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縱橫五代之趙匡胤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二章 重進戰亡欲謀南唐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十二章 重進戰亡欲謀南唐

但是在這之前,他還得先處理一個意外的收穫――北漢的宰相衛融。

倒黴的衛融,以堂堂的宰相之尊成了李筠的陪葬品。都是因為李筠從開始就和北漢的監軍大人盧贊不咬弦,兩人見面就掐,劉鈞沒辦法,只好把自己的大宰相派過去來做調節人。可誰知道趙匡胤來得這麼快……

這時趙匡胤的心情極好,他像閒聊一樣問了衛融一句廢話――聽說你贊同劉鈞幫著李筠造反來對付我,為什麼?

衛融笑了笑,這還用問嗎?他的回答非常無奈――我一家數十口都在太原,怎能不竭力效忠劉鈞?願陛下殺我,不然,有機會我一定逃回太原,決不會為陛下效力。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史稱趙匡胤大怒,“以鐵撻擊其首,血流披面,”而衛融大呼:“臣得死所矣!”直到這時,趙匡胤才突然猛然醒悟,停下了手,說,“此忠臣也”。於是給衛融敷藥治傷,然後聯絡北漢,要以衛融交換以前李筠送到北漢的原潞州監軍。但是北漢沒有回應,很可能該監軍已經被劉鈞給殺了。最後趙匡胤留下了衛融,給了他一個太府卿官做。

這裡請注意,趙匡胤的突然猛醒。這位世所公認的仁德之君,有時會從心底裡的某種本能出發,一瞬間還原到最初那個縱橫沙場殺人無數的將軍角sè裡,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粗野強暴的本xing。這樣的事以後又發生過幾起,但是隨即就都被他轉念間就恢復的理智給克服了,而無一例外的,理智的恢復,都帶給了他豐厚的回報。

就像這時,趙匡胤不殺衛融,反而優遇的訊息傳了出去,舉國一片慶幸,包括李筠的兒子李守節,也包括趙匡胤一方已經對他背叛不忠的臣子們。

先說李守節,趙匡胤繼續北上,剛剛到達潞州李守節就出降了,再沒有動過一刀一槍。趙匡胤不僅赦免了他,還封他為單州團練使,並且免掉了當年澤州、潞州的租賦,讓北疆迅速平定。這樣不僅軍事上再沒有反叛,就連民心也一下子對新興的宋朝徹底歸順。

僅僅一個多月,趙匡胤就勝利凱旋了。回到開封,他做的第一件還是寬恕。比如先朝的大臣李谷(帶宰相銜,曾在柴榮朝第一次徵南唐時任前敵總帥),他在這段時間,接受了李筠送給他的50萬貫錢以及其它貴重禮品,這用意非常明顯,李筠在為戰局以後的發展做準備,一但他衝上了太行山,掐斷了開封的漕運,弄得人心惶惶時,李谷就會趙匡胤的背後乘機做怪。

這樣的背叛不說在五代十一國時,放在哪一個朝代裡估計都會人頭落地吧。可是趙匡胤一笑了之,不予理會。其他的像中書舍人趙逢侍,跟隨出征,可是根本就不看好趙匡胤,說自己從馬上掉了下來,把腳脖子給崴了,一定要脫離趙匡胤的隊伍。事後趙匡胤更加理都不理,就當什麼都沒有發生。

這樣的例子很多,不必一一細舉。至於趙匡胤的處理辦法,就顯示了他作為一個過來人,雖然還很年輕,但是對人情事故的透徹理解。

比如說,什麼是忠呢?這要是在幾十年以後,當姓程的或者姓朱的聖人們紛紛出世的時候,那說道可就大了去了。簡單地說,就是舉世無好人,只有程或朱。

但是在趙匡胤的心裡卻不是那樣,人,起碼要懂事。想想看,權門如市,你有權了大家都來,沒權了大家自然都散,這天經地義。同樣的道理,你的皇帝當好了,都巴不得來巴結你呢,怎麼還會背叛?所以,強求每一個人從心裡往外地臣服你,是件非常無聊的事。

這就是像是夫妻之間,全身心地水**融當然再好不過,但其實大多數只要能做到互相忠誠就謝天謝地了。一個成功的皇帝,能讓不管是否真心服從的臣子都努力辦事,這樣其實就夠了。仁義道德,君臣父子,有時就是一層你知我知的窗戶紙,至於那層紙的後面是什麼,更是大家都知。

但是,無論對誰寬大,都不包括李重進。趙匡胤坐在都城開封的皇宮裡,目光穿越過無數的山河社稷,森冷地盯向了李重進所在的揚州。桀驁不馴的李重進,軍功顯赫的李重進……可惜啊,就算再加上個忠誠可信的李重進,都不會再讓趙匡胤動心。

