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五代十國一儒生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九章 糧草督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九章 糧草督運

曹元寧與秦風的翠風閣之旅終究還是沒能成行,原因是蕭公敬提醒了秦風一句:“軍情緊急,回鶻隨時會兵逼敦煌國,秦大人今夜當好生休息,明日一早便去軍營準備相關事宜!”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番話自是讓曹元寧覺得好生無趣,但仔細一想,蕭公敬的話也對……現在正是緊要關頭,且秦風又是計劃制定中的要人,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誤了大事,甚至還有可能危及敦煌國的安危,於是也就不再勉強了。

其實蕭公敬又哪裡是真急著要秦風走馬上任,他最好就是秦風別來,反正計策剛才在御書房已經定下了,剩下的只是實施的問題,就算這其中出了什麼亂子,蕭公敬以為憑自己的能力也足以應付。

他之所以這麼做,一是因為秦風這樞密副使是皇上封的,自己反正明著不能拒絕,乾脆表現得爽快一點。二是籍此在秦風面前擺擺官威,讓秦風明白別以為有皇上和王爺護著就能話事,樞密副使終究還是個副職。

其實這話說的倒是不錯,亂世中實力也就是兵權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這所謂的三權分立,也就是之前所說的“中書主民、樞密主兵、三司主財,各不相知”,實際上這“各不相知”是根本做不到的。

首先是政、軍不可能做到實際意義的分離。

政軍分離如果是在和平時期那還好說,一旦到了戰時,政治和軍事幾乎可以說是互相交織在一起的。

若是要細說的話,那麼就是在和平時期掌握政治的中書比較重要……沒有戰事,那軍隊就只是訓練保持戰鬥力的問題,平時在運作、在忙碌的基本都是中書,於是國家權力大多掌握在中書手裡。這時中書甚至還會將手伸向樞密,這也是為什麼唐朝時樞密使大多都是由太監或是文人士子充任的原因。

但如果戰事一多,這種情況就會發生轉變了。由太監或文人把握的樞密對軍事一竅不通,於是要麼因為胡亂指揮而走向毀滅,要麼就進行改革轉由懂軍事的武將擔任。

這也是五代十國這亂世時樞密使逐漸由武將把持的原因,但由武將把持樞密使也不全是好事……在對外戰事上的確比太監或文人把持樞密要好得多,但在對內上,往往就是武將手中有太多的兵權,於是中書都沒有說話的份了……就像在御書房裡的一番談話,宰相劉籍說的話一是因為對軍事不瞭解而不靠譜,二是手裡沒有實權說話沒有份量,所以手握兵權的蕭公敬根本就沒把劉籍當作一回事。

也正是這個原因,五代十國時期總是一次又一次的上演武將擁兵造反的事情,甚至使五代十國結束的宋太祖趙匡胤都是武將擁兵造反拿到了皇位,這就直接影響到宋朝“重文輕武”、“以文統武”,於是秦檜才能那麼輕易的陷害了岳飛。

這都是後話。

至於三大要務裡另外一個主管財務的“三司”……如果軍政大權都在某個團體手裡,那這三司就更沒有說話的份了。不聽話的,砍掉腦袋換一批人上去也就得了。

蕭公敬回到將軍府後就有些悶悶不樂,回房後就讓下來端上一壺酒坐在桌前皺著眉頭喝著。

將軍夫人張氏就有些不解的上前問道:“夫君有何心事?難不成是出了差錯讓皇上不喜?”

“非也!”蕭公敬嘆了一口氣:“皇上封我為河西招討使,以應回鶻之患。”

“那定是夫君擔心無力退兵了。”

蕭公敬又搖了搖頭:“回鶻雖是兇勇,卻又如何能比得上秦風?!”

張氏不由驚道:“這秦風是何許人也,卻能比得過回鶻十餘萬精騎?”

蕭公敬正要說明,猛然想起這是軍機大事便是對家人也不可輕易洩漏,否則一個不小心便會釀成大錯。於是趕忙轉口說道:“夫人有所不知,這秦風是豫州大儒趙肅門下的弟子,雖是一名書生但卻熟讀兵書深諳兵法。今趟皇上一日之內便封其樞密副使、招討副使,這……”

“哦!”聞言張氏不由恍然大悟。

要知道這張氏可是神武皇帝張承奉之女,她雖是對行軍打仗知之甚少,但於是自小在宮中長大是以對勾心鬥角之事卻頗有心得。

於是稍一沉吟,張氏便獻計道:“夫君不必過於擔心,那秦風縱然胸有萬千兵甲,但終究不過是個書生。夫君只需安排幾個心腹好手在他身邊,名為保護實則監視,一見事情不對便……”

說著就做了個斬首的手勢。

“著啊!”蕭公敬叫道:“我怎生這般糊塗,竟為一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提心吊膽!還是夫人了得!”

