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遊戲開拓者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八章 遊戲博物館(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十八章 遊戲博物館(中)

“‘棕盒(BrownBox)’的設計者是發明家拉夫·貝爾,而這個光線槍則是在他的幫助下,由比爾·哈裡森最終完成的……”何莉莉繼續介紹道。

趙海光看著玻璃櫃檯之中“棕盒”與那支獵槍模樣的光線槍,感慨道:“樂行,想不到你連這麼古老的玩意都能找得著,真是……”

“嗯,那確實很不容易,‘棕盒’與前面的PDP-1小型機不一樣,這可貨真價實的真品,當時為了找到這玩意可費了我不少功夫,而且還花了不小的一筆錢呢。”張樂行同樣很感慨,趙海光的話讓他想起當初為了收集這些“史前遺物”所花費的代價,尋找和拜訪拉夫·貝爾花去的時間且不說,最後為了弄到“奧德賽”和“棕盒”還不得不花了好幾萬美元,輾轉將已經破產多年的Magnavox公司重新買下來,這在當時可是一筆不小的花費了。

站在隊末的李文博此時也將自己的目光從那臺神奇的PDP-1小型機上轉移到“奧德賽”和“棕盒”這邊,一種滄桑的歷史感覺撲面而來,而那支光線槍也讓他倍感新奇。在這之前,他還以為最早的光線槍就是任天堂紅白機上面用來打野鴨的那個玩意,想不到將近三十年以前就已經有類似的東西了,而且看起來比任天堂那塑膠做的玩意專業得多,讓他很有一種不虛此行的感覺。

“大家請往這邊來,”何莉莉招呼了一聲,然後領著眾人繼續往前走:“步入70年代之後,世界上第一臺業務機(街機)《電腦空間》誕生了,那還是在1971年的時候,大家請往這邊看。”

眾人順著何莉莉手指的方向看去,在她的身側靠牆的位置擺著一臺罩在玻璃罩之中的機器,全黃色的外殼,圓弧狀的外觀,還帶有一個貌似控制檯的東西,造型十分的奇特,讓人幾乎完全無法和腦海中的街機聯絡起來,反倒是有點像擺在室外用來查詢的電腦。

見到眾人一臉懷疑的表情,何莉莉微笑著解釋道:“大家不要懷疑這臺機器的身份,它確實是貨真價實的業務機(街機),而且是最古老的那種。它的發明者是一個叫做諾蘭·布什內爾的人,後來他還被尊稱為“電子遊戲之父”,《電腦空間》是他還在麻省理工學院學習的時候設計出來的,遊戲的內容是兩個玩家各自控制一艘圍繞著具有強大引力的星球的太空戰艦向對方發射導彈進行攻擊,在戰鬥的同時還必須注意克服引力,無論是被對方的導彈擊中還是沒有成功擺脫引力,飛船都會墜毀。作為最早的業務機(街機)《電腦空間》是用一臺黑白電視機作為顯示屏,用一個4個按鈕的控制柄來操縱。

諾蘭·布什內爾做出《電腦空間》之後,將其擺在一家彈子房裡,結果根本沒幾個人去嘗試,最終慘遭失敗。據諾蘭·布什內爾自己反思,失敗的原因很可能是因為玩家認為這個遊戲和當時美國流行的彈子球相比太過複雜,很多玩家都不知道該如何下手。不過諾蘭·布什內爾並沒有放棄,第二年和朋友泰德·巴內一起投資成立了一家名為雅達利的小公司,並於當年11月份再次推出了一款名為《乓(Pong)》的業務機(街機)。”

雖然電子遊戲的歷史有些人也曾經從雜誌或報紙上看到過,但是看到這些實物卻都還是頭一回,所以大家聽得都很認真,不過媒體記者們到沒忘記自己的工作,拍拍照片,記錄一下導遊的解說詞,李文博也再次拿出自己的135相機,趁著沒閃光燈的時候,對著玻璃罩中的《電腦空間》業務機連拍了好幾張。

