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遊戲開拓者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九章 遊戲博物館(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十九章 遊戲博物館(下)

走完“遊戲之路”,開館之後的官面文章算是做完了,接下來就是大家自由參觀的時間,親切地送走那些領導之後,不但張樂行松了一口氣,其他留下來繼續參觀的人也都松了口氣,彷彿一直束縛在身上的枷鎖消失了,氣氛都變得活躍了起來,好在何莉莉訓練有素到不至於處理不了這種局面。

在2樓“遊戲之路”目前的末端,眾人根據手中的導遊圖,各自去尋找自己感興趣的地方,張樂行也是如此,和趙海光等少數人沿著2樓的通道繼續參觀,甚至連何莉莉這個專職導遊也打發走了,因為館內大部分藏品都是他提供的,要說熟悉程度恐怕沒有人能比得上他,再說除了“遊戲之路”外,其他地方都配有解說員,也不用擔心出現什麼意外的情況。

“樂行,我們這是去哪裡?”趙海光隨口問道。

“哦,中國遊戲之源主題館,就在2樓。”張樂行用手指了指前方不遠處說道:“那個方向。”

“嗯,”趙海光點點頭說道:“那肯定就是介紹國內遊戲產業發展的歷史吧。”

“基本上是這樣的,不過這裡不光是記錄那些眾人皆知的歷史,我還希望能透過博物館來儲存那些已經湮滅在過去記錄,還有那些消失在視線之外的人,無論他們曾經做過些什麼,無論他們是抱著何種想法去做的,我認為終究有必要在中國遊戲發展之路上留下一些印記。”

張樂行解釋了一番他設立“中國遊戲之源主題館”的理由,實際上他之所以有這個想法也是因為曾經看過的一些資料,在那個沒有被他影響過的歷史中,在國內電腦遊戲發展起來之前實際上已經有不少投身於遊戲行業的人,只不過因為種種原因大都逐漸銷聲匿跡,僅僅只有極少數人留下來苦苦支撐。現在的情況實際上也差不多,雖然早期的奮鬥者們並沒有按照從前的軌跡逐漸淡出,但是由於輿論的忽視,相當多的人還以為國內的遊戲業是從93、94年興起的,即使有所瞭解的人也僅僅只是從文字上有一些模糊的認識,張樂行不希望今後的玩家們一提起遊戲發展歷史腦海裡只有席德·梅爾、約翰·卡馬克、鈴木裕等人,也要能想起製作《坦克大戰》修改版的傅贊、陳天明,為學習機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曹老師,還有最早編寫遊戲攻關書籍的黃佶等人。

趙海光走了幾步,忽然像是想起來什麼事情停了下來,倚在扶手上看著下方空曠的大廳說道:“樂行,我看你的樓下好像就只有那麼一個‘遊戲之路’,中間空那麼大塊地方是不是太浪費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放心,不會一直空著的,下個星期開始,那裡就會每個月舉辦一次小型專題展,有興趣的話趙哥你可以來看看,可定會不虛此行的。”

張樂行賣了個關子,故意沒說專題展的內容。趙海光笑了笑,沒說什麼,他一點也不著急,沒必要嘛,反正這博物館在北京又不會飛,還怕沒時候來看不成。

“對了,樂行,你這博物館有什麼規劃?”

“這個嘛,還不就是你看到的這樣,1、2樓之間有個‘遊戲之路’來介紹遊戲的發展歷史,1樓大廳暫時空著劉凱小型專題展之用,2樓包括展示國內遊戲發展史的‘中國遊戲之源’,介紹電腦遊戲起源的‘電腦遊戲里程碑’,以知名遊戲開發人員生平為主的‘遊戲名人館’、展示遊戲書籍和很少見的遊戲開發企劃書等資料的‘遊戲圖書館’,既提供展示又可供銷售的‘遊戲周邊便利店’等,3樓還有一部分區域作為主題館,比如展示各種規格的FC遊戲機和全套遊戲的‘紅白館’,裝備有從《太空入侵者》開始到現今所有業務機的‘街機廳’……”張樂行瞄了一眼手中的導遊圖,然後開始侃侃而談起來,雖說他是這家博物館的主要捐贈人,但是具體的規劃設計他也不可能親力親為的,所以他對館內的情況也只能算是有個大致瞭解。

“樂行,你說的這些導遊圖上都有嘛,我是想問問你有什麼後續規劃沒有?”趙海光有點哭笑不得的問道。

“這個嘛,其實我暫時還沒想到。”張樂行尷尬的笑了笑,老實說這座“電玩遊戲歷史資料館”在全球都能算得上最獨特的一份,他連想參考的地方都沒有,只好按照學習一下國外那些比較受歡迎博物館的運營經驗,先將展品都擺出來,至於合不合理,也只有以後慢慢再去修改了,反正時代風尚大廈是全框架式結構,往後想怎麼調整也沒太大關係。

