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青春1968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八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十八章

-布衣草履和譚成英相比,我顯得很渺小。人生應該多做些有意義的事和更有意義的事。倘若每天的學習和工作都能多和“有意義”聯絡起來,我想那再好不過了!感謝賈先生讓我們又認識了一個優秀的人,同時也讓我清醒地認識了自己。

^70年代生寫為農民服務的醫生,親切真實,生動感人。農民需要這樣的醫生。作為農民的我向賈先生表示感謝!

-姚鳳閣人活到讓人離不開的地步,才叫實現人生價值,活著才有滋味。

最後的意見好,城裡的醫學院校畢業生可以到農村,哪怕幹幾年也好。世界觀人生觀發生了變化,以後無論在城市還是農村都會成為好醫生。

張暢炎

1.兩地書^47

那是個“見字如面”的年代,遠在他鄉的人們的感情交流、資訊傳達都是透過書信。打長途電話和拍電報,是只有在緊急情況才不得不使用的聯絡辦法。當年的知青,是把寫信當成最主要的精神生活的。無論文化高低,哪個知青不寫信!每當收工後,在昏暗的燈光下,他們趴在炕頭,鋪一張白紙,此刻他們的快樂和苦惱、幸福和痛苦、思念和嚮往都湧上心頭,流瀉紙上,只覺得情長紙短。“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他們遠方的親人在盼著他們的信啊!也許比“家書”更珍貴的還有“情書”。在那個特殊的時候,咫尺天涯,沒有眉目傳情和肌膚之親,書信是表達愛情唯一的形式。

有這麼一對老知青,原來是卜]學,後來是戀人,再後來是夫妻,他們在1968年到1977年間靠通訊保持著聯絡,交流著思想,發展著感情。現在他們要把千方百計保留下來的47封書信結集出版,這是他們的兩地書,也是他們的10年情。

我是從《哈爾濱日報》上看到這個訊息的,熱心的徐總編為我提供了這對夫婦的電話,我約好要去採訪,他卻先登門造訪了^帶著他們的書信和故事。沒想到我們是同年生同屆學,還是沒見過面的文友^哈爾濱學院中文系教授崔積寶。說起他和夫人李桂茹的愛情也頗有戲劇性。他是哈爾濱8中老高三的學生,小李是這個學校初二的學生。他們相識於1967年的“文革”中,那時在“從頭越”戰鬥隊的小李到“只爭朝夕”戰鬥隊來借油印機,崔積寶熱心幫忙,他發現這個小女孩兒,不僅長得精神,還刻一手好字。後來家住道外南十二道街的小李,經常在上學的路上碰到家住北九道街的老崔。他記得她總穿一身洗得發白的綠條絨上衣,她記得他說話慢聲細語,很有意思。他借給她一本何香凝題名的《秋瑾集》,到她家取書,正趕上卸拌子,他幫著幹了一下午。小李的父母特別喜歡這個熱情的小夥子。

第二年的11月,他們都到兵團下鄉了,崔積寶到了5團,李桂茹到了9團,雖然都在虎林一當年王震將軍率領轉業官兵建設的農場,卻只能透過書信聯絡。這樣,他們的“兩地書”開始了,當然是崔積寶先寫的,不過不能直接寄給小李,而是先寄到哈爾濱的李家,再由家裡轉給9團的李桂茹。這是她自己的主意,她不想讓人發現她和男同學通訊。因為團政委已經在全團的廣播大會上說過:“你們小小的年紀不能談戀愛,要把自己的青春獻給祖國,獻給邊疆!”小李是個要強的姑娘,她不想讓別人說自己的閒話。然而愛情會像植物一樣自然地生長,是壓抑不住的。有了愛情必然要表達,是誰也阻擋不了的。小李給老崔的信是可以直接寄給他的,他不怕別人的議論,這方面他更勇敢。我看到了小李1968年1月5日寫給老崔的信,全信的第一句是:“首先讓我們身在邊疆共同敬祝我們心中的紅太陽毛主席萬壽無疆!”信的開頭是:“崔積寶同學:你好!你現在一定在緊張而愉快地戰鬥吧!”最後一句是:“今後,讓我們共同在毛主席開闢的紅色航道上奮勇前進吧!”信的中間介紹他們連隊反右彳質運動和他們正進行的排水、伐木和打石頭的勞動,還列了一張他們從早上5點鐘起床到晚上9點熄燈的作息時間表。我以為這封具有鮮明時代特點的書信是有文物價值的。

為了每封信的安全到達,崔積寶頗費心機又不辭勞苦。那是一個沒有個人隱私的年代,私信被人拆看或被上交領導,是常有的事。老崔每次都要從新建的邊遠連隊走上十幾裡,把信直接投到當地郵局的綠郵筒才能放心,因大雨如注被澆成落湯雞的事兒多次發生。有一次他在風雪迷濛的“大煙炮”中迷了路,差一點被凍死在荒原裡!老崔回憶說,那時的日子都是在對她的每封信的期盼中熬過的。在地頭休息時,他躺在地上對著藍天發呆。“寒雁只銜蘆,何曾解寄書。”“雁來書不到,人靜重門悄。一陣落花風,雲山千萬重。”那時他才真正體味了這些詩句。

然而好事多磨,他們的“兩地書”卻因為一件事中斷了!思家心切的崔積寶決定1970年5月要回哈探家,可革命熱情正高漲的李桂茹不想因探家耽誤工作,那時她已當上了班長。老崔為小李的父母出了主意:給她發一封電報,說家裡有急事,連隊肯定給假!就這樣在崔積寶回到哈爾濱幾天後,小李拿著電報急匆匆地趕回來了。當她知道這是她所尊敬的老同學崔積寶製造的“騙局”,大為惱火!她氣得兩條小撅撅辮兒朝上了天,不管崔積寶怎樣解釋和檢討,她都不諒解。幾天以後她就回團了,再也沒給老崔寫信!也許她要響應領導的號召集中精力工作,也許她感覺她的這位老同學不夠陽光,不夠進步!