“大家請看,這就是那臺名為《乓(Pong)》的業務機(街機),”何莉莉指著《電腦空間》旁邊的另外一臺木殼的機器說道:“同樣是採用黑邊電視機作為顯示器,不過已經可以透過搖桿來控制遊戲,和《電腦空間》相比要簡單得多。關於這臺機器還有一個故事,因為《電腦空間》的失敗,對於重新投放市場的《乓》,諾蘭·布什內爾決定謹慎從事,他搬了一臺《乓》放到一家酒館進行試銷,沒想到剛裝完機器還不到一天,酒館老闆就氣呼呼的打電話來,說諾蘭·布什內爾提供的機器太爛,一天不到就壞了,在電話中這位老闆還強烈要求,讓諾蘭·布什內爾把他的破銅爛鐵搬回去。

諾蘭·布什內爾雖然不相信,但是也只能急急忙忙的趕過去,等到了酒館把機器拆開一看,原來是因為投幣的人太多,把機器堵死了,這才出現不能繼續玩的情況。諾蘭·布什內爾知道自己成功了,和當初的《電腦空間》幾乎無人問津相比,《乓》很顯然受歡迎得多,這也許正應了一句話‘誰低估美國人的智力,誰就會發財’,從此一個全新的電子遊戲機時代拉開了序幕……”

……

“大家請看這邊,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尤其是微處理器的出現,於是家用遊戲機也開始更多的出現在市場上面,在早期比較知名的有雅達利2600,1977年上市,最初被命名為VideoComputerSystem(VCS),是最早的可以更換卡帶的家用遊戲機,是那個時期最受歡迎的,也是那個時期很多孩子所夢想的聖誕禮物。

在雅達利2600的旁邊是美國著名玩具商美泰公司1980年推出的Intellivision,性能比雅達利2600更為強大。嗯,就是那個控制器看起來有點像按鍵式電話號碼盤的,控制方向是用手柄最下方有點類似飛梭一樣的東西,和現在常見的遊戲手柄差別非常之大。

Intellivision的上方是1982年上市的ColecoVision,同樣也是玩具商的手筆,美國Coleco公司推出的這款家用遊戲機效能更為強大,有意思的是控制手柄依舊類似電話撥號盤,不但有0~9這些數字,甚至還有“#”和“*”,讓人有點搞不清楚他們究竟是在做家用遊戲機還是在生產電話。

在這一時期,家用遊戲機的主戰場是在美國,不少公司在這一階段在遊戲之中賺到了不少錢,這也是家用遊戲市場的第一次輝煌期,可惜由於片面注重銷量而忽視了遊戲的質量,導致大量充斥的劣質遊戲開始充斥於零售貨架,大眾對電子遊戲的興趣隨之逐漸消散。

1982年過後不到一年,大量垃圾遊戲的充斥,導致美國的家用遊戲市場最終崩潰,風光一時的遊戲公司不得不裁員的裁員、關門的關門、破產的破產……”

何莉莉一邊走一邊向眾人介紹著她身後的幾臺古老的家用遊戲機,這其中有不少機器是很多人還從來沒見過的,引得眾人都停下了腳步,在留意著講解的同時,細細打量著玻璃櫃中帶著滄桑痕跡的古董家用遊戲機。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李文博又一次摸出了自己135相機,打算記錄下這些歷史,對他而言雅達利2600算不上陌生,雖然沒有怎麼玩過,但是在小舅家是見識過的,而另外的那些Intellivision和ColecoVision什麼的,那就真的是從來沒聽說過,所以他得給自己留點用來回憶的東西。

……

“在美國流行家用遊戲機的時候,日本在這方面才剛剛開始起步,但是就像他們的汽車工業,很快就追趕上了美國,以日本TAITO公司的《太空侵略者(SpaceInvaders)》,也就是被俗稱為‘大蜜蜂’的遊戲為代表,開創出一個業務機(街機)換進年代,著名的遊戲形象《Pac-Man(吃豆人)》也是誕生於這一時期……”何莉莉繼續沿著“遊戲之路”向眾人介紹著。

