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五代十國一儒生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七章 以攻代守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七章 以攻代守

“要知這甘州回鶻可汗非是尋常人等。”蕭公敬說道:“回鶻大多逐水草而居,便如西州回鶻一般。這便會有弱點,即其騎軍雖是勇猛善戰,卻不善攻城且後勤不足,是以西州回鶻來犯大多劫掠一番過不上幾天便自行折返。”

這一點秦風是贊同的,這不僅是回鶻的特點,同時也是絕大多數遊牧民族的特點。

“然甘州回鶻卻與西州回鶻不同。”蕭公敬繼續說道:“這甘州回鶻可汗名曰藥羅葛仁美,其人自小便崇尚中原文化,是以在奪取甘州後便決定不再似其它回鶻般遷徒,而是選擇在甘州定居。這甘州可是漢人經營多年的城池,藥羅葛仁美據守甘州之後苦心經營,此時其手中之軍不只有擅長野戰的五萬回鶻騎軍,還有四萬擅長攻城同時也知道如何攻城的漢人步軍。且甘州米糧之產出足以彌補回鶻後勤之不足,誠為取兩者之長也。以我等五萬步軍及不足五千的騎軍,如何能應對甘州回鶻近十萬的虎狼之師?這還不計西州回鶻三萬騎軍!”

聽到這裡秦風就不由倒抽了一口涼氣,這兵力對比也太大了點,簡單的算一下,就是回鶻一共有八萬精銳騎兵,另加四萬漢人步軍,一共十二萬人。而敦煌國卻只有五萬步軍再加五千騎軍總共還不足六萬……而且這六萬人還要分守兩城。

“我軍訓練如何?”秦風問道。

蕭公敬聞言不由苦笑了一聲:“正如秦大人朝常所言,由於長年議和導致軍資及人心不和,致我軍士氣低落訓練不足,若是守城尚可一用,出城迎戰……在回鶻騎軍的衝擊下絕無幸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蕭公敬的話秦風是聽進去了,簡單的說,就是這甘州回鶻可汗藥羅……葛仁美,名字有點長,秦風一時還記不清。這可汗倒是厲害,將回鶻與中原也就是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的特長集在一起建立一支軍隊……能不能成功是另外一回事,但不得不承認的一點是這想法很有新意。

遊牧民族的特點就是武力強悍但文化卻十分貧乏,這主要是由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生活習慣決定的,這種艱苦生活決定了他們從小就得學習騎馬射箭隨時面對有可能到來的敵人。在文明方面,卻因為經常遷徒而得不到經驗積累,所以發展到現在有許多遊牧民族甚至連文字都沒有。

但農耕民族卻恰恰相反,長期的定居和種植生活,需要他們不斷的探索天氣、研究時節,以及各種作物的生長規律,也需要他們將總結出來的經驗和知識傳承下去。初時這種傳承還是以父傳子、子傳孫的口授方式,出現文字後就用文字紀錄下來傳承得更久、更廣,為了更方便文字記載,接著就有了造紙術、印刷術等,時間一久就發展成足以傲視全球的中華文明。

在軍事方面,就因為農耕文明幾千年來都是定居……定居就要守住自己的居所,於是就高築牆,於是農耕文化國家的戰爭,大多都是圍繞著守城與攻城這兩個主題,於是就擅長守城與攻城。

藥羅葛仁美可汗能否成功的將這兩種文化的優點合為一國呢?

秦風從一開始就不認為這種事會發生,一方面是因為他很清楚歷史上統一中原的是宋太祖趙匡胤而不是那什麼藥羅葛仁美。

另一方面,秦風也很清楚,藥羅葛仁美這樣的做法最終不是集兩家之長,而是會讓回鶻被中原給同化了。

原因很簡單,中原的農耕文明要比回鶻文明先進得多。

有句話叫“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向更先進的文明學習是人的天性,沒有幾個人還會願意學習原始人一樣茹毛飲血吧(幾個神精病或是行為藝術的特例除外),於是回鶻人自然而然的就學漢字、講漢語、著漢服並與漢人通婚……時間一長就分不清哪些是回鶻人哪些是漢人了,總之都是中華民族就錯不了。

這種情況在宋朝尤為明顯,入侵宋朝的先後有遼、金、蒙古,蒙古甚至還把宋給滅了建立了元。

這些外族雖然在軍事上把宋給打得一塌糊塗,但在文化上卻可以說是無一例外的被宋給打敗了。有些外族皇帝甚至已經意識到這種被同化的危險,於是以殺頭降罪等手段來阻止漢化,但就算是這樣也阻擋不住被同化的潮流。

這就是文明程度差距太大的結果,遼、金、蒙古在當時還是奴隸社會,還處在“以草一綠一黃”來紀年的原始狀態,以如此低階的文明入侵高度發達的宋朝文明,那不被同化才是怪事了。

