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生於1871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章 外交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章 外交

“在半個月前,貴國公使巴夏禮先生尚且至信衙門,希望在英、俄發生矛盾衝突的時候,朝廷能夠切實維護英國的在華利益。然而時隔僅僅半個月,貴國的海軍竟然要強佔我大清屬國的島嶼,我想請問歐格納爵士,是否貴國絲毫不在乎中、英兩國來之不易的友誼?”

重新見到奕這位老朋友復出,歐格納心中倒是有一份為其高興的情緒在,但同時,他也深知這位大清親王的難纏。果然,簡單的寒暄過後,奕直指核心的丟擲了問題。

歐格納輕咳了兩聲,以掩飾略微的尷尬,然後才回答道:“王爺應該知道,我國和俄國在中亞產生了一些不好的矛盾,也許戰爭隨時可能爆發,在此之前,我國政府探聞俄國欲佔此島,考慮到可能和俄國之間的爆發的戰爭,我們不得不提防俄國人藉此南下香港。故先來暫守此島,以資保護。”

奕冷冷一笑,對歐格納的解釋嗤之以鼻。“我國和俄國之間,以及俄國和朝鮮之間都有協議。在此之前,我們從未接到過任何有關俄國可能會佔領巨文島的情報。的確,我也承認俄國曾反覆向朝鮮、向我朝提交希望租借朝鮮港口的申請,但貴國也應該知道,我國朝廷也好、朝鮮朝廷也好,都從未同意過俄國人的申請。而且在這裡我還要強調一下,俄國的申請是租借,而不是佔領。”

“大英帝國也並不是想要佔領巨文島……”

“哦?公使先生,你我是多年的朋友了,請問你的這句承諾是代表英國政府,還是僅代表自己?”歐格納脫口而出的話被奕緊緊抓住,反過來將了歐格納一軍。

其實英國政府也不想將大清推到俄國人一方,這將使本被動的亞洲局面變得更加不利於英國,但歐格納的確並沒有接到來自國內的明確答覆,所以他無法確認他剛才脫口而出的這句話是代表英國政府。

“親王殿下,我剛才說了,英國政府是基於擔心俄國人會佔領巨文島,進而以此為基地威脅香港,這才派兵保護該島的。所以我想,如果能夠確認俄國人無法佔領該島,那麼大英帝國的艦隊自然會撤出。”

奕道:“既然是這樣,那麼為什麼貴國政府在沒有提前和我國朝廷協商的情況下,要派遣軍艦進島呢?難道我大清不能保護自己的領土麼?”

歐格納聳聳肩:“恕我直言,尊敬的親王殿下,從貴國在剛剛結束的和法國人之間的戰爭我們可以輕易得出結論,當俄國人的艦隊企圖佔領巨文島或者貴國在海上的任何一座島嶼的時候,貴國的海軍恐怕無法有效的保護你們的領土。”

歐格納略帶輕蔑的語氣沒能打擊到奕。“公使先生應該知道,我朝採購自德意志國的三艘鐵甲戰艦已經在回國的路上了,有此三艦,再加上北洋水師原有的艦隻,難道還不足以阻擋俄國人的步伐?而且不瞞公使先生,我國皇帝陛下業已向東北、西北五省將軍、提督發出了******,要求他們整頓兵馬、糧秣,以隨時應對來自東北和西北可能發生的軍事需要。除此之外,我國皇帝陛下還下令在越南的黑旗軍、滇軍調派強力部隊北上,以厚京畿兵力。”

奕適時的丟擲了之前和載湉商量好的軍事準備計劃,這既是和英國談判的籌碼,同時也可以作為對英國人的威懾。“以上種種,相信歐格納先生也能看得出來,即使在海上我們可能暫時失利,但準備充足的大清陸軍依然有能力迫使俄國人退出我國的領土。像在剛剛結束的和法國人之間的戰爭一樣。”

歐格納不是外交上的菜鳥。作為大英帝國的勳爵,正是在外交領域的建樹才讓他能夠獲此殊榮。奕的一番話讓他在感受到了清帝國的咄咄逼人的同時,也從奕的嘴裡讀出了不一樣的味道。

“殿下的意思是,貴國已經開始在東北、西北進行軍事準備了?”

奕信誓旦旦的道:“不錯!”

歐格納隨即試探著問道:“不知道貴國在這兩個方向上能夠動員多少軍隊?”

奕似乎絲毫沒有懷疑歐格納是否在竊取情報,堂而皇之的道:“吉林將軍銘安麾下有練軍五十八營,均為精銳敢戰之士;而在黑龍江,文緒將軍則統領著兩萬名精銳士兵;在伊犁和喀什葛爾,分別囤積著二十個營的兵力。除此之外,在茫茫蒙古大漠,我國大皇帝陛下還能夠隨時徵兆上萬名蒙古精騎!”

