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縱橫五代之趙匡胤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章 頑皮兒怒氣陳學究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章 頑皮兒怒氣陳學究

趙弘殷一進房門,紅光繞室經九不散,心中便有幾分詫異,便見一個丫鬟把嬰兒抱來,趙弘殷伸手接過。這時,一般香氣撲面。趙弘殷大叫:“好香,好香!真乃香孩兒也!”趙弘殷這時聞到的香味,實際上是從應天禪院飄過來的牡丹花香。不過,“香孩兒”從此就成了宋太祖趙匡胤的ru名了。

趙匡胤的父親名弘殷,涿郡人氏,五代初在王鎔麾下效力,曾率五百騎兵援助後唐莊宗於河上,把後梁朱溫的軍隊殺了個落花流水,為建立後唐五朝立下赫赫戰功。莊宗愛其英勇,留典禁軍。三年之後,莊宗的哥哥明宗李嗣源,又在一次兵變中,登上了皇帝的寶座,改元天成。趙弘殷這時當上了駐京都騎兵飛捷指揮使。

夾馬營後面有一座大寺院,名叫應天禪院。院裡種植著素有“國sè天香”之稱的牡丹上千株,三百多個品種,什麼魏紫、姚黃、趙粉、盧丹、酒醉西施、雪擁工嬙等等。不過,以前這裡交沒有這些牡丹。據傳說是唐朝則天女皇,在長安城初chun游上苑時,看到奇花異草甚多,但是都正含苞,尚未開放。武則天非常生氣,立即下了一道御旨催花。上寫道:“明早游上苑,火速報chun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命宮人懸聖旨於花梢之上。第二天早上,武則天帶著一批近臣,又來到了御花園。一看,果然百花都綻開了,可只有牡丹不肯遵旨。武則天勃然大怒,立刻下旨,把牡丹貶到洛陽。於是園藝官奉諭,把長安城的牡丹.全部移往洛陽栽種,從此牡丹就在洛陽安家落戶了。大概應天禪院裡的牡丹,就是那時從長安貶出來的。不過事又湊巧,往年穀雨前後才開花的牡丹,這一年卻提前了二十來天。就在二月十六ri夜裡,突然開放,香飄數里。禪院眾僧認為這是豐年吉兆,於是紅燭高燒,香菸繚繞,敲鐘擊磬,大做法事。滿院香火燭光,把夾馬營的夜空都映紅了。

香孩兒降生之後,全身肌膚呈現金sè,三天之後才慢慢退去。如果是真的話,按醫理推斷,應該是嬰兒急xing黃疸。如此症狀,沒有經過醫治,竟能活下來,這確實是個奇蹟。

香孩兒是世代官宦人家。他的祖籍涿州,曾祖父、祖父都做過官,父親趙弘殷,為後唐莊宗李存勖的愛將。

香孩兒降生時,趙弘殷正在明宗駕下任從軍指揮使之職,是軍隊的一個小頭目,奉了聖命,要隨天雄軍節度使石敬瑭出兵打仗,出征之前,得此嬌兒,夫妻二人自然是非常高興。

趙弘殷給香孩兒取了個名字,叫匡胤。

自古以來,非常人,自小就要做非常之事,趙匡胤似乎也不例外。

將門無虎子,趙匡胤自小出入於軍營之中,耳聞目睹,潛移默化,也愛上了軍營的生活,騎馬、shè箭、舞刀、弄棒,這些事兒,他都喜歡,練起來,常常是樂而忘返。軍營裡的將士們,都很喜歡這個聰明的小孩,閒來無事,總要點撥一二。趙匡胤天資聰穎,一學就會,久而久之,習得一身好本事。有時候父親出征,他同母親呆在家中,無所事事,便跑出門去,與一群小夥伴以騎馬shè箭為樂,很快,他成了洛陽城裡的孩子王。

轉眼之間,“香孩兒”已經九歲。夾馬營的孩子不論年齡比他大或比他小,都喊他“香哥”。香哥是夾馬營的“孩王”。因為夾馬營大都是騎兵的家屬,孩子們耳濡目染,很自然地經常騎著柳枝、跨著竹竿,東衝西殺,排兵佈陣。香哥被大家推舉為“大元帥”。他怎麼說,大家就怎麼做,真是一呼百諾,儼然一軍之長。

趙弘殷長年征戰在外,沒有時間管教兒子,教育兒子的責任落在了夫人身上。杜夫人見趙匡胤成天舞刀弄槍,擔心他在外面惹是生非,經常勸他多讀點書。

趙匡胤認為,治世要用文才,亂世要用武略,如今中原紛擾,兵戈四起,正是亂世,他要修練武略,馳騁疆場,他ri成就一番大事業。至於文事,只求略知一二就可以了。因此,對母親的話,他是這個耳朵進,那個耳朵出,並沒有放在心上。

