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青春1968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七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十七章

這篇文章在部落格登出後,留下意見不一的留言,也許更有意義:

張抗抗的作品我看得少,但僅從宏圖的這篇故事裡介紹她曾提出知青沒有權利認為所有的錯誤和罪孽都是時代造成的,並主張對自己的錯誤進行懺悔,我就對此肅然起敬!這是對社會、對歷史、對人民負責的作家所應有的立場和態度。而這樣的作家並不多。

―劉德基如此暴行,讓人汗顏!是應該反省!

^不敢忽悠唯有敢於對自己的過錯和失誤進行懺悔、自責,才能達到大悟之境地。

難得糊塗我看沒必要什悔。那時我們很小,都是上面要求讓我們搞大批判、搞階級鬥爭的,他們不懺悔,我們有必要自作多情嗎?

-真話族造反的紅衛兵和到農村搞階級鬥爭擴大化的知青是一夥人,這樣的事件太多了。應該從中國極“左”思潮是怎麼形成的去總結教訓。知青有錯但無罪。

宮明

0^百合,美麗的百合我很喜歡百合,喜歡它平凡的高貴。百合長在北大荒的原野里長在山坡上,料峭的早春它便從埋在地下的圓形鱗莖裡抽出劍形的綠葉,初夏時葉腋中伸出花枝,上面綴著六瓣形的花朵,那花多數為淡淡的白色,還有紅色和金黃色的。

百合總愛低著頭,在風中搖曳,花蕊中散發著淡淡的幽香。它雖然不如達子香開得那麼如火如荼,也不如芍藥那樣風韻綽約,可百合的“可用性”是它們比不了的,那埋在地下的鱗莖是可食用和藥用的。清炒百合,甘甜滑爽,是很講究的菜品;百合又是名貴的中藥,可潤肺止咳,清心安神。

地處黑龍江畔的遜克小城往西六七裡處有一座百合山,那山並不高,以漫山遍野盛開百合花而聞名。

那山下有一座小村,叫百合村,它因出了位鄉村女醫生遠近聞名,那醫生名為譚成英,被譽為“北疆美麗的百合”,是位四川宜賓的下鄉青年。

出縣城不遠便看到了悠悠白雲下的那座綠蔥蔥的小山,行近時看到了山坡上星星點點的黃色的、紫色的和白色的小花,卻不見那我心儀已久的百合,也許花期已過,花瓣已落入塵泥了。

在鄉村醫生譚成英家採訪路上我有些疑惑,譚成英這位四川姑娘怎麼跑到了北大荒?再說,她竟在離縣城這麼近的地方自己開醫院,能有人去嗎?

進了百合村譚家衛生所的小院,讓我大吃一驚!門前院內都停著車,有農用拖拉機、蹦蹦車、腳踏車、摩托車,還有計程車。候診的人,從屋裡排到門外,有老年人、成年人,更多的是抱著孩子的婦女。

我一問,他們有來自方圓五六十裡的柞樹崗的、西地營子的、東地營子的、松樹溝的、幹岔子的,甚至還有打出租從遜克縣城來的。

我問他們為什麼跑這麼遠找譚大夫?有的說,譚大夫醫術高,看病讓人放心。有的說,價格便宜,我們看得起。還有的說,譚大夫打頭皮針,小孩兒不哭,少遭罪!

穿了一身標準白服的譚成英從患者中擠出來,和我們握手。她個子不高,從那雙晶亮的大眼睛和寬額頭、高顴骨上可以看出她四川人的特徵。

她先領著我們參觀院裡正在擴建的工程,原來的15平方米的診所太擠了,她又擴建了6平方米的藥房和病房,剛刷過的牆,一片雪白;還打了玻璃的間壁,陳設很規範,就要投入使用了。

譚成英趕快對急患做了處置、給那幾個遠道而來的孩子紮上點滴,然後接受了我們的採訪。她爽朗熱情,不問自答一“我‘不遠萬里’跑到遜克,就因為在宜賓看了一本介紹金訓華事蹟的小冊子《邊城曉歌》。當時我正在宜賓三中讀初中。我們串聯了一幫中學生到市知青辦上訪,其實巴山蜀水需要知青的地方很多,我們非要到黑龍江畔的遜克,要接下金訓華手中的槍,保衛邊疆!市知青辦被我們鬧得實在沒有辦法,只好和黑龍江省知青辦聯絡,讓我們分批共108人來到遜克插隊。

“1976年春天,我們11個知青來到了當時沒有一座磚房的百合村。那一年村前村後開了許多百合花,我們每天早上都採一大把插在窗臺的玻璃瓶裡,真的很美。秋天,我被村裡派到縣裡跟上海醫療隊學習,一個月回到村就當了‘赤腳醫生’。為了提高醫術,村裡還讓我回宜賓進修了婦科和兒科。”

陪同我們的縣裡的同志說,譚大夫是全縣有名的兒科和婦科專家,她幹這行都快0年了,可能是全縣時間最長的,要不每天都這麼多的人來找她!

