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縱橫五代之趙匡胤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六章 整肅軍紀高歌猛進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十六章 整肅軍紀高歌猛進

但是就在這樣難得的片刻安寧之中,一樣隱伏著極大的殺機。隨著時間的推移,誰是真正的追擊者和逃跑者還不一定。首先劉崇被打散的人馬逐漸地再次彙集,歷史記載,這天晚上柴榮的命運其實仍然站在懸崖的邊上,因為劉崇很快就又有了近一萬多人的兵力。而且大家千萬不要忘了,在開戰之初,劉崇的部隊裡還有一萬多的契丹人。這些力量如果能有效地集結起來,柴榮還是要面臨失敗。

那麼這些契丹人到底去哪兒了?剛才亂成了一鍋粥的戰場上始終都沒有他們的影子。他們就像是失蹤了,就算是現在,北漢和後周都一樣找不到他們的行蹤。其實很簡單,他們已經提前回國了。

開戰之初,契丹的主帥楊袞是很想給劉崇這個契丹皇帝的老侄子出把力的,可惜劉崇根本不領情。他一看見柴榮的人馬很少,立即就覺得請契丹人來是個大失誤。這麼好的買賣自己做多好?何必要分贓給別人?於是他非常明確地告訴楊袞,你們契丹人可以休息了,那邊有一片高坡,你們爬那上面去,好好看著我是怎麼打敗後周的。

於是好脾氣的楊袞就都照辦了,他始終站在高坡上,絕不弄溼鞋,看完了劉崇和柴榮的全部表演之後,就帶著乾乾淨淨手腳齊全的人馬回家去了。

但是這些後周軍隊和柴榮都不知道,他們只知道現在本來就不多的人馬更加少了。在白天的戰鬥中,近三分之一的右翼人馬在崩潰之後投降了一些,戰死了一些,其餘的都被樊愛能和何徽帶著向後方逃走,雖然已經派人去追了,可是還沒有訊息。中軍和左翼“殺敵一千自傷八百”,也沒剩多少,而且都累到了身體極限,這時和北漢人近得呼吸相聞,一但再次開戰,他們一樣還是站在刀刃上!

怎麼辦?所有人的目光都再次集中在了柴榮的身上。柴榮卻沉默著,他望著不遠處人影晃動的北漢營地,心中在默默地念著一個人的名字,這個人才會真正地決定這次戰鬥的勝負乃至整個後周的存亡。

那就是劉詞……劉詞,你怎麼還不來?

劉詞在當天的半夜時分終於趕到了,他帶來了柴榮盼望已久的後援軍隊,而且還帶來了樊愛能和何徽的訊息。這兩個人一直在不停地逃跑,而且逃跑的決心和表現實在是太不常見,簡直讓人瞠目結舌。

首先他們一邊跑一邊搶劫,見什麼搶什麼,好像國土已經全部淪陷,得馬上備戰備荒。然後他們逃跑的意志無比頑強,誰攔著跟誰拼命,柴榮先後派出了好幾個近臣和親兵將官來召集他們回去,結果都被他們一刀一個給幹掉,表現了逃跑到底永不回頭的決心。尤其是當他們遇到匆匆北上的劉詞時,竟然還把劉詞也一把拉住,告訴他皇帝已經大敗,前線的部隊都投降了,識相的和我們一起逃吧!

幸運的是這個被柴榮選中交託了整個國家命運的人堪稱穩重,劉詞不動聲sè地甩開了他們,一不跟他們走,二不跟他們翻臉,一切都以儘快趕上柴榮為基準。

就這樣,命運再次拯救了柴榮,他在黑夜中再不耽擱,馬上向北漢營地發起衝擊。這時的劉崇已經徹底沒有辦法了,勉強接戰,一觸即潰,那條橫在身邊的澗水成了絕大多數北漢人的葬身之地,在初chun冰冷的澗水裡,躺滿了北漢人的屍體和他們的輜重。

他們的皇帝卻幸運地逃脫了,要說沙場老將劉崇還真是有過人之能,在烏漆麻黑敵我莫辨的戰場上,他以六十歲的高齡矯健地飛身上馬,騎著他契丹叔叔贈給他的黃騮馬,一路登山越嶺,由小路兼程北逃,一直跑回了老家晉陽。

就這樣,劉崇活了,事後他為了紀念這次難忘的北伐之旅以及這些天裡發生的種種刻骨銘心的遭遇,他為這匹無比忠貞的救了他命的黃騮馬專門修造了特製的馬廄,按三品官的傣祿喂料,並賜號“自在將軍”。

這就是劉崇為了這次戰爭所做的最後一件事。然後他以為這就算完了,難道不是嗎?他敗也敗了,兵也都死光光了,在後周搶的東西也都留在那兒了,還搭進去了不少的北漢製造的軍需,他柴榮還要怎樣?一個初出茅廬的小輩打了這樣的大勝仗也應該滿意了吧?

