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五代十國一儒生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八章 煽風點火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八章 煽風點火

感謝鐵小豬、卜小瀨、戀之千年同學的打賞。

***********

想了想,曹議金又皺著眉頭問道:“此計雖好,但煽風點火或可影響回鶻軍心,卻又不足以讓回鶻撤軍或是與我議和。”

曹議金在經商上是好手,但明顯在軍事上沒有多少能耐,否則也不會說出這樣的話了。

當然,秦風不會這樣明說……開玩笑,除非秦風嫌命太長了,皇帝也是能取笑的?!

“皇上有所不知!”秦風恭敬的作揖道:“此煽風點火非是煽小風,亦非點小火!”

“愛卿請講。”曹議金道:“這便是如何煽風,又是如何點火?”

“所謂的煽風。”秦風答道:“那便是針對回鶻漢人步軍的家人,正如蕭大人所言,每逢出戰回鶻便將漢人步軍的家人控制,一有風吹早動便將其家人滿門抄斬以此要脅步軍作戰。但正謂‘凡事有利必有弊’,此法雖是可以讓漢人步軍在戰場上拼死為回鶻作戰。但其危險之處也是顯而易見……其家人時刻都在擔心被回鶻滿門抄斬,而這些人又不在少數,只是迫於回鶻之淫威而不敢妄動,倘若我等在其中煽煽風,說是回鶻步軍已集體投降敦煌國,那又會如何?”

“哦!”曹議金不由恍然大悟:“其家人必定大亂,且料定回鶻要將其滿門抄斬,於是……與其坐以待斃,不若逃了或是與回鶻拼了。如此一來,無論回鶻最後是否平息叛亂,都將失去對步軍的制肘,回鶻步軍便不足為懼!”

“皇上英明!”秦風不忘拍一下曹議金的馬屁。

這是很明顯的道理,回鶻之所以能控制住漢人步軍都是因為家人,但如果身在甘州的家人都已經跟回鶻打得一塌糊塗了,那漢人步軍哪個還願意聽回鶻的命令。

“妙計,果然是妙計!”曹議金說道:“那麼這點火呢?”

“點火就更是簡單了。”秦風回答:“西州回鶻、甘州回鶻兩支騎軍都依賴甘州屯積的糧草,只要我等……”

“點上一把火!”曹議金接著秦風的話,然後哈哈大笑:“秦愛卿真乃神人也,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也莫過如此。有愛卿助我,又何懼回鶻哉!”

說罷就再次哈哈大笑起來。

這一幕看在曹元德的眼裡,說不清是什麼滋味。

這是父皇這段時間來頭一回笑得這麼暢快,,這就意味著秦風就此得到了父皇的信任,而秦風又是曹元寧的人……這對曹元德來說絕不是件好事。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頓了一會兒,曹議金就有些疑惑的問道:“秦愛卿,若此計成功,回鶻軍便無力進攻敦煌,那又何必再與回鶻言和呢?”

這是針對秦風之前提出的“先戰後和”的說法。

“回皇上。”秦風回答:“即便此計成功回鶻無力進攻,但回鶻數萬精騎實力仍在,而我軍田地皆在城外……”

曹議金聞言不由哦了一聲。,

這道理其實很簡單,回鶻騎兵雖是不擅長攻城但野戰卻不是敦煌軍能望其項背的。簡單的說,也就是敦煌軍只要一出城,那就像是失去保護的牛羊一般任人宰割。這幾乎就決定了敦煌只能是死守。

死守也就意味著:除非敦煌城裡儲備上幾年的糧草能夠被圍幾年也不用出來,否則,回鶻騎軍只要在農田秋收的時候出來轉一圈……敦煌軍種糧,回鶻軍收糧,收不完就放上一把火燒掉,敦煌軍因為不敢出城作戰也只能“望糧興嘆”。

“微臣以為秦大人所言極是!”蕭公敬拜道:“當年神武皇帝與回鶻一戰便是如此,兩勝一敗,勝皆為守城,雖勝卻未取得半寸土地。一敗便是不堪回鶻騎軍圍糧之困而出城作戰,結果便是一潰千里失去半壁河西。”

聽到這裡秦風才知道原來這事之前還真發生過的。

“是朕糊塗了!”曹議金點頭道:“自當先戰後和!”

曹議金這個皇帝雖是沒有多大軍事才能,但他的優點就是有疑惑就問,有錯就認……這一點或許是當初他做商人時帶來的,做商人嘛,如果不懂裝懂的亂做一通最後損失的還是自己的錢,這樣多來幾次這商人也就沒法生存了。

所以說商人大多是精打細算的,曹議金把這個特質帶來做皇帝倒也可圈可點,至少不會像其它要面子的昏君一樣什麼都覺得自己最行瞎指揮一通。

“此事便依秦愛卿之計行事!”最後曹議金就下令道:“蕭公敬、秦風聽旨!”

