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六道修真聊天群最新章節列表 > 052 諸葛青雲講儒家(科普篇)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052 諸葛青雲講儒家(科普篇)

在法空的一堂課過後,秦書書服下了一枚丹藥,同時又被法空好好地梳理了一番頭部脈絡,諸葛青雲也看得出來,秦書書現在的狀態好得不能再好了!

不然他怎麼會一臉銀蕩的表情,在那裡猶自嘿嘿地笑個不停?

要知道,剛才法空給他講的全部都是佛門中的事情,似乎裡面並沒有什麼笑點,而且他的這種笑容是很賤很賤的那種,別說是高僧會唾棄了,就是諸葛青雲現在都很想在他臉上踩上一腳。

“我覺得你狀態現在恢復的差不多了,那麼就由我來給你講解一下儒家吧!”

“哦哦,好的吧。”

秦書書還沒有來得及好好的享受一下課間十分鐘,還有法空那讓人沉醉的按摩手法,就不得不又重新投入到了學習之中。

諸葛青雲長年累月的在學院之中,經常也會指導書院的弟子進行學習,所以對於三尺講臺來講,絲毫沒有陌生感。

當他站在講臺的一瞬間,便如同回到了自己的主場一般,整個人的氣質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神聖且崇高,著實不負嵩陽書院學者之名。

“世間萬物都有來源,同樣沒有什麼思想文化是石頭裡面蹦出來的。它們都是有起源、演變的過程,包括現代的很多思想他也是有起源。”

“華夏文明淵源流長,儒家振興於孔子,卻又不始於孔子。儒家思想豐富。儒家仁、義、禮、智、聖、恕、忠、孝、悌等思想。比照元素論,古人開出過三德、五行、六德等德目。孔孟講的是聖端,董仲舒改為信端。”

“仁愛是孔子思想體系的理論核心。它是孔子社會政治、倫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標準,也反映他的哲學觀點,對後世影響亦甚深遠。仁以處人,有序和諧是孔子思想的原發點,是儒家思想核心之核心。”

“仁體現在教育思想和實踐上是有教無類,春秋時代學在官府,孔子首開私學,弟子不問出身貴賤敏鈍,均可來受教。仁體現在政治上是強調德治,德治的基本精神實質是泛愛眾和博施濟眾。”

“愛人既為仁的實質和基本內容,而此種愛人又是推己及人,由親親而擴大到泛眾。”

“義原指宜,即行為適合於禮。以義作為評判人們的思想、行為的道德原則。如今很多人所講的道義中的道指的是道德,義指的的是義氣。”

“禮是儒家的政治與倫理範疇。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作為華夏封建社會的道德規範和生活準則,對華夏民族精神素質的培養起了重要作用,知書達理,對於一個人的外貌,氣質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智同知,是指人認識論和倫理學的基本範疇。指知道、瞭解、見解、知識、聰明、智慧等。內涵主要涉及知的性質、知的來源、知的內容、知的效果等幾方面。關於知的性質,是一種人的行為規範知識。”

“信指待人處事的誠實不欺,言行一致的態度。為儒家的五常之一。信是賢者必備的品德,凡在言論和行為上做到真實無妄,便能取得他人的信任,正所謂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若是一個無信之人,又豈會胸懷坦蕩?”

“忠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所謂忠人之事,便為此忠。”

“孝悌是仁的基礎,孝不僅限於對父母的贍養,而應著重對父母和長輩的尊重,認為如缺乏孝敬之心,贍養父母也就視同於飼養犬,乃大逆不孝。”

“悌指對兄長的敬愛之情。談儒家必談孔孟,但實際上,儒家源遠流長,早在堯、舜、禹的傳承都講到中道。舜測陰陽之物,鹹順不逆,舜即得中。在孔子會通天道、地道、人道,形成三才之道思想後,開始大談性與天道,以至於象子貢這類高足弟子都覺得自己學問不高,不可得而聞,也就是說他們聽不懂。”

“我們有思孟學派的大能著作有《五行》,按照元素論五行把德性也分為五行,主要闡述德性論的仁、義、禮、智、聖思想,具有數術性質。所謂聖就是指會通天道、人道的本事。"

講到這裡的時候,諸葛青雲眼神中流露出崇拜之意。

儒家近來飛昇的大能所留下的洞府,其中五把鑰匙便是由仁、義、禮、智、聖來進行開啟,顯然必然為思孟學派的高足,甚至是創始人吧?