但是他萬萬也沒料到的是,他剛剛修好了“自在將軍”的馬廄,就得到了一個嚇得他必須馬上哭著喊著叫叔叔救命的訊息。因為柴榮根本就不想就此拉倒,他已經帶著人馬向晉陽開拔,來找劉崇算總賬了!

柴榮來了,他生平第一次帶著千軍萬馬來主動攻擊敵人。這時天還是那個天,地還是那個地,但是柴榮已經不是以前的柴榮了。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帶領的軍隊也與之前截然不同。

這都源於高平之戰過後的一次沉思。

在自己的國境內把劉崇趕跑之後,人人都以為柴榮會大肆慶祝一下,無論如何這是個地地道道的開門紅,這一戰打出了士氣也打出了威風,尤其是讓千千萬萬的人都重新認識了柴榮。更何況在實際力量對比上,後周也就此把北漢打得再無還手之力,從此以後再也不敢主動挑釁。

但是不知為什麼,勝利後的柴榮悶悶不樂,他整天把自己單獨關起來,不知在想什麼。

柴榮在後怕。不錯,這次他是贏了,贏得非常的漂亮,當時有多驚險和絕望,勝利後就變得多傳奇,讓人們認為他不僅高明神勇,而且簡直就是奇蹟。但他自己知道,這次戰場之險,險過剃頭,他不止一次地站在了生死邊緣,每一次都是他必輸必死的絕境……這樣下去絕對不行,不是要他每一次打仗都要自己親自當突擊隊去玩命吧?!

那麼到底差在了哪裡?

經過冷靜分析,首先,他cāo之過急了。當時他完全還可以再等一下,儘量多帶些軍隊去迎戰。但是他太急於把劉崇趕走了,才有了後來以後周雄厚的國力,而且在自己的國境內,卻要以少得多的兵力和劉崇決戰的劣勢。想一想真是後怕,如果劉詞再晚到一天,其實只要讓劉崇熬過那一晚,第二天的北漢人就可能會反敗為勝。

更何況劉詞還面臨過同樣逃跑的機會。

想到這一點,柴榮就又恨又怒。他把自己關起來,主要的問題就是要搞清楚,為什麼他的部隊竟然敢於這樣公開地叛變他,這件事弄不明白,他所有的一切就都是假的。那麼是因為他的軍隊本身就不行?不,柴榮隨即就否認了這點。還是這些軍隊,在父親郭威還有前輩王峻的手裡,就指哪兒打哪兒,絕無折扣,至少曾經把劉崇打得透不過氣來。那麼為什麼換了他就這麼費勁呢?

原因就只剩下一點了,就是他自己不行,不能服眾。

意識到這一點,柴榮非常痛苦。他知道自己先天不足,首先沒有戰功;二來當王儲的時間太短,滿打滿算不過半年;而最重要的,還是他姓柴而不姓郭(這一點真是無可奈何,雖然歷史上也有稱他為郭榮的,但是在人們的心中,他始終不像劉承佑接劉知遠的班那樣理直氣壯)。可這能怪他嗎?他出生在邢州龍岡,本是個莊園主的兒子,只因為他姑姑嫁給了郭威,而且長年沒有生育,才把他過繼了過去。那時候郭威正處在人生谷底,別說榮華富貴,就連一ri三餐都成問題。

年紀幼小的柴榮就見識非凡,他不嫌棄郭家,相反他動用一切腦筋想辦法,居然讓郭家能收支平衡,不那麼拮据了。這中間免不了柴榮ri夜cāo勞,甚至孤身外出和一些商人搭夥,在飄搖的亂世中做些小本生意。就這樣,柴榮從小就識得了人間疾苦,又在最平凡的生活中和郭威結成了真正意義上的父子之盟。這種本真的至親至愛讓郭威和柴榮在這一生一世裡都沒有互相猜疑過,所以郭威才會在臨終前越過了血親李重進,把皇位傳給了他。

但是這些能說給什麼人聽呢?就算說出去又有什麼用呢?只會適得其反,人們會更加認為他懦弱,他矯情,他無可救藥。

所以出身啊,是多麼的重要……永遠都別說什麼英雄不問出身低,除非你已經成為了英雄!