……

李文博看了一眼手中的導遊圖,然後又抬頭看了看眼前這座主題館的門牌,上面寫著“遊戲名人館”幾個大字,他輕輕的籲了口氣,看來自己沒找錯地方。第一次來,再加上“電玩遊戲歷史資料館”面積有十分巨大,他還真的有點擔心找錯地方,好在一路上都有指示牌,再加上導遊圖的幫助,他還是找到了想看的“遊戲名人館”。

作為一個對遊戲開發十分感興趣的資深遊戲玩家,李文博一向對那些著名遊戲開發人的生平十分嚮往,以往只能從報紙雜志上尋找到一些片段,讓他看得很不過癮,現在既然有了“遊戲名人館”,他希望能夠得償所願,看到著名遊戲開發人更多的介紹。

穿過“遊戲名人館”簡樸的大門,映入李文博眼簾的並不是什麼席德·梅爾、約翰·卡馬克、威爾·懷特等遊戲名人,而是一個看上去有點陌生的外國老頭塑像,他好奇的湊過去一看,原來是個叫約翰·赫伊津哈的荷蘭學者。

“約翰·赫伊津哈(JohanHuizinga),1872年12月7日出生於荷蘭的格羅寧根(Groningen),卒於1945年2月1日,是荷蘭著名的語言學家和歷史學家。1891年考入格羅寧根大學學習文學和梵文。1915年成為萊登大學教授,1932年任校長。1942年他被德國人逮捕囚禁,1945年荷蘭解放前夕病逝。

主要著作有:《我的歷史之路》(Mypathtohistory)、《中世紀的衰落》、《明天即將來臨》、《遊戲的人》”

在生平簡介的下面還有一行說明,介紹了約翰·赫伊津哈這個完全和電子遊戲界不沾邊的人為何會被放置在“遊戲名人館”的大門口,李文博仔細看了看,原來是因為這個荷蘭老頭在那個連電子計算機都還不存在的年月裡寫了一本講解遊戲的專著《遊戲的人》。

在約翰·赫伊津哈塑像的旁邊還立著一臺像是查詢機的東西,李文博走過去看了看,原來還真的是查詢機,不但還能查到很多著名遊戲開發人的生平,甚至連荷蘭老頭那本《遊戲的人》都有經過中英文對照的節選版,他好奇的翻了翻,卻從中看到很多讓他精神一振的話語,比如“文化乃是以遊戲的形式展現出來,從一開始它就處在遊戲當中。在文化的最早階段裡蘊含有遊戲的特質,文化在遊戲氛圍和遊戲形態中推進。在遊戲與文化的雙生聯合體中,遊戲是第一位的”、“遊戲是一種根據自願接受但卻具有絕對約束力的規則進行的活動”以及“遊戲具有封閉性。遊戲與日常生活之間具有時空上的獨立性”等,就讓他對遊戲的本質有了更深入的瞭解。

“原來還有遊戲理論這種東西可以研究啊!”這是李文博看過《遊戲的人》節選之後,另外一個感觸。他原來將遊戲想得很簡單,或者說僅僅只考慮過如何去玩,也就是去年參加風雲遊戲學院短訓班之後,偶爾也會琢磨琢磨如何設計一款好玩的遊戲,完全沒想到遊戲這種東西還可以做什麼理論研究。

隨手按下退出鍵,李文博繼續往“遊戲名人館”裡面走,畢竟他今天來的主要目的可是要瞧瞧席德·梅爾、約翰·卡馬克、威爾·懷特等遊戲名人的,可不是為了來這裡看看荷蘭老頭的。

沒走多遠,李文博看到緊靠著大門口的算是排在第一位的遊戲名人,正是他最喜歡的《模擬城市》的創造者威爾·懷特。大幅的照片上,一身黑色皮衣的威爾·懷特揣著雙手,側著身子,深邃的目光透過鏡片正望向看著照片的李文博,讓人有一種直視的感覺。在照片旁是斜放著一塊大牌子上寫著威爾·懷特的生平介紹,從出生的年月日,到父母家庭、童年趣事,以及成長經歷等等,配合著新鮮出爐的《模擬人生》中的人物形象,點點滴滴的描繪出一個普通的孩子是如何成長為王牌遊戲製作人。李文博看完之後,心中不禁湧上一陣衝動,一股創作激情奔湧而出,他不由得想起自己電腦上那個尚未完成的半成品遊戲,“看來大家夥得加把勁了,老是這麼拖下去,搞不好這遊戲就不了了之了,那我們永遠也不可能有成為象威爾·懷特那種遊戲大師的機會了”他在心中這樣想。