婦人都有一個通病,嘮叨,杜夫人也不脫俗,也愛嘮叨,見趙匡胤像一匹沒有鞍的野馬一樣到處亂串,也嘮叨個沒完,說多了,趙匡胤有些不服氣,頂撞她說:“唐太宗李世民,不過是一將門之子,他不是化家為國,成就了帝王業嗎?孩兒雖然不才,也想學那李世民,做一個頂天立地的偉男子、流芳後世的大英雄。”

其實,這不過是小孩子一句負氣話而已,後來有人就拿這句話說事,說趙匡胤人小志大,從小就有做皇帝的志向。

杜氏聽兒子口出狂言,當時就驚呆了,繼而怒斥道:“小小年紀,不得信口開河,說話上不沾天,下不著地,漫無邊際。為娘不想看到你瞎胡鬧,還是讀書去吧!”

很明顯,由於老爹長年在外砍人,缺乏對他的管束,加上母親的溺愛,小趙匡胤正向著紈絝子弟的目標大踏步前進。

眼看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母親杜氏思前想後決定讓兒子去讀書。

因為在她心中埋藏著一個夢想。

這是一個戰亂的時代,換皇帝就跟換衣服一樣容易,打仗就跟打麻將一樣頻繁。丈夫平常待在軍營中,接到命令就出去砍人。每次丈夫出征,杜氏都會提心吊膽,半夜從睡夢中驚醒,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收到噩耗。

為了不再讓自己的兒子重蹈丈夫的覆轍,不再打打殺殺,能夠平平安安,杜氏希望兒子讀書,長大後考個功名,如果運氣好,當個縣令,熬到個州刺史什麼的,也算是不辱門楣了。

於是,她請了夾馬營最有名、最有學問的陳學究做兒子的老師。陳學究是一位熟讀詩書、要求嚴格、不苟言笑的老學究,在他的教育下,孩子們個個很小就熟讀《中庸》《論語》,背誦《chun秋》。

這樣的老師是不好找的,是不可多得的優秀教師,能請到這樣的老師,杜氏覺得十分幸運。

然而,噩夢才剛剛開始。

自打小趙匡胤走進私塾的第一天起,往ri寧靜的私塾就再也無法恢復寧靜,這個“惹事包”不但自己上課不聽講、逃學,而且鼓動其他學子和他一起逃學。

收拾這種不守規矩的學生,陳學究是很有心得的,他有一項非常厲害的武器——手中的戒尺。對付小孩子,這個東西歷來管用,非常好使。

當每個“犯錯”的小孩紅腫著小手向他認錯,並保證以後好好聽話,永不再犯的時候,陳學究總會從心底湧出一陣快感,一種成功感。

對於這個不聽話的學子,陳學究沒有絲毫猶豫,他象以往一樣,舉起了他的戒尺。

然而,意外的事情發生了,面前的這個小孩子在承受了陳學究的初次打擊後,並沒有出現意料中痛哭流涕的場面,竟然伸手奪下了他的戒尺,使勁地踩在地上,然後揚長而去。

太傷面子,太傷自尊了。

陳學究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短暫的大腦空白後,嚴重的羞辱感湧上心頭,看著小趙匡胤的背影,他發出了聲嘶力竭的吼叫:“滾,再也不要回來。”

趙匡胤一口氣跑到了那匹馬的近旁。幾個軍士恰巧是趙弘殷的手下,其中有認識趙匡胤的,便迎上來打招呼。趙匡胤問是怎麼回事,一軍士回答:這是一匹北方來的馬,未曾馴服過,我們正在試圖馴服它。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一軍士爬上馬背,另一軍士緊緊地拽住韁繩。剛開始,那馬還挺老實,動也不動,可突地,那馬長嘶一聲,兩隻前蹄刨起多高,馬背上的軍士“咕咚”一聲便摔倒在地,摔得滿嘴都是泥。若不是拽韁繩的軍士賣力氣,馬早已不知跑到哪裡了。

另一位軍士不服氣,身子一縱就躍上了馬背,姿態十分瀟灑。可惜的是,他剛一躍上馬背,那馬就四蹄亂蹶,一會兒甩頭,一會兒聳臀,甩得他“嗷嗷”直叫,聳得他魂飛魄散,最終,他驚呼一聲,十分不情願又無可奈何地一頭栽在馬下。好半天,在同伴的幫助下,他才“哼哧哼哧”地爬起身,爬起身之後,他呲牙咧嘴地言道:“胡馬野xing太重,誠不可馴也!”趙匡胤看得心癢,不覺前趨一步道:“我來騎它試試。”

一軍士忙道:“公子切莫拿此開玩笑,這種玩笑是開不得的!”