隨著一新的介紹,歐格納粗略的算了一下,差不多六七萬人。此時他心中已經有了一個新的計劃,迫切的想要和國內進行溝通,於是對奕說道:“親王殿下,對於貴國提出的抗議,我認為大英帝國政府和女王陛下一定會認真對待,此,我將立即和國內進行溝通。我相信我國政府一定會從兩國的友誼出發,切實考慮貴國的要求。”

聽了歐格納這句話,奕知道自己此行的目的已經達到,於是起身道:“那麼,本王靜待貴國政府的迴音了。”

歐格納也起身告辭,回到領事館後,他立刻提筆寫了一封電報,交由親信侍衛發回國內。

接到歐格納的電報,外交大臣龐斯福特立即找到首相威廉·尤爾特·格萊斯頓。

“首先,我們應該先來評價一下中國可能在本次危機中產生的作用。”格萊斯頓拿到電報後並沒有直接給出建議,而是召集了其他內閣成員進行討論。

“在討論中國問題之前,我需要先向大家通報一則訊息。”龐斯福特道:“在和歐洲其他國家的談判上,我們遇到了阻礙。德國的俾斯麥拒絕了我們的提議,不僅如此,他還透過德國駐土大使警告土耳其:如對英國開放海峽,等於土耳其破壞中立,與俄國開戰。此外,德國還聯合奧匈、義大利等,讓它們向土耳其發出類似警告。總之,歐洲的其他國家已經統一了言行,那是共同要求土耳其關閉海峽,並立即宣佈中立。”

至於土耳其,一方面由於歐洲列強的壓力,另一方面也因188年英國佔領埃及,惡化了英土關係,土耳其對英國一直懷有敵意。因此當格蘭維爾向土耳其素丹提出,希望他“不與歐洲其他國家以關閉海峽的協定反對英國”時,土耳其採取迴避和躲閃的態度,含糊其辭地表示:土耳其將採取“符合自己利益”的政策。

龐斯福特的訊息無疑是一則厄號。由於英國沒有強大的陸軍,不可能在阿富汗山地對抗俄國人,英國艦隊只有穿越土耳其海峽,進入黑海阻擊俄國。如同18751878年近東危機那樣“在海峽保衛印度”。但現在馬爾馬拉海已經完全對英國關上了大門,也是說從黑海打擊俄國的策略已經宣告破產。

格萊斯頓道:“那麼你的意思是說,我們只有從東亞出發才能夠威脅到俄國人了?”

從遠東發起對俄國的打擊是下下之選,雖然透過日本海一樣可以打擊俄國在遠東的港口符拉迪沃斯託克,但是支援一支艦隊在數萬裡之外作戰所需要的投入,和運送五萬名士兵在中亞作戰一樣困難。

龐斯福特頷首道:“至少我們不可能冒著和歐洲所有國家開戰的風險直接打通達達尼爾和博斯普魯斯海峽。”

索爾茲伯裡道:“如果這樣的話,那麼是不是說我們將不得不考慮中國?”

陸軍元帥劍橋公爵喬治親王反對道:“侯爵,我們現在的危機來自陸地,難道你認為中國人能在陸地上阻擋俄國人的腳步?憑那些還拖著辮子的原始人?”

“他們並不是原始人,尊敬的親王殿下。難道你忘記了他們剛剛在交趾支那擊敗了法國人麼?”

喬治親王卻對此毫不在意,“法國人的陸軍根本不能和俄國相提並論,而且他們並不擅長在越南的叢林作戰。可是在阿富汗,俄國人卻是那裡的王者。難道侯爵先生忘記了僅僅在十年前,那些拖著辮子的中國人還在和俄國人的僕從軍苦苦作戰麼?”

“今時不同往日”,索爾茲伯裡爭辯道:“十年前我們可以透過海峽打擊俄國,但現在所有的歐洲強國都試圖阻止我們重返黑海。除非我們想要自己在阿富汗和俄國作戰,否則我們應該找到一個可以依靠的盟友。”

喬治親王毫不退讓:“大英帝國也許需要盟友,但我並不認為應該是那些中國人。”

“哦?那麼不知道親王殿下能夠在東亞找到其他盟友麼?”索爾茲伯裡諷刺道。

“為什麼不能?我們可以和日本人結盟,至少他們乾淨!”

“乾淨!這簡直是我聽到的本世紀最大的笑話。恕我直言,親王殿下,拿到您要把大英帝國的利益僅僅建立在乾淨這個字上麼?難道您不知道日本無論是陸軍還是海軍,都和大清帝國相去甚遠麼?他們在朝鮮被中國人打的望風而逃,而您卻在期望他們能夠擋住俄國人?”

