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胡善圍最新章節列表 > 224、科目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224、科目一

太子他又躺贏了。

這幾乎是所有人的對太子的看法。他什麼都沒有做, 沒有發動東宮左右春坊的學士們上書為他辯解, 他甚至連自辯的摺子都沒有寫, 永樂帝就鐵了心的護著他。

他體胖、腿瘸、不良於行, 有損大明天/朝上國的形象, 朝廷幾乎一邊倒的要廢太子,但永樂帝堅持說他是個好太子, 別人有什麼辦法?

老朱家的事情, 當然是皇帝自己說了算。

為此, 皇帝甚至把罰了兩個心愛的公主去柔儀殿抄寫《內訓》,誰的臉能比公主大?

於是乎,大張旗鼓的廢太子風潮就像皮球, 永樂帝拿針一戳, 就洩氣了, 只剩下一張肉塌塌的皮囊。

永平公主和安成公主抄書,手都快抄斷了,書卷在案頭高高堆在一起。

目前皇室裡, 永安公主是老大, 永樂帝和仁孝皇后第一個孩子,結婚也最早, 駙馬是廣平侯袁容,幸虧她生的早, 從燕王府出嫁,避免了被扣在京城當人質。所以永樂帝前頭五個孩子,只有永安公主一直陪在身邊的, 受著父母呵護,她對兩個弟弟之間的暗鬥一直保持中立,不偏不倚。

但是老二永平公主和老三安成公主就不一樣了,這兩個公主當年和太子與漢王一起留在京城為人質。

兩個小少女正是叛逆的年齡,大哥朱高熾總是教訓兩個妹妹要賢淑,要隱忍。二哥朱高煦不會拒絕兩個妹妹的任何要求,偷偷帶著她們跑出去玩,捎帶什麼東西,有時候受了委屈,也是二哥為她們出氣。

大哥每次都給二哥求情、搞危機公關,回來後責備她們不懂事,給燕王府招禍。

永平公主和安成公主自然和二哥朱高煦比較親密了,覺得大哥太膽小懦弱,只顧自己,不敢為她們出頭。

後來永平公主被高祖皇帝賜婚給了李讓,夫妻兩個一起回到北平,靖難之役打響,建文帝要李讓父

親勸降,李讓認同拒絕,憤怒的建文帝將李家滅了全族。

哀兵必勝,李讓發誓為家族復仇,和漢王朱高煦一起南下靖難之役,結下了深厚的戰鬥友誼,加上永平公主最崇拜二哥,這對夫妻就成了漢王朱高煦的鐵桿粉絲,追隨到底。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安成公主也是如此,永樂元年賜婚給了西寧侯世子宋琥,宋琥出身將門,祖先也是鳳陽人,家族世代鎮守西北,可謂是滿門忠烈,漢王朱高煦在軍中威望極高,宋琥和擅長軍事的漢王惺惺相惜,對身居深宮的太子無感。

這對夫妻因而也成了漢王的一大助力,只要漢王一個眼神,就能為其衝鋒陷陣,抄書就更不在話下,

十本《內訓》抄完,兩個公主的心還是向著漢王。

張淑妃奉上命過來收作業,身為庶母,她正值雙十年華,比這兩個公主的年齡還小,不過張淑妃出身將門,前凸後翹大長腿,氣質上並沒有被公主壓下去。

沒有人會喜歡親爹的小妾,尤其是隔壁大殿還停著親孃的棺材。

安成公主說道:“張淑妃,書已經抄完了,告辭。”

“兩位公主累了吧,先喝杯茶,吃些點心。”張淑妃一抬手,止住了公主,坐下來當場檢查公主的作業。

檢查作業這種事情最傷感情,不寫作者母子慈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何況這還不是親孃,這是庶母。

幸虧張淑妃家世顯赫,有親哥英國公撐腰,換成權賢妃,這兩位公主估摸甩臉子就走了。

永平公主和安成公主坐下來,張淑妃一本一本的翻看,她早就將仁孝皇后的《內訓》背的爛熟於心,並不需要範本對照——後宮所有嬪妃的要求都是背誦並默寫全文,她親自抽查。

張淑妃心裡有底,一目十行,二十本《內訓》很快翻完了,挑出其中四本,用硃筆圈出錯誤,永平公主一本,安成公主三本,說道:

“皇上說公主抄《內訓》,一個字都不能錯,否則整本書都要重新抄寫。兩位公主請繼續。”

安成公主當即不願意了,“張淑妃不會是拿著雞毛當令箭吧,父皇才不會這樣折騰我們。”

張淑妃是經過《端敬貴妃起居注》這種宮鬥資料界裡的奧數題練習過的人,對付不服管教的公主自有對策,保持微笑,心平氣和的說道:“本宮不敢假傳聖旨,兩位公主若累了,歇一歇再抄。”

