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縱橫五代之趙匡胤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七章 清君側開封府遭劫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七章 清君側開封府遭劫

整個計劃言簡意賅,高效明了,沒有一句多餘的廢話,不需要專業解釋,任何人一看就懂。

能作出這種計劃的幾位仁兄確實不愧為十世紀最傑出的臭皮匠,後漢政權最優秀的刨墳者。

乾祐三年(公元951年)十一月十三ri,晴,有霧。

今年的冬天有點冷。和往常一樣,楊邠、史弘肇、王章等人早早地坐在東廊房裡等著上朝,絲毫沒有察覺到空氣中流動的殺氣。不一會兒,只見飛龍使郭允明帶領數十名全副武裝的士兵,上來二話不說,舉刀就砍。

頃刻之間,這幫顧命大臣、國家棟梁就成了刀下之鬼。

計劃進行得異常順利。異常順利就是不同尋常的順利,不同尋常的順利往往蘊含著不順利,但到底哪裡不順利呢?

砍完後清點屍體時發現少了一具,哦,少了樞密使郭威。當然,並不是郭威有什麼先見之明,又或者長年打仗身體好,跑掉了,而是他根本就沒來上朝,沒來上朝的根本原因是小皇帝幾個月前派他到鄴城打契丹人去了。

不好意思,計劃做得簡單了點,忘了這茬。

沒關係,對於小皇帝來說這也不算什麼,該殺的還是要殺,不該殺的也要殺。

我把關於這段歷史的有關記述翻來覆去讀了好幾遍,想瞭解小皇帝為什麼要殺郭威?

郭威為人比較低調,比如河中府之戰結束後,小皇帝要封賞他,他堅持不受,說:“我沒有什麼功勞,功勞主要是皇帝大人你運籌帷幄得當,史大人治理京城治理得好,楊大人軍需供應得及時,要賞賜就賞賜大家吧。”雖然虛偽了點,但也沒有得罪什麼人。

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解釋,不該隨便當別人的叔叔,特別不能隨便當皇帝的叔叔。所以,歷史的經驗再次教育我們,老闆的便宜是不能隨便佔的,哪怕是口頭上的。

小皇帝一邊偷偷派人到鄴城,命令鄴城都指揮使郭崇、曹英殺郭威,一邊讓李業等人把楊家、史家、王家、郭家斬盡殺絕。所謂斬草不除根,chun風吹又生,這是幾千年來中國政治鬥爭的行為準則。上自八十歲老翁,下至襁褓中的嬰兒,一個不剩的全部被殺害。

不做則已,做就要做絕。

但事情做得太絕,斷了別人的後路,也就斷了自己的生路。

凡事太盡,緣分勢必早盡。

對於小皇帝派出的使者來說,這絕對是一個簡單的任務。

到鄴城找到郭威的手下指揮使郭崇、曹英二人,把皇帝密詔交給他們,然後等著拿郭威的人頭回京交差。

唯一要考慮的是人頭的保鮮問題,儘管是大冬天,但從鄴城回京城最快也得三、四天,所以石灰要多帶點。

他絕對沒有想到,越簡單的任務越不容易完成。使者出發第二天,到達澶州後就沒法繼續前進了,不是因為天氣太冷,或是交通太差,而是訊息洩漏有人把他關押了。

關押他的這人叫王殷,時任步兵都指揮使,帶兵駐紮在澶州(今河南濮陽)。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王殷是郭威的老下級,常年跟隨郭威征戰南北,雖然大家關係不錯,但王殷的覺悟還是很高,不會為了老上級的命連自己的命都不要,畢竟造反是要掉腦袋的。

但是,如果為了自己的命,那就另當別論了。王殷提前知道了,由於他和史弘肇關係比較好,在小皇帝的黑名單上他也是屬於順帶要殺的人。

所以,王指揮使毫不猶豫地將皇帝的使者關了起來,並在第一時間將皇帝的密詔交給了郭威。

當詔書被送到郭威手中時,郭威確實沒有預料到會是這樣一個結果。

在郭威心中從來想的都是有功大家享,有過我一人擔,一輩子夾著尾巴做人,不遲到不早退,平常有個頭疼腦熱的都輕傷不下火線,為了你們劉家東征西討,累死累活,說我是一顆螺絲釘,哪裡需要哪裡擰是一點都不過分。

而現在,你一句話不說,就殺了我全家,還想要我的腦袋,你做人也做得太絕了,是可忍孰不可忍!一不做二不休,不如反他娘的。

官逼軍反。

但在行動之前,必須要求全軍上下提高認識,加強團結,將思想統一到郭總司令的決策和部署上來。這是郭司令的事業能夠得以成功的基礎和前提。

於是,郭威在帥府召開了郭崇、曹英等高級將領參加的會議。這是一場生死攸關的會議。

會議一開始,郭威含著老淚將楊、史等人蒙冤屈死的事情講了一遍,然後拿出皇帝的密詔給大家一一觀看,最後說:“我與楊、史等大人,披荊斬棘,跟隨先帝奪取天下,接受託孤的重任,盡心竭力保衛國家,如今他們已死,我也無心獨活!請各位執行詔書,砍了我的腦袋,免得受牽連。”

郭崇等人一聽此言,都流著淚說:“天子年少,這必定是天子身邊的小人李業等幹的,倘若讓這幫小人得志,國家豈能得到安寧!我們願意跟從您進京入朝親自辯白,掃除鼠輩,肅清朝廷,切不可蒙受千古惡名。”

