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漢朝攻略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六章 天子閱卷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十六章 天子閱卷

今日的宣室殿靜得嚇人,這裡是項景武的書房,殿內放著一張花梨長案,上面擺著一方寶硯、各色筆筒,筆筒內插的筆如樹林一般。

殿中央設著香爐,左邊紫檀架上放著各色古董珍玩,右邊洋漆架上懸著一個白玉比目磬。給人的感覺是總體寬大、細處密集,充滿著古色古香的儒雅氣息。

若不是那殿內紅柱上雕刻著張牙舞爪的五爪金龍,任誰也想不到,這裡竟是大楚朝最核心的所在,平時天子批閱奏疏、召見重臣,都在這裡進行。

項景武盤膝坐在花梨長案後,一雙眸子似張似闔,御案前的香爐升起嫋嫋青煙,瀰漫在殿裡,有一種若有若無的淡淡香氣。

章康笑呵呵地跨過宣室殿的門檻,朝項景武行禮道:“陛下。”

“哦,回來了,起來吧。”項景武語氣很冷淡。

章康知道項景武是等得不耐煩才會如此冷淡,卻不得不裝出一副糊塗的樣子,呵呵一笑道:“陛下,奴才方從考場那邊過來,禮部選的一些試卷,也一併帶來了。”

項景武臉上開始多雲轉晴,卻仍裝作若無其事道:“哦?是嗎?朕竟差點忘了這件事,把試卷呈上來,朕要看看。”

章康邊稱喏邊將手中錦盒輕輕開啟,將十幾份試卷攤在御案上,項景武抖擻精神準備閱覽。

殿內雖然亮堂,但章康還是為項景武在御案上點了一盞宮燈,好讓他看得更清晰一些,隨即笑道:“說起來,這次考場上,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兒呢。”

項景武笑道:“匪夷所思?你說來聽聽。”

章康定了定神,將公主闖國子監、劉凡說了什麼話、如何提前交卷的事一一道出,項景武聽了,眉頭微微皺起,道:“清河也太放肆了,國家取賢,她卻是硬闖胡鬧,這還了得?看來朕得找個時間好好訓斥她一番。”接而又道:“倒是劉凡,全然不將自己的前程放在心上,倒是頗有意思,不過劉凡這次又在我大楚與柔然結交一事上立了大功。嗯,那就功過相抵、不賞不罰吧!”項景武一錘定音,言罷便撿起第一份卷子看了起來。

片刻後,項景武蹙眉,第一份卷子乃是吳筆的,他突然抬眸:“這個吳筆,莫非就是禮部主客郎中吳峰的少子?”

章康連忙回道:“正是,前幾日陛下還召見過他呢。”

項景武嘆了口氣,道:“虎父無犬子啊,吳峰的詩詞文章就做得很好,沒想到他兒子吳筆的詩詞文章也做得相當不錯。”

章康便默不作聲了,去為項景武斟了杯香茗,小心翼翼地陪侍一旁。

項景武繼續看卷,幾次忍不住說了個“好!”,一會兒又說:“程明果然不負朕的期望,他的這篇經義堪稱他的絕頂之作。”

隨即,項景武頗又有些失落道:“可惜程明的詩卻仍不見長進,欠缺推敲,否則此子穩坐頭名了。”

言罷又繼續看卷,項景武看得極快,一下子,十幾份卷子便品評得差不多了,捋須道:“我大楚的青年才俊果然不同凡響,這些試卷,都是上佳之作。”

說著拿起最後一份試卷,也就是劉凡的試卷!項景武一看是劉凡的試卷,內心竟是期待起來,項景武聚精會神地先看經義。

“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看到這個開題,項景武忍不住扶案道:“如此開題,倒是頗有意思,有獨匠之心。”

接著繼續往下看,整篇經義規距,全文緊緊圍繞開題展開,格式亦無瑕疵,項景武便忍不住笑道:“軒宇這小子倒是滑頭,經義是他的弱項,也不知他是從哪裡學來的辦法,做出這樣的道德文章來。不錯,甚是不錯!”