譚成英笑著說:“你可別誇了,當年我還逃跑過!到了1978年底,知青開始大返城,看到許多上海知青都走了,我們四川的也挺不住了。11月0日那一天,我們也坐著火車跑了。當時心裡很矛盾,也捨不得走,但別人都走了,剩我一個人怎麼辦!結果哭了一路,回到家裡更鬧心,安排到運輸公司,幹著也沒勁。聽說我走了,村裡赤腳醫生的位置也沒人接。晚上總是失眠,一閉上眼睛就看到一雙雙渴望的目光,最多的是孩子和母親的目光。一年後的1979年11月6日,我告別了年邁多病的父母和年幼的弟弟,又從宜賓回來了,回到了黑龍江,回到了遜克,回到了百合村!”

她一口氣,把自己“二次革命”的過程說了一遍,好像輕鬆了許多。

“是愛情的召喚吧?”我們和她開著玩笑。

“當然,那時我正和村裡的陶嚴明談戀愛,他是團支書,我是組織委員,總在一起開會,有了感情。不過我對他沒有什麼承諾,再說結婚了,為了返城還有離婚的呢!真的是太熱愛農村醫生這個職業了。那時村裡缺醫少藥,婦女生個孩子都危險,我又受過專門的訓練。城裡不缺我一個人,可百合村太需要我了!”

譚成英這話說得誠懇,說得實在。雖然只在村裡工作了幾年,她已是貧窮落後的山村須臾不能離開的“守護神”。她的小衛生所是多少村民的幸福安康之所在。望著她的笑臉,望著她家視窗那不熄的燈光,全村的人心裡都踏實。

有人統計過,從她當赤腳醫生到001年,共接生了1000多個孩子,沒有出現一例事故。記得那是198年10月9日的事,孕婦姚鳳豔就要生產,譚大夫正患感冒,她忍著全身的疼痛,為她引產。這個8斤重的男嬰生下來就窒息了,皮膚蒼白,呼吸和心跳微弱。她迅速清理新生兒的呼吸道,反覆做人工呼吸和胸外按摩,又口對口地吸痰。整整搶救了兩小時,孩子終於響了第一聲啼哭!全家人喜極落淚,握著她的手,向譚大夫道謝,已經虛脫的她,蒼白的臉上掛著勝利的微笑。現在這個叫辛立元的孩子已從北京科技大學畢業工作了,他常說“沒有譚大夫就沒有我”!

譚大夫把每一個病人都當成自己的親人。這樣的故事百合村的每人都會給你講幾件。有個7歲的村民叫鄭喜勝,他有嚴重的肺心病,因大便乾燥,幾天拉不下屎來,用了開塞露也不見效。譚大夫在沒有其他裝置的情況下,自己用手從病人gang門的深處將硬便一塊塊地剝離出來。惡臭之氣讓老鄭的女兒都躲到了門外,可譚大夫毫不猶豫地給老鄭收拾得乾乾淨淨。

大家都說,譚大夫為了鄉親們治病什麼困難都能克服,什麼都能捨得。

那一年的冬天,她的兒子才有幾個月大,還沒斷奶,大雪紛飛之夜,鄰村一位難產產婦的丈夫來接她出診。她二話沒說,把自己的孩子包好抱著上了車。到了產婦家,她把孩子交給別人照看,自己動手搶救產婦。一直忙到天亮,母子都平安了,她才抱著孩子再坐著馬車回家。這麼多年,兒子和女兒不知道多少次和媽媽一起出診!

在貧窮的農村農民看不起病的問題還很普遍。從1985年開始,譚成英自己辦了這家專為農民服務的“平價醫院”。醫生護士就是她一個人,不收掛號費,藥品都是出廠價,診斷和檢查費用都比城裡譚醫生總是笑容滿面#於

一時交不上醫療費的,她給墊付,還一個勁地勸人家:“甭著急,啥時有錢啥時還,沒有我也不上門要!”

這些年他們家為鄉親墊付的醫療費有5萬多元!無怪他們家的老陶說:“別看她有名,我們家還是我掙錢多!”這位“美麗百合”的丈夫是個實實在在的農民,他承包了二十五六垧的土地。種地的收入,多數都投入醫院了。

百合村的鄉親們真的有福,一般的病,他們根本不用出村了,因為有譚成英!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我翻看了譚成英的各種獲獎證書,她不僅是全國的優秀鄉村醫生、各級的優秀共產黨員,還獲得過“全國敬老好兒女金榜獎”。她和丈夫結婚時,陶家的兩位老人都已年近古稀,而且病臥在床,她每天為他們送飯送水、端屎接尿,一直到90多歲他們去世。幾十年的辛勞,她無怨無悔。這期間她有多次調到縣計劃生育指導站和縣醫院成為國家幹部的機會,但是為了照顧老人她都放棄了。作為當年108個四川下鄉青年中唯一留在北大荒的她,以“鄉村醫生”的稱號為榮!眼見院裡聚集了越來越多候診的農民,我們只好匆匆結束了採訪。譚成英一直把我們送到院門外,她說:“明年早點來,一定能看到滿山的百合,我領你們去!”

“我們已經看到了!”我說。

離開百合村的路上,我想,看是看到了,只是太少了。如果擠在城裡施展不了才華的青年醫生,或者每年畢業一時找不到工作的醫學院畢業的大學生,能像譚成英那樣到農村當醫生,哪怕只幹幾年……他們的青春也會像百合花一樣美麗綻放吧!

部落格留言:

我也很喜歡百合,不僅美麗,還可入藥,開在深山,不為人妍,品格高尚。而“北疆美麗的百合”體現了百合精神。先生的文章如百合一樣樸實無華,美文!(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