……

“電玩遊戲歷史資料館”在國內的媒體引起很大反響,不說別的,光是這全球獨一份的地位就很值得宣揚宣揚,而且還有政府高官前去參觀過,更有甚者,還有手眼通天的媒體挖掘出國家領導曾經發過賀電的事情,“……望‘電玩遊戲歷史資料館’能為廣大人民帶來更豐富的精神食糧,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雙豐收……”,雖然不知道報紙上登出來的是哪一位國家領導的賀電,但是看起來似模似樣的賀詞和話語還是落到很多有心人的眼中,間接地為“電玩遊戲歷史資料館”今後的發展掃除了很多障礙。

作為參加過開館儀式的媒體之一,《計算機世界報》用了半版的篇幅,以“銘記電玩歷史,世界首個遊戲博物館落戶北京!”為標題介紹了“電玩遊戲歷史資料館”的落成和開幕,順帶著又普及了一回電玩發展簡史。

作為遊戲專業媒體之一,《電子遊戲軟體》用了6個頁碼的彩頁,以“全球首家電玩遊戲博物館成立”為題,來介紹“電玩遊戲歷史資料館”開館的盛況,不但配上了不少館內的照片,甚至還在文章的末尾附上了一份簡化過的“電玩遊戲歷史資料館”導遊圖和詳細的開館時間,以方便感興趣的玩家前去拜訪。

而國內的眾多媒體都不約而同的提到了一件事,6月19日將會在“電玩遊戲歷史資料館”1樓大廳舉辦一個專題展會,從17日起就開始接受首日的參觀預約登記,每天限3000人參觀,但對於展出的內容媒體上卻語焉不詳,搞得眾多玩友們都泡在論壇上,瘋狂的發帖討論著這件事情的真相,就像當年討論神秘大禮和國產遊戲主機的真偽一樣。

北京成立“電玩遊戲歷史資料館”的訊息傳到海外,引發不少媒體的熱議,尤其是專業遊戲媒體的關注,而很多閒得無聊的美國網民們則聚在不同的Irc聊天室或者是新聞組中探討著,“為什麼作為電子遊戲起源地的美國卻沒有自己的電玩博物館”,不少美國網民都發出了這樣的呼聲,這種呼聲逐漸從網上傳播到網下,開始走上了一些傳統媒體的版面。

就在這時,有個名叫亞當斯的資深玩家站了出來,他表示願意捐出自己畢生收藏,包括從1970年代的雅達利2600主機到現在的三大主機PS、N64和Dreamcast,以及各式各樣的數十種掌上遊戲機,在亞當斯行為的影響下,更多的玩家站了出來,打算補上亞當斯收藏中所缺少的部分,而此時也出現了願意贊助遊戲博物館的投資人一家名為蒙塔拉的基金,沒多久場地問題也得到了解決,環球娛樂集團願意提供旗下位於洛杉磯附近的一處空閒物業供未來的遊戲博物館使用,那個首先出頭的亞當斯也成為未來的遊戲博物館館長。萬事俱備,只待裝修了,願意支援這個計劃的玩家們都松了口氣,唯一讓他們有點遺憾的是,因為下手太晚,一些早期的遊戲裝置已經絕版了,比如那個傳說中的“棕盒”。

但是讓這些玩家們沒想到的是,北京的那家“電玩遊戲歷史資料館”居然在這個時候伸出了援助之手,願意借出館內收藏的部分珍品,到美國那間計劃中的遊戲博物館展覽。這個訊息一出,美國的玩家們不禁一陣歡欣鼓舞,而“電玩遊戲歷史資料館”也就趁機和正在主持遊戲博物館裝修的亞當斯簽下了合作協議,雙方可以在藏品中互通有無,並且有機會到對方所在國家做巡回展覽。

張樂行之所以下這麼大的功夫,也是為了將來“電玩遊戲歷史資料館”的長期發展,畢竟他這些年的收集也並不是一點遺漏也沒有,有了美國的玩家們間接地幫助,補上缺憾的機會自然會更大。

中國和美國為遊戲博物館的事情鬧得轟轟烈烈的,遊戲強國之一的日本也做不住了,負責東京電玩展的主辦方CESA(日本電腦娛樂產業協會)表示將於秋季展會的時候設立一個名為“GAMEHISTORYMUSEUM”的遊戲主機歷史回顧博物館,但面對媒體關於具體展出內容的提問,CESA的發言人卻一直閃爍其辭沒有正面回答。

儘管如此,不少媒體還是以類似於“日本人自己的遊戲博物館”的標題發表了遊戲主機歷史回顧博物館即將於秋季登場的訊息,看到報道後,很多日本玩家的心中都充滿了期待,開始努力的存錢,打算秋季的時候親身到東京體驗一下,雖說不清楚這個所謂的遊戲主機歷史回顧博物館到底會是個什麼樣子,但是怎麼說也不應該會比遊戲產業蠻荒之地的中國要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