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漫步歌神路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七章 你來這個學校嗎?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十七章 你來這個學校嗎?

第五十七章你來這個學校嗎?

背後傳來龐大的竊竊私語的動靜,畢文謙保持著微笑,目不轉睛地看著夏林。

這反而激得她發抖:“評委?邵叔叔,他怎麼會是評委?”

很快,話筒遞到了邵校長手裡,他先往身後望了望。

“咳咳……靜一靜,後面的同學,先靜一靜。這個,夏林同學,我稍微解釋一下。本來,這次歌唱比賽,我校力邀了富林老師作為評委,但他臨時因為下個月的青歌賽的籌備會議而分身乏術。為了不負我校師生盛情,他才特別拜託了同樣本要參加會議的畢文謙同學代替他而來。而這位畢文謙同學,就是最近幾個月來,傳遍全國的《血染的風采》的作者以及演唱者。”

這邵校長,幾乎是照著王富林介紹信上的辭措在說,但在那比較公允的口吻裡,還是有幾分無奈——畢竟,這已經能算得上演出事故了!

又是一輪竊竊私語,而舞臺上的夏林不禁失了神,揚起的手也垂了下來。

“那……那為什麼不早說?”

“啊,是這樣的。畢文謙同學擔心提前知道有同齡人當評委,可能會對各位選手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負擔,所以主動請求我們暫時不公佈他的身份。”

邵校長是一副想小事化了的口氣,夏林卻瞪直了眼睛,抬手又指著畢文謙:“你……你……”大約是經過了迅速的前因後果的梳理,她終於大恨了一聲,隱約起了抽泣,“狡猾!”

旋即,手鬆了話筒,大步朝禮堂外跑了。自由落體的話筒造成了砰的一聲巨響,卻也迫使所有人都一瞬間安靜了。

畢文謙只愣了一下,立馬起身,小跑向邵校長,在人家飽含疑問的眼神中借過了話筒,大聲宣佈道:“說兩句,第一是我作為評委的意見:本次歌唱比賽,夏林同學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名;第二是我作為評委之外的想法:對不起,我也不清楚為什麼會這樣,所以,我先出去問問。”

一說完,便將話筒遞還了邵校長,跟著夏林的方向追了出去。

在身後邵校長大聲的“靜一靜”的呼籲中,畢文謙出了禮堂,卻在一拐彎兒的地方,發現夏林正漲紅著臉,彷彿在等自己。

沒錯,她先發制人了:“畢文謙是吧?你什麼意思?”

“什麼‘什麼意思’?”畢文謙不太明確她到底問的什麼。

“之前對我橫挑鼻子豎挑眼的,剛才你又說什麼?‘當之無愧的第一名’?合著你在戲弄我?”夏林此時的語速頗快,彷彿機關槍一般,“你要是想著說什麼場面話,我-不-希-罕!”

畢文謙算了明白了。

“夏林,我這前後兩個說法,並不衝突啊!”

“嗯?”上揚著聲調,夏林繼續瞪著眼睛。

“我之前真不知道你在學校裡是毆打小朋友。”

夏林眨了眨眼睛:“毆打小朋友?”

“啊,我這麼打個比方吧!”畢文謙悄悄地靠近了一步,“如果說一般人唱歌算是小學生水平;那麼今天這個學生之間的歌唱比賽,算是初中生水平;而你現在的水平,算是高中生水平吧!那麼,你以一個高中生的水平,參加一群初中生的比賽,不是毆打小朋友是什麼?這就像你做一套卷子,得了100分,不是因為你的水平是100分,而是因為卷子上一共只有100分。”見自己的比喻讓夏林的情緒逐漸平復了下來,畢文謙又悄悄靠近了一步,“不過,你唱的是鄧麗軍的歌,人家起碼也是大學生水平吧……和她相比,你現在的演唱,的確問題很大。”

夏林低下了頭,沉默了一會兒,忽然細聲地問:“你把我和鄧麗軍比?”

“把你和學校裡的那些人比,我總覺得……不是在為你好。”

又是一陣沉默。直到有一位老師找到了他們。

“夏林同學,校長請你回去,要給你頒獎呢!”夏林大概也算闖了一回禍了,眼前的老師卻彷彿沒當回事兒……“畢文謙同學,也請你一起去吧,同學們熱切希望你能當眾演唱一首歌。”

“啊?”

見畢文謙愣了,夏林噗嗤地笑了:“是騾子是馬,你也得拉出來溜溜才行!”

看著這樣的笑貌,畢文謙忽然覺得有些眼熟……

難道,這個夏林,真的是她?

兩人跟在老師後面,慢慢走著,畢文謙頻頻偏頭看著這個假小子——心中有了猜想,就越看越像了。

“夏林。”

“嗯?”夏林顯然察覺了他的目光。

“你媽媽不希望你唱歌,那她自己是從事什麼工作的?”

“……她是文工團的女高音。”

……基本沒跑了!真的是她!

就在畢文謙努力抑制心裡的激動時,夏林也悄悄問來了一個問題。

“畢文謙,你,會來這個學校嗎?”

與此同時,在中央歌舞團的會議室裡,王富林捧著畢文謙的手稿,正在發言中途。

“……那麼,我們舉辦這個比賽的目標是什麼?”