要說這經義,當真是滴水不漏,密不透風,尋不到絲毫的差錯,可是一篇讀下來,項景武總覺得劉凡寫了這麼多,除了這開題,其餘全是廢話。

最奇怪的是明明知道他是廢話,卻又揪不出錯漏來,道理上講得通,雖有些許驚世駭俗之語,但又點到為止,筆風一轉,又跑到仁義禮智信上了。

這樣的經義,若說他不滑頭,真是沒有天理了。

章康道:“據說劉公子入國子監前,甚至連四書五經都未熟讀過,只不到半年的時間,做出的經義文章就能得到陛下這般誇讚,想必劉公子的天資已是驚世駭俗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項景武點了點頭,不由笑道:“想起這個滑頭,朕也聯想到了驚世駭俗這四個字,這樣的經義,也只有他能做得出了。”

感嘆完又繼續埋頭去看劉凡的詩詞,考試的題目為“相思”,這一題,倒是難倒了不少學生,尤其是程明這樣的書生,整日埋頭苦讀,學問自然是一等一的,可是偏偏只記得讀書,卻對男歡女愛這等事疏漏了。

沒有男歡女愛,又談何相思?所以程明這一次陣前失蹄,經義做得極好,就連項景武也為之意動,偏偏那詩卻不入項景武的法眼。

禮部這些選題官倒是精明得很,這一次的詩題,難倒了一片人,刻苦讀書的書生不知相思為何物。而感情豐富、情商頗高的學生,作起詩來卻又是礙手礙腳:平時讓他們作些**之詞,那是手到擒來,偏偏這是考試!閱卷的都是官員、博士,平日裡博士、官員們又都在學生面前板著個臉,誰還敢在他們面前寫得過於**?

因此,這十幾份上覽的卷子,經義文章都是做得極好,然而卻沒有一首詩詞,能夠做到打動人心的!辭藻雖然堆砌得繁華如織,但偏偏就少了那麼一點點讓人悸動的東西。

項景武有些意興闌珊,將最後的希望放在了劉凡的試卷上,這一看,果然愣住了,喃喃念道:“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好,好……”這樣的開頭,雖然淺顯,但是朗朗上口,一口道破了相思之意,直抒人的心懷。

再往下看,全詞寫著:“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蕭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邱處。”

項景武默然地盯著試卷,心思不可捉摸。

這首詞名叫《雁邱詞》,項景武原以為既是以雁為題,開篇自是詠雁,可是詞卻是先從“世間”落筆,以人擬雁,賦予雁情以超越自然的意義,想象極為新奇。也為下闕寫雁的殉情預做張本。情至極處,“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死相許”是何等極致的深情!

接著到了第二句,筆鋒一轉,卻是描寫雙雁了,“天南地北”,冬天南下越冬、春天北歸,“幾回寒暑”中雙宿雙飛,相依為命,一往情深。既有歡樂的團聚,又有離別的辛酸,但沒有任何力量可以把它們分開。而“網羅驚破雙棲夢”後,愛侶已逝,安能獨活!於是“脫網者”痛下決心追隨於九泉之下,“自投地死”。這雖是一個小故事,但故事的背後,卻有著蕩氣迴腸的情懷。

下闕,又藉助周圍景物襯托大雁殉情後的悽苦。在孤雁長眠之處,當年漢武帝渡汾河祀汾陰的時候,簫鼓喧鬧,棹歌四起;而今平林漠漠,荒煙如織,簫鼓聲絕,一派蕭索。古與今,人與雁,更加感到鴻雁殉情的悽烈。但是死者不能復生,招魂無濟於事,山鬼也枉自悲鳴,在這裡,寫景與寫情融為一體,更增加了悲劇氣氛。

詞的最後,是對殉情鴻雁的禮讚,說的是鴻雁之死,其境界之高,上天也會嫉妒,雖不能說重於泰山,也不能跟鶯兒燕子之死一樣同歸黃土了事。它的美名將“千秋萬古”,被後來的騷人歌詠傳頌。

這樣的詩詞,辭藻華麗,同時直抒胸臆、叩人心扉,讓人在朗讀之時,情不自禁地為之感傷,彷彿耳邊有著雁鳴的迴盪,那雁鳴聲聲,訴說著相思,這份甜蜜又惆悵的情懷!項景武品味著詞句裡的情思,眼眸頓時模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