要是秦風聽了這番話,只怕就會感嘆“最毒婦人心”了。

但其實這一點都不奇怪,亂世的生存之道就是如此,不是你殺人就是人殺你。就比如說這蕭公敬,就算他對曹議金忠心耿耿誓死不反,但誰又能保證曹議金不對他動手?要知道兵權握在蕭公敬手裡、曹議金的生死也只是蕭公敬的一念之間,曹議金這個皇上能睡得安穩?

所以,要想保住自己乃至全族上下幾百甚至上千老小的性命,就只有緊緊抓住一點,那就是兵權。這也是蕭公敬如此忌禪秦風的原因之一。

第二天一早,秦風起床稍事簌洗後……古時的簌洗讓秦風有點不習慣,比如刷牙就是用手沾些細鹽清潔牙齒,而這還是來到這肅州身居高位後才能消費得起的,以往在石窟當書生可沒有這樣的待遇。

手忙腳亂的穿上長衫拜別了趙肅,秦風就打算去軍營“報道”了。

直到這時秦風才發覺一個疏漏……自己滿腦子想的都是如何對付回鶻,卻忘了打聽軍營在哪了,這人生地不熟的讓他到哪找去?!

但這個問題很快就解決了。

正當的秦風一腳跨出門,就聽一陣整齊的叫聲:“屬下等,參見副使大人!”

“唔!”秦風嚇了一跳,定睛一看門口正有上百名甲士,個個腰佩橫刀身披鎧甲,分成兩列整整齊齊的在門前朝自己拱手而立,好不威風。

“大人!”為首的那名軍士恭敬的朝秦風拱手道:“屬下神武軍十將梁宿,奉蕭將軍之令隨侍秦大人左右供大人差遣!”

“哦!”秦風點了點頭。暗道這蕭公敬倒也心思細密,這麼快就給自己派來親兵了。

這下倒好……路上坐在馬車裡的秦風看著圍護在前後左右的一百餘名軍士不由在心裡大喊過癮,要知道自己在現代不過是個班長,手下也就十個兵,而現在一下子就有一百名親兵供自己使喚。

其實這才僅僅只是個開始,當秦風走進軍營往練兵臺上一站,看著下面數千名身著盔甲的軍士正聽著號令排兵佈陣時,那場面還真是把秦風給震撼住了……這並不是說秦風沒見過這樣的場面,事實上在部隊演習時比這大得多的場面他都見過,只不過他有些不敢相信,這麼多人真的可以供自己指揮調動?!

當然,秦風也知道自己是個“副使”,要想調動這些軍隊還得樞密使同意。

秦風不知道的是,這些暫時只是一個美好的夢想。

“屬下參見蕭將軍!”秦風來到軍營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帥營拜見蕭公敬。

“嗯!”蕭公敬這時正與幾名武將商議著什麼,一見秦風進來就對眾將說道:“這位便是樞密副使秦風秦大人!”

“屬下等,參見副使大人!”眾將忙拱手作揖。

“秦大人來得正好!”蕭公敬說道:“我等正商議應對回鶻之策,當下正缺一人負責糧草督運,不知秦大人……”

聞言秦風不由一愣:糧草督運?這場仗是守城之戰不是?糧草都在城裡還督運個啥?而且蕭公敬不等自己來就與軍官商議應對之策……

接著秦風很快就明白了,蕭公敬其實是偷了自己的計策,也就是讓全軍上下都以為“先戰後和”及“以攻代守”的戰略戰術是蕭公敬想出來的。

他這麼做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增強自己在軍隊中的威信,同時還可以避免秦風在軍中立威……如果讓軍中上下知道這些東西都是秦風想出來的,那自是有人對秦風敬佩有加。

軍隊裡的人那是誰都不服,就服能帶著他們打勝仗或是活著回來的人。

至於那糧草督運,不過是蕭公敬要把自己排除在軍隊決策層之外,以方便蕭公敬盜取勝利果實並進一步鞏固其在軍隊中的地位的藉口罷了。

想到這裡秦風不由暗自嘆了一口氣,原以為這蕭公敬是個實務的將軍,沒想到在這強敵環伺危機四伏的時候想的還是內部的爭權奪利。

但想歸想,秦風知道自己對這狀況是無可奈何,甚至就算上奏皇上也無濟於事,原因很簡單,蕭公敬手握兵權,而此時的敦煌國可以說就連皇上的性命都要仰仗蕭公敬接下來在戰場上的表現,誰還敢在這當中節外生枝?!

“屬下願負責糧草督運!”秦風介面道,心下卻想著:千萬不要出什麼差錯才好,否則這敦煌國可就危險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