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青春1968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十章

她想從頭幹起,忘掉過去的一切。在勞動中她認識了開康拜因的老吳,他比李樺大1歲,是個樸實能幹的工人。1976年5月,經人介紹她嫁給了老吳,開始他不知道她的過去,後來她主動和老吳說了,老吳只說了一句:“你呀,真不容易!”他對她更好了。第二年,她為老吳生了個女兒;第三年她又為老吳生了個兒子。這時她忘記了過去,一心和老吳過日子,他們的生活也

一天比一天好了。可兒子歲時,老吳因肝癌去世了!臨走前,他拉著李樺的手緊緊不放,囑咐她一定把孩子拉扯成人啊!

李樺又一次跌入命運的谷底,她哭天搶地,感嘆老天的不公。這時阿木爾林業局的領導和朋友呼喚著這個孤兒寡母一在農村他們靠掙工分是難以生存的。林業局為她安排了工作和住房,孩子也上了學。然而好景不長,一方面她不安心寄人籬下的生活,另外她也不能忍受“寡婦門前是非多”的環境。

1984年,她又領著兩個孩子回到了哈爾濱,租了一間小房住下來。為了供孩子讀書,她開始做小買賣。早上從批發市場買幾筐菜,然後擺在道邊賣,一天也能掙10元8元。還賣過褲衩,一條5角錢買進,然後兩條1.5元賣出。後來又到鐵路邊撿煤渣,到工廠拾煤核。寒冬臘月,她穿著一雙破棉膠鞋,腳都凍起泡了。有了點本錢,她的生意也越做越大,她開始向大興安嶺倒運蔬菜和白條雞,又和別人合夥做木材生意。到了1988年,李樺已經有了100萬的積蓄。

一個頑強的女人,經過流淚流汗地打拼,終於可以和自己的孩子過起有尊嚴的生活了。她不甘心小打小鬧,又把自己的企業辦到了天津,那是個有00多個工人的家具廠,專門生產高檔的紅木家具。那時她靠苦幹實幹,事業發展快而名聲遠揚,《人民日報》駐天津的首席記者肖荻還為她寫過通訊《一個剛毅的女人》。她賺錢了,熱心公益事業,多次捐助“希望工程”和患白血病的孩子。她的善舉受到群眾的讚揚卻沒有得到上帝的偏愛,1996年的一場大火把她幾千萬的資產化為烏有!面對那一片廢墟,她欲哭無淚。

李樺又回到了哈爾濱,她沒有沮喪,一切從頭再來。人生的種種苦難把她磨鍊成一個意志堅強的人,10多年商戰中積累的經驗,讓她成了職場上的精英。李樺很快找到了工作,在一家大的房地產公司當銷售總經理,她突出的業績讓她和孩子們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她還和一位工人老馮結了婚,他愛人病逝了,他很愛她,日子也過得很有滋味。

然而越是幸福的日子,李樺越想念自己那個遺失的女兒。0多年她過得怎麼樣?她還在哈爾濱嗎?她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了吧?她總是在牽掛著。李樺找到了她家住過的三鋪街,早已在城市改造中煥然一新的老街上,沒有一家老鄰居了。有一天她突然得到一個老同學的妹妹的訊息,她可能知道自己女兒的下落。在去會見她的路上,李樺接到的一個電話,再一次改變了她的命運!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每次回家,都是艱難的行程那一天是001年月6日,李樺接到“公司有急事”的電話,回到公司就被某區公安分局刑事拘留,同年4月1日以涉嫌挪用公款罪被判徒刑5年,押進監獄。這以後李樺的經歷特別有戲劇性,我們只能簡述了。地獄之火早就煉就了她不屈的性格,她自信自己的無罪,在拘押時她以自殘來抗爭!她還坦然承受了老馮和她離婚的沉重打擊。在獄中她不斷地申訴,以法律為武器保護自己的權益。在獄外,已經陷於生活絕境的兒子兒媳女兒,到處為母親申冤,他們曾領著李樺的小孫子在政法機關門前長跪不起。00年1月19日,區法院把她的刑期改判為兩年10個月。004年1月16日,區檢察院宣判李樺的挪用公款罪不成立,撤銷原來的兩次判決。這之後,李樺還根據市中級法院賠償委員會的裁決,得到了相當數量的國家賠償。當回到兒子家時,她看到屋裡空蕩蕩的,他們把家用電器和所有值錢的東西都賣掉了。為了生計,女兒還瞞著她早早結了婚,還好,女婿是個很仁義的小夥子。她忍不住又是一陣熱淚長流。誰能想到一個柔弱的女人的肩膀能扛過這麼多的苦難!

說起105天的冤獄生活,李樺很淡然,她更多地說到那些好心人對自己的幫助,有全國人大代表,有公檢法司法機關中那些正直善良的工作人員。004年春節前,她到區檢察院申訴,院長由勝都同志親自接待她,耐心地聽取她的意見,臨走前,還給她500元錢和一袋面、一袋米、0斤豆油、10斤雞蛋。他對李樺說:“回家和孩子們好好過年,放心吧,我們一定好好複查你的案子。”他還囑咐司機,要把東西給她送到樓上!