本來是一場關係郭威生死的審判大會,結果開成了一場生動的批判朝廷jiān臣的聲討大會,一場jing彩的起兵維權的動員大會。

現在,擺在大家面前的唯一選擇是造反,但造反是不對的,是沒有法律依據的,搞不好是要掉腦袋的。

但不造反肯定是不能活著走出帥府的。

郭崇等人雖然是大老粗,但混跡官場數十年,腦筋轉得倒挺快,馬上就找到了造反的法律依據——清君側。

關於清君側這個東西不是什麼新玩意,只要你臉皮夠厚,心夠黑,簡單的講,就是你的厚黑學水平夠高,這玩意就可以隨時拿來用。

之前,西漢時吳王劉濞拿來用過,不好使,yin謀流產了。之後,明朝燕王朱棣也拿來用過,好使,yin謀成功了。

至此,一切準備停當。

許多史書在評論此時此事時,大多認為郭威並無反意,是被迫組建請願團,從鄴城到京城只是為了向皇帝說一聲——我冤枉啊,到現在為止,郭威的行為最多不過是正當防衛。

但其後發生的事實證明了,正當防衛是很容易演變成防衛過當,特別是在率領浩浩蕩蕩的大軍前來請願的情況下,要不想防衛過當都難。

而防衛過當是容易死人的。

大軍一路向南開進,請願團成員不斷增加,沒廢吹灰之力就到達封丘。封丘位於黃河以北,南與開封隔河相望。

在這裡郭威遇到了他的第一個對手,也是他唯一的對手——名將慕容彥超。

慕容將軍與一般的名將不同,一般的名將是靠戰功而出名,慕容將軍卻是靠長相而出名。

慕容將軍長得五大三粗,皮膚黝黑,滿臉麻子,人送外號“閻崑崙”,這種人不用動手,只要往陣前一杵,嚇也能把人嚇得半死。

慕容將軍十分自信,從不懷疑,當小皇帝令他掛帥退敵時,慕容將軍正告小皇帝說:“北軍何能為,當於陣上唱坐使歸營。”

但是牛皮不是吹的,火車不是推的,哄哄小皇帝孤兒寡母還可以,真正打仗還是要靠實力的。

乾祐三年十一月廿一ri,最後的決戰來臨。

雙方列隊,旌旗招展。郭威騎馬在陣前徘徊幾步,面對長途跋涉的士兵,說了唯一的一句戰前動員令:

“攻克京城,准許你們搶劫十天。”

當官的激動了,當兵的激動了,就跟打了雞血似的,畢竟挨凍受累就為了這一天。

但是,因為名將慕容彥超的存在,註定這場戰鬥要讓他們失望。

戰鬥一開始,慕容將軍率先發起進攻,他騎著馬,率領一隊輕騎衝將過來。

為了充分展現“閻崑崙”的神奇,把嚇死人不償命的牛皮進行到底,慕容將軍遠遠地在馬上大喝一聲:“呔,快散開,我來也。”

也不知是不是慕容將軍太過生猛,慕容將軍的坐騎直接被這聲震耳yu聾的大吼嚇趴在地,慕容將軍狠狠地和大地做了一次親密接觸。

灰頭土臉的慕容將軍爬起來後,立即施展他的另外一個絕技——逃跑,他二話不說調轉馬頭,率領十幾個親兵直接逃出了戰場,而且一逃就逃回了老家袞州。

慕容彥超跑得比誰都快,馬不停蹄,比他接到詔書奔向開封跑了第一名時還要快,一路狂跑再次跑回了兗州。哪兒來的哪兒去,從此以後,劉承佑就再沒有見過這個人。而郭威也在戰場上被這個人弄得一片茫然,征戰一生,還從來沒見過這樣的人物,來去如風,居然來不及去抓他!等到郭威反應過來時,戰場上已經全是他的人了。

劉承佑也不見了。

在混亂中,劉承佑儘管失望,還是證明了年輕人的反shè神經就是要比中老年人的快一些,他比郭威先反應了過來,搶先向開封撤退。他還抱有一絲幻想,他還年輕,還是皇帝,而後漢還有別的很多的節度使,只要他能活著回到開封,堅守幾天,就會再有生機。

以一人之能力決定一場戰爭之成敗的人,就叫名將,慕容彥超正是這樣的名將。

老大都逃了,再玩下去也沒什麼意思,小皇帝的部隊直接丟掉兵器,等待郭威的收編。

郭司令很鬱悶,很失望,太失望了,雞血白打了,動員會白開了。

但郭威的士兵們並不這樣認為,仗可以不打,東西一定要搶。於是,亂軍之中小皇帝死了,聶文進死了、郭允明死了……,該死的都死了,不該死的也死了。於是,城破了,搶東西了,該搶的都搶了,不該搶的也搶了。

此時的郭威已經身不由己。他的士兵們都清楚地記著他在開戰前的許諾,每個人都想著自己平ri在開封城裡可望而不可即的錢、財,至於劉承佑,落地的鳳凰不如雞,自有旁人去收拾。

開封,又一個千年古都,繁華世界,連耶律德光這樣的蠻族酋長都捨不得下手的人間天堂,正面臨著它自己子民的擄掠刀槍。只要再過片刻,它就會火光衝天,哀號遍地,滿城都是空前亢奮四下亂竄肆意強搶的士兵,無數人都將家破人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