這時老崔沒有放棄對她的愛,他更愛她的單純、真誠!然而他給她的信,泥牛人海無訊息。他把對她的愛埋在心底,投身到建新點的艱苦勞動中,他時常仰望天空等待鴻雁傳書。“一息不相聞,使我容顏悴。安得如電光,一閃至君旁。”這首黃遵憲的《今別離》,就是當時崔積寶的心情。

1971年5月,老崔終於等來了李桂茹的來信:“首先檢查我自己,當時的態度和一系列做法都是極其錯誤的,希望能得到你的諒解。我希望我們還能恢復和保持以前的那種正常的通信聯系。”這正是崔積寶求之不得的,他馬上給小李回了信,表達他對友誼的渴望,傾訴了他一年中默默等待的心情。他們又恢復了老同學間的通訊關係,不過他注意到了她的來信中把“崔積寶同學”的“崔”和“同學”個字去掉了。老崔說,那個時代的愛情就是這麼循序漸進。慢慢積累的愛情如根系很深的大樹,是經得起大風大雨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197年,他們相約一起在哈爾濱過春節。老崔和小李先後回到了家鄉,回到親人的懷抱中。親情中滋生著愛情。書信中他們千言萬語,可見了面卻都紅著臉不知說什麼好。勇敢的崔積寶一夜無眠,給小李寫了封信,那信上只有一句話:“親愛的桂茹,我的心永遠和你在一起!”在他們就要結束假期返回兵團的前兩天,老崔終於盼來小李交給他的信,那上面也只有一句話:“積寶,我是永遠屬於你的!”看完信,老崔激動地要求要和小李握手,她臉紅了,但沒有拒絕,兩個熱戀中的年輕人的手第一次緊緊地握在一起了!兩老崔和夫人天后,小李先走,老崔到車站送她,又提出再握一次手,小李笑著說,算了,我不習慣!幾天後,老崔也回團了,他們的“兩地書”更熱烈更經常了。從此信上的稱呼都加了“親愛的”了,信的最後又加上了“吻你”的字樣。這是他們繼“握手”之後的新目標。年輕的讀者可能覺得這愛情的節奏太慢了。可老崔覺得這樣的節奏才韻味無窮。容易得到的東西,往往不被珍惜。

197年夏天,開始在知識青年中招收大學生了。老崔和小李的愛情又面臨著考驗。那時老崔所在的連隊推薦了他,但領導不願意放走他這個連隊骨幹。不過也答應,如果他的女朋友推薦了,也讓他走。老崔急著給9團的小李打了個電話,問她能不能被推薦?正好昨天晚上和小李要好的副指導員告訴她,根據群眾的推薦,又因為她工作特別好,領導已經決定推薦她上大學。遺憾的是,這個電話被人偷聽了,有人發難了:為什麼還沒有公佈就提前告訴她,還約定和男朋友一起走,她入學動機不純!結果,小李又下來了。而5團那邊,老崔因為物件被推薦了受到了照顧一他上了雞西礦務局的師範學校。雖然學校並不理想,但總算是上了大學。來自9團小李落選的訊息讓老崔後悔莫及,他一封接一封地給小李寫信,讓她堅定信心等待明年的機會。然而不幸接踵而至,第二年,小李沒有過連裡群眾推薦這一關;第三年,連裡這一關過了,到團裡被擠下來了;第四年,連裡、團裡的關都過了,在師裡被擠下來!

4年,X#—個年輕人是多麼漫長的日子。為了爭取更多人的支援,這4年裡李桂茹付出了多少的汗水和淚水!在嚴酷的現實面前,她徹底絕望了!她決定自己承擔痛苦,不能拖累崔積寶了。1976年11月日,她在信中向老崔宣佈:“我們的關係到此結束了吧!”“是你,使我感受到愛情的溫暖。但是現實是殘酷的,我們必須正視它。希望你不要想不開,儘快在你的學校裡選擇一個志同道合,你所滿意的人。在此我預祝你永遠幸福!”11月7日,崔積寶收到小李的信,馬上回信:“拆見你日信,心如刀絞,我不知道懷著怎樣的心情,跑到郵局。我怕你等信,寫了電文‘你日信大錯,我極痛心,請等信’拍出,想已收到了吧!”接著他在信中批評小李的錯誤的決定和對自己感情的傷害。1月1日,李桂茹來信說:“看到了你的信和電報,我知道你難過痛心,生我的氣,我後悔這封信不該發出,太傷你的心了,我願意接受你的責備。但是,你信中有些話是冤枉我的,要知道,我那封信實在是違心的!我深深瞭解你那顆赤誠的心,我也知道你是深深地愛我的,我又怎能沒有你呢!可是我的命為什麼這麼苦啊?我們的結合為什麼這麼難?難道是我們不應該在一起嗎!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可是為什麼對我們這樣殘酷呀!”這封滴滿淚水的信,現在看著還讓人心酸得動容!(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