……

“相信這臺遊戲機很多人見識過,這就是80年代著名的任天堂紅白機FamilyComputer,在歐美那邊又叫做NintendoEntertainmentSystem,也就是任天堂娛樂系統。很多經典的遊戲都誕生於這臺機器之上,象現在PS遊戲機上如日中天的《最終幻想》系列,北美市場深受歡迎的《塞爾達》系列,國內知名度很高的《魂鬥羅》系列等等……這是北美家用遊戲機市場崩潰之後,由日本而起的第二次復興,也創造了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的任天堂王朝……”

……

“這幾臺機器是任天堂的主要競爭對手世嘉公司在80年代中期推出與任天堂紅白機爭奪市場的機器,包括緊隨著任天堂紅白機上市的SG1000,以及隨後幾年內又接連推出的SG1000II、MARKIII以及MASTERSYSTEM等改進機型,可惜由於遊戲的質量以及封閉的開發策略等原因而悉數敗北。”何莉莉笑著說道:“實際上這四臺主機基本構架都是一樣的,遊戲也可以向下兼容,但連續4臺主機都針對一個對手,卻都全部失敗,這種事情也許只有世嘉才做得出來。”

……

“進入到16位遊戲機時代,世嘉公司終於搶先一步推出了著名的世嘉五代MegaDrive,在北美被稱之為Genesis,趁著任天堂的下一代遊戲主機未上市的空擋搶下了一片天地……這些是世嘉MD的周邊附件,包括讀取光碟的MegaCD,用來提升效能的32X等等……這邊是任天堂用來反擊的新一代遊戲主機超級任天堂SuperFamilyComputer,亦被稱之為SuperNintendoEntertainmentSystem……”

……

“進入到90年代以來,隨著英特爾80386、80486、奔騰處理器的計算能力逐漸增加和成本降低,以及顯示卡效能的逐步提升和3D加速子卡的出現,從《模擬城市》、《Wolf3D》到《模擬城市3000》、《雷神之錘2》,電腦的圖像處理能力開始漸漸追上家用遊戲機,伴隨著透過音效卡與光碟機的“多媒體”能力升級,電腦更進一步化身為家庭中的多媒體娛樂終端。作為電子遊戲的一個分支,電腦遊戲也開始繁榮起來,變得百花齊放,即時戰略、實時戰術等新的遊戲模式不斷的誕生……”

……

“家用遊戲機也在不斷的發展著,PlayStation、土星、N64的先後上市,將家用遊戲機從16位時代帶到32位甚至64位的時代,效能不斷的翻新,遊戲數量也與日俱增……現在新的一輪遊戲主機之戰已經拉開了帷幕,最後究竟是先行一步的Dreamcast主機能搶的先機,還是即將上市的DreamBox128能後發制人,亦或是尚未確定上市之期的PS2和‘海豚’能穩步反擊,大家只有拭目以待了。”

隨著何莉莉話音的落下,眾人此時才發現自己不知不覺中沿著“遊戲之路”已經走到了2樓,眼前除了一臺Dreamcast主機和一臺DreamBox128原型機,再往後就是一片空白,想來是為了今後遊戲硬體的發展所預留的位置。

看完“遊戲之路”的最後展品,李文博不覺一陣恍惚,他這一路走來,在恍然未覺之中就好像穿越了時空一樣,從最早的示波器遊戲一直重溫到最新的遊戲主機之戰,“奧德賽”、雅達利2600、《吃豆人》、任天堂紅白機、世嘉五代MegaDrive、奔騰多媒體電腦、Dreamcast,一個個或熟悉或陌生的遊戲機器出現在他的眼前,讓他不由得想起自己遊戲的青蔥歲月,那些午後的歡樂時光,那些和朋友們叮叮噹噹打坦克的日子,那些獨自一人坐在電腦前攻關的夜晚,想著想著淡淡的笑容慢慢的爬上了他的臉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