在柴榮把自己關起來,不斷沉思冥想的時候,有人報告說樊愛能和何徽回來了。

是真的嗎?這兩個人居然回來了?柴榮真是納了悶了,他不明白,這兩位高官到底還是不是地球人?做出了陣前叛變,帶兵私逃,殺了皇帝的信使,還阻礙了救皇帝的後援部隊的事兒之後居然還敢回來!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身邊的張永德給了他答案——其實很簡單,兵家自古多勝負,打輸打贏有什麼大不了?誰沒有追過敵人,誰沒逃過跑?而且以後的仗還多著呢,不還得用他們這些人嗎?所以樊愛能和何徽才敢回來。

最後張永德面無表情地強調說,這樣的事真的沒什麼大不了的,常有,幾十年來一直就是這樣的。

但是柴榮受不了,他想,人就怕轉念一想。柴榮在轉念之後突然間勃然大怒——與其說之前樊愛能和何徽敢於叛變他,是對他的不忠和蔑視的話,那麼這時候還敢再回來,就是對他加倍的侮辱!難道說他柴榮怯懦得連人都不敢殺了嗎?他真的還得依賴這樣的混賬東西,忍受著虛假的忠誠背後對他冷嘲熱諷的嘴臉嗎?!

但是激動之後,他終究還是有些猶豫,因為無論如何張永德剛才說的都對,他還是得要打仗的,殺人容易,可是殺完之後呢?這樣的事是不是真的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呢?

這時候有必要說一下張永德了,這個人不久之後就是後周的第一軍人,是禁軍殿前都點檢(就是趙匡胤後來的官),他是郭威的女婿,柴榮的表姐夫,是後周國裡真正的皇親國戚,所以他對後周的興衰有著直接的利益關係,所以他對柴榮是敢於也勇於說話的。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張永德寬厚有德量、識人重人,是個難得的好下屬更是個難得的好上司。

敢說話的張永德在柴榮猶豫的時候說了下面這一段話,這段話當時就極為重要,直接改變了後周軍隊的素質。但是無論是他還是柴榮,都絕不會想到,這段話居然成了歷史轉變的一個根本xing的契機,給中原漢人的復興和後周的亡國都時埋下了伏筆。

他說——陛下,如果你只想維持現狀,那麼一切很容易。可是如果你想削平四海,撫有華夏,那麼軍法不立,縱然有百萬勇猛之士,又怎麼能為陛下所用呢?

一語驚醒夢中人,柴榮振臂而起,把**上的枕頭狠狠地砸在地上。樊愛能、何徽以及他們部下軍使以上七十餘人,全部就地斬首,雖然以往有功,但是概不赦免。而且就此通告全軍,這就是臨陣脫逃,不尊皇命的下場,再有所犯,一律處置!

從此之後,後周的軍紀開始真正的嚴明了,柴榮用自己的戰功和鐵腕讓每一個人都知道了必須百分之百地服從他。但是他還是有所擔憂,那就是吐故之後如何納新。你殺了那些沒用的,可是有用的在哪兒?

別忙,張永德的話還沒有說完,他清楚明白地把一個人的名字告訴了柴榮,說就是這個人在柴榮親自衝鋒之後,挽回了後周當時的戰局。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他說——陛下,你應該重賞而且提拔他。他的名字叫趙匡胤。

宋史稱,高平之戰,乃太祖皇帝肇基之始。從此之後,趙匡胤成為了後周世宗皇帝柴榮的心腹愛將,在後周軍中,他成了一顆迅速升起的新星。

柴榮在公元954年5月3ri來到了北漢的都城太原城下,在此之前,4月中旬,後周的前鋒天雄軍節度使符彥卿已經率軍先期到達,把太原城圍得水洩不通。這也就是說,在3月剛剛結束的高平之戰後,柴榮根本就沒給劉崇絲毫的喘息之機,立即就開始了反攻倒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