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胡善圍最新章節列表 > 223、因禍得福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223、因禍得福

永樂帝一句“抓大放小”, 給情緒崩潰的太子寶寶喂了一顆定心丸。

太子不確定未來是否會被父皇廢掉, 但是他可以確定——他肯定不會因為腿瘸、身體殘疾的原因而失去東宮之主的位置。

這就足夠了。

歷朝歷代的太子, 誰的日子好過?

朱高熾自我安慰, 比起那些被後浪拍死在沙灘上的炮灰太子們, 我已經很幸運了,我爹還是比較寬容的, 換成其他皇帝, 早就廢了。

永樂帝安撫了兒子, 回去接著辦公,太子滿血復活,對兒子朱瞻基說道:“扶我起來, 召集右春坊的學士們, 我要讀書, 不能再躺在床上了。”

朱瞻基有些遲疑,“父親,您的腳……”

一旦和學士們見面, 一瘸一拐的走去右春坊, 太子的瘸腿肯定掩飾不了了,胡尚宮下的封口令自動失效。

朱高熾說道:“我用腦子思考問題, 又不用腳,事已至此, 大家遲早都要知道的,遮遮掩掩的好像我心虛似的。我是生病了,在德行上、在政務上都毫無錯處, 有什麼見不得人的?”

朱高熾自嘲一笑,“難道我是個瘸子,就不是太子了?我胖歸胖,吃他們家大米了?我瘸我的,用他們家柺杖了?只要父皇能接受,其餘人怎麼想,怎麼說,無所謂的——只要不怕死,隨便他們怎麼說。”

朱高熾想開了,頓時一身輕鬆,近三百斤的贅肉都成了空氣似的。

此刻在朱瞻基看來,床上三百斤的大白胖子散發著光芒,他從來像現在這樣佩服父親,他半蹲下來,給父親穿上鞋襪。

朱高熾的左腳腫脹,好容易才套進去,朱瞻基扶著他走了兩步,“父親覺得怎麼樣?”

“走的時候有些疼,不過,坐下來就沒有感覺了。”才動了幾下,太子鼻尖就微微冒汗,“不能總是要人攙扶著,給我一根柺杖,我自己走走試試。”

朱瞻基遞給父親一根登山杖,太子杵著拐一瘸一拐走了一圈,登山杖約有朱瞻基胳膊粗細,可是在太子手裡,就像杵著一根牙籤似的,晃晃悠悠,好像隨時會被太子給壓折了。

現在唯一能夠撐住太子就是鐵柺杖,可是鐵柺太重,太子拿不起來。

朱瞻基看得膽戰心驚,吩咐身邊的小內侍,“要胡尚宮挑選幾個身強體壯的太監過來。”

連宮女都不行,扶不住太子,還可能被太子給壓扁了。

太子練了幾圈,決定放棄,他這個體型杵拐的確不現實,累得要命,還不安全,幸好胡善圍很快帶著四個人高馬大的太監來了,這四個人也是大內侍衛,懂得拳腳功夫,相貌皆是平平——不能長的太帥,否則會襯托太子一胖毀所有的相貌更加平庸。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除了人,胡善圍還帶來了尚服局趕製的鞋襪,“微臣問過太醫,說太子的病足要好好養著,鞋襪要軟和,要比以前穿的寬鬆,鞋底也要軟,不能用木質的鞋底,還不能太薄,這是用耐磨的麻料和皮質編織黏合的鞋底,請太子一試。”

太子坐下,剛來的太監蹲下給太子換上新鞋襪——太子體胖,別說自己穿鞋了,就連擦屁屁都是宮人代勞,他夠不著。

新的鞋襪夠軟,雙足好像被雲朵包圍著,而且左足的鞋底比右邊要厚實,稍微平衡了一下太子走路時顛簸。

“舒服多了。”朱高熾走了幾步,對胡善圍說道:“胡尚宮費心了。”

朱高熾為人隨和,是個很有教養的人。

胡善圍見太子這般堅強,心下佩服,“這是微臣分內之事。”

太醫說太子的病足不能癒合,能夠這樣保持下去不繼續惡化就是萬幸了。太子這一生都要伴隨著病足,身體又肥胖……也不曉得將來會出現什麼變故。

張淑妃剛剛消停,上了正道,以為能夠有清淨日子過,結果還沒清淨幾天,太子瘸了,成了更大的變數。

每個人都替太子捏了一把汗,只有太子鎮定自若,召右春坊學士們開會,解縉等學士們一見太子一瘸一拐的進屋,身邊還有兩個人高馬大的太監攙扶著,頓時腦子都要炸了。

“太子殿下怎麼了?”

“殿下沒有什麼大礙吧?”

“殿下突然召集微臣,是有什麼大事發生嗎?”

太子坐穩當了,對身邊太監說道,“為孤脫鞋。”

諸位學士親眼看到太子病變的左足,剛才還喧囂的大堂立刻安靜下來。

太子說道:“孤的左足病了,無藥可醫,不良於行,以後走路都會像這樣一瘸一拐,需要有人攙扶。明日大朝會,群臣會看到孤的腿瘸了,不出意外的話,再過幾日,一定有人以孤不良於行為由,請求廢太子,諸位學士心裡要有底,沉得住氣。”

大學士解縉第一個反應過來,“此事皇上是怎麼說的?”