其他軍士也紛紛勸阻趙匡胤。趙匡胤卻滿不在乎地言道:“不就是一匹馬嗎?有什麼大不了的?”

說著話,趙匡胤就來到馬下,試圖爬到馬背上去。可是,他雖然比同齡的孩子要高出一截,但站在馬前,卻顯然太過矮小。憑他一個人要想騎上馬背那是不可能的。

趙匡胤叫一個軍士抱他上馬。那軍士畏畏葸葸地不敢答應。趙匡胤眼珠子一轉道:“我只是到馬背上去坐一坐,然後就下來,還不行嗎?”

那軍士遲疑了一下,最終將趙匡胤抱上了馬,但兩隻手卻緊緊地扶著趙匡胤。趙匡胤言道:“你把手拿開,你這樣扶著我不舒服。”

那軍士猶猶豫豫地拿開了手,可始終站在馬肚子的旁邊。趙匡胤得意地叫道:“你們看,這馬不是挺老實嗎?”

是呀,趙匡胤在馬背上一會兒順騎、一會兒倒騎,還時不時地拍拍馬屁股,那馬卻動也不動,像是睡著了。

幾個軍士面面相覷。一軍士言道:“真是奇怪呀!這馬好像認識趙公子似的。”

趙匡胤趁機對握韁繩的軍士道:“把韁繩給我,我騎它蹓躂蹓躂。”

那軍士下意識地將韁繩交給了趙匡胤。令軍士們又感到驚訝的事情發生了。趙匡胤一抖韁繩,那馬竟然緩步徐行起來。幾個軍士一邊跟在馬的後面走,一邊咂咂稱奇不已。

但很快,幾個軍士便大驚失sè了。那馬走著走著,突地昂首一叫,接著便撒開四蹄,狂奔疾跑起來。嚇得那幾個軍士一邊大叫“趙公子”一邊拼命地追趕。可人的雙腿是跑不過馬的四蹄的。眼看著,那馬就馱著趙匡胤跑出很遠了。

令人奇怪的是,那馬一開始是朝著陳學究家的方向跑去的,接著便圍著陳學究的家轉起圈來。那幾個軍士前堵後追,想把馬截住,可馬不理會,只顧由著xing子轉圈。幾個軍士又不敢硬攔,只能驚慌失措地大呼小叫。

正在屋裡講課的陳學究聽到了呼叫聲,不知發生了什麼事,就想出去看個究竟。巧的是,陳學究剛邁出屋,那匹馬就呼嘯而至。嚇得陳學究“啊呀”一聲怪叫,慌忙轉身躲避。躲是躲過去了,但陳學究在情急之中卻閃了腰,還扭了腳,他只能痛苦地坐在門檻上“哎喲哎喲”地呻吟。

幾個軍士顧不得什麼陳學究,依然慌慌張張地試圖將馬阻住。大約有半個時辰光景,那匹馬終於在幾個軍士的身邊停住了。馬同幾個軍士一樣的累,都在“呼哧呼哧”地喘著粗氣。不過馬並不是幾個軍士攔住的,而是馬背上的趙匡胤用韁繩勒住的。

當幾個軍士提心吊膽地向馬圍攏過去的時候,趙匡胤正在馬背上同馬賭氣:“你跑啊?你怎麼不跑了?”

見趙匡胤安然無恙,幾個軍士這才把心從嗓子眼兒放回到了肚裡。有一個軍士可能累得虛脫了,居然一屁股癱在了地上。

趙匡胤“嗖”地從馬上跳下來,幾個軍士張大眼睛像不認識似的瞪著趙匡胤。趙匡胤都被瞪得有點不好意思起來:“你們,為何如此看我?”

一軍士問道:“公子適才一直騎在馬背上?”

趙匡胤回道:“那是自然。這匹馬想跑,我就索xing讓它跑個夠!”

那軍士豎起大拇指道:“公子真乃神人也!”

就在這時,陳學究看到了趙匡胤,想抓住他,可腰腿都疼得厲害,只得扯開嗓門兒叫道:“趙匡胤,我陳某即使餓死,也決不再讓你踏入學堂一步!”

陳學究當然沒有餓死。他一瘸一拐地找到了趙弘殷。趙弘殷滿面慚sè地言道:“小兒太過調皮,真是委屈陳先生了。”

趙匡胤便失了學,不過也沒有挨父親的打。這倒不是因為杜氏從中幫襯,原因是,當時的趙弘殷已經沒有多少心思來管教兒子了。國家形勢又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