所以網上流傳著一句話,叫“崖山之後無中國”,也就是在崖山海戰蒙古消滅了南宋的最後一個皇帝後,中國實際上就不存在了,中華文明在這時候就出現斷層了。

這話表面上聽起來是很有道理,但實際上說這話的人卻沒有明白,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文明是否延續跟南宋最後一個皇帝死了還是活著沒有實質的聯絡,因為文明從來都不屬於任何一個人,不能因為某個人的生死就延續或是中斷。甚至在搞清楚誰同化誰之後,很容易就明白這時恰恰是在中原的蒙古文明走向消亡的開始。

題外話少說,眾人見秦風沉默不語,都道是秦風也為這個甘州回鶻的問題犯難,於是氣氛再次變得壓抑起來,這時就連一直抱著“超級樂觀”態度的宰相劉籍也不知道該怎麼應對。

“愛卿,秦愛卿……”

“唔!”秦風從沉思中醒了過來,趕忙拱手應道:“皇上!”

“正如蕭愛卿所說,甘州回鶻如此強悍,我等又該如何應對?”曹議金這時是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宰相只知道什麼都不顧的選擇打,樞密使雖是知道情況卻因為實力對比太大覺得毫無勝算。那麼,現在就看你這個秦風還怎麼實行“先戰後和”的戰略了。

正當所有人都以為秦風會尋找一個藉口糊弄過去時,卻聽秦風說道:“皇上,微臣以為要小勝甘州回鶻並非難事!”

這話著實讓所有人都吃了一驚,這其中尤其要屬蕭公敬,要知道他之前就認定這秦風並不是不懂的書呆子,現在會說出這話……要麼就是自己判斷錯了,要麼就是秦風真有破解之法。

當然,站在蕭公敬的角度上,還是希望秦風真有破解之法。

曹議金一愣之後就不由大喜,說道:“愛卿請講,如何應對?”

“首先便是甘州擅長攻城的漢人步軍。”秦風朝蕭公敬拱了拱手道:“敢問蕭大人,這漢人步軍由何人統帥,此人是漢人亦或是回鶻人?”

蕭公敬手裡倒的確是掌握了不少情報,畢竟事關敦煌的生死他這個國防部長也不敢大意,於是想也不想就回答道:“漢人步軍由特健地斤統帥,自是回鶻人!”

其實秦風早就料到這一點,但他卻有意繼續問道:“蕭大人何言‘自是回鶻人’?”

“回鶻乃蠻夷,對百姓殘暴苛刻。”蕭公敬回答:“是以大多漢人身在曹營心在漢,若是由漢人統領,那多半便是帶著部屬投奔我等來了。”

回鶻還是奴隸制度嘛,所以根本就不拿漢人百姓當人看,殘暴苛刻是必然的。

“如此!”秦風說:“此步軍攻城時還肯盡心盡力否?”

“我也想過此點。”蕭公敬皺著眉頭說:“但回鶻人也有對策,那便是出戰之前便控制漢人軍士家人,一旦有不臣之心或是稍有懈怠,便是滿門抄斬。漢步軍為家人性命,不得不全力攻城!”

這卻是老把戲了,秦風當然也想到,於是不慌不忙的回答道:“若是甘州人心不穩出了亂子,蕭大人以為步軍還能全力攻城否?”

“秦大人的意思是……”蕭公敬有些不解,但卻聽出了點苗頭也看到了點希望。

秦風朝曹議金拜道:“臣以為回鶻歷來輕視敦煌國,而此次又旨在一戰而勝,是以必會精銳盡出力圖速戰速決!”

“嗯!”曹議金點了點頭表示贊同。

回鶻輕敵是肯定的,議和都議了這麼多年了,想讓他們不輕敵都難。只不過現在的敦煌國事實就是只病貓而已。

那對於回鶻來說,在兵力對比差別這麼大的情況下,自然也會希望精銳盡出速戰速決。

蕭公敬也同意這個觀點,只不過他想的是另一方面……甘州城內的百姓在回鶻的血膽壓迫下早已是暗潮洶湧,這也要求回鶻要速戰速決,否則誰知道城內會發生什麼事。

“如此!”見兩人沒有反對,秦風就接著說道:“這便意味著甘州城內空虛,而甘州又有大量的漢人,且微臣斗膽猜測回鶻人並不擅長管理,若是我等派人混入城內煽火點火……試問甘州回鶻軍尤其是步軍又如何能安心作戰?!”

“著啊!”

“妙計!”

……

幾個人不約而同的叫著,一直以來他們只想著如何抵禦回鶻的進攻,卻沒想到以攻代守讓回鶻後院著火。(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