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藥師仙蹤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七章 米粒灸治療眩暈症(二更之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十七章 米粒灸治療眩暈症(二更之二)

嚴子休用望氣訣一看,心裡就明白患者的病因。為了安患者的心,並讓伍院長和老馬有個觀摩的下手處,他還是進行了例行的診斷程式。

他向對方要過來掛號單和病歷本,把掛號單穿在掛號架子上。又拿過病歷本,開始記錄。

掛號架子就是下面一個木底座,豎著穿一根鐵釘。

青年夫婦第一次到中醫院來,病歷本是新的。

“姓名?”“李秋月。”

“年齡?”“三十。”

“家庭住址?”“應天縣李莊鄉李莊集。”

嚴子休邊做記錄邊問:“血壓高不高?”

“量過幾次,都正常。80-120”

“張嘴看看舌苔。啊——舌苔厚膩,舌胖邊紅。”嚴子休看的時候,也讓老馬注意觀察。

“來,伸手,把把脈。”嚴子休對李秋月說道。

李秋月無力地伸出胳膊,皮膚乾燥,看來有失水現象。

“馬主任,麻煩倒點水。一個茶缸倒四分之一,另一個茶缸倒一半。”嚴子休請老馬幫忙。

“脈象弦滑。”嚴子休把完脈做了記錄。

老馬明白是在教他,倒好水之後上前把脈。

青年夫婦以為他是醫生的助手,也沒在意。

“弦,好像按著一根琴絃。滑,好像有珠子滾來滾去。”嚴子休好像在自言自語。

伍院長有點看出來了,怪不得馬主任那麼熱心,原來還是嚴醫生的學生。

“弦,代表肝有鬱氣;滑,代表脾有溼氣。”等老馬把完脈。嚴子休請李秋月站起來,“我要探一下你的肝脾有沒有腫大,你不用擔心。”說著用手隔著衣服按了按她的腹部,老馬也按了按。

“腹部柔軟,肝脾不大。”嚴子休邊說邊做記錄。又站起來用棉籤,輕輕點了點李秋月頭頂的百會穴,“有什麼感覺?”

“麻麻的,木木的。”李秋月有氣無力地回答。

“平常她身體怎麼樣?”嚴子休問青年。

“平時壯得很,是家裡的頂樑柱。”青年想想以前,又想想現在,不由得闇然。

“你愛人這是溼濁上擾,所以頭暈目眩。又加上肝膽鬱熱,木伐脾胃導致嘔吐。你放心,這病好治。”嚴子休繼續寫病歷,並解釋疾病的來龍去脈,安慰青年。

聽到媳婦的病好治,青年精神一振,露出希冀的神情。

嚴子休站起來,從隨身包裡面拿出一包艾絨,一支寧神香,一盒火柴。他把艾絨捏搓成一個一個米粒狀大小的圓錐狀艾柱,一邊做艾柱,一邊對李秋月說:“我一會要在你的頭頂百會穴做米粒灸。這個微微有一點疼,但效果很好。你能承受嗎?”

李秋月嗯了一聲,別說一點疼痛,就是很疼也不要緊,只要有效果。

嚴子休做好艾柱,把鑷子、醫用酒精和藥棉從抽屜裡拿出來,把盛有四分之一水的茶缸放在手邊。再用火柴點燃寧神香。

他把李秋月頭頂的頭髮分一分,用酒精藥棉在百會穴消了毒,然後把一個艾柱放在穴位上,用寧神香點燃,放下香,拿起鑷子等候。對李秋月說:“覺得疼就說一聲。”

艾柱冒出澹澹的青煙,有一種很好聞的香氣。

“疼啦。”李秋月說。

嚴子休迅疾用鑷子把下面的艾柱夾起來,放入有水的茶缸裡。呲的一聲,艾柱滅了。

“還要灸九壯,不要著急哈。”嚴子休再次操作米粒灸法。這個操作很簡單,一看就會。難的是什麼病,選什麼穴位,灸多少壯。這就需要很深的中醫造詣了。

一次是一壯。

灸了五壯之後,嚴子休讓老馬來接手。

灸到八九次的時候,李秋月忽然喊道:“我覺得清爽了,不那麼暈了。”

青年大喜,這可是六七天來的最想聽到的一個訊息:“秋月,你輕點了?”

李秋月也不敢點頭,有點開心,又不太敢相信地說:“輕多了。是輕多了。”

老馬受到了鼓舞,面露笑容:“別著急哈,還有一壯就好。”

伍院長暗暗點頭,覺得這個小嚴是有水平。

等最後一壯灸好,李秋月舒了一口氣,試著搖搖頭:“哎,真的不怎麼暈了。我還有點餓了。”

青年很激動,帶著哭腔說:“我這就去給你買包子,買燒餅。”說著快步走了出去。

嚴子休讓老馬用酒精藥棉把李秋月的百會穴擦拭乾淨。然後說:“李秋月,你把兩個褲腿挽起來,還要給你灸一下足三裡。這對你的脾胃有好處。一條腿一條腿地來,別涼著。”

他又給老馬指認了足三裡的位置,繼續讓這個學生代勞,左右各五壯。

老馬自然是心甘情願。

足三裡不像頭頂,腿是豎著的,所以需要在穴位上先點一點清水,有時用牙膏也行。這樣艾柱能粘住。

等足三裡艾灸完成,青年也回來了,給李秋月買了兩個燒餅。

嚴子休用暖水瓶給老馬倒好的半茶缸水,又加了些熱水,遞給李秋月。

一方面是艾灸之後補水分,另一個是因為只吃燒餅的話,太乾了。這是他的細心處。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青年看著媳婦有滋有味地吃燒餅的模樣,心中又高興又感激:“醫生,還沒問您高姓大名?”

聽到高姓大名,嚴子休笑了:“哈哈,我叫嚴子休,孩子的子,休息的休。你呢?”

“我叫周彥。嚴醫生,真不知怎麼感謝你。那,那個費用怎麼交?”青年周彥問。

這下子有點尷尬了。中醫院除了掛號和買病歷本的錢,一般都是把費用算在中藥材裡面。

如果醫生開了處方,患者到外面的藥店去買藥,中醫院也沒轍。

這沒開藥,怎麼算呢?

嚴子休看看伍院長。

伍院長經驗豐富一些,問:“你們之前花了多少錢?”

“在其他地方花了一二百。”周彥回答。

伍院長說:“我們平時理療一次十塊,一般一個療程三到五次。這次算你們三十,你們覺得行嗎?”

“不不,別說三十,五十,一百我們也願意。”青年周彥和李秋月異口同聲地說。

李秋月吃了一個燒餅,就停下不吃了。

伍院長心裡有數,中醫院一個醫生每天也就是創收一二百元左右,還是毛收入,不是純利。像嚴子休這樣,一旦開啟局面,半天就能創造二百以上的純利。

“這是我們中醫院的伍院長,他說三十,那就按他的意見來吧。”嚴子休介紹道。

“謝謝伍院長,謝謝嚴醫生。伍院長,你們嚴醫生的水平真是太高了。”兩口子很用力地感謝和稱讚。

老馬和伍院長頓時覺得臉上頗有光彩。因為他們一個是負責推薦的,一個是決定招聘的。

青年周彥把三十塊交給嚴子休,嚴子休轉給伍院長。

伍院長不接:“小嚴,我相信你。你一總收著。我讓財務下班來拿。”

嚴子休把錢放在抽屜裡:“那好吧。對了,李秋月,周彥。我知道你們經濟上不容易,有個建議說給你們聽。”