“臣聽旨!”蕭公敬與秦風趕忙下拜。

“古往今來治世賴有賢臣,周、召以降,有晏嬰、百里奚、孫叔敖之屬;漢有蕭何、曹參往續。臣舉則君正,天下治焉。”說到這裡曹議金朝蕭公敬及秦風兩人點了點頭,繼續道:“今朕幸得蕭、秦二卿,與有榮焉。時逢東、西回鶻犯我敦煌,特擢(提拔)樞密使蕭公敬兼河西招討使,樞密副使秦風兼河西招討副使,共行招討回鶻、揚我軍威之大義,奴等自當以國民為重,全心協力其御外敵!欽此!”

“臣領旨!吾皇萬歲,萬萬歲……”

秦風聽得是一頭霧水,不知道這個招討副使是個什麼玩意……要知道他平時雖然對歷史也有瞭解,但他更關注的卻是歷史戰事並以此分析交戰雙方的勝負原因,從而學習其中戰術。至於這官職什麼的,他就基本是丟在一邊了。

現在想起來,秦風覺得自己當初還真得關心哪些皇帝哪一年死的,這樣一來自己在這時代算命也能混口飯吃了。

他不知道的是,招討使這玩意就是有敵來犯或是有仗要打時臨時設定的,招討使……顧名思議就是招降討叛的意思,簡單的說就是皇帝把兵權下放,讓招討使帶兵去打仗了,甚至軍中有急事來不及奏報,還可以便宜行事。

這玩意在五代十國這亂世就不得了了……之前秦風這樞密副使還是個虛職,手下連一個兵都沒有,現在一成這招討副使,也就是可以參與到敦煌國數萬軍力調配和整個與回鶻作戰的決策中來了。

當然,這招討副使畢竟還是副的,還是要聽招討使的命令。

對此秦風也感覺理所當然,自己才剛來這時空沒多久嘛,對這時空還有很多東西都不瞭解,此時就算讓自己做招討使自己都不敢做呢!

曹議金也是出於這點考慮,他在之前的交談中看出秦風雖是機智過人但卻對欠缺一些軍旅常識。當然,曹議軍不知道這時由於秦風來自另一個時空的原因,他只道是秦風兩耳不聞窗外事,卻又熟讀兵書所致。

另一方面,曹議金又覺得對秦風的忠心還有待觀察,否則……才剛剛上來就將兵權將與他,那帶兵造反怎麼辦?

所以沒說的,自然就是掛一個“招討副使”的副職,在戰時為蕭公敬出謀劃策就好了。

曹議金所不知道的是,這時的蕭公敬心裡卻覺得有些不爽了。

原因是剛才曹議金下旨時,不自覺的說到了晏嬰、百里奚、蕭何等人,正所謂言者無心聽者有意,說的這些全都是文官沒有一個武將,而秦風是個儒生蕭公敬是個武將,於是蕭公敬自然就會想,皇上這是看重秦風機智過人,使他來教我或是監視我怎麼打仗來的呢!

雖然蕭公敬對秦風剛才的一番指點江山也好生佩服,但沒有人會喜歡自己的權力被分開或是受到制肘了,於是蕭公敬暗自提醒了下自己:雖然與這秦風交談甚歡,但為了自己仕途著想往後還是該提防著點好。

蕭公敬會這麼想當然也是有道理的,事實上他會這麼想也就對了,因為以經商起家的曹議金在經商時就更看重文人……正如之前所說的,古時的商人往往與官府和江湖人士勾結,所以他很清楚一介武夫那種唯利是圖完全按利益走的那種心態,而這個,也正是身為皇帝的他所忌諱的。

這其中唯一要說沒有什麼心思,就該屬那曹元寧了。

還不等走出御書房,曹元寧就哈哈一笑,搭著秦風的肩膀低聲說道:“子恆兄,你這可是連升三級……不對,這升幾級便是連本王也算不清了,這趟你要是不請兄弟我快活一番,兄弟絕不饒你。走,翠風閣!”

說著不由分說的拉著秦風就走。

這一切都被曹議金看在眼裡,不由暗自搖了搖頭,隨後嘴角又泛起一絲笑意:以前自己又何嘗不是這番模樣?看著曹元寧就似看到年輕的自己一般……雖說這寧王總是與自己作對若自己生氣,但真要說起來,幾個皇子中卻是寧王脾氣與自己最像。

起點中文網.qidian.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