“好了、好了”,見到爭吵有愈演愈烈的態勢,格萊斯頓連忙起來打圓場。“現在討論和中國人結盟還為時過早,清政府需要證明他們有足夠的實力能夠影響到俄國。”

索爾茲伯裡仍想說什麼,卻被格萊斯頓阻止了。“我們要的是一個可以依靠或者利用的盟友,而不是被別人依靠或者利用。所以中國人必須證明他們的價值。您應該知道,我們在遠東也存在著和他們之間的利益衝突。我不想大英帝國在失去阿富汗之後,再失去緬甸。”

隨後他接著道:“但我們同樣不能輕易地將中國人推給俄國,所以在這一次事件的處理上,我們需要給自己和他們留出一定的餘地。”

龐斯福特立刻問道:“我們應該怎麼做?”

格萊斯頓道:“首先要維持歐格納和大清的接洽,同時通知遠東艦隊司令官陶威爾按照原定計劃進駐巨文島,但是必須向他強調除非俄軍進入,否則在得到進一步的指示前不得升旗!”

海軍大臣諾思博洛克點頭表示明白。不升旗意味著並沒有宣示主權,也不意味著佔領,這樣政府也留下了進一步洽談的空間。

“那麼我們要如何答覆中國人?”

格萊斯頓想了想道:“我們可以告訴中國人,因為俄國的切實威脅,我們不得不暫時佔領巨文島,當我們確認來自俄國的威脅解除時,會終止這一行動。”

隨後格萊斯頓又補充了一句:“可以明確地告訴中國人,我們無意損害他們在朝鮮的利益。”

不得不承認,在處理巨文島問題上面,格萊斯頓展現出了一個資深政治家的所有品格。

4月15日,接到來自國內的命令的陶威爾命令他的艦隊展開行動。阿伽門農號、飛馬號和縱火者號三艘軍艦駛離長崎港,正式進佔巨文島。

在一方面和英國人展開溝通的同時,奕以總理衙門的名義也給李鴻章發了一封信,信中著重強調:如果在和日本的談判中提到了共同防禦俄國的主張,則會使英國在朝鮮的軍事存在成為理所當然,以此要求李鴻章立即放棄之前的共同防禦策略。

雖然曾是政治上的競爭對手,但李鴻章和奕的關係卻非常好,接到老朋友的親筆信,李鴻章在為奕感到高興的同時,也在考慮如何協調英、日、俄三國的關係。

其實李鴻章的本意並不認為英國人對巨文島的佔領是壞事,在他看來,俄國人像是貪婪的熊,吞下去的肥肉是萬萬不會吐出來的,而英國人則像是餐桌上的紳士,雖然心裡饞得很,但好歹還講些禮儀。而且從英國發回的訊息判斷,英國人並沒有長期佔領的打算,因此最初在得到這一訊息的時候,他曾上摺子給光緒,稱英暫居此島,於中、朝具無損。而若巨文島一旦落入俄國人手中,再也回不來了。

但李鴻章同樣贊同奕的觀點,即不能給英國長期佔據巨文島製造任何借口。所以當瞭解了英國可能採取的行動後,李鴻章立刻將談判方向從聯合日本共同防禦轉變為共同撤兵。

李鴻章的打算是作為宗主國的我們都要從朝鮮撤兵了,那麼日本也好,英國也好,應該沒理由還賴在朝鮮了。

李鴻章作為大清洋務運動的核心,可以說是清朝同、光年間外交領域的第一人。可是在遵循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的國際社會,李鴻章的外交思想還是太天真了,和格萊斯頓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的。

和李鴻章一樣,伊藤博文也認為英國暫居巨文島對朝鮮局勢有利無害,不過伊藤博文卻是站在日本的角度來考慮的。

在得到英國人可能在朝鮮展開行動的訊息後,伊藤博文秘密和外相井上馨通了信。井上馨在給伊藤博文的信中寫到:“英國如佔巨文島不退時,俄國亦必佔領朝鮮之元山或釜山,再依最惠國條款,他國亦必提出同樣的要求。因此,朝鮮將被分割為各國競爭場所,則我國駐軍朝鮮也將成為可能。”

雖然伊藤博文同時擔心一旦英國、俄國等紛紛將觸手伸進朝鮮會使日本近海也變成爭亂糾紛之焦點。但出於火中取栗的目的,他還是置信李鴻章,英佔巨文島問題對李鴻章表示“英久據於日本尤不利,但恐暫據備俄,可姑待之”,並向李鴻章提供自繪的巨文島地圖。

但這時李鴻章已經完全轉變的態度。4月16日,李鴻章和伊藤博文重啟談判,這一次,李鴻章堅決要求日本必須完全的撤出在朝軍隊!