回到了人間的李樺,還是那樣兒女情長地又想到了自己的女兒。這時又在一家大公司當上銷售總監的她讀到了《生活報》上“知青的故事”,知道了知青聯誼會的電話,連續給他們打電話,哭訴自己失掉女兒的過程和找尋女兒的願望。但是她沒有留下電話號碼,那時她充滿了顧慮,她怕公佈被強bao的事實讓自己難堪,她怕女兒知道自己不幸的身世傷心,她怕打擾女兒平靜的生活,她怕女兒那可敬的養父母不肯承認她……她甚至幻想能得了癌症,人們同情她,能讓她和自己的女兒見上最後一面!在熬過了許多個不眠之夜之後,對女兒的思念之情終於戰勝了一切憂慮。今年元月9日,李樺終於找到了知青聯誼會,找到了我,我又找來了《生活報》的記者。我們要一起幫助她實現與遺失女兒的相見!

親愛的讀者,難道你們不同情這個飽經苦難的母親嗎?

請你們幫助她找到她朝思暮想的女兒吧!我和所有的老知青拜託你了!

^附李枠的來信:

賈社長您好:

早就想給您寫一封萬言之書,心裡無數次打好了稿,可是一提起筆又不知從何說起,天大的恩情是不能用語言所能表達的,所有美麗的語言都表達不了我對您的謝意。

50歲之前,我是不幸的,因為我經歷了和親生骨肉的生離。5年來我對離別女兒的思念,(讓)我時刻都在痛苦中度過。這種思念沒有因為時間的消逝而減弱,反而與日俱增。0多年的痛苦和思念,就像萬丈深淵一樣向前沒有光明。

我經常祈禱、求佛,讓上天幫幫我這個不幸的母親。

那天,您說您透過知青聯誼會聽說了我的故事,您把我叫到您的辦公室,就像父親一樣聽孩子訴說內心的傷感。當我說到最悲傷時,您說了一句話:我一定幫你!我突然看到了希望。

沒幾天,《生活報》就以整版的文章登出了我5年生活的經歷,您的文章寫得感人至深。文章登出後,引起很大的反響,很多人提供線索。終於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我找到了失散5年的女兒,她已經移居加拿大17年了。我們通了電話,彼此十分激動。孩子也一再表示,一定回國和我相見。

這種天大的幸福是用語言能表達的嗎?感謝賈社長,我跪一千次,我說一萬聲謝謝,都是蒼白的。

我要把這份感激永遠烙在我的心裡!

李樺008^8^7

49^米沙的命運我所認識的知青朋友中,可能胡泓是最有才華的,要說他是一個天才,一點不過分。為了敘述的方便,我還是用他的小名米沙吧,這樣更親切。

米沙的才華最早顯示在少年時代,他是哈爾濱少年宮的童星,他的鋼琴彈得很好,小提琴也拉得很棒,在為外賓演出時,是少不了米沙的節目的。可別小瞧了這個少年宮,後來成了曲藝界大腕的黃宏、師勝傑和大作曲家的劉錫津,都曾是這裡的小學員。他們也是米沙的師兄或師弟。

稍大之後,米沙又學畫,從素描開始,又畫油畫,風景和人物都不一般。他的雕刻也很精彩,後來日本政界、商界、宗教界的許多名人的大理石雕像都是他的作品。後來他又練唱歌,成了漂亮的男高音,外國歌劇中的詠嘆調,中國的抒情歌曲,只要你點得出名的,他張口便唱,具有專業水準。那些年,他又心血來潮地寫小說,處女作《黑雪地》被一個全國有影響的刊物登在頭條,當文學界開始關注這位出手不凡的新人時,他又學木匠,搞裝修去了。16歲時,他就被評為5級木工。他在哈爾濱最早的作品是玉泉狩獵場的“八角樓”,不僅被國家領導人稱讚,還成了許多影視作品中的場景。他在日本許多大城市設計建造的“中華牌樓”已經成了當地的旅遊景觀……

有人說,米沙的天才體現了“雜交”的優勢,他是中俄混血兒,他的身上凝聚了中俄兩種文化的結晶,所以才能表現非凡的才能。也許這也是一個原因吧。但他的人生悲劇,也是由此開始的。

讓我們先來瞭解一下米沙的家庭。他的外祖父是俄國窮苦的鐵路工人,1896年他和妻子被沙俄驅趕到中國修中東鐵路,他們和來自山東、河北、遼寧和黑龍江本地的中國勞工一樣,開山劈路,遇水架橋,吃住在荒山野嶺中。這對俄國夫婦在中國生了4個兒子和兩個女兒。鐵路修成了,俄國資本家透過鐵路瘋狂地掠奪中國的資源和財富,但修這條鐵路的工人卻越來越貧困。

外祖父得了肺病,連自己的孩子都養不起了,他和外祖母把媽媽、小姨和小舅都送給了中國和朝鮮的農民。這位俄羅斯老工人在中國病死,埋在了靠近鐵路邊的一座無名小山上。後來媽媽、小姨和小舅都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媽媽是第四野戰軍醫院的護士,在搶救解放長春中受傷的團參謀長爸爸時,和他相識並相愛,後來他們生了兩個姐姐、米沙和一個弟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