、德行,非是外在力量也。”

“佛教中的教主釋迦牟尼,也不同其它宗教的上帝,具有全能乃至可以隨意給人禍福。佛教以釋迦牟尼為本師,本師就是最根本的老師,因為他指示我認識真理,告訴我如何解脫人生的痛苦。”

“佛教也講究信,但信與儒家的信有所不同,僅僅是學佛入門的基礎。學佛是以信為能入,智為能度。解脫煩惱,證得涅槃。是靠自身的覺悟智慧,而不是停留在信仰上就行了。”

“一神教以世界、人類一切都是圍繞神而展開、而存在,自然神比人的地位要重要。因為神是造物主,人是所造物。神是主,人是奴。人間只是暫時的虛幻,天堂才是永久的歸宿。”

“因此,人生的目的應該是透過對神信仰,依照神的旨意行事,最終回到神的身邊。這樣看來,一神教是神本的人生觀。”

“佛教以人的一切都由人自身決定的,自然強調人的重要性,所謂人身難得。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就是由人而成佛,這就體現了人在六道中的優越性,佛經說,諸佛世尊,皆出人間,非由天而得也。佛是人間的覺者,不在天上。天上沒有覺者,有的是神、梵天、上帝、天主們與他的使者。”

“另外,世尊是人,不是天上的上帝,也沒有冒充上帝的兒子與使者,向人類說教。而佛教的經典也與神教經典不同。神教經典如《吠陀》、《新舊約》、《可蘭經》等,都是作為神的啟示而出現。佛教經典,是佛陀智慧海的流露,是人間覺者的教化。”

“又神教以天堂是淨潔的,光明的,喜樂的。而人間卻充滿罪惡,黑暗與痛苦,於是人類自然嚮往天堂,厭惡人世。”

“而佛教以為天上的享樂雖然要比人類好,但只是庸俗的,自私的,陶醉在欲樂定樂中往往不思進取,更不會有尋求真理的想法,一旦福報享盡必然墮落。”

“相反的,人間雖是有苦有樂,然而人類為了改善自身的環境,尋求幸福,會不斷的去探索真理,因此,理智的正覺,解脫的自由,在人間不在天上。正如,人間於天上則為善處。可見佛教是人本主義者。”

“如小僧綜上所述,神教建立主宰的神,把人類的命運、解脫、希望,都建立在神的基礎上。而佛教否定神,並以為人的一切都是人自身的思想及行為造成的。”

“人類痛苦的解脫,是要憑正確的思想及行為,從契合一切法的因果事理中,淨化自己,圓成自己,這也正是佛教的獨特性。”

法空的一席話講完,倒是讓秦書書對於佛教有了全新的體悟和理解,看起來以前的理解還是有所偏差的。

不過也正如他之前心中所想的那般,對於法空所講的也不能全當做真理來學習。

正所謂大道三千,每一個人理解的道都存在著偏差,每一條道又都不一定是錯誤的,只有整理出自己心中那條道才是屬於自己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