“如前文所闡述,83年時譯定的所謂流行音樂,是一種錯誤的翻譯。嚴格地說,那應該叫商品音樂,是一個相對比較狹隘的領域。而真正的流行音樂,應該是廣大人民群眾既可以傳聽也傳唱的音樂形式。而我們這個比賽,註定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具有官方性質的,擁有全國規模的,並且擁有面向全國觀眾的物質條件的,關於流行音樂的競技性比賽。廣大的人民群眾,必然會以我們這個比賽所下的定義,來作為他們心中對於流行音樂的相關定義的參考標尺。所以,我們的中國青年歌手大賽,如果只著眼於由一群專業評委,在劃分明確的不同唱法大類裡,各自為國家選拔出一批優秀的青年歌手,這樣的格局,未免顯得小家子氣了——唱法的劃分,是為了讓青年歌手,以及更多的普通熱愛流行音樂的人們,更直觀、更有效率地學習與提高演唱水平而確立的,而不是為了畫地為牢,強行把廣義的流行音樂割裂成不相往來的幾個部分!那樣既會造成擅長不同唱法的歌手之間的疏遠甚至對立,更會限制住歌手探索一首歌最適合的唱法時的思路。”

“我們的李廣羲老師為什麼會堅持自己的思路,堅信《祝酒歌》是一首難得的佳作,敢於文責自負,最終讓這首歌傳遍大江南北?我們的朱逢薄老師為什麼能夠在錢蔓華老師已經將《啊,故鄉》這首歌唱得比較成功時,採用不同的唱法而受到全國人民的歡迎?”

“如果我們這一次比賽,給全國人民和年輕歌手們造成了三種唱法割裂的第一印象,那麼,將來如果有一首歌,原本更適合用民族唱法來演唱,卻被首唱的歌手採用通俗唱法公開演唱了,那將會就埋沒多久,才會有人重新發現更佳的處理方式呢?更進一步假設,如果將來有一首歌,最適合的唱法是美聲與通俗唱法的有機結合,那些從小被灌輸了美聲和通俗唱法是不通融的觀點的年輕歌手們,還能夠把這首歌演唱出最佳的效果嗎?”

“所以,我的第一條建議是,三種唱法的劃分應該存在,但歌手參加哪一種唱法的角逐,由歌手自己決定。並且,留出第四條通道,不劃分唱法的通道,讓認為自己創造的唱法比較特殊的歌手可以走到最後,哪怕這條通道的名額極少——個人初步建議為兩人,依各位評委的意見,授予特別獎,或者暫時不授獎。與此同時,三種唱法的名列前茅的歌手的獎項,分別稱為一、二、三等獎,如之前會議所明確的,一等獎一人、二等獎兩人、三等獎三人。三種唱法一共18人,加上主動不劃分唱法的2人,一共20人。透過電視直播向全國觀眾公開,除了現場由專業評委老師們評分之外,也在接下來的半年裡由中央電視臺的音樂欄目滾動播出這20人在總決賽裡演唱的曲目,由全國觀眾以身份證號為憑據,以郵寄形式,比如明信片,以一人一票的方式,透過半年時間的充分醞釀,來統計出本屆青歌賽最被人民群眾認同的歌手。最後以專業評委意見佔50%,群眾意見佔50%的比例進行換算,得出結果,金獎1名,銀獎2名,銅獎3名。”

“這樣的設定,第一,可以保證各位專業評審對青年歌手的選拔;第二,可以與廣大人民群眾溝通意見;第三,可以得到全國熱愛流行音樂並熱心參與的群眾規模的資料依憑;第四,可以降低思想非常超前的歌手被埋沒的可能性。”

“接下來,是個人針對比賽流程的建議。”

“在三種唱法內部,建議第一輪分為4個小組,每個歌手演唱一首歌,每一組評分靠前的6人進入第二輪。第二輪每種唱法24人,一人演唱一首歌,由歌手自己選擇歌曲是否和第一輪相同,每種唱法各決出6人,進入第三輪。第三輪裡,三種唱法以及不分唱法入闈的一共20名歌手,一人演唱一首歌,同樣由歌手自己選擇曲目。”

“也就是說,前兩輪是不同唱法內部的比賽,評委由各位專家擔任,最後一輪不劃分唱法的比賽,評委由專業老師和人民群眾一起擔任。人民喜歡什麼,我們需要並且應該去瞭解。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才能夠具體分析,針對人民的喜好,我們是應該依從,還是應該引導,以及朝什麼方向引導。”

“最後,關於青歌賽範圍的個人建議。”

“如前文所說,我們青歌賽是新中國第一個兼具官方性質和全國規模的流行音樂比賽。所以,不僅對內,對外的文化交流與輸出的層面上,我們同樣也有必然的使命。什麼是中國青年歌手大賽?什麼是中國?往小了說,中國不僅僅是我們大陸,也必然包括了臺灣、香港、澳門等在法理上應該屬於中國的地區。往大了說,中國,應該是自古以來,我們中華兒女的文化所輻射的地域,大致上,應該包括所有廣泛使用漢語的地區,以及深受中國文化薰陶的地區——也就是整個東亞以及大部分東南亞地區。”

“所以我建議,針對這些地區,我們應該發出參賽邀請。考慮到是初次邀請,並且我們自身也還不具備豐富的舉辦經驗,所以各地區參賽選手的選拔或推薦,由當地安排,並且人數暫時限制在一到兩人為宜——人家來不來,是他們的問題,是否邀請他們,是我們的氣度問題——我們自身,應該有一個文化大國的氣度。即使這一次有人不願意來,我們下一次繼續邀請,下下次繼續邀請。因為我深信,我們新中國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越來越強盛。總有一天,他們會主動來參加的——在新中國是東亞、東南亞文化的中心這一前提下。”

“我們不必害怕草創時遭遇各種問題,而是應該有宏大的氣魄、深遠的立意,一步步去創造一個青史留名的口碑和標誌!”

(貌似有人覺得這不像是娛樂文,而是官場文……只能說,這不是官場文,但也請看看簡介吧——主角的目標之一就是將來的中國音樂圈,叫做樂壇,而不叫娛樂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