伊藤博文被李鴻章突然的一百八十度大轉彎打了個措手不及,只得退而求其次,一口咬住除非大清同時退兵,否則日本為維護其在朝利益,也將保留必須的軍事存在。

共同退兵本來是李鴻章的打算,但李鴻章隨即提出主國義務出兵之主張。“朝為屬邦,即使我朝從此撤兵後,如朝鮮遇有重大****和外來侵略,或有他國侵略朝鮮領土,中國必派兵前往”。

在此之前,日本一直以來都主張朝鮮**說。1883年歐美諸國與朝鮮締結條約時,拒絕了中國將“朝鮮為中國之屬”寫入條約的要求。這一國際局勢對公開否認中朝宗屬關係的日本是有利的。井上馨在之前和徐承祖會談時曾強調:“日清兩國在朝鮮政略上截然不同,中國視其為屬邦,而我國從很早開始視其為**。此正是中日不同之根,也是中日各按其主張實施對朝政策之根本。”

然而這一次因為巨文島事件,英國政府為了給自己留下足夠的外交空間,因此在佔領巨文島問題上,沒有與當事國朝鮮交涉,而是直接與中國交涉。同時英國與中國交涉巨文島問題時,改變了以往對中朝宗屬關係的曖昧態度,對之給予了公開承認。很明顯,英國態度的轉變,對當時的日本是致命一擊。中、朝兩國之間的宗屬體制由中、朝兩國相互認可隨之進入了有第三國英國公開承認的階段。圍繞中朝宗屬關係的國際形勢開始變得對中國有利。

對此,老於外交談判的伊藤博文沒有再和李鴻章糾纏宗藩問題,而是將話題引到了另一個角度。“中堂之意,是如有第三國侵佔朝鮮,損害貴國利益時,貴國有派兵朝鮮之權。”

李鴻章不只是計,點頭承認。伊藤博文立刻道:“那麼以本大臣的理解,貴國強調的派兵權利與朝鮮**或不**之事毫無關系,派兵只是從貴國利益出發而已。既然如此,如有第三國佔領朝鮮和日本之間的島嶼,將會給日本國家安全造成威脅,因此日本對此侵略行為同樣需加以防禦。現在如有第三國佔領巨文島或攻擊此島,我國與貴國同樣也有派兵朝鮮之權。”

其實,伊藤來中國前,日本制定的對中談判內容只有兩項:一是“協議”即與中國商議從朝鮮共同撤兵,一是“要求”即向中國要求懲辦中國將官並對傷亡日本士兵進行賠償。朝鮮出兵權問題不在預定談判內容之中。但是伊藤博文卻巧妙地利用巨文島事件與李鴻章周旋起朝鮮出兵權問題。

老李同學腦袋上開始冒圈圈,看來又要被忽悠了。

同樣被忽悠進坑裡的還有載湉。

和日本人的談判到了最後時刻,往京師的電報一天一報。奕每天都要將李鴻章和伊藤博文談判的情況告知載湉,這是載湉這兩年親政後形成的威信,也是從新回到總理衙門後,奕的自我調整。

“伊藤博文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後一旦朝鮮發生可以威脅到日本安全的事件是,日本政府有權出兵朝鮮維護自身利益和國家安全。李鴻章不敢答應,請旨該如何處理?”

載湉不是神,他頂多算是個妖孽,所以他不可能全知全能、面面俱到。比如他根本不知道歷史上朝鮮曾有甲申政變這回事兒。

但載湉知道日本對朝鮮、對中國大陸的覬覦之心從未停止過而且也永遠不會停止。問題是他不可能因為這樣對日本宣戰,也不可能此放棄對日本的交往不是他不想,而是因為現在大清的國力和外部條件不允許他這樣做。

僅僅在朝鮮問題上,現在已經牽扯到了英、俄、日三國,如果擴大和日本的矛盾,那麼中國則立即會同時面臨俄國和日本兩個方面的壓力而其中的任何一個,也不是剛剛經歷中法戰爭、耗盡了國庫的大清所能承受的。更何況一旦局勢惡化,說不定在越南沒有佔到便宜的法國人也想來湊湊熱鬧,到那個時候,才真正是不可收拾。

所以載湉必須暫時容忍日本人。

“日本國小,無論如何發展,最終也沒有能力真正威脅到我大清。如果說俄國人是頭熊,那麼日本人頂多是一隻豺狼。豺狼再狡猾,也無法威脅到獅子,但是熊卻可以。告訴李鴻章,如果日本人沒有其他要求,那麼儘快簽約!”

他希望在不損害現階段利益的情況下,儘快朝鮮問題和各方達成一致,然後將精力轉向國內的改革和建設上來。只有自己強大了,外人才不敢來騷擾,才有可能在對外關係處理上佔據主動權。...看書的朋友,你可以搜搜“”,即可第一時間找到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