別人的態度無所謂,皇上的想法最重要。

太子說道:“身為太子,應當以德服人,以理服人,從來沒有一個太子是以力服人的。孤今日召見各位學士,是想讓學士們知道孤的決心,病痛是無法打敗孤的,流言蜚語也同樣如此,孤體態臃腫、腿瘸、但孤一直努力當一個好太子,孤需要各位右春坊學士的指點和教誨,幫助孤當一個好太子。”

曾今有個太子習慣以力服人,並且成功登基,但是他為了顯擺力氣而舉起一個鼎,結果搬起大鼎砸了自己的腳被感染了,沒過幾個月咯嘣死了,這個人叫做嬴蕩,戰國時期的某位秦王。

可見太子靠的是智慧,而不是力量。

太子當眾表決心,諸位學士皆被身殘志堅的太子所感動,皆說道:“微臣定肝腦塗地,不辱使命。”

一旦選入東宮右春坊,就是不折不扣的□□了,大家拿著船票上船,沒有退路,只能登上太子這條在風雨中搖擺的破船,太子這條船若是傾覆,覆船之下無人生還。

太子和右春坊學士們交了底,回到東宮,漢王朱高煦前來拜訪大哥。

漢王其實是因紀綱透露太子暈倒的訊息而進宮核實情況的,當然,他不能把紀綱這個底牌亮出來,藉口思念母後,去了柔儀殿梓宮處拜祭,抄寫經書後,才“順路”看大哥。

太子一瘸一拐的迎接弟弟,漢王一看,紀綱誠不欺我,太子果然有問題!

朱高煦心中狂喜,面上卻做擔憂狀,趕緊過去攙扶太子坐下,“大哥你怎麼了?”

太子擦著頭上的油汗,把太醫的診斷說了,“……這腳肯定好不了了,不過好在並不會傷及性命,只是以後受些皮肉之苦罷了,二弟不用擔心,我能扛得住。”

漢王聽了,腦子有些卡殼:左足好不了了,以後都這樣,這不就是說瘸了腿,落下殘疾嗎?

縱觀史書,有瘸子當太子嗎?

未有之也。

連傻子都能太子,繼承皇位,比如晉朝那位“何不食肉糜”惠帝司馬衷,但瘸子不能,簡直有辱國體啊。

漢王覺得自己的好運要來了,半跪在太子身邊,抱著太子的病足嚎哭起來,“大哥,臣弟真的好心疼啊,如果病痛可以轉移,臣弟願意承受大哥的病足,把臣弟的好腿截給大哥。”

病足就不用了,把東宮給我吧。

漢王哭得傷心,太子還要反過來安慰他,“沒有那麼嚴重,真的,你看我現在好好的,除了腿腳不利索,一切照常,今天中午還添了一碗飯。”

太子甚至還能和漢王開玩笑,“我從小就喜靜不喜動,不喜歡出門,我能在書房裡待一整天。能坐著絕不站著,能躺著絕不坐著,出門喜歡坐轎子坐馬車,就是不想走動。後來胖了,不得已停了車轎,在宮裡頭都是步行,真累啊。現在腿瘸了也好,無論去那裡都可以名正言順坐車轎,父皇不會罵我懶惰了。”

漢王聽了,自行把最後一句話畫了重點:不罵太子懶惰,這個意思是不是已經對瘸子太子死心,要廢了太子,所以不做要求了?

不管怎麼樣,一個瘸子太子對漢王而言是個好消息,堂堂大明,□□上國,怎麼可能要一個瘸子當太子,皇室又不是沒其他嫡子,比如英明神武,英勇善戰的我。

太子:弟弟,你想多了……

漢王這次哭的很爽,心裡更爽,他覺得看似淡定的太子大哥不過是在偽裝堅強,胡尚宮瞞得再密不透風,等你一上早朝必然會暴露,一次兩次瘸腿算你正常,總是瘸腿看你如何向群臣解釋。

然而,太子並沒有打算隱瞞身體殘疾,次日大朝會,太子就在兩個太監的攙扶下,一瘸一拐的上朝。

整個奉天殿,只有皇帝和儲君太子可以坐著議論朝政,太子的座位就在永樂帝左邊下首的位置。

按照規矩,文武百官先在各自位置上站定,等候帝王到來,太子朱高熾跟在父親身後。待皇帝和太子坐定,群臣、包括漢王和趙王都要對寶座上的永樂帝和太子行君臣大禮。

今天太子搖搖晃晃像一隻企鵝,姿態實在太奇怪了,群臣有些發愣,一時忘記行禮了,解縉等東宮右春坊的官員心知肚明,露出欽佩之色。

解縉見場面尷尬,便帶頭行禮,“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解縉也是內閣秘書團老大,雖然官居二品,在六部各位一品尚書大人之下,但作為皇帝第一近臣,他在朝廷有些風向標的意思,一呼百應,群臣紛紛醒悟過來,加入行禮隊伍。