“關於講解儒家,我實在無需長篇大論。因為你本身就是半個儒家的人,對於儒家自然容易理解。我想跟你講的是,想要以最快速度修習儒家的功法,就要做到以天地立心,以生民立命,以仁、義、禮、智、聖、恕、忠、孝、悌等作為準則來塑造己身。”

“浩然正氣決這部功法從字面上來說,本身便是養君子浩然之正氣於己身的法決。這部法訣的切入點也便是從仁、義、禮、智、聖、恕、忠、孝、悌等觀點上而來。”

“用最粗淺的話語給你解釋,正如同江湖漢子們所練的氣功一樣,摸不見看不著的東西不代表是迷信,在其中或許孕育著神奇的力量。浩然正氣決便是如此,透過你達到不同的心境,配合功法就能夠激發出身體之中潛在的能量。”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透過身體能量的激發,一步一步的引動天地間的靈氣入體。當然,萬丈高樓平地起,前期我們還是要從如何打根基做起。現在,我將用神識傳授你浩然正氣決,你要用心記好了。”

諸葛青雲之所以用神識進行傳功,乃是因為浩然正氣決屬於儒家功法,而且其中很多的領悟是他自己透過長期的實踐認知來的,像這些寶貴的經驗,肯定不能讓其他人聽了去。

至於那個其他人,當然就是指在身邊非常礙眼的法空和尚。

接下來秦書書並在腦海之中聽到了諸葛青雲傳遞給他的訊息。

“首先為你講的是修煉的入門基礎,打坐的要點和功用。打坐又稱盤坐,默坐,無論是佛,道,儒三家,均會採用這種方式進行修煉。”

“釋教中的禪坐、禪定及結跏趺坐有著相同的功能。盤坐又分天然盤、單盤和雙盤,最早由古人的散坐和跪坐演化開展而來。打坐既可養身延壽,又可開慧增智,故古人極為推重。”

“學道之初,要須安坐收心,離境住無所有,不著一物。自入虛無,心乃合道。物有天然事不煩,垂拱無為體自安,體虛無物身自閉,寂寞曠然口無言。“

”夫修煉了身,飲食有則禁口獨坐,口唇相沾,牙齒相對,眼不觀邪色,耳不聽淫聲。洗心滌慮,對境忘境。萬緣音訊,外想不入,內想不出。莫起一念,萬事俱忘。”

“當你在打坐的時候能達到這種境界,就說明你進行的功夫已經成了。在打坐中因為思想和身體各部位都已放鬆,所以極易入靜。也只有進入極靜狀態,讓我們各方面的感官全部降到最低,這樣我們在修習功法的時候才能最快。有句話叫人能空虛無為,非欲於道,道自歸之。正是這個道理。”

諸葛青雲打了一個樣,然後讓秦書書進行效彷。

“來來來,按照我的方式進行打坐。然後體悟我給你講的心法口訣。”

”塞其兌,閉其門。”

"致虛極,守靜篤。”

”虛其心,實其腹。”

”夫定者,出俗之極也,致道之初基,習靜之成功,持安之畢事。”

“坐臥全部動態中心,心如泰山,不雲不搖,把斷四門,眼、耳、口、鼻,不令外景入內。但有絲毫動態懷念,即不名默坐。求道之法,靜為基先,心神已明,與道為一。”

諸葛青雲打坐上姿勢的遵循虎踞龍盤,朱飛玄垂的準則,假如懂些風水的人此刻就明白了,這個跟風水上的最佳形勢是相通的,這樣的姿勢是能夠到達通天接地的意圖。

所謂虎踞龍盤,一般聚氣憤,是左腿盤於右腿之上,此有益於收納青龍氣憤,健旺體魄,修身養性時,行採氣憤類的功法,常選用此盤法,而假如要聚白虎殺氣,則常選用右腿盤於左腿之上,此有益於聚殺氣,如存想火意攻病,或是消除病灶時,常採此盤法。

朱飛玄垂,朱為明堂,打坐前方,最好方位要比背方寬敞,打坐時,光源最好在正前方,如在家中,應該面朝窗或面朝陽臺,背後最好能夠有牆,不可有窗,不要空蕩,假如有光源,顯得背後無靠,這樣不利於聚氣,除非一些特別功法需求,聚收一些特別的氣,否則最傳統的便是按這樣的辦法來進行。

