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紅樓賴大爺最新章節列表 > 131 水患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31 水患

皇宮,臨敬殿內。

“皇上!臣弟不明白!既然賴尚榮密摺都確認了營繕司貪腐,為何不先將秦業抓起來?”

“這事只有等梅恭查出真憑實據才能動手,輕舉妄動,萬一秦業那裡出了意外,反會被他們倒打一耙!”

“那皇上將秦業先抓起來不也一樣?”

“關在哪?萬一在錦衣衛衙門出了事,那才是真的說不清了!”

“那咱們就什麼都不做?幹等著?”

“秦業只能錦上添花,只有抓住實證,用雷霆手段將他直接送到父皇手上,讓父皇自己審問,才是最妥當的法子。到時候即便秦業出事,父皇也只會認為是他們狗急跳牆,動了手腳,甚至還會猜忌。”

“對啊!皇上英明!這會子秦業奇貨可居,可萬不能出事!”

“嗯!朕已經讓齊寧派可靠之人暗中看著了!”

說到這,外間響起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皇上!幾位閣老求見!河南水患,八百裡加急剛到京城!”

“啊!~快請進來!”

“臣!簫昱,趙長河,李滄海,徐問,李國榮叩見皇上!”

“幾位閣老快快請起!”

兵部尚書李國榮奏道:“皇上!河南張秋、開封等地多處爆發水患,已有數處決堤,請皇上速速下旨救災!”

正隆帝怒斥道:“楊安澤幹什麼吃的?”

河道總督向來由工部侍郎兼任,乃是工部尚書徐問麾下,他立即出列道:“皇上!今年北方連日暴雨,未必就是……”

吏部尚書趙長河出列道:“皇上眼下最要緊的不是問罪,還是商議救災要緊!”

“內閣可擬定了章程?”

戶部尚書李滄海道:“臣等路上商議,先從戶部撥銀兩百萬兩,讓楊安澤戴罪押送至河南先行賑災,再從由江蘇、安徽、湖南等地就近調糧!”

正隆帝咆孝道:“楊安澤!他安的哪門子澤?現在不查河道衙門,反叫他去賑災?”

徐問忙道:“皇上!事態緊急,一時也找不到合適的人選,若是臨時換人到了地方,一來人員不熟,二來也怕鎮不住下頭,不如等他回來問罪不遲!”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禮部尚書簫昱出列道:“皇上!京師及周邊也連日暴雨,永定河怕是也不穩當,為太上皇和皇上安危,還是儘快決斷才好!”

忠順王站著看了半晌,此時突然發難道:“皇上將朝政交於爾等,你們不思為君分憂,此時倒將難題扔給皇上,到底是何居心?”

五人跪下道:“臣等不敢!”

正隆帝也是怒火中燒,按照舊年的成例,一旦永定河有決堤之勢,為保京師安全,只能在南堤決口洩洪。

但這種事向來是心照不宣的潛規則,怎麼能讓皇帝決定?

太上皇在朝之時,他們何曾敢如此奏報!

工部尚書徐問突然開口道:“微臣身為工部尚書,責無旁貸,願請命前往永定河沿岸!請李司馬調撥一隊軍士聽用!”

此話一出口,其餘四人頓時一臉驚詫的看向他。

正隆帝也深深的看了徐問一眼,沉聲道:“此事明日早朝再議!你們先下去安排賑災之事吧!”

“臣等遵旨!”

…………

翌日,天還未亮!

賴尚榮從榮府後門回到家,由於連日大雨,晨練不得不停止,他回來又睡了個回籠覺,才被晴雯喚醒。

國營司由於不在六部等權利中心,冒雨趕到國營司衙門的賴尚榮,對於水患還一無所知。

一直到了中午,黃河水患和永定河水位漸漲的訊息,才在國營司衙門裡蔓延開來,衙門內部也瀰漫了一層陰靄。

對於天災,就是前世科技發達,也不能完全倖免,只有在這個時候,才能感受到人類的渺小。

水患這個詞,對賴尚榮來說並不陌生,那種決堤大水他雖然從未經歷過,但卻在電視上看到過,軍民的抗洪事蹟,那些手拉著手鑄就人牆,開著卡車堵住缺口的場面,現在回憶起來,仍覺得內心無比的震撼。

“放心吧!河道衙門必定在上游處安排了人手,若是洪峰過高,會提前放下羊報,屆時,自有人會下決斷,這也是多年的舊例了!”

在衙門值房內,聽完秦業為了安慰他,說出那所謂的慣例,賴尚榮心中五味雜陳。

賴尚榮穿越這麼多年,這種事想來不會是第一次,以往他身在朝廷之外,對於這些事情並不知道。

不知道他還能心安理得,真的知道了又是一種心情。

雖說不可能有絕對的公平,可這樣的事情,對於一個現代人來說,還是重新整理三觀的。

但在這樣的君權至上的封建社會,一切又是那麼的理所當然,京城和南岸百姓,到了要取捨的時候,沒有人會手軟。

可南岸那些還未撤離的百姓,又當如何?

今年過了,明年又該如何?

所謂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前世能人無數,輪不到他操心。

這一世他身為穿越者,難道就這麼看著?

水泥是修築堤壩、加固河堤的好東西,哪怕不能杜絕水患,也可以盡量減少發生的機率。

眼下他無能為力,但災後重建才是關鍵。

腦海中,總有一個聲音在說,他應該做些什麼!

想到這,離開了值房上了馬車,到來臨敬門前,先通傳找到收密折的周太監,託他通稟求見皇帝。

同時讓車伕胡四,去城外的水泥作坊,找父親賴大拉些水泥,在臨敬門前待命。

進了皇宮,在不知名的偏殿內,一直等到傍晚時分,正隆帝才走了進來。

行了禮,正隆帝有些不耐道:“平身!可是玻璃作坊有什麼問題?這會朕可沒工夫管那些!”

賴尚榮開門見山道:“臣研製了一種修築河堤的材料!”

“哦?什麼材料?”

人設的重要性這時候也體現出來,跟皇帝談治水救災,善後重建,皇帝大約不會理會,但說到造出修築河堤的材料,皇帝不得不重視起來。

人的名,樹的影,他現在也算是大夏朝的發明小能手。

“臣給此物取名水泥!已經讓家父運了一些,正在臨敬門外,準備給陛下演示!”

“好!”

正隆帝一拍桌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