“平身。”永樂帝大手一揮,對企鵝太子的異像視而不見,好像這並不是什麼了不得的事情。

太子也是穩如泰山,面對數不清多少個異樣的眼光,他坦然對視,不慌不忙。

群臣還沒有從震撼中走出來,決定先觀望——看著太子淡定的樣子,可能只是不小心崴腳了,

漢王看著帶頭大哥解縉出面解圍,心下深恨。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紀綱冷眼旁觀漢王對解縉暗藏殺機,知道借刀殺人之計已成,接下來就看恰當的時機了。

大朝會散之後,群臣們紛紛議論太子的瘸腿,甚至有人去太醫院打聽訊息,太醫得了永樂帝的默許,沒有隱瞞,說太子得了足疾,以後就是個瘸子了。

國儲瘸腿之事掀起軒然大波,請求廢太子的奏摺如雪片般飛到永樂帝案頭。

按照慣例,所有奏摺除了軍國大事以外,都先送到內閣篩查一邊,最多的時候一天有一半奏摺都是廢太子,理由都是儲君不良於行,影響大明形象。

解縉將奏摺梗概送到永樂帝那裡,永樂帝隨手翻了翻,呼籲廢太子的大多是武將,也有部分文臣加入。

武將大多都是靖難之役的大功臣,比如淇國公丘福,還有因安南之役而成為永樂朝最炙手可熱的武將、英國公張輔也上書永樂帝,雖沒有明確說“廢太子”,但是用關心的語氣問候太子的身體,還說國儲不穩,會動搖軍心云云,暗示換一個靠譜的太子上臺。

對於這個局面,永樂帝並不意外,這和以前東宮之主尚未定下,武將們聲援漢王朱高煦當太子是一樣的,這些人在靖難之役中和漢王結下深刻的戰鬥友誼,立場鮮明。

這些人說自古以來,就沒有不良於行的太子。對此,永樂帝嗤之以鼻:自古以來,還沒有當了皇帝的藩王呢?朕就不當了皇帝嗎?有能力的人,是可以例外的。

永樂帝記下這些人的名字,翻到最後,停下了,這兩人出乎他的意料:一個是他的二女兒,永平公

主,下嫁富陽侯李讓。另一個是三女兒,安成公主,下嫁給了西寧侯世子宋琥。

兩個公主齊齊上書親爹,內容大同小異,說既然太子大哥身體不好,就不要勉強大哥了,讓大哥好好休養身體,不要那麼辛苦。

言下之意,就是要廢太子,讓大哥當了一個閒散的親王即可,大哥瘸了腿,都是累的。

這兩個女兒明顯站在漢王這邊。試問大哥“歇著了”,誰當太子?當然是漢王朱高煦。

靖難之役的將士們擁護漢王,永樂帝可以理解,畢竟他也是馬背上得天下,知道並肩戰鬥時,把性命都交給對方了,由此而生的忠誠和信義是可貴的,漢王可以說是憑自己的真本事贏得這些將士們的尊重和擁戴。

可兩個公主是怎麼回事?

不知不覺中,漢王是勢力都從武將擴大到皇室了?

這讓永樂帝對漢王心生忌憚。

本來永樂帝還像用太子的瘸腿試探一下外面的反應,讓事情發酵,好看清每個人的立場,可是短短幾天兩個公主都上書了,再這樣放任下去,可能弄巧成拙,割裂臣子和皇室。

還是得用雷霆手段表明皇帝的立場,別讓那些人有廢太子的想頭。

永樂帝當即傳永平公主和安成公主進宮,都沒見這兩個女兒,也沒教訓她們,直接要兩個女兒去了柔儀殿梓宮那裡,把仁孝皇后編寫的《內訓》抄十遍。

自己生的,總要給點面子,讓她們曉得分寸就行。

至於群臣上書,永樂帝的處理方式簡單粗暴,所有上書要廢太子的,全部罰了半年的俸祿,並在大朝會發表講話:

“……一國儲君好壞,不在外表,而是內在德行與能力,太子宅心仁厚,勤勉努力,且孝順父母,仁孝皇后生病時,太子求醫問藥,從無懈怠。如今太子雖有不良於行的病症,但瑕不掩瑜。如再有人以不良於行為由要求廢太子的,先去領五十板子。”

永樂帝的雷霆手段之下,朝野終於清靜了,曉得太子雖整天像個不倒翁似的晃晃悠悠,一副隨時要倒的樣子,其實位置穩得很。

太子因禍得福,瘸了腿,東宮的位置卻比任何時候都穩當。每次上朝都由兩個太監扶著,一瘸一拐坐在寶座上,堪稱大明奇景。

作者有話要說:  漢王:掀桌,太子大哥又躺贏了!感謝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

13208909 20瓶;自言自語、覃桑、誰又得到了蒹葭、糖綿綿、至樂、狸貓太子 10瓶;揚帆遠航 6瓶;我壯漢超萌、yuki 5瓶;莫負寒夏 2瓶;剪落的長髮、提米、xiaoxiao、biubiubiu、娜條小小魚、在追書的西西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援,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