諸葛青雲一邊打坐,一邊用言語來讓秦書書自己進行調整。

“背一定要直,平時人挺胸時,身體其實是曲折的,胸要略含,頭要略低,不要昂頭,依據先賢們的經驗來看,對此的姿勢一般的要求是眼觀鼻,鼻觀心三點成一線。”

“對,就像我一樣,整個姿勢身要保持近一條直線,這是最佳的。按照這樣的姿勢,打坐時就比如以身體與雙腿構成了一個人身構成的風水氣場,假如外部的大環境也有相應的形勢的話,修煉會愈加事半功倍。”

“在打坐的方向上,固定的方向上,要分體質是燥溼,偏燥的適宜朝北,偏溼的適宜側重朝南,又心臟欠安的,適宜面南取氣,腎臟欠安的適宜面西方採氣,肝臟不好的宜側重於面東採氣,肺不好的,適宜側重面西採氣,而脾胃不好的,適宜四個方向上都採氣。”

“假如修煉一段時間後,身體調整較佳,需求加強重視法力與靈性的修煉,此刻挑選方向就要靈敏一些,打坐時,以頭略垂,頭頂正中應該百會穴正對天上北極星的方位來確認方向。”

“在姿勢調整結束後,雙手應該輕輕揮動,手掌要緩慢像的蛇相同擺動,手上能感覺有一種略微發脹的氣感時,雙手平伸,手心向上放在雙膝上,這樣的姿勢就調整結束。整個姿勢,要把握好放鬆、有氣感這兩點。”

眼見著秦書書已經將打坐學得有模有樣,諸葛青已經開始為他進一步講解打坐的其他要領。

“在打坐的時候呼吸有文武兩方面,文則是緩慢吸氣,緩慢呼氣,這對於養生極有幫助,武則是快速短促吸氣呼氣,武氣常見在功夫上使用,如隨同呼氣時發力,能夠在極短的間隔裡迸發極大的力量,如像詠春的寸勁之類的,能夠在短短的幾寸間隔內迸發很強的力量,就歸於使用的一種辦法。”

“雖然呼吸人人都會,但是更好的呼吸是有技巧的,打坐修煉中大多仍是用文氣,只需在一些特別的攻關的情況下才會使用武氣,所以打坐一般打坐的要求是呼吸要求長、緩、慢、久,但又不能憋氣。”

“一般的呼吸的氣是較短的,吸了後呼出來了,打坐要吸得多一些。吸氣時,不能急,儘量不要出聲,其間的要點便是如莊子聽齋裡說的相同,雙耳不外聽,要盡力去聽呼吸,而呼吸又要儘量無聲,重複訓練這個法門,能夠極快速的把注意力在短時間集中起來,長時間修煉這個技巧,會令人吃驚地發現人會變得聰明,遇到工作是看會很透徹,曾經看到就感覺很雜亂的東西,變得有條有理,這是因為這種修煉能不斷地增長人的感知能力的原因,會使人更具有智慧。”

“在剛一開始打坐的時候,你可能會靜不下心來。想要讓你把萬念放下,什麼也不想,這確實是很困難的。”

“浩然正氣決中有一法可以靜心。在閉上雙眼之後,腦海中可以想象出一些泡泡來,假如想法會生現,便是水不靜,持續更靜,讓它自生自滅,如水中的泡泡發生又天然滅掉。這個需求一些心境來配合,要修煉好這個法門,平時最很多調查天然界的天然呈現天然消失,當全部都明了是天然時,想法呈現了隨之它也會消失,只需不去追想,不去羈絆這些想法,慢慢就會靜下來。”

“我剛才講的入定法門,你聽的怎麼樣?”

“秦書書?你是睡著了,還是入定了!?”

諸葛青雲的神識沒有得到任何的回應,他忽然感覺到面前的秦書書似是一潭靜水,已然完全進入了入定之中,他後面的話語再沒有被秦書書聽進去分毫!

在這一刻,無論是諸葛青雲還是法空,全都霍然站起身來,看向秦書書的眼神中完全被震撼之色所充斥!

“一息入定,神遊於外,若非親見,實難相信!我佛慈悲!我必將他收入佛門之中,阿彌陀佛!”

“奇才……奇才啊!小和尚,沒有我諸葛青雲同意,想瞎了你那顆心!”

能夠被儒家和少林中最為傑出的兩大年輕才俊共同驚為天人的秦書書,第一次,入定了!

【作者題外話】:PS:所有的科普篇可選擇性閱讀,跳閱不影響全文劇情走向,請讀者知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