永平公主年紀稍長,不像安成公主這番衝動,她看著外頭的天色,“時間不早了,宮裡要落鎖,我們明日再過來抄。”

“準備掌燈。”張淑妃早有準備,一群宮人提著明晃晃的牛角燈進來,只要天色一暗就點上,絕對亮若白晝。

張淑妃說道:“本宮今晚就陪著公主抄書,另外本宮已經吩咐胡尚宮,把安成公主以前住過的宮殿收拾出來了,兩位公主抄完書,就在宮裡歇一晚,明日開了宮門再回公主府。”

有了端敬貴妃的標準示範,張淑妃學習如何當好一個庶母,那就是無微不至的關懷,不能動怒、不能發脾氣,把所有可能出現的狀況考慮周全,提前做好應對措施。

因為親孃可以疏忽,可以有情緒,反正自己生的孩子,血緣關係就是潤滑油,最後都會選擇原諒。

但是庶母不行,親孃做到六十分就是個合格的娘了,庶母要做到九十分才是及格線——就跟考駕照科目一一樣的標準。

張淑妃按照科目一的標準對待兩位公主,還要檢查作業,真是有些難為這個只有二十歲的嬪妃了。

安成公主不服氣,在我母后的棺材旁邊,還能被一個嬪妃給制住了?

安成公主說道:”剩下的三本書我會抄寫的,不過,既然張淑妃把我的宮殿都收拾好了,我和二姐先回去歇著,等明天再過來抄。”

堅決不肯熬夜寫作業。

“這……”張淑妃很是為難,她沒有預料出現這種狀況,永樂帝雖然沒有明確說兩個公主不抄完就不能睡覺,但是皇上因公主“要太子歇一歇”的上書不高興是事實。

名為抄書,實則懲罰,如果舒舒服服的吃飯睡覺,就像宮中一日遊一樣,這叫什麼懲罰?

到頭來還是她這個庶母監督不到位失職。

可若是強行阻止,旁邊就是仁孝皇后梓宮,兩個公主若跑去哭母后,張淑妃後宮大權就岌岌可危了。

張淑妃左右為難。

名不正則言不順,安成公主沒把張淑妃放在眼裡,那天中秋節家宴,張淑妃為了表現賢惠,每個人都準備了不同的菜式,把尚食局好一個折騰,逼著尚食局使出壓箱底的本事,其實她們都看出來了,但沒有人指出來。

一個庶母,卻掌著後宮大權。做的好是應該,沒有必要點破表演,做不好嘛……

安成公主牽著永平公主的手要出去,張淑妃攔也不是,不攔也不是,正尷尬時,門外傳來腳步聲,人未見,聲已至。

“永平公主,安成公主,微臣奉太子妃之命送來晚膳。”

是胡善圍,後面跟著一排提著食盒的宮人,十分麻利的擺了一桌素席。

太子妃是大嫂,是長輩,也是君,既然太子妃派胡尚宮把晚飯送到柔儀殿,便再無出去的道理。

這是關心,也是敲打。

如今父皇偏愛太子大哥,連瘸腿的缺點都能容忍,大哥的太子之位穩如泰山,還說不要硬抗了。

兩個公主只得折返,回來吃飯。

張淑妃命人好生伺候,和胡善圍去了外面,“胡尚宮真是解了本宮燃眉之急,來的真巧,太子妃料到兩個公主不省心,賜了晚飯過來。”

說來慚愧,張淑妃的親哥哥英國公也上書廢太子,太子妃卻不計前謙,幫了張淑妃一把。

胡善圍曉得張淑妃的心思,解釋道:“後宮不得干政,外頭的事情和後宮無關,淑妃娘娘只管盡自己的本分便是。太子妃也是如此,她是大嫂,兩個小姑子回孃家,在這時候,能夠管住公主的,除了皇上,只有東宮的大哥大嫂,他們兩個在名分和輩分都能鎮得住。”

“方才我去東宮走了一趟,對太子妃說了兩位公主抄書的情況,還把淑妃娘娘預備好公主留宿宮廷的事情說了,太子妃是個聰明人,立刻就賜了晚飯,和淑妃娘娘配合,”

胡善圍是三朝尚宮了,見了太多的權力傾軋,明爭暗鬥。

東宮和張淑妃關係冷淡,面子情而已。而且張淑妃的孃家英國公府是漢王那邊人,東宮和張淑妃不親近太正常了。

但利益關係不是固定的,一切都在變化之中,有的時候是對手,有的時候是隊友。

比如現在,東宮很願意幫助張淑妃檢查兩位公主寫作業。好讓兩位公主長長記性,別跟著起鬨廢太子了。

胡善圍稍微使個眼神,太子妃就心領神會,和張淑妃打配合。

不管以後怎麼樣,反正這一刻大家利益一致。沒有永恆的對手,只有永恆的利益。

胡善圍是尚宮,輔助張淑妃料理後宮是她的職責,張淑妃被兩位公主駁了面子,她面上也無光。

同樣的,張淑妃要立得起來,六局一司才有權威。

對於誰當大老闆,六局一司沒有選擇的餘地,皇上要誰協理六宮,六局一司就得接受現實,何況目前後宮裡,張淑妃最合適。

胡善圍不幫張淑妃幫誰?少不得去東宮搬救兵。

張淑妃是個聰明人,腦子轉了一轉,明白了胡善圍的意思。

張淑妃嘆道:“東宮這個人情,本宮記住了。可是英國公府的立場,本宮一個出嫁女無力干涉。”