隨著幹掉李筠,封賞李守節,趙匡胤已經恩威並施,讓新興的帝國站穩了腳跟,此時就算李重進百般示好都無濟於事了,因為尾大則不掉,誰讓他的過去是那麼的與眾不同。

公元960年7月趙匡胤攻滅了李筠回到了開封,幾天之後,就發出了詔書,徙原中書令、淮南道節度使李重進為平盧節度使,移鎮青州(今山東益都),克ri即行。

這條命令一經頒佈,所有人立即就知道了李重進的命運。大家還記得後唐皇帝李從厚、李從珂,以及後晉的石敬瑭這些人的興亡起源嗎?對,就是讓節度使搬家。節度使一但離開了自己的根據地,幾乎立即就會在路上遭到滅亡。現在只是宋初,誰會知道它有多長的命運?當時所有人都還保留著五代十一國時的思考規律。其中包括了李重進本人。

但是讓他以及所有人都迷惑的是,趙匡胤緊跟著又發出了一道旨令,令六宅使陳思誨帶鐵券丹書去揚州撫勞李重進,以表示朝廷對李重進的隆重尊敬以及永遠愛戴的真誠。

李重進懵了,事情比較反常。見過皇帝修理節度使的,可沒見過有皇帝這麼玩節度使的。趙匡胤,你到底要幹什麼?思前想後,他決定相信趙匡胤一次,準備跟著陳思誨一起進京謝恩,就此做個大大的順民。可是他的部下們不幹了,旁觀者清,他們都看出了這是個標準的大坑,跳進去就別想再活著出來。而李重進已經徹底的方寸大亂,有人勸他就聽,這下子不僅不進京了,還公然把陳思誨扣留,開始修城練兵,要跟趙匡胤大幹一場。

其實他早就應該這麼幹了,因為這本就是他一直以來的戰略佈署。想當初他的“親信”崔守珣回來向他報告,李筠目高於頂,連北漢皇di du看不上眼,何況是他李重進。他最應該做的,就是坐等李筠和趙匡胤兩虎相爭一死一傷,然後才是他出山收拾全域性的時候。

決戰的時候到了。李重進尋求所有可能的幫助,他給南唐的皇帝李璟寫了封密信,要求李璟看在過去和趙匡胤苦大仇深的份上出兵助戰。可萬萬沒有料到,李璟現在是每ri裡尋章摘句,力求語不驚人死不休,結果連處理國事時也是大大地與眾不同,他居然把密信直接送到了開封,讓趙匡胤成了最後的收信人。

還有什麼可說的?李重進暴跳如雷,開始加倍的疑神疑鬼,結果適得其反,揚州都監、右屯衛將軍安友規再也受不了他,在一天夜裡帶著幾個親信從揚州跳城牆逃到了開封,向趙匡胤告急。這一下李重進瘋了,他懷疑起每一個人,把平時對自己不那麼親切的幾十個將官突然抓了起來,不問情由,一古腦都砍了腦袋。

殺完了人,李重進才松了口氣,省心了,這下子應該就沒有叛徒了吧……結果真正省心了的是趙匡胤,時任樞密副使的趙普漫不經心地說――李重進仗江淮之險,繕修孤堡,盡採守勢。既無恩信,復傷士卒。外絕救援,內乏資糧,急攻急取,緩攻緩取。其亡必也!

趙匡胤決定緩取,任由李重進在揚州變本加厲地砍自己的樹根。直到9月20ri,趙匡胤才下令削奪李重進所有官職爵位,在10月21ri,下詔再次親征。儘管如此,他還是不敢輕視李重進的戰場能力,調石守信、王審奇、李處耘、宋延渥等親信大將一同出征。

但是歷史證明,這都是多餘的了,戰鬥力離不開凝聚力,李重進已經人心離散,再也組織不起來有效的抵抗。當年11月11ri,趙匡胤親臨揚州城下,揚州城隨即陷落。縱橫沙場,所向無敵的李重進,居然在敗亡時,沒有讓自己的敵人付出大量鮮血的代價,其失敗比李筠還要頹唐。

揚州城裡,迎接趙匡胤的是另一場熊熊大火,剛烈的李重進同樣選擇了葬身火海,決不留下給敵人示眾炫耀的屍體。歷史證明,英雄真的只可遠觀,沒法近瞧。你能想象他揮刀殺敵英勇瀟灑,可是你身臨其境的話,不是被嚇著,就是被崩了一身的血……

最後的勝利者,又一次屬於既是英雄,同時又是個沒法猜測的複合體的趙匡胤。

話說地球人都知道,jing力過剩的男人絕對沒法安生過ri子,尤其是好幾萬jing力過剩的男人扎堆聚在一起。在被李重進一把火燒得焦黑一片的揚州城裡就是這樣,趙匡胤和宋朝的大兵們怎麼想怎麼沒勁,就這麼回去?對得起半年多的準備,還有眼前的大好機會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