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大唐魔術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七十六章 尚書令之爭(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七十六章 尚書令之爭(二)

長孫無忌邁出走了出來,面色不善的對岑文本說道:“那按照岑大人所說,因為陛下做過尚書令一職,我大唐就沒有人能再做尚書令了嗎?如果誰做了,那就是犯了陛下的忌諱,目無天子,有不臣之心了嗎?”

岑文本態度堅定的回答道:“對,我大唐有且只能有一位尚書令,那就是以前的秦王殿下,如今的大唐皇帝陛下。其他人試圖做上尚書令之位的,那就是我大唐的亂臣賊子,目無天子,有不臣之心,我大唐人人得而誅之。”

說話時,岑文本再次惡狠狠的看了一眼無力癱坐在地上的吏部尚書高士廉,以此表明高士廉就是那種試圖做上尚書令的位置,目無天子,有不臣之心的亂臣賊子,天下人都不必憐憫他,人人得而誅之。

長孫無忌露出了狡詐的笑容,高聲說道:“按照岑文本岑大人所說,我大唐就不要尚書令了?尚書省以後就沒有最高官員——尚書令了?六部所有的大小事宜都要六部各自處理,不需要再上報陛下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岑文本一下子就聽出了長孫無忌話裡的陷阱,他冷冷的對長孫無忌說道:“長孫大人莫要陷害於我。天下事,自然有陛下決斷,自古皆然,更何況是我大唐六部,自然也應由陛下斷決。不過我大唐確實是不能再設尚書令了,尚書省也不能只有一位最高官員——尚書令了。”

說著,岑文本從袖中拿出了一份奏摺,對著李世民躬身行禮道:“臣以為我大唐尚書令一職,職責太重,權柄太高,除了陛下可以為之,其他任何人為之,都會對大唐皇帝陛下,大唐皇權構成巨大的威脅。臣建議尊尚書令為虛職,只能為陛下一人所擁有。尚書省設從三品尚書左僕射、從三品尚書右僕射,以為分權,彼此牽制,制衡。尚書左僕射、尚書右僕射共同統領六部事宜。”

岑文本的提議讓大唐皇帝李世民頓時眼睛一亮。李世民是由尚書令坐上來的,再也沒有人比他更瞭解尚書令那令人畏懼的能量了。

想當初,太上皇和建成、元吉聯手,自己軍事佔有優勢,行政上雖然處於劣勢,卻仍然有大批官員追隨自己,除了因為高士廉是吏部尚書,掌人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自己是大唐的尚書令了,那可是主管行政的尚書令啊。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陽奉陰違,暗度陳倉,安排一些自己的心腹進入要害部門,那可是自己在尚書令任上經常幹的事,太上皇和建成聯手,都對自己毫無辦法,只能任由自己肆意為之。

尚書令的權柄確實是太大了,岑文本建議分之,設從三品尚書左、右僕射,這個主意好。既分了權,又降了尚書省的品級,還讓尚書省的左、右僕射彼此監視,牽制,形成制衡。

原本大唐三省六部制,三省:中書省、尚書省、門下省的最高長官都是大唐宰輔,都是正三品的高官,尚書省的尚書令權柄最重,實際地位最高。可是按照岑文本的提議,尚書左僕射、尚書右僕射確是從三品,品級上比中書省的中書令、門下省的侍中都低了半級,尚書左、右僕射共同執掌六部,有實權卻低品級,這樣好。按照大唐的律法,從三品的尚書左、右僕射見到正三品的中書省中書令和門下省侍中,那是要行禮的,也是要按照中書令和侍中的話,來做事的。這樣就避免了宰輔之中,尚書令一人高高在上,獨領風騷的局面,形成了尚書左、右僕射互相鉗制,尚書令、中書令、侍中彼此鉗制、制約的局面。

李世民饒有興趣的看著岑文本,他怎麼也想不到岑文本竟然有這樣的才幹。一份奏摺竟然改變了大唐三省的格局,解決了自己一直頭疼的大問題。他又情不自禁的看向了李玄,他沒有想到李玄為他多次舉薦的岑文本,竟然真的有宰輔之才。

而李玄內心裡則對岑文本佩服不已。什麼叫做會辦事?這才叫做會辦事啊。既能壞了高士廉、長孫無忌的事兒,又能把事兒摟回來,提出了最完美的解決方案,讓大唐皇帝陛下感到滿意,讓文武百官無話可說,只能暗道佩服。高人啊,這才是真正的高人啊。

李玄明白岑文本完美的解決了李世民頭疼的一個問題,這也是令所有帝王都頭疼的一個問題——君權和相權的問題。皇帝貴為天子,宰相則是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兩人朝夕相處,不可能沒有摩擦。自從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封建統治之後,君權和相權就一直在進行著博弈,君強則臣弱,臣強則君弱,這已經成為了了歷史的一個主線,就拿秦皇、漢武來說,兩人都是一代強主,自可掌控朝局,群臣莫敢吱聲,可是他們一駕崩,輪到他們的兒子,秦二世胡亥,漢昭帝劉弗陵,就沒有他們那樣的本事了,胡亥被丞相趙高架空,最終殺掉;劉弗陵一朝的朝政也被丞相霍光把持,輪到漢武帝的孫子,昌邑王劉賀則直接被霍光廢掉。在帝王認為肯定是君強臣弱最好,可是臣子強大的時候也不少,將帝王當做傀儡,自己攝政、挾天子以令諸侯、甚至是竊取天下的事情更是時有發生。李玄的記憶裡,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也是為這個問題大傷腦筋,最後他做了一件很徹底的事情,直接取消了丞相,不再設丞相位;清朝,更是沿襲了明朝的做法,而且更加的徹底,把所有的大臣都當做奴才,大學士也不例外,統統跪著聽詔。明清時,君權達到了頂峰,沒有了丞相,看似皆大歡喜,實則從明朝開始,封建社會已經開始走向了沒落,走向了衰敗。若論歷史上皇帝和丞相相處的最好的時候,莫過於李世民的貞觀朝。皇帝和丞相相互扶持,相互制衡,彼此相得益彰,各有所獲。而完美解決了君權、相權矛盾的人,就是這位年紀輕輕的岑文本。(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