意思是說,東宮的好意,我領了,但是我不能立刻給予回報——不是我不想,是不能。

英國公張輔也是在靖難之役時和漢王結下的革/命友誼,一起扛過槍的交情,怎麼可能因為妹妹而改變立場?

淑妃到底還是年輕啊。胡善圍一笑,“娘娘是皇上嬪妃,東宮的庶母。皇上是君,東宮也是君。所以,娘娘的孃家的立場和東宮相悖,這對娘娘而言,這並不是壞事啊。”

張淑妃聽了,立刻心明眼亮。東宮為何在太子腿瘸之後還穩若泰山?面對漢王咄咄逼人的攻勢,太子躺著都能贏?

因為太子勢弱,雖為君,但必須依附於皇帝這個君王而存在。

沒有皇帝的支援,太子的位置根本立不住。

英國公府和漢王交好,和太子冷淡,這就對了。如果大哥英國公支援太子,永樂帝根本不會把張淑妃捧起來協理六宮!

想通了一切,張淑妃暗自心驚:得在宮裡待多少年,才能像胡尚宮這樣把帝王心術看得如此通透啊。

胡善圍:等有一天你的對手是皇帝,你不必仰望皇位,必須要弄死這個皇帝才能復仇,你就明白了皇帝其實就這麼回事。為君者,就像一個模子出來的,自有一套邏輯。

當然,這種藏在心裡的大秘密,連沐春都不能直言,胡善圍是要帶著這個秘密爛到棺材裡去的。

胡善圍提點了幾句,張淑妃明白她該怎麼做了:東宮偶爾的幫忙配合,不用給予回報,也不用和東宮親熱,繼續保持疏離客氣就行了,你好我好大家好。

兩個公主吃了大嫂賜的晚飯,繼續寫作業,張淑妃為了盡庶母的本分,也在屋子裡點燈抄寫經文,陪兩個公主寫作業,為隔壁梓宮裡躺著的仁孝皇后祈福。

從古到今,家長輔導孩子作業都不容易,張淑妃只是陪著抄寫,後世許多家長氣出心臟病和腦梗的比比皆是。

永平公主只有一本需要重新抄寫,她先完工,張淑妃檢查完畢後,說道:“公主可以去休息了。”

永平公主和安成公主一起在京城為人質十年,同甘共苦,關係親厚,說道:“不用,我在這裡陪著妹妹。”

安成公主要重抄三本。在她抄到最後一本時,快三更了,尚食局陳二妹親自送來夜宵,“皇上聽說兩位公主還在柔儀殿抄書,要微臣送來夜宵。”

永樂帝和前面兩個皇帝一樣,幾乎每晚都要忙到三更才睡,到底還是牽掛兩個不省心的女兒,罰歸罰,寵的時候也要寵的。

安成公主心底對父親還有些怨氣,“擱在這裡,等我抄完再吃,免得汙了紙張又要罰重抄。”

永平公主也說:“我一個人吃的不香甜,等二妹抄完一起用夜宵。”

“是。”陳二妹命人將兩個公主的夜宵端去外間,隔水溫著,又有宮人提著食盒上前,擺在張淑妃桌上,只是一碗芥菜餛飩。

如此簡陋,這讓兩個公主都懷疑張淑妃是在作秀,故意苦情。

陳二妹說道:“淑妃娘娘,這是皇上吃夜宵的時候特意命微臣送來的,說娘娘素來愛吃這個味,又擔心發福,從不敢吃夜宵,今晚娘娘督促兩位公主抄書,陪著熬夜,太辛苦了,特命微臣送來勸食。”

突如其來的恩寵,張淑妃有些無所適從,她終於做對了,都是《端敬貴妃起居注》還有胡善圍的功勞。

這碗芥菜餛飩,象徵張淑妃科目一達到了及格線,九十分。

作者有話要說:  人生就是一次次的考試……和作業。張淑妃是如此,人人如此,胡善圍是每科優秀,試卷都是a的學霸人物。

然而,苦逼如舟,不僅要寫自己的作業,交出自己的人生答卷,還要寫別人的。

鵝幾的幼稚園作業,幾乎都是舟代寫。

更新完畢,還要滾去給他搞完明天要交的手工親子作業——用紙糊一個粽子~~~~(>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